第63章 第 63 章
作品:《备战科举(女穿男)》 路上,杨大朋简单地将要寻访的这位厨子, 赵老汉的情况大致同许蒙说了一番。
赵老汉年近五旬, 儿女在战乱中不是死了就是丢了, 如今家中只有老妻和一双儿孙。他爹曾是前朝御厨, 因为得罪了内务府的太监差点丢了性命,散尽家财托了关系走了门路留着一口气, 爬出了皇宫便在民间隐姓埋名起来。
他本来在南边卫城讨生活, 前年卫城发生了旱灾, 便流落到了汝宁府。他逃难至此,没多少家私存银,却有手艺傍身,勉强能糊口。他家在西城城门口附近支了口锅,日日卖羊肉汤。他手艺不错,给得量足, 生意还算红火。这便遭了地痞流氓的眼,日日白吃白喝不算, 还强行要夺他家秘方。
有日撞到了杨大朋手里,他侠义心肠就帮赵老汉解决了。赵老汉拿他当恩人, 才袒露一些过往。杨大朋这才知道, 他不但熬的一手好羊肉汤,还做得一手好酱肉。只是他老妻身体不好,孙子孙女又小不便干太多,这才只卖羊肉汤的。
许蒙听过杨大朋的话,对赵老汉有了基础印象, 直觉上认为这人蛮合适。他思忖片刻,问道:“杨叔,你觉得什么条件才能打动他跟我们去乡下”
杨大朋想了想道:“这个我还真不好说。不过赵老汉待老妻和孙子孙女是真心好。”
许蒙又打听了一些消息,却没当场拿出说服赵老汉的方案,而是打算见了人临场发挥。
两人去的时候,赵老汉正在忙,看得杨大朋带个小郎君来了,热情了招呼二人先坐。
许蒙快速扫视过赵老汉的羊肉汤摊,地方不大,拾掇得很干净。他老妻看上起脸色蜡黄,病歪歪的,却能帮衬添柴洗碗。孙子孙女年岁不大,估约摸也就五六岁的样子。
赵老汉问过二人是否要芫荽,很快打了两碗汤,端到二人跟前。他抽空与杨大朋攀谈几句,笑着看着许蒙道:“这位小郎君,倒是面生可是杨郎君家的后生”
杨大朋笑道:“这位是在下的忘年交。舆山县许家寨,你知道吧”
赵老汉闻言,点头道:“知道。”说着话,不住地打量许蒙。
许蒙冲他憨憨一笑。
杨大朋自豪地介绍道:“这位便是许家寨会讲半夜鸡叫的许羊娃。嗯,是小名许羊娃,大名许蒙。”
赵老汉忙又将许蒙上下打量一番,接腔道:“是吗那可是能人啊。”
许蒙忙自谦道:“老翁过誉,小子愧不敢当。”
信息不发达,可娱乐的事情少,当地的旧闻传到别的地方去就成了新闻了。
赵老汉想再说几句,听得有人要羊肉汤便去忙了。
旁边有人听到三人交谈的吃客,打量了许蒙一番,互相交头接耳着,也不知道在说什么。
许蒙并不发憷,落落大方地任由人打探,很是有滋味地喝着羊肉汤。
忽地,那位新来的客人,而立之年的模样,长得甚是魁梧。他不请自来地做到许蒙旁边,笑问道:“小子,你就是舆山县的许羊娃我看咋不像”
许蒙与杨大朋互看一眼,笑眯眯地道:“这位大叔觉得许羊娃该长成什么样子”
“而立之年”咂摸下嘴道:“你长得太人才,他一个鸡官,不该长得瘦条条的。”
人才是当地方言,夸别人长得俊的意思。
许蒙自打在县里把鸡蛋打开销路后,吃食上就上去了,小孩子嘛,有吃有喝就长得快。他又经常活动,横竖两项齐头并进,比着去年这时候长高了一头半还有余。
好在他家现在还有钱吃饭,不然真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许蒙冲人抱拳道:“谢这位大哥夸。”
杨大朋也笑道:“是长的怪人才的。”
其他人看有人上前攀谈,便纷纷问起许蒙来。
“听说你日日与鸡一起过,能听懂鸡说话。鸡都说的啥话”
……
“神仙让鸡官给你托梦,是咋托梦的”
“白天托梦,还是晚上托梦晚上是上半夜托梦,还是下半夜托梦”
……
问的问题五花八门,几乎都是许蒙用正常思路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他听得忍俊不禁,抚掌道:“诸位,诸位,这都是假的。哪有什么鸡官上下半夜托梦托梦的是江家。我这是天天看着鸡,熟悉一些嘛,编故事不就很轻而易举。就跟你跟你家人说话,怎么说都不会找不到话一样啊。”
有人凑热闹,嚷道:“那你给大家伙讲个故事,叫咱们听听是不是许羊娃”
有人附和道:“你万一骗人咋整”
……</p>
让他重出江湖再讲故事的呼声很高,许蒙看着人越围越多,脑细胞也极速转动,寻思着要不要借这个机会给许家寨的腌鸡蛋和喜宴打个广告。
不过,他想到自己此行目的,便决定不张扬,抱拳笑道:“诸位父老乡亲,看得起我许蒙,想听我讲故事。我今日特别感谢。不过新故事,我实在没有,老故事还有一则。大家不是喜欢听半夜鸡叫嘛我给大家讲一讲,如何”
杨大朋还以为别人会起哄下许蒙面子,便第一个喊了声“好”。这群围观群众也不是非要许蒙现编,纯粹闲着无聊寻了乐子。
许蒙讲完后,人却更多了,还是围着不让走,让他再讲一个。许蒙与杨大朋互看一眼,杨大朋也听故事听得如痴如醉,道出作为吃瓜者的心声,那就是再来一个。
许蒙抚掌道:“要说新故事嘛,我还真有一个。不过呢,这故事很长。好吧,看大家看得起我的份,我就给大家讲一段。这故事呢,还是和高老庄有关。”
他话音刚落,便有人鼓掌喊道:“好。”
有人重复他的话道:“做人不能高财主。”
……
许蒙笑眯眯地等着大家伙喊尽兴,催他讲的时候再讲。赵老汉还以为他在费脑子想故事,便自己要顾摊子,便打发小孙子又送了一碗羊肉汤来。
那位“而立之年”眼尖看到了,对赵老汉道:“这碗算我请了。”
许蒙抱拳表达了谢意,便开始讲猪八戒娶媳妇。他加塞了很多许家寨和舆山县的特产。
……
“这猪无能娶媳妇你吃的什么菜,喝的什么汤”
“吃的是我们许家寨的白头到老富得流,喝的是我们许家寨的子孙汤。”
……
“啧,你们别不信。听我跟你们讲一讲,我老家的宝。”
……
“站在高处一眼望,地肥水美麦真香,都是官家政策好,开荒三年不收税……人勤地咋懒咱庄是东头沤粪,南边养鸡,西边边有个新集……粪肥多产粮,鸡壮勤下蛋……你要不相信,打马看一看。”
许蒙看大家被他胡编的顺口溜快洗脑了,这才又继续将猪八戒背媳妇。
讲到后面,大家还是意犹未尽,一而再再而三地催着他讲故事。许蒙抱着脑子唉声叹气道:“哎呀,我的脑子好疼啊,咋恁疼”
杨大朋虽说还想继续听,倒还没把他坑到坑底,护着他,替他扯谎道:“他这故事能讲多,讲多了就脑袋疼。大家伙要听就等以后。”
许蒙见人渐渐冷静下来,忙趁热打铁道:“可不是。大家伙可不能为了吃鸡蛋,把鸡杀了取个没卵用的卵出啦。这样,谁要想听故事,就去许家寨。我一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记住喽,这故事叫唐僧西天取经记。他们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
有人立马叫道:“天啊,那岂不是有八十一故事。你别走了,住我家里,天天讲俩仨。我管你吃喝。”
有人起哄道:“就是嘛。”
许蒙嘿嘿一笑道:“各位父老乡亲的厚爱,我心领啦。咱们有缘再会,大家有空去许家寨听故事啊。”
大家伙见状,又催促了一会儿,见他心意已决便只能唉声叹气地散去了。
等人散完,赵老汉的羊肉汤也早早地卖完了。
赵老汉笑道:“小官人当真是口能生金的许羊娃。不,是许小能人。”
许蒙帮抱拳作揖,恳求赵老汉道:“多谢老翁不笑小子满嘴跑马,胡乱编。”
赵老汉笑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哪里会笑话”
待人走得差不多,许蒙冲杨大朋使了眼色,杨大朋轻咳一声,对赵老汉道:“赵老哥,咱们借一步说话”
赵老汉又打量了许蒙一眼,冲二人点了点头,便开始张罗收摊回去。
许蒙帮着搬了几趟桌椅,很快就跟赵老汉家的孙子孙女混熟了。他贱兮兮地让两个小家伙,喊他叔,哄他说去了许家寨给他们讲故事听。
小孩子知道什么,听说有故事听,便说好,嚷着要去许家寨。
杨大朋趁着拾掇东西的空档,已经把许蒙的来意和赵老汉说了。拾掇清楚后,赵老汉看孙子孙女已经被许蒙哄去了,并没有生气。坐定后,他笑着对许蒙道:“你能当家”
许蒙与杨大朋互看一眼道:“不知老翁有啥想法”
赵老汉与杨大朋互看一眼,见杨大朋微微颔首,才道:“老汉我一辈子流浪,带着家小没个窝,是想找个好地方安个窝。听小官人说,你家乡好得不得了。我心里想去,就怕你当不了家。”
许蒙笑道:“不如这样,我先把我已知的,能给的同您说一下。您看看有什么缺漏再补充,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