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 42 章
作品:《备战科举(女穿男)》 “怕是要下雨了, 明府,”文仲锦停顿了下, 无声地询问过叶应则,见他微微颔首,眸光移向其他人,笑道, “诸位, 不如内院小憩陪明府好生说说年景收成”
众人听闻他说要下雨了,嘴上打着哈哈, 眼睛却往上翻去看天。
此时, 申正时分,阳光比不得午饭前后明媚,天气只是半阴天。微风吹拂,众人不知是自己脸皮厚, 还是怎的, 丝毫没感受到雨的气息。
“今日本村族学,有幸得明府题词, 真是蓬荜生辉,当与大家一道庆贺。”许仲没等众人如何犹豫推托,立马接上话, 笑着邀请道,“相请不如偶遇,择日不如撞日,诸位何不如文先生所言那般内院稍坐议议年景可也要帮老朽向明府讨些办族学的高见啊。”
“高见倒是没有。”叶应则也打趣着笑言, “倒是好奇这雨何时下得来若是下不来,文兄,你可就要出丑喽”
文仲锦笑道:“无妨。老朽出丑,有弟子服其劳,替为师彩衣娱诸位。”
“这个建议好。”叶应则说笑着,带着一帮子人进了文仲锦的住处,也就是族学的后院。
许家寨一早就防备着这些人会来族学参观,文仲锦的住处也是休整过了,坐具、茶具都有。毕竟能陪在叶应则身侧的这帮人,除了县衙那班人外,也没几个平头百姓,不是各村族老便是镇中大佬,总之在当地多少有些名望。
许仲等人炫耀族人给村寨带来的荣光外,也是想与当地这些大佬打好关系。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何况也叶应则还不是他们的亲戚呢。许仲还指望这些人不拖后腿的同时,能够在关键时候替自家说两句好话呢。
事先准备得再齐全,临时还需要加塞调配。许仲等五位族老作为主家自然不能丢下客人不管,许蒙又被点了名作陪的,这等跑腿费心的活计便落在许老捏这等爷字辈的人身上了。
许迎和许老捏同辈,取名没有用木字旁是有些说道的。
许蒙前些日子在祠堂呆着没事儿,寻思取个大名换个名字的时候,许槐感叹了一回,说现在家族败落了取名字都不甚讲究,像三老太爷和许老捏这两辈人取名老讲究了。
三老太爷、许仲、许槐这三房出自许家寨的后寨,找算命先生看过,他们那辈的人要用金才能借前朝的土运吧啦吧啦的,所以就拟了人这五行属金的排行出来。到了许迎他们这一辈,朝纲败坏,眼瞅着国朝败坏,便流行取木字旁的姓,说是木克土,免得陪同前朝共沉沦。
反正讲得神乎其神,颇有意思。
至于许迎,他是生下来后找人看了八字,五行缺土,不适合补木,便取了这个迎字。还花了许仲五两银子,说什么此字甚佳,民俗五行属木不落排行,音律五行属土正补命中所缺。
许蒙是不懂这些,他就假装自己新学了个蒙字,便自作主张取名为蒙,还特意跑到文仲锦那过了明路。
文仲锦还给他占了一卦,说此名大吉,与他乃是天生相合。许蒙觉得文老先生真是慧眼识珠,能猜出这名字跟自己就是佳偶配良缘,配得一脸。
且不说名字此等废话,却说许迎得了三老太爷的提点,但是他有不能离了院子,便接连吩咐族中后生去办事儿。
“去准备几个炭炉来。”
……
“去你征爷家,让准备锅蛋花汤。”
……
“去我家搬几个条凳来。”
……
“蓑衣先准备着,也去跟各家说着。”
……
“别管真假,恁多事儿。”
……
“去,去,叫你干活,赶紧去。”
……
他们忙的马不停蹄,生怕有了闪失丢了自家脸面,而接收招待的人,特指叶应则,倒是一派闲适。</p>
族学与普通住户的院落格局一样,因为用处不同,门与夹道开处也不同。
族学第一进院落没有耳房,正房三间皆用作讲堂,留作耳房的位置都作了通往后院的夹道。
讲堂是个大通间,南墙开了两个大窗棂,若是天热,进院落便能看到儿郎的读书情况。北墙东西两侧开了两扇小窗户用于夏季热天通风散气。不但如此,北墙也开了一道与前门相等的门,不过距离此门约二尺宽处的室内起了一个高约两尺有余长宽十五尺见方的平台。
太师壁立与平台靠北门这一侧,上面挂的是文仲锦泼墨而成梅兰竹菊四君子图,图两侧的对联也是文仲锦所书: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壁前设条案,案上自东而西分别放置叶应则送的文房四宝和铜锣,许蒙不懂这有什么讲究。案子下面是一口水缸,据说为了防走水用的。再前面,容一人走动处放置着黑漆万字不断头纹的罗汉床,罗汉床上放着案几,可供人坐,不可躺卧。
讲堂以太师壁为中轴线分作两侧,两侧各放置三排蒲席,每一排四张,每张皆是二尺见方大小,上面还放着坐具——蒲团。总之,与许蒙前世的课堂完全不一样,若是没有太师壁,有种大家席地而坐一块儿野餐的感觉。
叶应则随着文仲锦和许蒙师徒二人绕过太师壁,出了讲堂的后门,上了一条可供三人并行的巷道里,看着两边新栽种着月季花、葡萄树,还有两三株桂花树。他不由得眼前一亮,笑着对文仲锦道:“幸亏听了文兄的话,巷道已另有气象,只怕内院更是别有洞天。”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赞扬文仲锦这巷道打理的不错。
文仲锦谦虚地笑道:“不敢称气象,只是一般。”
许蒙看他们商业互吹,心中小声道,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这院子的格局确实文仲锦安排布置的,年前许家寨的人确定请他当先生后,许槐便托刘太平把村里的诚意表明了,给他单独的院落,绝不叫人看轻。他思忖了几日,让刘太平要了院落的格局,亲笔画下来,让许家寨的人照着改造的。
月季花这些,是这几日刚种下的。
众人沿着此巷道往东走到东侧前后院相连的夹道处,左拐又上了一个巷道,还正在搭葡萄架,看形状应该是一个圆拱形的林荫道,走了十几步才到了后院的入门处。
一路上,大家纷纷赞扬文仲锦果真是个读书人,入院的巷道都打理的如此清新脱俗,叫人见之心生雅意。
门则很平常的茅檐柴门,两只小奶狗听到动静,先是在门口打转冲人“汪汪”叫个不休,见大部队不退让便躲进门槛,时不时汪汪两声。待人进了院子,两只小奶狗也不叫了,围着许蒙和文仲锦的脚后跟打圈转。
萌态可掬逗得众人哈哈笑。
叶应则看小奶狗尾巴不停地摇,问道:“他们可有名字”
许蒙笑道:“有呢。诺,这个头上见白的叫圆圆,这个尾巴有黑的叫滚滚。圆圆滚滚。”
“倒是蛮可乐的。”说话间,叶应则还听到了鹅叫声,不由得扬声笑道,“呦,竟还有两只鹅。”
许蒙笑嘻嘻地道:“我养的。这个头顶黄毛叫平平,这个头顶脖颈有点发黑的叫安安。”
叶应则笑道:“圆圆滚滚,平平安安。不错。不错。大俗便是大雅嘛。”
文仲锦笑道:“当日说要养个小东西看门护院,族长让人寻了两只狗。送来的时候,阿蒙抱着两只鹅来说是给我看门。这些东西我是不会养的,随他闹去,便抓了他这壮丁让他取个名字好自己叫着习惯。名字,起得还尚可。”
叶应则似乎对鹅守门户很有心得,还讲了他童年一则趣事。说他年幼时家住乡下,乡间出了一恶霸,欺行霸市很是遭人嫌弃。有一日,那恶霸欺上他家的门,不曾想被家里养的几只鹅追着拧腿,生生拧掉一块肉。那恶霸日后再也不敢从他家门前过了,便是路过,也是小心翼翼不敢弄出什么大动静来。
文仲锦也见识多广,附和了几句,讲了一则他年青在外游历时见一老乡养的鹅赶鸡鸭回家的故事。
乡间小事被这二人说得妙趣横生,可乐得不行。众人的彩虹屁快赶上夏日的葡萄,一串又一串的,吹得很是灿烂。
文仲锦住的这第二进院子是老宅改造的,正房、耳房、厢房皆具备外,院中还有一口井,一个牲畜圈,当然也有茅厕。不过,新人再住,正在翻新,所以看上去既古朴又盎然,有点旧枝新发的调调。
“这里栽上一片竹子,几株菊,配上文兄,这意境就全出来的。”叶应则察看一番,连连点头,时不时提点意见,还随口吟了一首陶公的《饮酒》,就是有“采菊东篱下”那首。
文仲锦喜欢敞亮,西侧的耳房与套间打通了做了卧室,正堂与东套间打通做了个待客的敞厅,也无甚罗汉床,皆是蒲席上面放置案几,两侧便是蒲团。
大家进室后,脱鞋而坐,倒也便宜。
叶应则也没穷讲究,入室随众坐与蒲席之上。他与文仲锦分坐一张蒲席的两端,看许蒙随着众人落座放碗,笑着打趣文仲锦道:“文兄这是要请诸位饮酒畅谈喽”
作者有话要说: 请大家多多关照我的新文《徽州胡萍娘》,我终于还是写了有男女互动的文。吐舌。
还是合群一些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