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 41 章(修字)
作品:《备战科举(女穿男)》 饭菜是张春花带着人做的, 有荤有素,依着叶应则的吩咐, 也没给他单独开小灶,而是大灶一并烧的,近三十桌的席面。请得都是附近有头有脸的人来吃的饭。许蒙被叶应则钦点了陪席,许用等人根本上不了桌, 只能盛了饭在家里吃。
菜色自然是他们许家寨改良后的喜宴菜氏, 有荤有素,有时蔬有主食, 有汤有饼, 唯一没有的就是凉菜。这个天不敢上凉菜,万一吃坏了肚子,问题就大了。
过了惊蛰,张春花就不和连巧娘一道出去做喜宴了, 而是主攻家里的田。因为许良才和张老汉不在家, 她不在家看着,就算是雇了人可到底没自己看着放心。且不说喜宴挣的不算多, 就是再多,她也不可能丢了家里的田不要了。
如今人力金贵,种子一样金贵。初垦出来的土地不适合种需要费力大, 也不适合需要精心照顾的,大多数百姓都看老把式种什么,自己种什么。村里人大部分都是跟着许敬,在初垦出来的地上种了部分花生, 大部分都是胡萝卜、豇豆、大蒜之类的蔬菜,还种了一些生长期短的青菜主要用于挤占荒草的空间,等到四五月份还是以种大豆肥地为主。
许蒙得知许敬的打算,当真是竖了个大拇指,别看人家不知道豆科植物可以肥地,但是知道先保肥保墒养地啊。
许蒙家的十几亩荒地,雇人种了一些豇豆、扁豆、芸豆这些豆科蔬菜外,剩下的大部分被他种上了决明子和紫花苜蓿。他选的这些作物都是农科作物,他习惯了不高调,除了多吃提醒了三老太爷和张春花,其他人都没多说。
种豇豆这些都没什么,大家都种。吃不完过水晒干能当干菜吃,还能腌酸豆角。紫花苜蓿的说辞反正地也是空着,不如用这个养地,还能喂鸡。也不是没人种青菜,谁也没多费心思。而种决明子,许蒙还是从张春花那里得来的提示。
张老汉和许良才如今还在颍阴县,他跟着项大夫学了不少东西,比如种药材这事儿还是跟项家学的。他和许良才合计过了,若是两人出去,以后肯定是要扎根医疗事业上。无论是给人看病,还是给鸡,给牛看病,药材肯定是要用到的。
所以,他们就捎话回来,新垦出来的荒地,要移栽一些中药材。有好些不用特别撒种子,但是得去别人家刨的野草堆里捡回来移栽。这种费心竭力的事儿,可不好托付人,便扔点长得像野草的几样中药材。这事儿没人操心,得张春花自己忙活,她就跟族里请辞了,回来干农活。
许蒙还得益张老汉的决定,打算忙完接待工作,把老庄的野枣树、枸杞树和花椒树寻了会拾掇树的老把式给看看弄不能插栽一些。这些都可以当做经济树来种,但是怎么不引起别人的怀疑,又能达成自己的远望,这点许蒙还没拿定主意。
因为几年,或者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他也难以预料,而这些树除了移栽,无论是嫁接还是新种,一时半会都不会见效的。
且不提许蒙这些打算,但说叶应则吃了许家寨弄的喜宴菜色,大赞经济实惠还好吃。他们一桌子,按照顶级标配来上的,十二菜色,荤素皆有,才120多文,真的太实惠了。
他尤其喜欢喝张春花用药材熬的鸡汤炖的豆腐,真是又鲜又香又美味,好吃极了。好在,他不是饕餮客,似乎也怕人家说他来夺秘方的,没单独给这个喜欢的菜太多关注。不过,各色菜他都评价一番。
许蒙事后,还跟文仲锦闲聊过,说他还上道,知道许家想借此给喜宴生意打广告,他也没表现出回避的姿态来。
文仲锦笑看着他,问他,心中读书人的形象。
许蒙说了几种,其中一种就是满嘴子曰,以说阿堵物为丑。
文仲锦笑着用他的话回复他,道,叶应则也算不上君子坦荡荡。
许蒙愕然地看了文仲锦一眼,道,他当得上一个实干家的称呼。
文仲锦自动把实干家的称呼换成了能吏,却对许蒙摇了摇头,让他且看以后。还悄言,叶应则定非池中物。
不论他是鱼还是泥鳅,反正叶应则一时半会儿也成不了龙了。许蒙也不在乎这些,他其实务实得很,能想远的就想远一些,想不到的就以后再想。
叶应则借菜之故,接见了许家寨一干女性领头人,除了几位族老的妻子特别说了话,便是张春花了。
留张春花说话的缘故,自然是因为许良才和张老汉对鸡瘟事件上的贡献了。他嘱咐张春花的话,充分体现了“妻凭夫贵”或者“女凭父贵”的思想,勉力许家寨族中女性长辈起到教育子孙的作用,为县里的其他女性树楷模。
等场地再次清空打扫干净,叶应则继续亲切接见工作,下午重头戏就是鸡瘟预防工作。程序跟春耕差不多,他先是传达了官府的态度,不允许鸡瘟就此传播下去,会竭尽全力与民众共克鸡瘟,鼓励其他村寨像许家寨学习,把预防放在首位,但是一旦发现疫情,及时救治。若是救治不及,不要自行处置,要及时上报,以免疫情蔓延造成更多人的灾难。
叶应则再次以许良才和张老汉的事例表扬了许家寨和许姓族人的高风亮节,也期许更多的人以他们两个为榜样,与乡邻互帮互助,还透露了等鸡瘟结束后,他定会上表朝廷给予嘉奖。
这个嘉奖若是申请下来,就不是叶应则口头上这等不轻不重的了,那是可以记入族谱、县志甚至史书上的会被世代相传的荣耀。在座其他姓氏,纷纷表示定会多向许家寨学习,向许姓族人看齐的。
随之,叶应则把舞台交给了许蒙,让他向众人介绍许家寨如何预防开展鸡瘟预防和治疗工作的。
许蒙前世进了所里,没少跑基层跟农人讲怎么种地。他也曾经烦恼烦躁过,觉得自己读了那么多年书不是去科普的,但是后来他发现有些工作比去给人科普还要让人心烦意乱,可也都走了过去。到了今时今日,许蒙再也没了早先的心态,竭尽全力用众人听得懂的话,向他们科普科学养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预防鸡瘟不在当下,而在平时。”他最后陈词道,“平时要多观察鸡的状况,要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它们,慢慢的你就能摸着它们的习性,能及时根据他们的情况来养护。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多下蛋勤下蛋,一旦遇到现在这种情况,也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p>
有人鼓掌,自然有人起哄。
有不服气地笑问道:“难不成你们村六七百只鸡,你都记得住”
许蒙笑道:“若我不敢说可以,我相信没人敢说了。”
有人打岔道:“这话就有点大了。”
许蒙看叶应则没让停下来的意思,便笑道:“有人养孩子,养着养着孩子丢了都不知道。有人听到孩子哭就知道是渴了饿了。为啥养丢孩子的一般都是后娘,知道孩子哭了是怎么回事铁定是亲娘。母子连心,皆在一个心字。”
叶应则听得这话,赞赏道:“甚是有理。”看他话还没说完,又催促道,“继续说吧。”
许蒙施礼表示感谢后,继续道:“我不是自夸,但是我,以及我们所有参与养鸡的许家人,都用了心在养。所以这些鸡也给了我们回报。下的蛋怎样口感怎样不用我多说,大家有目共睹。”
在许家寨的地盘上,许蒙发表这番言论,无论族人信服不信服,无不鼓掌表示支持。
其他姓的人即便有不认同的,却也知道这个时候,不是唱反调的时候,便不再多少。可人群中就是有浑水摸鱼之辈,趁着大家鼓掌窃窃私语之际,大声质问道:“说得好听,有本事把养鸡的秘诀当下公布”
许蒙没应话。
许仲起身,对叶应则行了揖礼,又向在座其他村的族老行了揖礼,大声道:“承诺过的事情,本该早些兑现。只是当下鸡瘟当道,不是好时候便没有大肆宣扬。我们许姓族人,许良才,和居于村中的他姓张老汉,早先就游走各村为诸姓族人解决疑难。这便是我们的决心。今日明府在此,我们在此重申,允诺过的事情绝不会反悔。但是,滋事者也绝不姑息。”
叶应则点头道:“我相信许家寨连沤粪之法都愿意献出来,连防鸡瘟的法子都愿意与人共享,早先的承诺定然不负大家。许氏族长所言有理,当下鸡瘟当道,不是应诺的好时节。此事交由都正适时主持。”
他话音一落,都正忙接话道:“等鸡瘟过去,我会替代明府给大家主持公道。”
鸡瘟一事讲完,叶应则便提出去村里看看许家寨的族学。许仲等人趁机提出题字一时,他与文仲锦客气一番,还是下了笔。
世道今还古,人心欲归仁。(注1)
横批很质朴:许氏族学。但是有小字,德邻二字。
许蒙诗词早就还给语文老师了,大致看出对联的意思,但是看文仲锦点头,便知写得不错。
他一写完,便有人念了出来,不管懂不懂的人,跟着别人大喊“好”便是了。
许蒙看着一干人等,不由得想到个词儿。
古往今来。
莫如是啊!
他叹了口气,却听文仲锦开了口。
作者有话要说: 注1为,祝世福题安徽还古书院。希望不要涉嫌抄袭。
安徽是个好地方,安徽有不少书院,值得大家去游玩。
请大家多多关照我的新文《徽州胡萍娘》。
我还是写了男女互动文。
甜文。
我要努力合群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