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第 40 章

作品:《备战科举(女穿男)

    所以许仲等人商量, 将立集的事情向叶应则挑明,这样自然会得罪一些来摆摊做生意的百姓, 可总比让都正这些人不悦更好安抚。

    胥吏是世代相袭的,都正、副都正也是当地有名望族姓的人担任的,一旦与他发生重大分歧,正面冲突的话, 泰半是自家族人上去冲锋陷阵了。真惹了他们众怒, 这个草集给强行取缔了,许家寨的人也只能吃哑巴亏。

    这本就是额外赋税收入, 叶应则完全可以做主, 也早就和都正等人商量妥当了。按照去年起市集的日期算,以十月为期,到今年三月皆免摊位费。三月后至今年十月,收半费。十月以后才收全费。总之, 许家寨立集这事儿算是过了明路。

    无论怎样的方案, 总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不过, 在许家寨摆摊的大部分商家多少都跟许家寨有点亲戚关系,这些也是早先都商定好的,闹事是没有, 闲话肯定少不了。

    草集的事情在明面上夯实之后,叶应则才开始把府衙对春耕工作的政令,有威严有温情地传达了一通。

    众人听令无不从之。

    待他说完,需要休息之际, 许仲趁机把养蚯蚓喂鸡这档子事提了出来。

    如何献方,献到什么程度,许家寨诸人真是议了再议。虽说因为鸡瘟的缘故,许仲和许盐的远房亲戚没能落实与许家寨的合作关系,但是待两人都温情了不少,在此事上也提出了一些看法。这两位没敢深说,只是借着生意之故,道明许家寨打算把养蚯蚓喂鸡这事儿惠及乡里。

    这两位的亲戚各有看法,但是共同认为应当与县里大姓合作,而不是仅仅惠及乡邻。但是鸡瘟事发后,两方对此保持了沉默。许仲的亲戚离得近,虽说折戟于鸡蛋生意,却愿意就粪肥上多加合作。许盐那边离得远,消息就滞后些,就没什么后续了。

    文仲锦来了之后,与许仲等人分析了时局,分析了官家,分析了天下大势之后,得出的观点与许蒙是一致的,那就是都献。

    许蒙想的是有中求先进,而文仲锦则认为,即便这事儿献与朝廷,也不妨碍许家寨继续做生意致富。

    为什么

    因为时间。

    传递消息需要时间,朝堂商议需要时间,复查需要时间,落实需要时间,推广需要时间,流传开来更需要时间。

    不但如此,许家寨完全可以借助此举,只负责早先承诺过的一些养鸡人家,其他百姓让他们等朝堂决议。若是有异议,就找叶明府问进度,便是了。

    也可以说,许家寨借助此事,一扬名,二变相地寻到了一个护身符。但是,也并非全是好处,没有坏处。县中大户,府中大族,皆会纷纷登门,求其法,造谣诬害,甚至阻拦都有可能。

    他分析过局面后,得出来的结论:事分两面,利得三分,便可举事了。不然瞻前顾后,反倒叫别人占去了先机。事留后手,理当如此,但是要做得漂亮。

    许蒙不愧是在所里干过的,举一反三,很快寻摸到他话中的深意。他笑看着文仲锦道:“先生所谓的漂亮,我私以为有三。”

    文仲锦挑眉笑笑没说话。

    三老太爷骂他小孩子家家插什么话。

    若是真不让他插话,就不会让他一直旁听了。

    许仲没理会三老太爷喝骂他之言,笑道:“羊娃子,你且说说看。”

    “一高帽,二敞亮,三无所谓。”许蒙笑嘻嘻地说了这话,被三老太爷捶了一顿,才开始说人话。

    所谓的高帽,就是把此事往事关国计民生上替,不叫大户大族下嘴咬住他们撕扯,让叶应则动心全力以赴促成此事。

    敞亮就是对叶应则,也就是对朝廷开诚布公,把自己的底露给你看,但是至于你何时弄清楚其中窍门,何时觉得此事可行,那都是你们的事情。</p>

    无所谓就是我随便一发现,你随便一看,但是内里要多用功,勤用功。对乡邻大户的态度,既不能不在乎,也不能太在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去应付便是。

    文仲锦抚掌道:“聪明。你要知道单靠你一人,一族之力,此事很难真正惠及乡里,惠及百姓。很有可能最后落入世家大族之手,成了别人族中秘方传承百年,而你们也会怀璧其罪,面临灭族之祸。”

    他这话说得,别说许蒙,连许仲都觉得后背发凉,一脸不可思议。文仲锦却没多说,而是起身对许家族老施礼道:“恕老朽多言了。实在是老朽看过粪肥,确实难得。若能上达天听,而非握于一族之手,才将真正惠及万千百姓。即便你们许家不能青史留名,也得一世流芳。”

    许蒙不留后手,纯粹是觉得这技术不值得一提。而文仲锦才是当世读书人的典范,有匡世济民的政治觉悟,也有对时代大环境和对时局清醒的认知,真正的愿意为天下百姓计。

    许仲等人活了这么多年,人老成精,虽说没经历过文仲锦说的那种惨烈的灭族方式,但是也相信他所言必然不是自己编造,定然是有依据的。他们思考了两天,便决定全献朝廷,部分开放乡民。

    为此,文仲锦还培训了许仲等人一番应对之词。百姓有百姓的质朴,许仲话虽然没文仲锦说的有文采,可胜在质朴。

    他道:“小老儿也是经过了战乱,日日盼着过太平日子,有个好年景好收成。早先听我家儿郎说及江家事体,我等愧觉家中儿郎太过争名失了族仪,为弥补前过,吾等举主愿奉上沤粪之法给朝廷,给官家。不敢保证多打粮,只要勤快,想来不会少打粮。只是咱们都是小老儿,没什么见识,读书也少,只会做,不会说。这怎么献法还得明府给想个法子。”

    他说完,三老太爷也上前恳求叶应则宽恕许蒙的莽撞,给想个方子让他们弥补,不求恵及天下人,只求为天下太平尽尽心也好啊。

    几个上了年纪的人,眼泪巴巴,痛哭流涕只求天下太平,为天下太平尽心,却苦于自身不足无能为力。

    真真是把叶应则感动得无以复加。

    “好!好!好!好!好!好!”他连说了六个好字,才算是平复了自己的心情,扶了许仲等人起身,还代百姓向许家寨的人施礼道谢,“本府定会替诸位上表朝廷,替百姓感谢许家诸人的一片善心仁义。”

    许仲借机说了他们以粪代工请人垦荒的事情,重在解释自家不是重利,可到底是族人的东西,非他一人之功,不敢贸然做主。可乡邻好些都是亲友,不能不顾,如此一面是族人,一面是乡邻,所以无奈才想出了这等法子。

    叶应则也知道这里面必有些猫腻,可许家寨已经承诺献上核心秘方给朝廷了,而且没有威逼利诱,举动也附和朝廷拟定的具有“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和“土地自由开垦”的土地政策。

    说点人话就是,只要土地在国家版图内,只要能够依照亩数交税,朝廷赋税有保证,朝廷不管开垦者是大户还是平民,拥有者是富有还是贫穷。

    许蒙为政后很快发现这一土地政策的缺点,但是在国朝初建,以赵擎为首的新朝集团,为了和睦旧朝的大多数的士庶二族推出的政策。好在是当下荒地多,百姓少,土地兼并引发的后果还在三五代人,阶层固化以后才会体现出来。

    许蒙当初听闻此土地政策,做过分析后,大吃一惊,觉得这新朝廷是闹着玩呢。但是听过文仲锦对时局的分析,不由得叹息并不是人人都人民币的缔造者。

    妥协和,是政治绕不开的话题。

    许蒙只有几两银子,也就不替赵擎操这等闲心了。他不但不操心,还趁了一把政策的东风。到了春分这一天,族里族人的勤劳、以粪代工和部分银两,已经垦荒近四百亩。当然,大部分的垦荒工作还是由族人拖家带口,日夜不歇地完成的。

    鼓励垦荒是朝廷政令,只要许家寨诸人不鼓励百姓舍本逐利追求银钱,又能提高生产,带动乡邻共同致富,叶应则自然是无不应允。

    他笑道:“教导族人,和睦乡里,是尔等职责所在,何错之有”

    既然他如此定了性,许家寨诸人对此也放下心来。

    文仲锦没帮着分析时局的时候,莫说许仲等人,连许蒙也只是想到可能会遭人嫉妒,但是没想到会有那等恶事发生。如今处事更是尽量周全,团结和睦到可以团结和睦的人,一旦歹事发生不至于手足无措,无人帮衬。而这些可以力量中,官府的力量是最有力,最中坚的力量了。

    许仲惴惴不安地道:“以后小老儿带领族人定会以祖宗家训为宗,以朝廷官府政令为尊,和睦乡邻,友善十方。”

    叶明府赞了一声,让孙太平等人敲着铜锣环着人群把许仲诸人的意思宣告一番,活似许仲等人随时都可能反悔一般。不过,大家情绪很不错,只觉得叶明府是个为民办事的好官。倒也有人心中暗讽许家寨的人谄媚,却也没办法,人家有谄媚的资本。

    一番折腾便到了午饭时分,叶应则没挪摊,直接让人把桌案抬到许家寨村西口,与百姓一道吃了一顿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