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来到战国(九十)

作品:《我与长生

    部落人简单纯粹, 除了冬日里保暖兽皮外,那些绿叶裙与龙虾兽骨首饰还是脸上涂料等等, 都是姑娘家折腾着好看的。

    男子更喜欢赤、身、裸、体, 为了方便打猎而随身带着背着斧弓等。若有大日子便会在脸上涂画一通, 再佩戴自己猎来最凶猛兽的骨链。

    画中人很像,但他们没有小角,也不至于浑身发青。

    羲和张嘴说了一句古话, 窦姑娘在旁狐疑的接了个尾巴。

    “你”

    “神医果然厉害,那山鬼平日里嘀嘀咕咕的就是这些, 可惜我听不懂。”

    “……”

    “我说对了吗”

    “不对。”

    羲和摇头, 话接的不对, 但确实是当年的言语。又或者说, 是另一种方言的味道。

    此刻心中不免动容。

    在无休止的岁月里,她的脑海里曾闪现许多可能与画面。但她肯定自己回不去后, 初时一度不敢多想。之后许久之后才无数次认真掐算, 远古时代走到今日远不止一千年。世间漫漫春夏秋冬,也不过是她昏昏沉沉的一顿困盹。

    好在他们的墓还在,偶尔能让自己去看看解去烦闷。

    直到如今, 能懂得当年言语文字的只怕了了有数。甚至还有可能,只有自己明白。

    窦姑娘是不可能骗自己的,羲和笑了起来, 将一整句话说了出来。

    “对对对!就是这一句!他常常说,每次来的时候还会送给我桃子吃,吃了就会说一次。”窦姑娘丝毫不怕的模样, 眉眼弯弯道,“可惜我听不懂,后来就迷迷糊糊不记得了。母亲说,这是因为人鬼殊途,万幸遇见了神医您。”

    人鬼殊途

    可能吧。

    羲和看她这样,想来是一直被家人宠着才会显得胆子极大又不懂世事。当真出去了,只能是自己吃亏的命运。

    还这么小呢。

    两人并不熟悉,羲和对她感观不错,因而耐着心的听她碎碎念念一些陈年往事。只是她的往事多是平日细碎,家中小事。听着都不重要,却充满孩童乐趣,每一句里都流淌着莫名的暖意。

    羲和不自觉的就听了进去。

    临走时窦姑娘避开人低声问道,“神医,您知不知道山鬼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羲和挑眉。

    窦姑娘呼吸都轻了。

    忍不住呵笑一声,羲和抚她发髻,“他夸你好看,想日日都和你玩。”

    这个翻译并没错,只是那时候的男女玩的不一样罢了。

    窦姑娘没察觉到什么,只以为是人鬼殊途又被羲和驱散赶走而已。想着自己老后离去,也一样可以去寻他。因而又展开眉眼,蹦跳两下走了。

    王白遥望一眼,眼眸中有些许宠溺。

    羲和眼角扫到,暗叹一声区别对待又转而不去想了。

    崔斯特最后亲自送来了东西,不止是前两次羲和点名要的,还有他家中人得知后特意搜罗来的。异国人到秦国土地来做生意,实在不是容易事,直到遇到羲和又送了一副令牌,此后便是畅通无阻,让一同来往的同行人羡慕不已。

    投桃报李,几次下来后羲和敲敲打打着木箱子后发现,大马车装不下了。

    该走了。

    羲和书信一封到书院后,等来刘邦时便知会他,与王白王夫二人不日一同启程过去。

    “先生,我二人是奉命来护您的。”

    “护我”

    二人赧然,王夫抱拳作揖,“末将虽多有不足,但在先生前听得一耳甚过其余无数了。”

    “你们记得日日锤炼军拳不怠慢就是,至于兵法军事,本不是死记硬背就能的。过去后更要放下军中做派,多学多看多听多问,别去了不能结元。”

    阿丑开创了休学不毕业的先河,但他期间并无懈怠学业,王诩绝不能再接受第二个这种学生。在彼此书信中,更是难得的三申五令。羲和不至于言听计从,却也要爱惜羽翼。

    王白王夫别的不说,却是听话稳重的。

    两人自知不能真保护先生,厚着脸皮得到了引荐入学的机会,心中感恩又羞愧的应了下来。跟了这些日子,若是再没眼色的嘚嘚,多半就要被先生亲自踢出去。

    眼看着三人说定了事情,站在一旁巴巴望了半晌的刘邦更是迷茫,“先生说什么书院”

    怎么一句都听不懂了

    不就是被挡在门外,有个把月见不得先生么怎么恍惚一见面,就觉得不是一处的人虽然他与先生,本就不是一处的。

    三人这才低头看他。

    “贵生学院。”</p>

    <strong></strong>    刘邦大惊,“贵生学院”

    王白白了一眼,年纪轻轻的耳朵还不好。

    王夫见他忍不住露出神色,拉着一旁去收拾行装去了。

    羲和点头,“我瞧你有些小聪明,若是能说服了家中也可一同去看看。”

    小聪明并不算什么好词,但她面容浅笑,言语间兴松平常。对刘邦已经是十分善待友好了,更遑论比较外人来说。

    刘邦不怒反喜,“真的先生也觉得我聪明”

    “嗯,你表现乖些,别的先生说不准会喜欢你的。”

    就刘邦察言观色的本事,羲和相信会得到王诩的喜爱。再等他忍不住表现自我,搬弄小聪明时,王诩自会漫不经心的回以狠狠一击教导做人之道。

    两人说不准会成就又一师徒佳话,既能先替阿丑一番,而抚慰了王诩憋闷聊赖的心,又能让自己免于短时再被信简催扰。

    真是一举三得。

    羲和为自己的聪慧才智而得意,大手一挥就看着刘邦在父母兄弟举家搬挪的护送下被丢到马背上。他家中贫寒,只能厚着脸皮蹭王白王夫的马。

    三人两马行装沉重,扬土离去。

    次日晨起起,小院子里炊烟而起煮了最后一锅粥食,又热了几张饼子。大大小小的箱子被轻轻抬着累在特制马车上有序放好,在天色尚未明朗的路上碾出深深两条长道来,径直驱使出沛县丰邑地带。

    此行的东西较多,羲和小心翼翼弄得一身汗水,望着挤挤挨挨的马车最后坐到了吉量的背上吃饼子。

    宛如牛犁地一般,沉重辛苦还要慢慢吞吞的。吉量不满自己成了一头老牛,一路上聿聿聿的喊着,引得路人回头来望。直到出城后,也始终在山间传出。

    羲和觉得自己耳朵也硬了,嘴里很是敷衍道,“别叨叨了,等过些年人就坐铁车,以后拉东西都没你份,只能当个好看的吉祥物而已。”

    丢他赛道上与马比比试

    那是欺负马。

    吉量自己怕也忍不住那么慢的速度。

    不过日子过得拮据的时候,倒也可以考虑这种可能。如今有着基业的羲和看不上这些,吉量听了又骂了起来,“到底要过多少年”

    也就两千年而已,着什么急啊!

    羲和望天,“不乐意你可以走啊!”

    吉量又是辛苦拖车的一路骂骂咧咧,他当然可以走了,出去了跑一圈还能被某王倾心后细心照顾。但那种日子他过了许多年,哪里有在羲和这里舒服不说他两心意相通能说话,就平时有事就四处跑,没事上山找妹子,这种放风筝赛过活神仙一样快活自在。

    他才不要给别人当金丝雀,还是战场宝马。

    论起真正前途,羲和辛辛苦苦几百年好歹混了个玄女的圣人名声,别人有什么

    呸。

    可惜他就是一头马,不然哪里还有王诩这些小辈们扬名天下的

    马的事实不能更改,吉量只能在脑海里气哄哄的想着,也不想他平生乐趣也就是吃喝玩乐找美马。活的岁数多,也就是长点人间事故,多些追母马的技巧罢了。

    相处百年的老朋友,彼此之间都心知肚明。羲和虽然怀念吉量幼时的模样,对比如今也很不长进,但一人一马生死无数早已是过命之交。哪怕是在他的背上,听了几句絮叨之后羲和也忍不住回怼。

    有山间小路上一老汉放下背上柴薪,倚着大树喘息时,抬头便见一女子带着全副身家的架势一路向前。他抬手擦了擦汗,耳边传来几声自言自语。

    “你个傻子,不跑两趟不肥死啊”

    “辛苦什么你住的你吃的不都是我买的吗”

    “你再一声老娘一枪敲死你!”

    “再剁成肉糜!”

    ……

    神经失常的言语接二连三,说着说着像是遇到了不可饶恕的仇敌使劲儿撂狠话。

    老汉长叹一声,“可怜的女娃子。”

    听声音就很年轻,竟然是个傻的。

    羲和挠耳朵,回头看了一眼没做搭理。

    因为顾及车上的东西,一路上吉量走的慢慢吞吞,再加上路途陡峭,不算远的距离又到一日夜色。

    行至路边,卸下马车后吉量一溜烟的冲进山里不见踪影。

    羲和没有阻拦,如常的捡起干燥柴火点燃。星点火舌在柴火里滚动着,起身拔出身后长矛自车上挑来一袋酒袋。

    山里环境不熟悉,入夜休息前的安全确认十分重要。这种事情做了千万遍稀松平常,望着星月下的一片漆黑魅影,羲和忍不住眼珠一转。

    “在吗”

    “出来聊聊呗!”

    作者有话要说:  码字期间,断断续续断电了三四次,绝望……

    后面时间加速,时间板块也要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