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来到战国(九十一)

作品:《我与长生

    秦国大军大举血刀向四方, 在一鼓作气吃下韩国后, 出乎意料的停下步伐休养生息。

    这让整装待发的老朋友赵国一时丈二摸不着头脑,将士幕僚不敢懈怠,生怕这是秦国奸诈狡猾耍的阴谋。

    奔走来支援的友军更是远远观望。

    起初三个月, 世人只知韩国王族姬姓韩氏被秦王降为普通士族之家, 赐下原国都中宅院下榻。除了失去原来大权在握, 没有朝臣恭顺之外并不委屈。整日里锦衣玉食,奴婢环绕着在城中来去自如。

    不管韩氏等人是否情愿,但世人看来只觉得秦王宽厚仁善, 对于要将其与秦国文字统一, 货币统一,法制统一后出现的书同文、邸舍与土地私有制等也显得并不那么有争议。除了姬姓韩氏王族,忠贞大臣之外,百姓们在寻得安稳后发现秦军凶悍却不曾肆虐韩国国土家中税收等, 尽都默然承认韩国已亡的事实。

    毕竟秦国人便是如此,收复败国土地自然要有相应归拢一同。虽然有些奇怪,但自身利益不受损的情况下并不受人关注, 除了六雄大国中少数人们明白此举的用意与好处。

    但世间许多事情少数服从多数,再加上牵一发动全身, 只有默默的观望打探消息小心提防。

    事实上韩国本身也过得艰难,立国的一百多年以来夹杂在秦魏之间,又有齐楚相邻。这样四面楚歌的愿景下,使得韩国经济格外繁荣,政治庸聩, 外交弱势且军事无奈的局面,基本成为七雄中最典型的受气包,时常被拉出来搓扁一顿。

    看似是秦国得利,在趁机休养生息的防备有敌军突袭时,阿丑并不那么高兴。

    有韩氏后人铮铮铁骨,也有人奴颜婢膝。阿丑不过平常处理朝政,就有人数次前来踏破门槛,这叫他不甚其烦的更觉得后悔过于温柔了。

    在他看来,韩国也就兵器上的长剑让他高看一眼。至于所谓的依法治国,申不害主张的权术与商鞅的法制并非一路,甚至十分矛盾冲突。阿丑为此忙得抓耳挠腮,平日里只有先生来信的时候才能舒缓一二。但在大军再次举旗攻上魏国时,信简却断断续续来得更慢了。

    从王翦老将军那里得知,王白王夫两人被甩到书院时曾来过书信,后来忘寝废食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至于先生,书信说是归乡一段日子,若有信简便让人托送到骊山数千里外的小镇驿站就是。

    因为来信不准,派去的人守株待兔也只能看着驿站人在吉量来时放进背上的挎包后扬尘而去。数人在后追赶,也只能吃了满身灰土,眨眼功夫就不见了身影。如此数月无果,阿丑也不好再四处探索,只能巴巴的等着时而来的书信。

    日子长了,从一月一封到两月一封,再到后来半年才一封。

    秦军上攻魏国,引来赵国等四国联合抵抗,不想秦军对于几国合力早有防备,在攻下魏国边处一城镇的当夜,赵国被攻下三座城池的捷报。

    天下大惊。

    秦赵两国之间多年前打得鼻青脸肿,长平邯郸之后更是元气大伤,各自暂停中兴恢复表面和气。再看秦国近年征伐与决策,各国都觉得军事煊赫但实际勉强,当即率兵攻打是魏国是意料之中的决定,谁都没想到是凶悍的赵国。

    待到羲和感受到头上的泥土震动,自暗室中爬出来正好仰视吉量的长腿翘臀。在他喷着鼻息快要踢下泥雨前,羲和赶紧在就近的水源小河冲洗身子,这才喝着竹筒里的凉水,看着从山下带回来的吃食与信简。

    一人一马历经辛苦赶回骊山,怕被山脚下的村民发现,还特意寻了夜色中寂静无声时。恰逢又是雨天,沉重的马蹄印也在天亮前融在泥土里不让人发觉。

    好不容易东西带回老巢,可惜原来偌大的石屋不在宽敞明亮,各色书简与收藏挤挤挨挨的又不能随意丢在一团。羲和看着占了一整间屋舍的编钟,收拾了屋舍灰尘后撸起袖子开始干活。

    正是酷暑的天气,适合大刀阔斧大兴土木。

    石屋扩建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再加上羲和心知有事不能耽误过多时间,更不能硬生生的等个冬季才能离开。故而很是劳累,一整日除了吃喝拉撒之外几乎把自己丢进了造房子一事上。习惯的文字誊抄和日记只是夜色降临后得以腾出一点时间做好。至于上街取信买东西,全然委托给了吉量。

    看在羲和丢了钱,又有令牌过目的份上,山下做买卖的还有驿站中人倒是乖觉懂事。偶尔还会翘首以盼,在挎包里塞上自己的小心意和慰问书简。

    展信。

    被夺去三城后,赵国又被割去两座。就在赵王咬牙分去好处,将坐观虎斗的齐楚等国前来救援,秦军却是声东击西一举破开魏国宫门。</p>

    <strong></strong>    魏国亡。

    秦国雷厉风行接连破两国,一时之间名声大噪凶悍恐怖,打破百年来七国僵持的局面。

    阿丑大大褒奖武将的同时,又夸赞贵生学院送来得意武将的先生鬼谷子。至于自己的恩师玄女,更是大张旗鼓的下旨吹嘘一顿,再巴巴送来书简问一声何日归秦

    另又叹了一声,魏国对秦国的恩情。

    身为人才输出大国,魏国对于秦国不可谓不重要。信简中提及要在魏国推行办学教学一事,也让羲和侧目。不说这个想法,单要推行便能想象朝堂上争吵了多少。

    也足以可见,朝政大权已经慢慢归拢到阿丑的手里。

    不过就如今文人清高气度而言,怕有许多不会领情,反而觉得这是一种表面示好与轻视。但大势所趋,早已不能阻止亡国的事实。

    国家强大并非易事,更何况是虎狼相斗中夺得头筹。阿丑步步为营很是辛苦,哪怕心中生有疑虑也不好问身边大臣与太后。哪怕只是书简相通,他也更倾向于与先生诉说。满满当当皆是阿丑亲手所书,从如今天下大局,朝政百姓再到后宫小事都一一说尽。

    羲和数年教导也并非是玩耍,阿丑如今所闻所见所定的事情中,许多都大同小异被两人假设畅谈过。书简之中有提起几人的名字,羲和记得都是从贵生学院结元出来的。只要延静不下,都能看出许多王诩的手脚,可见他之前花费了多少精力在其中,不然自己也不能这样放心离开秦国。

    唯一有些好笑的,是阿丑如今年幼却有无数宫婢自荐,或是大臣推送各色美人登场。按照本人所书美人千姿百态却不能让他眼前一亮,以至于后宫之中依然空缺,自己因为朝政也顺势保存着珍贵的处子之身。满朝大臣忙活坏了,后宫太后也是为此担忧。赵姬更是从自己的温柔乡中醒来,为亲生儿子挑选美人。

    赵姬自己养着男宠乐不思蜀,挑选的美人里还有与男宠亲近的,阿丑对此十分痛恨。两母子表面和气,转过身就跟先生哭诉,数多言语几乎是罄竹难书。不知道的,还以为赵姬是犯下何等不容大罪。

    好在她还算清醒,与阿丑曾有约定不会留下子嗣,让世人看阿丑的笑话。

    羲和噙笑看完了书简,这才支着火开始煮热水,准备在晚饭前再仔细冲洗身子。

    直到落榻睡前,这才提笔回信将所问之处一一答复,又戏谑他算是立业之人,催促早日成家开枝散叶。

    羲和没有这种忧愁,但阿丑的身份不同,再加上这是一个激进壮大秦国战力的君王,多担心他的后代也不奇怪。

    说起来,史上赵政好是没有王后的。

    念头一闪而过,吹灯躺下休息。

    天色微微亮,又是一日来。

    地底下也就是大山之中,寒凉潮湿,挖的时候还时常能遇到一些虫蚁和不曾见的爬虫。羲和尽量小心避过,每天捣出相应的水泥石头等,就是最干燥劳累的辛苦活。哪怕她力道无比,循环重复也很让人心绪烦躁。

    平常人肯定待不住,好在羲和自有经验,全当此事是打磨自己反而苦中作乐起来。

    石屋只当是一处进院,羲和又在旁添砖加瓦,表面看着是一处朴素清雅的院落影做了世外桃源。反之地下楼道房屋星罗棋布般,扛着石斧铁铲将处处都修建的开阔宽敞,更显得蜿蜒曲折轮焉奂焉。

    地下暗室里里外外,加上机关门道也就挖了一半,人间又是几月离去。

    不久前还自夸洁白如雪的阿丑书信一封,与一性情温顺的女子相近,至今已有三个月的身孕。为此特意写下准确时间,望羲和方便的话能来看一眼孩子。

    就算是满月,也不过半年的光景。羲和早有不能完工的觉悟,将东西存放在修葺好的两间暗室之后再设下兵法机关做最后保障。

    这种东西看似不顶用,但她曾经趁人不备测试观察,只要用的巧妙便能让贼人看着屋子干瞪眼,站在外面鬼打墙。

    作者有话要说:  jj啊,竟然让我的下一章……

    度娘了一下,发现之前jj大休整真的害人,勉强有点用的防盗因为半个月的时间全被盗了。不想再去网站个个注册投诉什么了,在这里呐喊一次,本文晋江独家发表!晋江独家发表!晋江独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