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 51 章
作品:《末世天变》 关文杰站在楼顶,望着暴风雪过后依旧时不时飘雪的天空,目光微暗。
凭他感觉,未来只怕不妙,十有八~九形势会越来越严峻。
现在还好,只要不被困,交通顺畅,凭借国家粮食储备,就算往后颗粒无收,也能坚持个两三年。
况且,这压根不可能,就像关文杰家,米粮蔬果甚至肉类产出除了供自家吃喝还有富余。
这世上多的是聪明人,关文杰不过胜在比别人直觉更强,更早防范。
只要吃过一次亏,相信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都该知道如何应对,以后绝不会再出现像这次暴风雪如此损失惨重的状况。
但两三年之后呢?不,应该说是一两年之后。今年粮食就歉收得厉害,很多地方绝收,全靠国家粮食储备撑着,没了国家救济,到时候人们又该如何面对?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绿园太过显眼,等到人们饿急眼,那真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届时绿园不但不能成为家里倚仗,反而会招来无穷祸患,关文杰不认为靠他一个人就能保住。
但让他放弃绝无可能,这是保障自家生活的根本,没了绿园,他们更什么都不是。饿肚子的滋味关文杰没尝过,但也知道绝不好受,否则历史上就不会有那么多泯灭人性的记载。
眼下瞧着人心浮动,秩序却未乱,政府对国家的掌控力还在,关文杰居高临下望着远方成片温室,目光异常坚定。
想要安定生活,不外乎改善外部环境,以及加强自身实力,他决定双管齐下。
现在天寒地冻,想要做点什么都难,外部环境可以稍微放放,但这不意味着他什么都不能做。事情一定,关文杰立刻行动起来。
村委会。
“文杰,你怎么来了,找叔有事?”一抬头,关建林就看到关文杰朝他走来,不由微觉诧异,随即似是想到什么,眼底泛起一丝笑意。关文杰这个年轻后生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个时候过来找他,想必定不是什么小事,而且看他样子,不像是坏事。
“建林叔,我有事找你商量,不忙的话就找个地儿谈谈。”关文杰不喜欢绕弯子,一上来就直入正题。
关建林略一怔,随即笑道:“行,你先坐会,等我把手头事情交出去,咱叔侄俩再好好唠唠。”
关文杰自无异议,随便找了张凳子坐下,环顾一圈,发现村委会这边竟无一个闲人。不管是总领村里事项的村长村支书,还是打杂跑腿的,一个个都忙得脚不沾地,这在以前几乎不可能。
村里能有多少事?很多时候只有小猫两三只留守,就这大多数时候也都是喝茶看报,清闲得很。现在却是但凡熬过先前那场暴风雪的村委全部到齐,不在的那也是外出办事去了,可见暴风雪带来的影响有多大。
关建林办事效率不错,很快就将手上事务交接出去,也不另找地方,直接将关文杰带到他家。
待两人坐定,关建林也不墨迹,当即开口道:“文杰,有什么事你就跟叔说。”
关文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很快就道明来意,之后跟村长足足谈了近两个小时才离开。
送走关文杰,关建林不由感慨万千,真是后生可畏。稍后,他脚步一转,朝村委会而去。
隔天,村里再次召开大会,各家派代表出席,包括新迁来那些村民。
等人到齐,关建林轻咳两声,示意大家安静,等村民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他身上,他道:“各位都看到了,今年大家日子不好过,田里出产是别指望了,就连菜,只怕也不剩多少,很多人整日只能啃咸菜度日,这样的日子也不知道还要过多久,大家有没有解决办法?有就大胆说,只要可行,村里就不会亏待他,各方面都将给予优惠。”
“能有什么办法?”
“是啊,外面天寒地冻,积雪比人还深,能做什么?”
大部分村民愁得不行,也有那眼明心亮的,一听关建林这么说,立即闻弦知雅意:“村长,有办法就直说,别这么叽歪。”
这话一出,其他人也反应过来,立刻跟着附和。
这些表现活跃的都是三湾村原村民,后迁入那些,富贵子弟只是给面子走个过场,基本不参与,没什么后台的则是还没融入,轻易不开口。
关建林望着底下各户代表表现,神情颇为复杂。别看他现在管着近万人,貌似权力比以往大了一倍不止,其实跟以前没两样。他真正能管的也就原先三湾村那一亩三分地,后迁入村民他根本管不到,自有上面派下来的人管理,村里有事却不能落下这些人,他别提多无奈。
只是再不爽,该通知的依旧得通知。
说白了,三湾村相当于一分为三,前村中村后村,虽然部分房子混杂,日常相处却是泾渭分明。原三湾村为中村,前村自是那些寻常城镇居民外迁户,后村不用提,清一色富贵子弟。
前村不归关建林管,后村就是给他管,他也管不动。
以往每每看到这等场面,关建林都免不了气闷,眼下心情却很是不错。看着底下乱糟糟一片,无一人提出可行方案,他心里暗爽不已。城里人又如何,这么简单的事情,还不是跟他们这些乡下人一样,什么见解都没有?
姑且不论外迁户是想不到,还是想到了不说,关建林继续按照流程往下讲:“既然没人提议,那我就代表村委会说下安排。”
“想必有不少人在家种小葱大蒜吧,难道你们就没想过种菜种粮?”
关建林这话一落,底下瞬间哗然,三三两两开始交头接耳。
其实并不是没人能想到这点,只不过想到了未必就有这个魄力去实施。习惯不是那么好改变的,很多人本能拒绝打破平稳,村民下意识觉得庄稼就该长在地里,破盆烂罐就只能种些葱蒜之类,谁会在家里种菜?种粮就更别提,反倒城里把菜当花草来养的更为普遍。
不等大家接受这个观念,关建林又道:“我这边有几种技术,看上哪个就去找关文杰和柳少希两人商谈。”
“……豆芽水发、韭黄种植、菌菇栽培……”
“还有一些良种提供,土豆、玉米、黄瓜、西红柿……”
关建林说得滔滔不绝,村民听得一愣一愣。
村里没谁不知道关文杰农学院毕业,但从没像这一刻那样清晰地认识到关文杰的能耐。且不说良种是否可靠,光那些种植技术,尤其是颇具技术含量的菌菇栽培,就不是一般村民所能接触。
三湾村因着靠近县城,村民生活条件还不错,靠种田为生的不多,靠种菜谋生的就更少,仅有那么几家而已。
搞菌菇种植的就更是一个没有,室内又极为适合菌菇栽培,在现在这种不缺粮缺菜的时候,要是能掌握这一门技巧,哪还用天天啃咸菜?
村民瞬间沸腾了,就连不少外迁户都怦然心动。大家都不傻,自家吃不完可以拿去市场卖,完全不用担心菌菇太多导致菇贱伤农的情况出现。要知道,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缺菜,习惯了好吃好喝,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谁愿意吃白饭就咸菜?
有那机灵的顾不得会还没开完,直接当场开溜。这还得了?瞬间引起连锁反应,不消一会,大会堂内就空了一块。
关建林等一干村委:“……”
“跑什么跑,我话还没说完。”回过神,关建林气笑了,也不管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继续刚才的话题,“有意向的先到我这来报名,把需要的良种、技术都一一写清,统计过后确定没问题,再分批跟关文杰和柳少希谈,这么一窝蜂冲过去像什么样子。”
果然,约莫几分钟后,溜走的村民怎么跑出去就怎么回。待得知他们少听了一部分信息,生怕自家吃亏,赶忙向相熟的亲友打听。
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关文杰自然优先照顾自家亲朋好友,村民最稀罕的菌菇栽培技术其中几种就只对跟他家关系不错的亲友开放,其他村民再不满也没用,无需关文杰出面,光村长那关他们就过不去。
关建林直接放话,做人要知好歹,沾了光还嫌不够的,私下里闲话几句就罢,若闹到关文杰跟前,惹恼了他,就跟周凯那五家偷窃未遂的去做伴,以后不光享受不到关文杰那边好处,连村里的优待都会降到最低。
见状,还想闹腾的村民顿时萎了。搁以往他们或许不在乎这点东西,如今却不得不重视,失了村里照顾,就眼下局势,日子只怕难过。
接下来几天,关文杰家客人络绎不绝。这还是分批之后,要是村民一窝蜂涌进去,只怕将小楼塞满都装不下。
两人分工明确,柳少希负责审核资格以及跟村民商谈合作方式,关家不可能免费提供良种和种植技术给跟他们没什么关系的村民,关文杰则负责传授技术以及后续事宜。
韩雅芬招待客人忙得团团转,却没一点不耐烦,相反,整天笑眯眯的,别提多高兴。这次事件过后,她真切感觉到不一样了,走出去转一圈,随便就能收获一箩筐好话。
韩雅芬清楚,这里面少不了阿谀奉承之辈,甚至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阴险小人,但真心感激她家的人也不在少数,远比之前关文杰假借卜卦提前预警寒潮带来的影响更加深远。
毕竟在村民眼中,那次只是凑巧,还因有人听从有人置之不理而令部分人感觉不忿,这回却是实打实惠及全村,关家人缘前所未有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