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156 章
作品:《[快穿+红楼]我求生欲很强》 听到府丞说平州往年是怎么度荒的, 权阁老觉得自己该笑还是哭, 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他只能盼着自己前段日子的奏折, 已经送到皇帝手中,而皇帝明白轻重缓急尽快批复。哪怕不批复,能让江南尽快调粮过来,解一解燃眉之急也是好的。
不想不光没接到调粮的消息, 却从省府传下了加税以固西北防线的旨意, 上头明明白白写着, 江南等内地,十增其一。西北地方出产少, 照江南减半。此税从去岁征起,各地需尽快补足。
府丞接到这样的上命, 当着权阁老便要辞官“阁老明鉴,下官实在愚钝, 只能听命做些小事。还请阁老尽快奏明朝庭, 以接平州重任。”
平州本就在西北地界,你想加固西北防线,是不是得保证百姓民心的稳定现在加税, 除了让民心不安外,便是让地方官员挨骂,这官还是谁爱做谁做去吧。
陈明也留在了平州城中。他不参与平州城的事务, 甚至不往平州军去。还是许进听说他到了平州,命人三请四叫的把他拉到了平州营中。
“老兄,实不相瞒, 上次对北戎一战,兄弟是真的服气西北军。”许进一脸真诚的向陈明道“我只想知道,西北军现在练兵的法子,是宁远伯自创还是得了宁国公的真传,能不能”
说到这里,他说不下去了。不管西北军练兵的法子是贾代化自创还是宁国公亲授的,都是人家贾家的东西,现在他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想学到手,脸皮还真没有那么厚。
陈明也一脸为难“许将军所说西北军练兵之法,我还真没见识过。”
见许进一脸不相信,只好苦笑一下“我是怎么到西北行营的,老弟应该有所耳闻。宁远伯回西北行营之后,我也不是没寻过事,结果是自己官降一级,被打发到京中又是一事无成。现在落了个到平州城混日子,所以真正在西北行营的日子,并不长。”
许进不想陈明如此坦率,便也对他直言相告“说来还是我自己愧对西北军,现在眼看着西北军有这么好的练兵法子,也没那个脸向宁远伯开口。”
相对无言一会,许进才道“哪怕是学学那支歌也好,听起来真是让人提气。”
陈明便问是什么歌。许进见他连这个都不知道,心里也信了陈明与贾代化果然不合。细细的讲了前次对阮垓之战时西北军一边唱着大刀向北戎人的头上砍去,一边砍瓜切菜便杀北戎人的情景,一脸的向往与敬畏“全军如一人,上下一条心,那次我才真长了见识。”
谁不长见识陈明其实是听过西北军饭前唱过这支歌的,刚才说不知道,不过是想着取信于许进。现在见他一脸向往,便轻声道“许将军若是信我,不如我向许将军举荐几个人,那几个比我晚入西北行营,张贾难为他们的时候我稍许帮着讲过几句情。”
许进心下一动,向陈明行下礼去,求着他修书一封,只说平州军为增强对敌能力,特请西北军派人指导日常操练。信中陈明还写下了几个人名,说是这几个人能力出众,定可指导好平州军日常操练。
贾代化收到信后,当着平州军送信的兵士发了一通脾气,又向张贾道“这个陈明,去了一趟京城,越加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竟擅自应下许进之请。”
张贾也气鼓鼓的“他是老几,西北军的事儿什么时候轮到他做主了”
李森便装好人“将军息怒,张副将息怒。陈明是圣人面前的红人,说不定还有密折直奏之权,将军也不好太驳了他的面子。”说完拿眼溜了送信人一眼。
贾代化听了强忍一口气,拍了拍桌子,才叫自己帐外的小校按着陈明所写的名单叫人。人到齐后,也没什么好脸色给他们,只说“此去平州军,且听陈将军之命行事,不可弱了西北军的威风。”便摆手让这二十来人与送信兵一起出帐。
等人走远了,张贾还有些不放心“将军此法,真能收服平州军吗”
贾代化冷笑一声“当兵的信的就是拳头大胳膊粗,战场上能活下命来的才是好汉。悄悄派人告诉他们,西北军史要讲、西北军的战绩要讲,每五日便宣讲一回。还要多与平州军交流,更要教他们的兵士识字。”
读书明理,识了字的平州兵士,更容易自己分辨是非。太祖曾教导我们说,支部要建在连上,思想工作要到位。这个陈明玩的一手好推手,将来便是许进发现不对,也是他自己开口把人求去的,与西北军何干
现在贾代化全意把收拢平州营之事交给陈明,自己则要验收一下已经挖了几个月的壕沟。人多力量大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在这样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朝代,又是这样恶劣的天气,壕沟已经挖了两百多里。每十里间有一道吊桥,西北军想进入北戎,可以从这些吊桥出入。平日吊桥收起,北戎人想过来,便得绕行。
看着壕沟下头已经埋下尺余长的竹签子,贾代化满意的点头“该把三州守将都叫来看一看,若是大家一起挖的话,进度还能快些。”
张贾可没他么乐观“说不定那三人看了之后,就要弹赅将军,说将军此举是将北戎人赶到了他们三州防线。”
可不是,这二百多里地已经快要超出西北行营的防线了,北戎人就是想报复西北军,过不得壕沟便得借三州边境绕过去,从他州进犯才成。
“也罢。”贾代化觉得那三州早晚能知道壕沟的好处,也不急于这一时自己去救援别人和等着别人来救援,是主动与被动的区别,还是掌握主动的好。
此时农时已至,焦大已经悄悄从癸一手里取回了乙字收集的种子,贾代化也已经将三样作物的种植之法写成册子,交予各庄子以备春耕。他那册子写的十分详尽,务求一次便可种植成功。
京中有时先生坐镇,不时的传递着府里平安,贾敷在宫中得到了太子照拂的消息,令贾代化可以有精力亲身指导西北军在屯田上种植三种新作物。
兵士们在西北屯田非止一日,可是玉米等三种作物还真没有见过。只是他们信任主将成了习惯,贾代化让他们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反正现在头一季度的军粮已经尽入西北军的粮仓之中,一个季度不用挨饿还是有保证的。
平州军却没有这份自信今年西北又是少雨的年份,干燥的土地一刨一股烟,让人不忍心把种子种下去。边上还有老百姓眼巴巴的看着他们手里的粮种,一副想上来抢回去的架势。
许进不得不派出一队兵士,专门围着屯田巡走,驱赶聚拢的百姓。那二十个从西北军请来的教官,一点儿也不拿架子的跟着平州兵士一起种地,见巡逻的兵士举着刀一副要砍百姓的架势,忙上前制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都忘了,说话和气,对老百姓你举得起刀,对北戎人的时候怎么怂蛋了”
被问的兵士满脸通红的放下刀,那将官却被百姓真心感激“还是这位军爷讲道理,跟西北行营的军爷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
将官便点头“我就是西北行营的,来平州军帮着兵士们操练的。”
听他是西北行营来的,老百姓的胆子便大起来了“军爷,那您能不能跟那几位军爷说说,把俺家的种子粮还给俺半个月前俺爹生生饿死了,也没让俺使种子粮给他煮一口粥喝。谁知却让那几位军爷给”
将官听后脸色就是一沉,向还往地里撒种的兵士叫了集合,开口便问“都有谁去百姓家里抢了种子粮”
好几个兵士脸色都不好看,以他们看来这不过是平常小事,怎么到了西北军眼里就成了十恶不赦有胆子大的嘟嚷一句“将军,误了天时今年的收成可就别指望了。咱们半年的粮草都指望着呢。”
“咱们半年的粮草指望着,老百姓一年的口粮都指望着呢。”被陈明点名的将官嘴上甚是便给“你拿刀说是保卫百姓,可是没等北戎人杀来,你先夺了百姓的命。你与北戎人有什么区别”
说完也不等兵士再反驳,自己气哼哼的去找许进“兵士平日便不服从命令,便是操练的时间再长,上了战场听到号令也只会自行其事。哪此操练与不操练有什么区别。末将无能,这便回西北行营去,操练之事还是请许将军另请高明。”
如此请辞的不止一人,几乎西北军来的将官,都觉得抢百姓种子粮是一件大事,让许进也不得不重视起来同样是为将之人,自己战场上比不过贾代化,难道民望上也比不过他吗
正好有西北军的将官在此,不如让他们代自己整肃一下军纪。因采纳了西北军将官的意见,把那此抢百姓种子粮的兵士人人赏了十军棍,还勒令他们把种子粮还给百姓。
不想那些百姓感激的还是替他们出头的西北军将官,只是没当着许进的面说出来,他还不知道罢了。最要紧的是,西北军将官的声望,因这一次许进为他们撑腰,在平州军中大涨,说话的份量更重几分,便是惩罚起平州兵士来,大家也觉得理所当然,此是后话不提。
贾代化那里的春种,到底还是让北戎人给打断了。
阮垓败回北戎之后,受了那古都的责罚,更被他的几个兄弟冷嘲热讽得抬不起头来,誓要向西北军报这一败之仇。他的生母出自北戎第二大部落,才让阮垓在王子中地位日显。
那部落的族长听闻自己的外甥败了,生怕那古都自此不再重视阮垓,至使王位他落,一心想助外甥再与西北军拼个高低,以扭转那古都对阮垓的不满。
两下里一拍即合,阮垓连那古都也没禀报,就带着他外祖借出的五千兵马,南下向西北军寻仇。谁知来到边境,才发现自己的队伍跨不过那不知何时出现的壕沟,气的在沟那头跳着脚的骂西北军胆小鬼。
巡逻的西北军第一时间向上汇报了北戎阮垓再次进犯,却被壕沟挡于边境线外的消息,未等贾代化择人,四营统领及中军统领便都跑到中军帐中,人人争着出战。
最后一营吴卫抢得头筹,乐颠颠的带着五千人去会阮垓。贾代化亲带中军一千人,远远替吴卫掠阵,以便接迎。阮垓见西北军出,指着壕沟戾声道“南蛮只知挖沟自保,想靠这一条小小沟渠,便挡住我北戎健儿铁蹄,着实可笑。”
吴卫是个蔫坏的人,面上做出害怕之态“这沟竟也挡不住北戎人吗,糟了糟了,快去禀报主将,北戎人要过沟了。”
阮垓以为他真的势弱,忍不住哈哈大笑“小儿竟以此为凭仗,不足惧。”
吴卫十分贱的回嘴“本将确实怕了你,你若过得了沟,本将就降了你又如何”
阮垓这才惊觉自己好象被吴卫套住了,自己的兵马若是能过得了沟,又何必在此浪费时间一时无语,向身后摆手,一队北戎兵便提马后退,然后加速跑到沟前,促马急跃,欲借此过沟。
可惜这沟修的十分角度极陡,又宽,马蹄连对面的沟沿都没碰到,纷纷跌进沟内。如此快的速度加上重力,落下的人马直接被沟底的竹签贯穿,一时壕沟两侧,只闻马匹悲鸣之声,夹杂着北戎兵的呼痛与求救之声。
阮垓的脸气的紫胀,命人去救时,吴卫已经让人摆开阵势,只管冲着来人射箭,一时北戎人又倒下一大片。许多战马失了骑手,四下里乱跑乱窜,看的吴卫心疼不已前仗张贾俘获北戎人的马匹,四营独占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才是其余四个营平分,现在若是把那些乱跑的战马收拢回来,至少有一半都是他一营的。
实在眼馋的吴卫,马上侧身向偏将吩咐一声“带一千人去左面吊桥。”又吩咐裨将带一千人去右边吊桥,自己仅率三千人立于中间吊桥之后。
待得到偏、裨两将到达指定位置之的,吴卫命号手吹起号角,三张吊桥一齐放下,三队人向着北戎人便冲杀过去。贾代化在土坡上看的惊心,发现每座吊桥边都有三四百人把守,才稍稍放下心来,却还是提马上前,渐渐靠近了壕沟,上了一个小土坡观战。
焦大等人不知贾代化最大的依仗是自己空间里的激光武器,真到紧急之时,可以给阮垓来个擒贼先擒王,都围在贾代化的四周,警惕的打量着周围边的情况。
那边阮垓本想着借吴卫冲吊桥之际,对他迎头痛射,不想西北军最先过桥的是拿着盾牌的护兵,过桥也不忘高举盾牌护卫后面的人马,又有一半的人在吊桥的另一头一直射箭,让北戎人无法专心射向吴卫等人。
另两座吊桥更是没有北戎人的阻拦,轻松可过。十里之地,快马不过半刻可到,偏将、裨将带人跑过来后,直接对着北戎兵冲击一阵,吴卫已经带着两千人轻松冲过吊桥,加入对北戎人的砍杀之中。
人数、力量上不占优势的西北军,凭借着阵型变化,一阵冲击之后已经占据了主动,吴卫更是只盯着阮垓。阮垓一面指挥作战,还要与吴卫周旋,自是吃力。
北戎人一向讲的是速战速决,胶着战对他们不利。阮垓发狠向自己的兵士大吼“砍杀南蛮,一人赏银十两。”
如此重赏,北戎人亚赛打了鸡血。吴卫不甘示弱的向自己的兵士吼“现在已经是北戎之境,战则生退则死,儿郎们,想生想死”
“生生生”回答他的是兵士们冲天的怒吼。
吴卫咧嘴一笑,嘴里高叫一声“大刀向,北戎人的头上”
“砍去”应和之声响彻天际。阮垓气呀,又来这一招,也不知这西北军谁这么缺德编出这样的词来。他分神之下,被吴卫的长刀砍中左臂,在马上身子一歪,险些落于马下。
吴卫立刻高呼“阮垓落马了,杀阮垓者,官升一级,兵升百夫长。”
近万人的战场,听到吴卫喊的人其实不多,可是不包括阮垓本人,刚刚好不容易重新在马上坐稳的阮垓,气的差点儿真的从马上掉下去。
光天化日之下,你这么睁着眼说瞎话,真的好吗
当然好,还好的很。吴卫身边的人都已经跟着他喊起来“阮垓落马,杀阮垓者,官升一级,兵升百夫长。”
一传十十传百,一会儿战场上就响遍了西北军“阮垓落马、杀阮垓”的喊声。北戎人也有一部分听懂的,军心一下子乱了,张惶的想确定西北军说的是真是假。
乱轰轰的战场,哪儿那么好辨别真伪的一时北戎军心不稳,西北军趁势又掩杀一阵。也有北戎的将领站出来,收拢着北戎的兵士,妄图能给西北军反击。可是吴卫这个贱人哪会儿给他们机会,向号手吩咐一声,西北军已又变了阵。
原本成群对敌,现在集结成五十或百十人的小队,目标则是聚拢在一起的北戎兵士。一方越战越勇还不停变幻阵形仿佛使不完的劲,一方主将生死未知一聚拢就被人围杀,胜败至此已成定局。
一战又至傍晚,阮垓才带着千余残兵脱离了西北军的战团,向着北戎腹地逃去。贾代化的战马,也在壕沟这边立了一天,见吴卫有欲追的想法,便命自己身边的号手吹响回营号。
吴卫无法,停下追击的脚步,命人开始打扫战场,自己先带大半兵士撤回壕沟对面。两边的吊桥又被拉起,中间的吊桥也安排人把守,吴卫笑的一脸荡漾的打马到贾代化马前“将军,这一仗解气不解气”
怎么不解气。这次双方看似人马相当,可是吴卫至少有一千五百的兵守着三座吊桥,以三千五百人马对敌五千还取是大胜,还说不解气便是矫情了。
经此一战,北戎人再不敢犯边,贾代化继续他在西北种田生涯。三种作物都种下去了,去帮百姓种田的兵士也都回营,还带回了百姓满满的感激,这让贾代化觉得离自己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更让他欣喜的是,留在京中的时先生十分有主动性,人家又抛出了两个话本子,一本是断粮记,讲的就是西北军被克扣军粮还大胜北戎的事迹。还有一本是拒敌录,完全就是西北军史的美化版,从宁国公任西北行营守将讲起,将西北军大大小小战胜北戎的战役,叙述的那叫一个起承转合,引人入胜。
年前本就有了热度的西北军与贾代化之名,从京畿开始往举国各地传播。尤其是西北军在自己即将断粮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供应帮助挖沟百姓一日两餐的举动,简直击中了老百姓对军队的全部梦想,人人都盼着自己身边的绿营或是守军,也是西北军这样的人。
也有质疑的声音传出来,起因是皇帝指使户部做的,为了加固西北防线在各地增税。质疑的声音觉得,西北军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粮草供应充足,是举全国之力供一军的结果。
于是另一个话本子应运而生,那个话本子以乔南为主角,把他的阴谋放大再放大,以从平州知府衙门的密室里搜出大量银锭及西北军已经断粮为结尾,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
都断粮了,还说什么以全国之力供一军,简直就是笑话。质疑的声音一下子被压了下去,转而成了讨伐乔南的口水仗。因为话本子的写手十分不道德的,没有提乔南自己畏罪延迟以及皇帝对乔南九族尽诛的处置情况,百姓们还以为乔南只是被押进京城,他的家人还用他贪污西北军军粮得来的银子,过着朱门酒肉臭的日子。
西北读书人写下的那些关于乔南的讽刺诗,不知什么时候传进了京,让京城的读书人觉得自己不能无动于衷。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谁还不会做个七言五方绝句
于是京中文会盛行,主题明确的对乔南口伐笔诛。文会的诗被有心人收集起来,不几日就编攥成册,取名佞臣诗抄。
国有昏君方出佞臣,皇帝拿着锦衣卫呈上来的佞臣诗抄,责问为何乔南之死没有见邸报。负责邸报的吏部尚书无奈的告诉皇帝,乔南只是个四品知府,他的死还不够资格登邸报。
这就尴尬了。若是乔南刚死,还能显示朝庭处置英明,不容贪佞,现在就算再登邸报,最多算是给老百姓、给西北军一个说法,算是补救。
朝庭,终是落了下成。
占了上风的贾代化,现在正选将去凉州、宁州做教官前一期平州训练成果不错,被凉州、宁州的守将知晓后,也不停的派人到西北军中游说贾代化,只求也如平州一样给派教官。
几次推脱不果,贾代化只好勉为其难的开始选将。谁知手下那帮兵油子,觉得还是在自己营里呆着舒坦,都不愿意去别人营中开荒。贾代化不得不从老将官中选出四十名来,暗里交待一番,那些人才在贾代化的承诺之下,去凉州、宁州军执行把支部建在连上的重任。
现在是时候再向皇帝上奏折了。
贾代化在奏折里向皇帝请求,经过两次对北戎之战,西北军有了一千名兵士的空额,请求朝庭多各地调兵入西北行营,或是由西北行营自行在西北三州招募,以尽快补齐西北军员额,防止北戎进犯时因兵力不足至国土有失。
这就让皇帝很为难了几次想收拾贾代化,却成就了他的军中威望与在百姓中的好名声,还让自己得了一个昏君的帽子,皇帝恨不得直接杀了贾代化。
现在却不是杀贾代化的好时候他的名声太好了,一旦杀功臣的名声传出去,皇帝的名声会更加不堪。可是皇帝也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贾代化一天一天的强大,这让他更加寝食难安。
会不会自己命贾代化回西北,就是一个错误
皇帝不止一次反思自己的决定。怎么想,当时命贾代化回西北,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那时西北行营之中,他已经安排了不下十名将官,收集贾代化勾结北戎人或是可能喝兵血的证据,还用十日一送粮草卡住贾代化的脖子,让他不得不对自己这位帝王伏低做小。
都怪乔南那个混帐东西太过贪心,竟然敢直接扣下西北行营十日军粮。还有冯唐那个家伙也不是个好的,怎么就派人去与乔南对质,还与贾代化联名上折子
难道冯唐不知道自己把军粮运到他那里周转一下,为的是什么
皇帝不知道,从他想让贾代化对他伏低做小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把贾代化放到了与自己对等的位置。天子,应该是独霸宇内的。出现了对手,皇位便有不稳的危险。
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皇帝,叫来内阁阁老与兵部尚书,一起商议贾代化所请之事。权阁老至今没有回京,没有他和稀泥,首辅坚持应该从别营调兵去西北行营,张、柳两位阁老则觉得应该在西北就地征兵。
首辅的意思与皇帝差不多,这一次抽兵去西北行营,可以多安插几个得力的人监视贾代化。张柳两位阁老则觉得只是一千兵士,从别处调兵还得适应西北苦寒气候与西北军的操练方式,不如就地征兵由西北军直接操练出来的省心。
自从前次首辅提议内阁阁老去西北,次辅便修了闭口禅,轻易不再发表意见,皇帝便把目光看向一直没发言的兵部尚书“兵部是什么意思”
兵部尚书想起已经回京的左侍郎说起西北军操练奇特之处,苦笑一下“回圣上,臣以为不管从他处调兵还是从西北征兵,对西北行营影响都不大。因此不如从西北征兵,还可以略减西北百姓春荒之累。”
你一个兵部尚书,操户部的心不合适吧皇帝与几位阁老倒是想起权阁老前段日子派人送回的奏折来,备言西北今年春荒之害。再不从江南调粮,只怕西北百姓会达到易子而食的地步。
少一千张成年男子的嘴吃粮,就能多活两千甚至三千百姓,对于地广人稀的西北来说,是一件划算的事。兵部尚书也是听了左侍郎的西北见闻,才如此进言。
张尚书趁机向皇帝进言“西北春荒严重,还请圣人尽快下旨江南调粮入西北,并收回西北一体加税的圣命。”百姓都饿死了,你去跟谁要银子
对收税银之事皇帝十分坚持,他都让西北减半税银了好不,如果西北百姓还敢不交,那就是不体天心,简称不知好歹。哪怕是首辅,也觉得皇帝有些过了,不就是内库失了百多万的银子,去岁的税银不是已经给你补足了吗
他们不知道,因为一次失了内库,皇帝突然意识到了银子的重要性,因为那段时间,不管是他想多做点儿什么或是想赏哪位妃子,都得从户部要银子。户部尚书最终的确会拿出银子来,可是中间总要磨叽几回,这就让堂堂天子觉得,自己因无银受制于人。
所以这银子得要,还得多要。首辅原本以为只增收一年的税赋,一下子变成了固定项目,皇帝才不打算裁掉呢。
内阁会议的结果,不过是定下由西北直接征兵,调粮与减税之事不了了之。贾代化暂时不能得知他的一道奏折,生生让皇帝与首辅之间都出现了分歧,此时也在操心着西北春荒之事。
在贾代化的心目之中,西北要建成他的根据地。现在根据地里百姓快活不下去了,他也着急万分。好在办法是人想出来的,权阁老尚在西北,便让事情有了可操作的余地。
贾代化这就不再与平州城犯冲,特意去了一趟平州城,说动权阁老出面召集三州守将会于平州,再一起到西北行营地界,参观了一下壕沟,由当日出战的吴卫讲述了第二次对阮垓之战中,壕沟所起的阻敌作用。
三州守将听的两眼放光,哪怕这壕沟没有吴卫说的那么神奇,北戎人飞马都不得渡,只要能暂缓一下北戎人的脚步,就给守军以集结时间,不至让北戎人直接兵临城下措手不及。
修壕沟,尽可能多、尽可能快的修壕沟,成了三州守将的统一认识。此时就是权阁老出面的时候了,他向三州守将表明,现在西北春荒,城里的百姓还好一点,农村的百姓几乎家家断粮。不如三州与西北行营省出一些军粮来,让百姓以工代赈,帮着三州与西北行营一起修壕沟。
眼见三州守将面现犹豫,权阁老笑了“三位尽管自己掂量,西北百姓本就不多,西北军已经决定这么办了。若是百姓到时都来帮西北军修壕沟,将来你们防区的壕沟没有修成,北戎人首先会从哪里犯边,就不用我说了吧。”
许进早知冬日便有百姓帮西北军修壕沟之事,现在他也被那二十个教官感染,能替百姓着想一二,因率先点头“我与西北军最近,当与西北军同进退。”
另外两州的守将有什么办法要是平州与西北军的壕沟连到一起了,下次北戎犯边肯定会选择他们的防线。也就一了头,同意了贾代化关于征百姓修壕沟的办法。
贾代化的办法十分简单,那就是从每名兵士一天的口粮之中,省出八两来做为给百姓的工钱,这八两粮食每日一结,也不要求百姓与兵士同食,拿回家愿意怎么吃怎么吃有这八两粮食,煮做稀粥可活一家之命。
对守军方面讲,说是每兵省了一半的口粮,实际上帮着修壕沟的百姓,肯定达不到兵士的数目,全营平均算下来,一个兵士也就少三两不到的粮食。
这些粮食,却能撑到江南粮运到西北。
是的,贾代化根本不相信皇帝能从江南调粮,已经交待乙字加快在江南购粮的力度,哪怕是价格高些也在所不惜。这样一来,就算朝庭不往西北调粮,乙字的粮食运到西北,一下子便可解西北无粮之危。
至于江南会不会也如西北一样闹饥荒,贾代化觉得问题不大江南一年两熟,气候好于西北太多,便是地里的野菜都比西北长的快长的好,总能抵挡一阵。
让贾代化始料不及的是,西北的百姓不认三州守军的帐,得知守军继续修壕沟,还可以工换粮的消息后,一窝蜂的都跑到西北军的地面上挖沟,怎么说也不肯往三州防线去。
这真的只跟信任度有关冬日西北军自己都要断粮了,还一天两顿管百姓饱饭的事迹,已经传遍了西北大地,所以百姓们相信西北军不会克扣了他们的粮食。
那三军可就不一定了,连人家种子粮都能抢的人,让人做白工的可能性不是一般的大。
三州其实也已经学着西北军一样,每天派出一半的兵力去挖壕沟,另一半的兵力操练巡逻防北戎。可是他们的兵士与西北军不同,干活没那么卖力气,一天挖的沟连西北军的十分之一都没有。照这样的速度得挖到什么时候,才能把自己防线给挖完
本指望着可以让百姓多干点儿,结果现在百姓不来,三州的守将只能干瞪眼。此事是贾代化提出来的,他们只能通过权阁老向贾代化施压,让他把跑去西北行营那边的百姓,分些到各自的防区来。
贾代化也头疼着呢。百姓们若是分散到四处兵营,发粮的压力自是不大。现在几千近万的人都拥到西北行营,西北军的粮草也有些顶不住了。
这还是一季度的粮草已经运到了西北行营,否则他的西北军又得断炊。现在既然三州都要求他分人,他也乐不得的同意。
可是百姓们不走,哪怕是不赚这份粮食也不去别以为老百姓不会算帐不做工最多是挨饿,给三州守军做工,是出了力更饿。
权阁老不得不向三州提议,让他们把自己想用多少百姓计算出来,再将粮食送到西北行营之中,由西北行营每日替他们发放给百姓。
不是不尴尬的。
三州守将最后还是同意了权阁老的提议,毕竟早一日把壕沟挖好,就能早一日延缓北戎人的攻击。粮草,便这样被运进了西北行营。
这些救命粮,贾代化是不会贪了的。他亲自向来帮工的百姓说明了情况,更让几个百姓代表亲眼去看另外存放的粮食,然后便将百姓们分成四处,分开挖建壕沟。
距离现在成了分粮的最大障碍,贾代化也想出了办法,那就是把西北军四营各分出一半的兵力,与百姓们一起赶往各州防线劳作。
为防各军发生不必要的摩擦,贾代化很体贴的让西北军与百姓们,从各防区的交界处开始挖起,可把三州守将给气坏了
老子是想让你们帮兵士们干活的,你们自己另外起头是怎么个意思可是这个亏他们只能认下,谁让在他们眼里,这些百姓已经算是他们从贾代化的手里抢来的呢。现在还是西北军在保护百姓的安全,要是让他们分兵保护百姓,他们是做不来的。
如此西北春荒算是暂解,时先生在京中又不遗余力的往出抛话本子,权阁老也向皇帝奏明了这件事,并要求自己回京。
三个多月来没有权阁老和稀泥,内阁只要议事总要先吵一通,皇帝也算认识到了权阁老的作用,很痛快的同意了他的回京请求。
权阁老收到批复又是半个月的光景,西北军屯田里三种作物都已经长了一搾来高,看上去分外喜人。贾代化自是要到平州礼送权阁老回京的,他知道,权阁老这只历经三朝的老狐狸,真的不是只会和稀泥那么简单。
从权阁老来了西北之后,那三州的知府与守将,个个都被他摆弄的顺顺当当,就连西北军与三州守军协调起来也畅快多了,哪里是和稀泥能达成的
权阁老上马车之前向贾代化招了招手,示意他有话要说。贾代化上前之后,老头儿向了耳边道“你儿子还在宫里做皇子伴读。”,,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