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155 章

作品:《[快穿+红楼]我求生欲很强

    权阁老看向首辅的目光, 几欲将他杀死。皇帝想想道“权爱卿一向善于调停之道, 此去西北, 还要将西北军与三州积怨化解一二, 才可保我西北防线无失。”

    权阁老听皇帝已经定音, 不得不低头领命, 却还有话说“臣此去西北,化解三州兵马与西北行营积怨还是小事贾代化不是小肚鸡肠之人。只是事涉五万人马吃饭之事, 军粮该如怎么样运往西北行营,还请圣人明示, 臣也好行安抚之责。”

    怎么运,有了乔南这一出,再十日一送肯定不行了, 如以往一样半年一送皇帝又不甘心,最后定下每季送一次。兵部尚书见今日皇帝好说话, 也趁机奏请西北冬衣之事。

    户部尚书刚想反驳,权阁老已经开口了“兵部尚书此言大善。于今京城地气虽已开始回暖, 西北仍是寒风料峭。臣带着些许冬衣过去,也好让西北军知晓,圣人是爱护西北军的,断粮之事全因乔南贪心之过。”

    皇帝好悬没让他气的背过气去,暗想是不是让这位不再和稀泥的权阁老, 离开京城后,就再也看不到京城的城墙。转念一想,自己当年硬将首辅推上位, 已经生生压了这位先皇留下的老臣一头。自己登基几年来他于政事一向只和稀泥,今日反常,全因首辅出言要阁老中人去西北。

    说不得在首辅说出口的时候,这位两朝老臣,已经想到首辅会举荐到他的头上。还真是一个老狐狸。

    皇帝心里骂了一声,面上还是带出一丝和悦来“权阁老言之有理。即是给西北军恩典,贾代化治军有功也不可不赏。只是他爵位新升,不宜再晋爵。你去西北可向他报喜,朕许代化之子,进宫为皇子伴读。”

    权阁老猛地抬起头来看了皇帝一眼,发现皇帝一脸沉静。帝王,这就是帝王。可惜了这份心术,从来都是用在权衡之上,他有没有想过用胁迫得来的臣服,永远无法真正收获人心。

    “圣人,贾代化只有一子,听闻身子不好极少出门走动。上书房课业繁重,若是贾代化之子因此身子败坏,只怕贾代化难以安心抗击北戎。”张阁老是真的听不下去了,站出来反对皇帝的决定。

    首辅却反驳道“柳阁老言重了。医中圣手皆在宫中,若是贾代化之子身子真弱的话,有太医院的圣手们在,也可替他调理一二不是。”

    我可去你的吧。张阁老退后一步,不再说话。他与贾代化并无什么交情,刚才说那一句也是为了边境安稳。人家皇帝做的决定,首辅又附合了,尽了人事就没有再争气的必要。听天由命吧,这是张阁老真实的想法。

    贾敷进宫为伴读之事,当日便从宫中传出了旨意。林夫人接旨后整个人都是木的,拉着贾敷的手只知道哭“你父亲果然没有说错,圣人这是,这是”

    “圣人天恩浩荡,才降下如此不世之隆恩。”贾敷很自然的接上这一句“太太也不必太过激动,不如请人去问问别家做伴读的,该准备些什么东西,每日要几时进宫,何时能回家。”

    被他淡淡的几句话说着,林夫人也知自己刚才失态了,若是让有心人报进宫中,宁国府说不定马上就要遭殃。擦了泪,拉着贾敷进了内室,林夫人才问“怎么办,圣人这是要拿你做质子呢。”

    贾敷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可是现在太太哭成个泪人,自己再哭也无用,只能开口向绿枝道“传消息给东府的红叶,问问叔父今晚能不能过府一趟。”

    贾代善自有收消息的渠道,当晚便来到贾代化的外书房。见贾敷跟他的先生一起等着自己,脸上便带些安慰的笑意“你父亲前些日子还有信给我,他与冯唐已经说开了。有冯唐的面子,太子不会难为了你。”

    贾敷没有他这么乐观“叔父,今日圣人只传旨命我做伴读,却没说明做哪位皇子的伴读。”太子年长一些,本身伴读早定下了,自己不见得能做得成太子的伴读。贾代善这话,有些想当然了。

    贾代善微笑了一下“纵是不做太子的伴读也无妨,只要太子肯出面照顾于你便好。”

    时先生的眉头却没松开“国公爷,我家伯爷远在西北,您又不便跟太子”

    贾代善摇头让他安心“大哥即能给我写信,冯唐也该已经知会过太子了。只要太子有心,别的皇子不足为惧。”

    “这旨意来的太过突然。”时先生还是不放心,皇帝若在贾代化没去西北行营之前或是刚离京的时候命贾敷进宫,他还能理解。现在过去四五个月了突然让贾敷进宫,难道是自家主子有什么事碍了皇帝的眼

    贾代善便道“前些日子西北行营曾有人进京请增冬衣,圣人没有理会。今日我听闻,平州知府扣押了西北行营的粮草,冯唐与平州守将都上折子替大哥喊冤,怕是让圣人猜疑了。”

    不管是时先生还是贾敷,眼里都有担心。贾代善便告诉他们西北行营断粮之危应该已经解了,要不也不能协同平州军一起大败北戎二皇子。

    二人听后才稍稍放下心来,时先生心里已经有了打算贾代化离京前把京中事宜交给他全权负责,西北军断粮还大败北戎,正是一个对外宣传的好时机。

    要不怎么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贾代化与时先生想到一起去了。不过他这里暂时没有时先生那样出众的写手,只好继续麻烦那群唱莲花落的乞丐。

    现在西北军不光收到了江奕送来的十日军粮,还收到了冯唐当日命人准备的十日军粮,还有平州许进送来的一半粮草。加到一起,足够大军二十几日的消耗,贾代化便命重新开始挖壕沟。

    细心的人可以发现,这次来帮着挖壕沟的百姓之中,少了几张面孔。不过也没什么人注意,毕竟这挖沟除了管饭再无别的工钱,说不定人家是找到了别的赚银子的门路,不愿意大冷的天刨地呢。

    而唱莲花落的乞丐,牛骨一哗唥,张嘴便是西北军怎么断了粮,怎么不得不野外寻找可以果腹的东西,巧遇了南下的北戎二皇子,还把人打残后赶回老家。他们那张嘴,为了口饱饭什么夸张的话都能说得出口,西北军听的气哼哼把冻土当成了乔南,老百姓也相互使起了眼色。

    这些当兵的可真不容易,明明是为了保护他们这些百姓不被北戎人欺负的,谁知当官的竟然连饭都不给他们吃。就这,人家还一天两顿管着他们这些百姓的饱饭,简直

    到了开晚饭的时候,伙头军们发现自己的饭做多了,竟然剩下了不少。一问才知道,许多百姓都没有吃晚饭就走了。就是西北军自己的兵士,也尽可能的少吃了些,生怕下次的粮不知什么时候运来。

    为此贾代化不得不让各或将官们好生安抚一下兵士,告诉他们现在军中已经不再缺粮,他们只管放开肚子吃饱,不然耽误了操练,那就要受军棍了。

    第二日军士们不再节省着吃食,百姓来的时候胸前却都是鼓鼓的,等挖起壕沟来,他们悄悄把手探进自己的怀里,从中拿出一个或是两个还带着自己体温的干粮,就往离自己近的兵士手里塞“吃吧,吃饱了好多打几个北戎人。”

    兵士自是不肯要,双方便推让起来。有将官看到这样的情景,便与兵士们一起劝百姓把干粮收起来“眼看着就要到了春天,到时粮食更难买。你们自己吃饱了,多帮咱们挖壕沟便什么都有了。”

    百姓们还想多说,将官便板起脸来“现在多省下一口吃的,春荒之时便不饿死一个人。别到时咱们壕沟挖好了,北戎人进不来,你们却饿出个好歹的来。那与让北戎人打进来有什么区别”

    一句话说的百姓心里又热又烫,捧着干粮直掉眼泪。把干粮塞回自己怀里,下死力对付起冻土来。

    将官们一个个把自己的发现报给自己的上官,再一层层报到贾代化那里。贾代化叹一口气“多好的百姓,咱们哪能再从他们口内夺食。”

    陈明等将官便觉得,自己总算知道西北军为何在百姓中的名声如此之响,贾代化此人为何如此得兵心了。与他一比,自己原来抱的那点儿小心思,简直不配出现在阳光底下。

    至晚,陈明一个人来到了贾代化的中军帐中“将军,末将来向将军请罪。”

    贾代化似是知道他要说什么一般,微笑着向他摇头“不必多言。从我当年袭爵之日起,圣人如何待我都是平常。谁让我老子就是个不识时务的。”

    “只是陈将军,这西北之地,我父叔都曾为它浴血奋战过。这里的百姓与我一样流的都是一样的华夏血脉。你可能觉得我矫情,我心内想的却从来都只有一条,那就是贾代化在一日,便要守护这些百姓一日。”

    陈明心内震荡不已,向贾代化单膝跪倒“陈明听将军一言,心里服了。自今日起,陈明唯将军马首是瞻,愿与将军一起守护西北百姓,保境安民。”

    贾代化脸上的笑很是欣慰,弯腰将陈明扶起“陈将军言重了。”又请陈明入座,说起自己开春之后的打算来。这些打算都是陈明去京城之后贾代化想到的,现在陈明即投诚,正可让他负责起教化百姓之事来,一来磨磨他的性子,二来看看他的诚意。

    也是在这一夜,贾代化收到了时先生的飞鸽传书,知道皇帝还是下旨命贾敷进宫为伴读了。贾代化想了想,提笔写了几行字塞进信鸽的信筒内,亲捧了信鸽放了出去。

    几日之前,有乞丐们的莲花落,还有百姓们不经意间的八卦,乔南的名声已经臭不可闻。不光平州的百姓对他骂不绝口,凉、宁两州的百姓也对他咒天咒地。

    无他,这两州守军的粮草,也被乔南压过一天半天的,那三州的守军可没有西北军平日节省粮食的自觉,断了粮草马上就断顿。又因守军背靠着府城,一断顿兵士们马上就会去市集征粮食,还是不痛快给钱的那种,搞的两州百姓敢怒不敢言。

    如今听到起因是平州知府,大家不骂他骂谁

    三州虽然文风不盛大,却还是有些读书人的,这些人的嘴更如刀子一样,什么西北鼠、巨贪赋之类的讽诗不知道写出来多少。

    更有头脑灵活的,觉得西北军一断粮北戎人就叩边,这时间也太巧合了一点儿,纷纷猜测乔南是不是北戎人安插在朝庭的探子,见北戎人前岁大败,此次里应外合要置西北军于死地。

    这个说法得到了百姓们的广泛支持,平州的衙门每日都有百姓往大门上倒夜香,就算是冬日也臭气熏天。本来还抱着一线希望的乔南,在权阁老等人到达榆林之日,悄没声的上吊自尽了。

    听闻消息的百姓把平州衙门围的水泄不通,都说乔南是畏罪自杀,不能放跑了他的家人,一定要让他的家人随他一起,给西北军个交待。

    权阁老等人闻信,,根本不敢在榆林停留,星夜赶到了平州城。现在要紧的不光是要找到失窃的粮草,还得安定平州百姓之心。

    群情激昂的百姓,哪里是那么好安抚的现在西北军在三州百姓眼里是神一样的存在,神被亵渎,杀了乔南一家子也难定人心。权阁老深知兹事体大,当日便八百里加急回京,报告乔南畏罪自杀之事,又派人请贾代化到平州城,希望贾代化出面平息百姓的怒火。

    贾代化是那么好请的他是苦主,自有苦主的自觉,命来人告知权阁老,自己即要布防北戎叩边之事,还得安定西北军心,乏术,只能静侯权阁老的佳音了。

    如此一来,权阁老不得不当着平州百姓的面,将皇帝与内阁的决定宣读出来,换为百姓的欢呼与乔南家眷的哀嚎。现在谁还管乔南家眷的情绪,大家都等着将乔家抄家后,用他们家的财产来购粮草偿还西北军呢。

    要命的是,在查抄乔南家产之时,竟找到了一处秘室,里头藏了大量的银子,可不是一个小小知府应该有的财物。随着那些银子一起出现的,还有皇帝亲笔密令,这就很尴尬了。

    “你们谁也没见过这张纸,明白吗”权阁老的脸黑得不能再黑了,这个皇帝会不会用人他已经不想了,只希望自己和这几个人能平安回京吧让老百姓知道这张纸的存在,拿石头砸死这些人的事都能做得出来。

    兵部来的是左侍郎,吏部跟的是一位郎中,两人都恨不得现在就把眼睛挖出来,听到权阁老的话点头不迭。权阁老把那张密令往自己靴腰里一塞,冷哼一声直接回自己的下处。

    他没有再写奏折,而是静静想了一晚上的心事,第二日命吏部郎中处理平州接下来的事宜,自己带着兵部左侍郎,督着带给西北军的冬衣,开始自己的艰难之旅。

    贾代化很给面子的出营十里迎接权阁老,相见之时也没摆自己宁远伯超品爵位的架子,而是向权阁老行了晋见上官之礼。

    “宁远伯折杀老夫了。”权阁老知道自己此行是不是顺利,全在眼前这位礼节周到得让人心虚的主将身上,忙还礼客套几句。

    贾代化也回以笑颜“阁老曾与我父同朝为官,说来是代化长辈,又不惧苦寒到西北劳军,这个礼怎么就受不得”

    你说话不带刺,我这个礼受的会更安心。权阁老心里苦笑一下,面上带着客气“都是圣人惦记着西北壮士,听说西北军受了委屈,这才有了老夫之行。”

    这花花轿子贾代化是不准抬的,向着权阁老露出一个你别蒙我的笑容,便延请权阁老重新上马车,一路护卫众人进了西北行营。

    坐上马车的权阁老心又沉重了一分,哪怕西北的将官们都列队在营前迎接他,也没让他放松下来。及见西北军军容齐整,兵士们精神头也十足,更对贾代化刮目相看。

    由贾代化主持,权阁老毫不停滞的直接将冬衣交付各营,还对着兵士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号召将士们一定要感念圣人爱护之心,坚定忠君爱国的信念之类。

    此话犹如风过耳,西北军听没听进去只有天知道。

    等夜深人静,权阁老仍留在中军帐不肯走,贾代化只好陪他枯坐。良久,权阁老长叹一声“代化,你说我是长辈一般,那我便拿大问你一个问题。你心中对圣人,可有怨望之心”

    贾代化定定看了权阁老一眼,脸上笑容弥漫开来“阁老此问,倒让我觉得心中块垒尽消。”

    权阁老也回望过来“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

    “谈不上怨望不怨望。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过我们这位君王,不肯自己担上杀功臣之名,想让臣死的节烈些罢了。”

    看吧,大家谁也不是傻子。权阁老更加叹息起来“圣人还有恩旨,你的独子已经进宫做伴读了。”

    “是呀,斩草要除根嘛。”贾代化浑不在意的吐出一句,让权阁老莫明觉得心惊“代化,你身上流着贾家的血,老国公是随太祖”

    “阁老放心,我身后的百姓,与我流淌的都是相同的华夏血脉。代化做不出卖国投敌之事。”老子是要造反的人。

    不卖国投敌,仅此而已。

    权阁老深深看了贾代化一眼“公道自在人心。”

    这个老狐狸。贾代化心内一哂,面上倒还绷得住“代化只求无愧我心。”

    如此机锋,打过也就打过了。第二日权阁老看过西北军上午的操练,下行的挖壕沟,还与帮忙的老百姓说了几句话,便要回平州城去。

    离开之前,向贾代化提出了将乔南私藏的银子,送到西北行营弥补粮草之事。贾代化却没完全接受“此银不出意外的话,便是乔南搜刮的民脂民膏,阁老只拿一半补充西北军粮草便可,剩下的一半,还是分与平州百姓吧。”

    说完贾代化也不留权阁老,只说自己与平州城犯冲,不敢带累了他,派陈明去送他往平州城权阁老已经向贾代化传达了粮草日后一季一运,贾代化可谓无后顾之忧,由陈明这个明面上皇帝的心腹送权阁老,方便他老人家了解西北军的情况。

    如此善解人意的贾代化,却让权阁老这个三朝老臣心内越加发寒,只希望自己产生的是错觉。陈明另有心事,一路对权阁老只是敷衍,贾代化曾对他说过的教化百姓等事,一件也不对权阁老提起,只对乔南之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陈明的心态,权阁老自认很理解,毕竟他与乔南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听令于皇帝的人,见了乔南诛九族的下场,兔死狐悲在所难免。

    由是权阁老不光没套出陈明的话,反而还得安抚他一番,一路上心累不已。到了平州城,百姓们又在围着府衙,让权阁老一阵阵心头火起西北军安抚的不算成功,平州的百姓对乔家的处理也不满意,自己归京只怕遥遥无期。

    心里对皇帝、对首辅,不是不怨的。

    好在有了贾代化让银之事,平州百姓总算安抚下来,也让贾代化的名声越发响亮,已经不是权阁老能够计较的事了。

    展眼便是一月过去,就算是西北地面,也已经有了春风之度,还没能回京的权阁老,才明白乔南为何冒着抄家灭族的风险,也要把西北军粮据为己有平州城快断粮了。

    “往年此时,府城是如何渡饥的”权阁老问暂代府事的府丞。

    那府丞只是苦笑“不敢欺瞒阁老,往年乔南运送军粮之时,都会截留一二,开春时发卖给府城的百姓。虽然价高,百姓有粮可买,倒比今年安份。”,,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