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8章 暖房

作品:《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

    一家人正在有说有笑中,正商量着去都堂巷时,左右邻居却突然都派了下人过来送见面礼,说是得知张大人回京了,特意拜访的。

    这也算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见面礼主要是一些点心、花卉、书画之类家里用的上的东西,不算太贵重,只是表达一种想要交好的态度而已。

    大丫一家搬去都堂巷的时候也碰到过,已经见怪不怪了,遂吩咐小虎收下后,赶紧回礼。

    “左右邻居的关系交好还是很有必要的,礼尚往来,小虎,回礼记得注意,要回价值差不多的,不可疏忽了”,张平安叮嘱道。

    “明白!”小虎点点头,在京城的这几个月,他已经把附近几条巷子住的左右邻居,是什么背景身份,任什么官职都已经打听清楚了,也帮张平安省了不少事。

    等小虎走后,大丫才在心里叹气,这家里没个女主人真的是不方便。

    徐氏问起来的时候,大丫却没提这茬,只说了另一层忧愁,“这到了京城才知道,真的是居大不易,买宅子花了几千两就不说了,这和左右邻居交际其实花费也不匪,像时不时的去什么赏花宴啊,什么寺庙上香之类的,又是要置办衣裳首饰,又是要添香油钱的,外面摊贩看着我们光鲜,其实都是算计着在过,就凭三郎的俸禄我怕支撑不了啊!”

    “大姐夫是武官,他人实诚,他这个职位也没什么油水,依我看,你们还是得想法子钱生钱才行,像京城的大户人家,你以为他们全靠俸禄吗?那不早喝西北风了,基本都有在外置办产业的”,张平安一听大姐说的情况就懂了。

    这也是京城根基薄弱的中下层官员会遇到的普遍问题之一。

    就连苏轼的弟弟苏辙都曾在汴梁租房几十年,晚年才在偏远的外城买了房,由此就可知“居大不易”这几个字不是说说而已。

    而且,“现在才只是开国之初,大家还算有分寸,也还算简朴,等再过一二十年你们再看,攀比奢靡之风绝对远超现在,房价也只会更加高昂,像都堂巷、朱雀巷这种房子是有价无市。”

    大丫闻言思索着,“小弟,你说的我也考虑过,但家里从前就只开过肉铺,做旁的我们也没什么经验,实在不知道从何入手,本钱本来也不多,你几个外甥外甥女的婚嫁问题就近在眼前,银子是哪儿哪儿都不够用,不敢轻举妄动啊!”

    “其实咱们能做的,又挣钱又体面的生意无非就是金银饰品、胭脂水粉、衣裳布料、酒楼客栈这几种,提前想好,找好位置和货源,现在的生意不难做,你要是缺本钱,我可以先借给你们,反正钱在那放着也是放着”。

    “行,我再仔细想想吧,先不说了,咱们去我家看看,那宅子小是小了点,但真不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丫兴致勃勃的起身道。

    他们也总算是在京城安下家来了,想想从前在老家的生活,对比之下真是感觉像一场梦。

    从朱雀巷往南绕一条街就到了都堂巷,虽然是小二进宅院,但该有的都有。

    一进院有门屋、厅堂、厢房,二进院则有第二组厅堂、厢房、卧室、花园等,占地约半亩,一家人可以说能住的非常舒适了,待客也体面。

    大丫有些自豪的笑道:“跟你那大三进不能比,但也不错了,总之,我是心满意足了。”

    “挺不错的”,张老二背着手前后转了转赞道。

    “确实不错,打理得挺好,你们买得急还能买到这么好的宅子不容易了,这样放在十年后,价钱至少得再翻两倍。”张平安评价道。

    “嗐,管他涨多少,反正我们也不卖了,以后要是有了钱就再置换更好的,要是没有钱,就这么住一辈子也不错”,大丫很知足了。

    “姥爷、姥娘、舅舅,小鱼儿,你们可来了,我都盼了好久了!”珠珠提着裙摆从房里出来,笑着跟几人打招呼。

    如今她也是十来岁的大姑娘了,马上就要及鬓的年纪,大丫并不许她经常出门了,正为她的亲事操心着。

    看着姥爷一家过来,珠珠特别高兴。

    “珠珠表姐,你在房里做什么呢?”小鱼儿好奇地问道。

    珠珠瞅了瞅自己亲娘,咕哝道:“还不是你大姑啊,逼着我做女红,手都扎破了!”

    大丫摇了摇头,气笑了:“我这是为了谁呀,还不是为了你能嫁个好人家,女子无才便是德,你又不是什么才女,那就要把家里操持起来,往后你嫁的人家总不可能是寻常的普通家庭,家里总得是有个一官半职的,你要是什么都不会,那可怎么行!”

    “哎呀,娘,我又没说不学,这不是舅舅他们来了嘛!”珠珠连忙抱着亲娘的胳膊撒娇道。

    徐氏有些恍惚:“珠珠一晃眼都要嫁人了,真快啊!”

    “是啊,可不快嘛,驴蛋儿猫蛋儿我都不操心,就是这珠珠的亲事让我愁的慌,高不成低不就的,真怕把她耽误了”,大丫说起来这事儿就犯愁。

    徐氏深以为然,“女儿家的花期短,千万别挑挑拣拣的错过了,差不多就行了,哪儿有人十全十美的。”

    一家人聚在一起,时间过得很快,刘三郎下值回来的时候特意带了几只果木烤鸭给大家加菜。

    “哎呀,以后可别破费了,家里下人都做好了的”,张老二虽然话不多,但今日听大丫说的就知道女婿一家现在不宽裕,想着能省就省。

    刘三郎还是憨憨的样子,老实应了。

    女眷和孩子们就吃菜,烤鸭成了最受欢迎的一道菜品。

    刘三郎则陪着张平安父子俩人喝酒。

    “最近当差怎么样?还顺利吗?”张老二关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