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作品:《[红楼]林夫人种田日常

    第52章

    052

    林如海送完王大夫,余管家说车马已经安排好,问他什么时候去裴府。

    贾政从京都送来的书信,除了说贾雨村已经补了应天府的空缺之外,也提到了户部尚书裴世英。

    因着裴行简带着妻儿跟贾滟等人一起从水路进京,贾政借着感谢裴行简一路护送,给京都裴府下了帖子,亲自上门道谢。

    窦世英年少时与当今圣人一起在崇贤馆读书,有同窗之谊。老太傅是东宫老圣人提拔的,入阁为相,又当了太傅。后来老圣人禅位,老太傅也就顺势向圣人告老还乡,将朝堂留给了长子窦世英和自己的学生。

    贾家的祖先是开国元老,贾代善骁勇善战,世袭国公之位。

    如今朝中新旧两派势力,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江山代有才人出。

    东宫的老圣人不可能永远插手朝政,林如海是圣人钦点的探花,圣人门生,自然是想辅助明主开万世太平的。

    □□国府还在犹豫不决,站队容易,可是早就理不清的利益关系,真到切割的时候,也会见血。

    贾政能跟窦世英搭上线,是因为老太傅和林如海的缘故,彼此都在观望。

    林如海有些头疼地掐了掐眉心,寻思着朝廷的调令还是早点来为好,他总怕京都事情有变,贾政一时也拎不清。

    夏日炎热。

    京都的冬天比扬州更冷,夏天也比扬州更燥更热。

    整个荣国府午后静悄悄的,黛玉在不羡园的书房里练字,雪雁在她身后慢悠悠地跟她摇扇子。

    林绛玉也想练字,但他年龄太小了些,贾滟平常只给他练一小会儿,就算了。

    他见姐姐练字,也不打扰,就站在旁边数姐姐练了多少个大字。

    贾赦的病不见好,贾母心里有些担心,又加上天气燥热,也是身体欠恙。

    贾滟清晨时已经带两个玉儿去过荣庆堂请安,又去看过贾赦之后,午膳是在不羡园用的。

    两个玉儿在书房里消磨时间,她也偷得浮生半日闲,干脆让棣棠建兰搬了太师椅到庭院的树荫下乘凉,手里也拿着一本闲书在看。

    才坐安稳,丫鬟就说琏二奶奶来了。

    贾滟连忙起来,迎了上去。

    王熙凤穿着一身黄色的夏衫,只带着平儿到了不羡园。

    贾滟将人请进屋里坐,夏堇看茶,锦葵端了瓜果点心来。

    贾滟这几个月跟王熙凤相处得挺好,彼此都已经挺熟悉,而且王熙凤不拘小节,两人私下相处,就比较随意。

    “这大热天的,你不好好在屋里待着歇息,跑来我这儿作甚?”

    王熙凤示意旁边的平儿将礼盒送上,笑着说道:“当然是有好东西送来给姑姑。”

    贾滟的目光落在那个礼盒上。

    王熙凤:“这是来自暹罗的茶叶,姑姑好茶,我特来送给你尝尝。”

    贾滟本来就没有午休的习惯,见王熙凤送了茶叶来,干脆让夏堇拿了茶具出来,煮了两杯茶和王熙凤一起喝茶吃瓜果点心,一边闲聊。

    王熙凤歪在炕上的大迎枕,一只葱白的食指在天青色的茶盅上轻点,跟贾滟说:“珍大哥哥府里的花园,湖里荷花开得正好,珍大嫂子早晨带着蓉儿媳妇来邀请我们明日去他家花园赏花听曲,如今府里大老爷病着,大太太定然是没有心情去的,老太太身体欠恙也不想活动。问了太太,太太说近日身子有些乏,也不想去,她让我带话给姑姑,让您和我带着宝玉他们一起过去热闹热闹。”

    珍大哥哥就是贾珍。

    贾珍跟贾琏同辈,又是一族之长,王熙凤称呼他是大哥哥。

    宁、荣两府常来往,惜春是贾珍的小妹妹,贾敬一心寻仙问道,原配夫人去世后,也不想着续弦,平日都住在道观里。贾珍和尤氏虽是长兄长嫂,可在管教惜春的事情上难免瞻前顾后,总是不得法,干脆将惜春放在荣国府里,让她和迎春、探春一起跟着李纨。

    贾滟心想这可奇了。

    薛姨妈一行人不是说今天就要到荣国府了吗?王熙凤连她们要住在哪儿,都让人安顿好了。

    明天去宁国府,不带着薛姨妈和宝钗一起过去热闹热闹吗?

    贾滟心中狐疑,于是问道:“金陵的远客,不是今日就到了吗?”

    王熙凤一听,就知道贾滟说这话的用意,笑着说道:“薛姨妈她们是太太的远客,方才打发人去码头看了,还没到呢。薛姨妈舟车劳顿,想来要休整两日。再说,即使不用休整,她和太太许久不见,姐妹少不得要待一起说些体己话,不会跟我们一起过去。”

    贾滟点了点头。

    她想起了宁国府的秦可卿,秦可卿跟王熙凤两人,是前后嫁给了贾蓉和贾琏。两府都是刚进门的奶奶当家,王熙凤和秦可卿的关系处得很好,两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只要一见面,就像是有说不完的悄悄话似的。

    秦可卿和王熙凤都很要强,只是秦可卿平日隐忍,强在内心,性格却温柔周到,宁、荣两府从上到下,就没有不喜欢她的人。而王熙凤内心要强,性格也强势泼辣,下人见了她都有些发憷。

    这个世界的女性活到最后,就没有命好的。

    而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正册里,死得最早的女子。

    傍晚时分,薛姨妈带着两个孩子和十来个奴仆到了荣国府。

    贾滟和两个玉儿在荣庆堂见了薛姨妈和宝钗,宝钗长相端庄雅丽,举止进退有度。

    因为人多,也就是见了面,寒暄几句,就各回各家了。

    晚上在不羡园的时候,林黛玉在和弟弟林绛玉歪在书房窗户前的榻上,两人手里拿着九连环在解。忽然周瑞家的过来敲门,手里拿着一盒宫花,说这是宫里的新鲜花样,是薛姨妈带来的,让她送来给姑姑和姑娘们挑选两朵戴着玩。

    宫花?

    贾滟一听,就觉得新鲜了。

    她让夏堇去喊林黛玉来挑宫花,一边让锦葵给周瑞家的端茶。

    周瑞家的连忙笑着说:“姑娘们都别忙,等姑太太和林姑娘挑好了花样,我还得给其他的姑娘送去。”

    贾滟闻言,似笑非笑地瞅了周瑞家的一眼,问道:“我们玉儿,是第一个挑选的吗?”

    “按理说大伙儿应该都是一样的才对,可宫花的颜色样式都不一样。总有不一样的,薛姨妈说了让姑娘们先挑,最后留四朵给琏二奶奶,姑太太和林姑娘是府里的娇客,按理先客后主,我便自作主张,先来不羡园了。”

    原来如此。

    贾滟想起从前看书时,周瑞家的也给林黛玉送宫花,可那时候周瑞家的可是最后一个才送给黛玉的。

    彼时林黛玉只是一个幼年丧母,被父亲送到京都来投奔祖母的小孤女,旁人虽不敢随意轻慢,但是这些常年跟在主人身边,有些话语权的管事媳妇却也敢擅自作主,最后将送剩下来的两支宫花送去给黛玉。

    要不是林黛玉伶牙俐齿,当面质问周瑞家的,说原来是别人不要的才送给她,以后类似的事情,怕且还会屡屡发生。

    只是今时不同往日了。

    父亲健在,又有贾滟在身边,林黛玉什么都不用做,周瑞家的就头一个来讨好她。

    贾滟对此感到十分满意,让锦葵去发饰盒里取来一支珍珠发簪,赏给了周瑞家的。

    周瑞家的见状,连忙说道:“我如何能受姑太太这样的礼?”

    贾滟:“姐姐是太太跟前的人,平日又是跟着凤丫头出门做事的,如何受不得?快收下,否则便是姐姐看轻了我。”

    锦葵也笑着说:“即便是为着让我们家太太高兴,姐姐也该收下。”

    周瑞家的又客气了两句,最后还是收下了。

    锦葵帮她将发簪别上,笑道:“真漂亮。”

    周瑞家的讪笑,红了脸道:“我都这把年纪,女儿也嫁人了,哪还讲什么漂亮不漂亮的。说出去了,旁人只当我是丑人多作怪。”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嫁丫鬟,女儿已经长大嫁人。王夫人对她厚道,将她的女儿放了,嫁给了古董商冷子兴当媳妇。

    贾滟被周瑞家红脸的模样逗笑了,“爱美不分年龄,别说是当娘了,便是当了祖母、曾祖母,爱美也是正常。”

    就老太太平日看院子里的花开得好,还让人去剪几朵簪头上呢。

    人的容颜会老去,爱美的心却永远不会。

    黛玉到了正房,向贾滟行礼之后,走到贾滟身旁。

    “玉儿,薛姨妈让人送了宫花来,你去挑两朵喜欢的戴着玩,别辜负了姨妈的一片心意。”

    林黛玉走过去,看着周瑞打开的盒子里摆放着宫花,从里面挑了一串铃兰和一枝桃花。

    得了宫花的林黛玉心情很好,客气地跟周瑞家的说道:“劳驾大娘晚上跑过来送宫花给我,外头如今还在下着雨,我看大娘手里拿着的羊角灯不太亮,您等会儿要到哪个院子去?我让紫鹃拿一盏玻璃灯给您照着去。”

    周瑞家的顿时受宠若惊,连忙说道:“好姑娘,不使得。您那盏玻璃灯是舶来品,整个荣国府统共就两盏,老太太心里疼你们,一盏给宝玉用,一盏给姑娘和哥儿用。”

    “灯不过是身外物,若是人摔了,那才不得了。”

    黛玉说着,就要让紫鹃去拿灯。

    周瑞家的吓得连礼数都顾不上,连忙走人。

    贾滟被两人弄得忍俊不禁,拉了黛玉过来,笑着说:“你别逗周大娘了,大晚上的,她也怪不容易的。”

    黛玉借灯是好心,但那玻璃灯是个稀罕物。

    稀罕物向来都易碎。

    周瑞家的也是怕不小心将灯弄坏,那罪过可就大了。

    偏生林黛玉像是要捉弄人家似的,非得要借灯给她。

    林黛玉抿着唇笑,让贾滟低头,她将那枝桃花别在了贾滟乌浓的发间。

    贾滟微微一怔,伸手摸了摸发间的宫花,看向林黛玉的眼里带着温柔,问道:“好看吗?”

    林黛玉侧首,端详着贾滟的模样,心满意足地点头,“好看。宫花好看,太太更好看。”

    这小嘴巴甜得跟抹了蜜似的,贾滟拿过林黛玉手里的那串铃兰,帮她固定在发间。

    “明日到宁国府赏荷,我和玉儿一起戴着这宫花去,好吗?”

    林黛玉点头,一双含情目浸润在愉悦的笑意里,回答道:“好。”

    翌日,贾滟带着两个玉儿和王熙凤一起去宁国府赏花看戏。

    碰巧那天秦可卿的弟弟秦钟也到了宁国府,宝玉跟秦钟一见如故,两个小男孩相谈甚欢。

    林绛玉在宁国府倒是显得兴趣缺缺,总腻在贾滟身旁。林黛玉虽然不像先前那么频繁生病,但还是体弱,在宁国府的后花园赏了一会儿荷,就有些乏累。

    大夏天的,体弱的人很容易会中暑。

    贾滟跟尤氏说想先带两个玉儿回去。

    尤氏听了,有些遗憾地说道:“本是想要老太太、太太和姑姑们过来热闹的,谁知老太太偏生身体欠恙,太太又有远客来,好不容易姑姑来了,却不多跟我们聚聚说会儿话。”

    还不等贾滟说话,王熙凤就已经笑着说道:“敢情姑姑来了,才是给嫂子面子。我来了,都做不得数。”

    尤氏一听,笑嗔了王熙凤一眼,“你和琏二爷两人,隔三差五就往我们府里跑,我们嫌你们两口子烦呢。”

    王熙凤听了,跺脚,跟贾滟说道:“姑姑你看,今个儿就老太太和太太不来,姑姑前脚一走,大嫂子指不定后脚就要将我撵走呢。”

    尤氏被王熙凤弄得好气又好笑,伸手捏了一下她的脸,说道:“这天底下的话,都给凤丫头一人说了去。今个儿老太太和太太不在,你也不用立规矩了,就越发地没规矩。”

    秦可卿闻言,笑着说:“如今太太兴致刚好,姑太太就陪我们多坐一阵子吧,好不容易得闲过来,这么早回去,岂不扫兴?林妹妹要是觉得乏累,我带她到屋里去歇一会儿便是。”

    林黛玉去秦可卿屋里歇一会儿?

    贾滟脑海里不可避免地浮现原著里关于秦可卿闺房的描写,那可真的是十分艳丽。

    黛玉去了,恐怕更不能歇了。

    贾滟看向林黛玉,林黛玉微微摇头。

    贾滟笑着跟秦可卿说道:“蓉儿媳妇有心了,你家林妹妹可能就是觉得有些闷,让她到那边的水榭上待一会儿,看看花,散散闷就行。”

    这倒是实话。

    林黛玉喜静,热闹的场合她待久了,心里头就觉得烦。

    尤氏邀请贾滟和王熙凤来,是打算看戏打牌,消散一整日的。

    这么长时间,林黛玉显然是不喜欢的。

    贾滟笑着跟秦可卿说道:“若是可以,蓉儿媳妇帮着在水榭那边打点一下,让婆子丫头在那边陪着,拿几本书给玉儿就行。”

    秦可卿带着一群婆子丫头去了。

    王熙凤看着秦可卿的背影,跟尤氏笑道:“蓉儿媳妇模样好,性情也好,老太太和太太总夸她呢。”

    尤氏睨了王熙凤一眼,说道:“你家大哥哥,也夸她呢。”

    贾滟心里一个咯噔,不动声色地看向尤氏。

    秦可卿嫁给贾蓉之后,她跟贾珍的关系是一桩迷案。

    有人说秦可卿是被迫跟贾珍□□,后来事情败露,她在这花园里的天香楼悬梁自尽。贾滟在书中看到的是秦可卿是病死的。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迷案,是因为秦可卿的命运跟太虚幻境里的批文并不一样。

    批文里秦可卿就是因为风流多情,跟贾珍发生感情□□,在天香楼自尽。

    可是正文里写的,又不一样。

    只是秦可卿死的时候,贾珍表现得太不寻常,仿佛死的不是儿媳妇,而是比儿子还重要的什么人似的。哭得跟泪人似的,葬礼上及其铺张。

    虽说一族的长房嫡出媳妇的葬礼,该要有排面。毕竟并不仅仅是宁国府的事情,而是整个贾氏家族的大事。

    但葬礼的规格已经远超秦可卿这个长房长孙媳妇该有的规格。

    于是才令许多人对他们关系的感到好奇。

    众说纷纭,到底秦可卿和贾珍的关系如何,只有作者最清楚。

    可是作者没写完,就没了。

    而贾滟身在这个真真假假的世界,只感觉雾里看花。

    如今听到尤氏这么一说,顿时觉得贾珍对秦可卿,似乎真的有那么一些特殊。

    尤氏:“她的性情不是一般的好,蓉儿有时任性胡闹,她也不说什么。她入门之后,府里的很多事情,都交给她操持了。她内心是个要强的,平日为人处世谨小慎微,对待下人也客客气气的,持家有道。珍大爷说了,这样的媳妇儿,比十个蓉儿都要强。”

    王熙凤闻言,顿时笑了起来,“大哥哥对蓉儿是爱之深、责之切。”

    尤氏却笑了笑,“你又不是珍大爷肚子里的蛔虫,还能知道他在想什么不成?谁能懂在他心里,蓉儿媳妇的好呢?”

    王熙凤看了尤氏一眼,“净说浑话。”

    转而,看向腻在贾滟身边的林绛玉,俯身跟他平视,问道:“绛儿怎么不去跟宝玉哥哥和秦钟哥哥一块儿玩?”

    林绛玉眨巴着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说:“不想去。”

    王熙凤正要说话,这时有人来跟尤氏说焦大多喝了些酒,又在发酒疯,口无遮拦地胡乱骂人。

    尤氏闻言,眉头微皱了下。

    本想让秦可卿去处理,可秦可卿还在水榭那边为林黛玉打点事情,她想了想,说道:“让管家去盯着些,敲打敲打。他要是借着几杯黄汤下肚就放肆,目无主子,就将他绑起来,用破布塞了他的嘴,什么时候酒醒就什么时候松了他。”

    来人领命去回话了。

    王熙凤却蹙眉跟尤氏说:“这老家伙怎的还在府里?要我说,这么放肆的,不将主子放在眼里的老家伙还放在府里做什么?嘴也不把门,好的脏的都从他嘴里出来,旁人不知的,还当他说的全是真。”

    尤氏叹息:“你以为是我不想吗?但这焦大早些年跟老太爷一起上战场,那时老太爷中了埋伏,九死一生,是焦大从尸体堆里将太老爷背出来的。”

    贾赦在府里,对焦大都要敬上几分。

    只是如今贾赦已经不太在府里住了,贾珍也不管这些事情,如今管家跟焦大不太对付。

    尤氏轻叹了一声,说道:“你以为有的事情,嘴皮子一张,就都能解决了吗?”

    尤氏知道的事情,焦大知道。尤氏不知道的事情,焦大也知道。

    贾珍对焦大都是张一只眼,闭一只眼,她又何苦揽着这事儿。弄得不好,还能给自己惹来一身腥。

    可王熙凤不这么想,她冷笑一声,说道:“就是救过主子,也是过去的事情。他本就是主子的人,主子看重恩情,厚待他,他便该感激涕零。若是仗着曾经救过主子,便不将主子放在眼里,在府里胡作非为,那便是不识好歹。按我说,也是你们太过心慈手软,他才这么嚣张地爬到主子头上来。实在不行,不如找个庄子,将他放在庄子里头。”

    尤氏可不想管这件事情,她笑了笑,说道:“如今我已不太管事了,若是要办,你跟蓉儿媳妇说去。”

    王熙凤闻言,“呸”了尤氏一声,笑骂道:“我为你想法子解决问题,你倒是好,又将事情推到蓉儿媳妇上去。”

    尤氏横了她一眼,不跟她多说。

    王熙凤在这件事情上也不欲跟尤氏多说什么,在她看来,宁国府的下人散漫没规矩,早就该整治了。

    也就尤氏和秦可卿好脾气,放任这些人上房揭瓦,还不敢多斥责几句。

    宁、荣两府虽然亲近,可如今关系也比从前远了。

    就是老太太在,所以两府都还有个镇场子的主心骨。一旦老太太不在,也是渐行渐远的事情的。

    王熙凤才懒得为别家人的事情操心,只是她和秦可卿感情好,也知道新入门的媳妇儿当家有多艰辛,忍不住说话提点两句罢了。

    人家既然不领情,也不必多说些什么。

    王熙凤干脆挽着贾滟的胳膊,笑着说:“姑姑,难得我近日一身轻松,这戏也点了,没什么想看的了。不如让大嫂子备了船,我们到湖里转一圈儿。”

    尤氏被王熙凤弄得有些无奈,但也让人去备船。

    林黛玉刚在水榭歇下,不想凑这个热闹。宝玉和秦钟聊得正起劲儿,什么外骛都打扰不了相见恨晚的两人,林绛玉却很喜欢。

    于是一行人带着林绛玉游了一圈湖,林绛玉还剪了一枝荷花带回去给黛玉。

    黛玉没有游湖,看到弟弟剪的荷花十分喜欢,回去后便让紫鹃放在书房的花瓶里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