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作品:《[红楼]林夫人种田日常

    第51章

    051

    邢夫人顿时心乱如麻,愁上加愁。

    “人人都是这么说的,可老爷用药这么久,身体也不见好。太医叮嘱我的,我都战战兢兢地去做,生怕有什么做的不到位。他却是还不以为然,昨个儿还在屋里跟丫鬟们喝酒嬉闹,我真担心。”

    上梁不正下梁歪。

    贾赦好色贪欲不是什么新鲜事,贾滟一直觉得贾琏在男女的事情上那么重欲,其实是受了父亲贾赦的影响。

    好在,现在的贾琏还没有歪得太厉害,又娶了王熙凤这个明艳照人的媳妇儿,虽然媳妇儿强势泼辣,但两人还在新婚的蜜月期,感情好得不得了,所以还没整出多少风流韵事来。

    贾滟听了邢夫人的话,便笑道:“有些话,由我来说原是不该的,只是我初到府里时,嫂嫂待我极好,又与我推心置腹。嫂嫂真心待我,我若是对你虚情假意,天理难容。有些话,不吐不快。”

    贾滟的话倒是没什么错。同为填房太太,邢夫人觉得自己跟贾滟是同一类人,平日在荣庆堂见了贾滟,都是亲亲热热地妹妹前妹妹后。私下跟贾滟聊天,说起两个玉儿时,也是提醒她虽然两个玉儿跟她感情很好,但到底不是自己肚子里出来了,少了几分亲近。古往今来,母凭子贵,妹妹若是想后半生有所依仗,还是得调养好身体,跟姑爷生个一儿半女的,才算是保障。

    邢夫人从来没说贾琏和迎春有什么不好,但贾滟也从来没听她说过这对兄妹有什么好。

    贾滟无法跟邢夫人共情,那并不意味着她不知道邢夫人的一番好意。

    邢夫人看向贾滟。

    有的话不能当着两个玉儿的面说,贾滟示意婆子们带两个玉儿先去仪门外上车。

    等两个玉儿走远,贾滟才跟邢夫人说道:“太医的话,想来嫂嫂心里也明白。大哥哥近些年来总是小病不断,是被声色犬马掏空了身体。如今身体越发不好,便该修身养性。他平日习惯了众人环绕,一时冷清自然不习惯。嫂嫂若想大哥哥的身体能好起来,倒也简单,将屋里的年轻姬妾和丫鬟都管好了,将大哥哥拘在你屋里便是。”

    邢夫人苦笑:“我如何不知这个理?但我是正经太太,这种吃醋撒泼的事情,如何能做得来?”

    这年头,正房太太要有容人的雅量,嫉妒吃醋这样的事情,是被视为很不得体的行为。

    “我若真那么做,别说开罪了老爷,怕且老太太知道了,也要说我善妒。”

    贾滟失笑,“都这时候了,嫂嫂竟也还能顾忌这些。”

    在贾滟心里,实在不觉得贾赦这个人有什么好的。宁国府的贾珍也风流,可他身为贾氏族长,料理族中大小事务的能力是一把罩的,虽然自身不检点,对族中年轻的这些子弟也懒得管束,也算是有些长处。

    反观贾赦,继承了贾代善的爵位,沉迷女色,小老婆娶了一个又一个,府里的事情一概不管不问。

    贾滟记得后来贾赦想要娶鸳鸯做小老婆,因为鸳鸯不愿意,撂下狠话,除非鸳鸯死了或是终身不嫁,否则不管鸳鸯嫁给谁,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甚至为了玩几把扇子,因为收藏扇子的主人不愿意割爱,抄了别人的家产,弄得人不知是死是活。

    如今的贾赦虽然还没做那些事情,但贾滟想到两个玉儿到荣国府之后,贾赦的冷心冷面……真死了,其实也没什么可惜的。

    贾府少了这个大号的败家子,贾滟的内心甚至觉得这是好事一桩。

    心里是这么想,但话不能这么说。

    贾滟本着客观的心情,劝邢夫人:“即便是老太太知道了,也不会觉得嫂嫂有什么不对。都是为了大哥哥好,怎么就是善妒呢?你瞧凤丫头,前几日为了琏儿二爷对院子里的杏花多看了两眼,醋意大发,不许琏二爷跟杏花多说一句话,也没见老太太说什么。”

    贾滟觉得贾母真的是个了不起的人。

    这么大的府邸,官中的事情她说不管就不管。从前将诸事交给王夫人打理,王夫人为人木讷不懂变通,操持府里的事情力有不逮,也有不周到的地方,她从来不说什么。

    如今王熙凤当家,倒是比她的姑姑王夫人强多了,但是手段严苛,底下的仆人叫苦连天,贾母也只当不知。

    凡事只要没闹到荣庆堂去,贾母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安心颐养天年。

    对贾赦屋里那些花枝招展的年轻女人,贾母也不见得多喜欢,只是正房太太邢夫人都乐得顺着丈夫的意思,还帮着丈夫纳妾,她便更不能多说些什么。

    儿孙自有儿孙福。

    贾母是真看得开,在这一点上,林如海对贾母都是佩服的。

    邢夫人被贾滟的话弄得哭笑不得,说道:“年轻夫妻,小醋怡情。凤丫头和琏儿两人的年龄加起来,也不比我大。我如何能跟小辈们相比?”

    命运是把握在自己手上的。

    就好比贾赦,遵循医嘱一不定能治好病,但是不遵循遗嘱可能就是死路一条。

    邢夫人想贾赦能治好病,又软弱不敢管束他,生怕惹他生气,这怎么可能呢?

    话已经说到这份上,再多说就惹人嫌了。

    贾滟不再说话,邢夫人送她到穿堂前。

    两个玉儿正在青轴车上等贾滟,林黛玉在车里坐得很端正。

    美丽,优雅,乖巧。

    林绛玉则是扒在车窗上,看贾滟怎么还没来,没等来贾滟,却等来了带着几个小厮从过道走来的贾芸。

    林绛玉见到小舅舅,既意外又惊喜,兴奋朝他招手,“芸舅舅!”

    贾芸如今已经跟在贾琏身边做事,因着他为人机灵又嘴甜,王熙凤和贾琏都很喜欢他。如今贾芸大多数时候跟在贾琏身边,听候他和王熙凤差遣。

    如今贾赦病重,荣国府的客人来了一拨又一拨,都是来看望贾赦的。

    贾琏这阵子都在府里忙着接待这些客人,王熙凤也不例外。

    但今天除了来探病的客人外,还有几个远客来,大概是要在府里长住的,王熙凤让人传话给贾芸,让他带人去梨香院那边收拾收拾,然后再添置一些家具之类的。

    贾芸本来行色匆匆,见了停在门前的青轴车,想来应该是隔壁府里的哪个年轻晚辈过来给贾赦请安,也没有多留心。

    此时听到一个充满活力的童声,脚步一停,转头。

    少年顿时笑逐颜开,“是绛儿来了,来,给芸舅抱抱。”

    林绛玉来了,那么贾滟和林黛玉肯定也在。贾芸让跟在他身后的几个小厮面向墙壁低头站着,快步走过去。

    婆子撩开了车帘,笑着说道:“见过芸二爷,里头只有姑娘和哥儿,姑奶奶还在里头跟大太太说话。”

    车帘撩开,林绛玉迫不及待地往贾芸怀里冲。

    林黛玉坐在青轴车的座位上,见了贾芸,也想出来见过舅舅。

    贾芸连忙说道:“玉儿不用多礼,你坐在里头就好。如今府里不比平时,人多眼杂,你别出来。”

    小外甥女像是白玉娃娃似的精致,还冰雪聪明。

    骄傲。

    可不能让旁人看了去。

    林黛玉听得贾芸这么说,规规矩矩地坐在车里,擡头冲贾芸露出一个浅笑,说了一声舅舅好,然后问道:“芸舅舅行色匆匆的,是在忙着做什么呢?”

    贾芸跟在贾琏身边做事,在荣国府出入的机会比从前多了很多,他本就是贾氏子弟,又是贾滟的弟弟,不算外男,可以进荣国府的二门,时常在外头带些新鲜的小玩意儿给两个玉儿,两个玉儿跟他相处得不错。

    贾芸将冲出来的小绛玉抱起来,跟林黛玉说道:“二老爷那边来了远客,平儿姑娘说奶奶有意将梨香院布置一番,给远客安顿,我带人去看看可有什么需要置办的。府里有,便从库房里领,若是府里没有,就到外头买去。”

    林黛玉听贾芸这么一说,连忙跟弟弟说道:“绛儿,快来,别误了芸舅舅的事儿。”

    林绛玉却不依,他可喜欢这个少年舅舅,见了贾芸,搂着他的脖子,很是亲热地问:“芸舅舅,来了什么远客?”

    贾芸笑道:“说了绛儿也不认识。”

    林绛玉不服气,鼓着腮帮,“你不说,又怎么知道我不认识?”

    林黛玉笑着朝林绛玉刮了刮脸,“也不害臊。既是远客,那自然是从京都之外的地方来的,你如何能认识?”

    林绛玉撇了撇嘴,看向贾芸,“芸舅舅,你说!到底是什么远客?”

    贾芸被两个小家伙斗嘴弄得忍俊不禁,他单手抱着林绛玉,另一只手捏了捏林绛玉的鼻子,“是来自金陵的薛姨妈,绛儿认得吗?”

    林绛玉“啊”了一声,左右看了看,然后附在贾芸耳边说到:“不认得,但我昨个儿听宝玉哥哥和探春姐姐他们议论,说打死人的姨表兄薛蟠不日就要到家来了!”

    贾芸:“……”

    贾芸有时候觉得林绛玉憨憨的,不如林黛玉聪明伶俐。

    可有时候,又觉得这小孩儿鬼精鬼精的。

    宝玉和探春他们讨论薛蟠不奇怪,但林绛玉小小年纪,怎么就爱听这些八卦了呢?

    听了就听了,他还知道有些话不能随便乱说,附在他耳旁跟他小声嘀咕。

    贾芸觉得林绛玉可真是个宝贝蛋。

    而这时,少年身上的宝贝蛋笑得灿烂,露出几颗洁白的小乳牙,“舅舅,是他们要来吗?”

    贾芸本想板着脸,却被林绛玉逗得止不住笑意,他将人放在青轴车上,“是他们。绛儿真乖,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林绛玉得意地扬了扬下巴,“二舅舅说我不仅乖,还像姐姐一样聪明!”

    林黛玉“噗嗤”一声笑起来,“是是是,你聪明,你最聪明。”

    贾芸伸手揉了揉林绛玉的头,往门里看,还不见贾滟来。

    看来今天是见不到姐姐了……少年的心里有些失望,脸上却带着笑容,低头,额头撞了撞林绛玉的脑门,亲热地说:“绛儿,芸舅舅还有事,改明儿去不羡园看你们。”

    林绛玉胖乎乎的手捧着贾芸的脑袋,瞪大眼睛:“芸舅不等太太吗?”

    旁边的林黛玉提醒道:“链嫂子有事情要让芸舅去办。”

    林绛玉“哦”了一声,捧着贾芸脑袋的手松开,乖巧地跟贾芸说:“芸舅,回见。”

    少年笑了笑,忍不住伸手捏了捏小男孩的嫩脸,“回见。”

    转而,看向车里的林黛玉,“玉儿,芸舅走了。”

    林黛玉点头,黑亮的眼眸看向贾芸,说道:“芸舅得闲多到不羡园来陪太太说话。”

    贾芸微笑,让旁边的婆子将车帘放下,他跟婆子们说了几句客套话,随即领着站在墙边的几个小厮离开。

    小绛玉在车里跟姐姐说悄悄话,一边说一边比划着,“那个薛蟠,是不是头有这么大,胳膊有那么长,凶神恶煞的?”

    林黛玉被弟弟逗得笑不可仰,“绛儿比划的是妖怪不是人,薛家的姨表兄比芸舅大几岁,可能跟云起的二哥竹青差不多模样?”

    林绛玉反驳:“竹青那么好,可不会打死人!他怎么可能跟牛青差不多?”

    林黛玉:“昨个儿不是才教过你一个成语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父亲也常说,世上多的是表面高风亮节,私下却禽兽不如的人。”

    林绛玉很固执,“那他也不能跟竹青差不多的模样。”

    林黛玉被他弄得没脾气,干脆不搭理他。

    林黛玉平日读书弹琴,跟姐妹们一起玩耍得久一些,就觉得有些疲累和不耐,要回不羡园待着养神。她不喜欢八卦和过问这些跟自己无关的事情,这时跟林绛玉说这么多,已经算是对弟弟格外有耐心。

    可林绛玉却跟林黛玉不同,小男孩好像眼里什么事情都能看得见,什么事情都想过问似的。有时话痨得连养在羡园学舌的八哥都有点烦他。

    贾滟到车里的时候,崔氏打了车帘,笑着说道:“方才芸二爷路过,还跟姑娘哥儿说了一会儿话,不见太太出来,因着身上还有事情要办,急急忙忙带着小厮走了。”

    贾滟一怔,笑道:“知道了,正事要紧。”

    上了车,林绛玉就趴在贾滟的腿上,仰着头跟她说:“太太,打死人的姨表兄薛蟠要到二舅家里住了。”

    贾滟奇道:“绛儿怎么知道的?”

    林绛玉:“芸舅告诉我的,方才芸舅带着人去了二舅那边,说是链嫂子让他去梨香院办事。”

    青轴车已经套上了驯骡,车轱辘轱辘驶向贾政那边的院子。

    贾滟伸手碰了碰林绛玉的嫩脸,看向林黛玉,林黛玉安安静静地坐在位置上,见贾滟看过来,向她露出一个笑颜。

    低头,林绛玉也在傻乎乎地不知道笑些什么。

    贾滟心里顿时一片软和,管他什么薛姨妈薛蟠呢?这些人自然有王夫人去操心,她只要两个玉儿好好的就行。

    忽然又想起远在扬州的林如海,也不知他如今怎样了。

    松月跟着她们到了京都,竹青虽然也常跟在林如海身边,但到底不如松月,不知道他习不习惯。

    此时,远在扬州的林如海在明雪堂里打了个喷嚏。

    竹青听见了,顿时觉得紧张,“老爷,可是昨晚夜批公文太晚,受了风寒?”

    自从贾滟带着两个玉儿上京之后,林如海就受了一场风寒。

    风寒来势汹汹,林如海病得待在明雪堂里两天没出门,随后病情好转,却一直没好透,不时咳嗽几声。

    竹青担心极了,因为林家主子们的身子骨都不太好,两个小主子不提,林如海的身体其实也说不上很强壮。

    只是从前的时候贾敏的身体更差,就显得林如海的身体比较好。

    可在竹青看来,这都是一家病秧子,风一吹,不管大小,都得倒的。

    好不容易来了个贾滟,开始的时候看上去倒是活蹦乱跳的,他带两个小主子练八段锦的时候,她也跟着一起练,看上去气色极好。

    谁知跟着裴五爷一家人去了一趟陶然山庄回府之后,也是病来如山倒。

    至此,竹青心里终于得出了个结论,但凡是林家的人,身体没有好的。贾滟不例外,林如海也不例外。

    竹青看着拳头抵着鼻子在清嗓子的林如海,皱着眉头,说道:“我还是去请王大夫来给老爷开两副药吃几天。”

    林如海睨了竹青一眼,“说了没事。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只要身体没什么大碍,慢慢养着,自然就会好。”

    竹青一脸正色,搬出贾滟:“太太临走前,千叮咛玩万叮嘱,要我一定照顾好老爷的身体。老爷如今已经清减了许多,身上的衣裳都不合身了,近日公务又繁忙,要是不注意,说不准病情还要反复。”

    林如海顿时有些没辙,叹了一口气,“行,去吧。”

    竹青又说:“既然都请王大夫来开两副药了,不如也叫他也给几个药膳方子。从前姑娘哥儿的身体不好,太太除了让我带他们练八段锦,时不时也去向王大夫请教,做一些药膳给他们吃。”

    林如海擡手掐了掐眉心,警告道:“竹青,不要得寸进尺。”

    竹青却不怕,拿着免死金牌,“我都是照着太太的吩咐做。”

    林如海:“……”

    真是反了天了。

    但想到贾滟,林如海柔和了眉眼,有些无奈地看了竹青一眼,“行行行,你就都按照太太临走前吩咐的去办,行吧?”

    竹青得了林如海的首肯,麻溜地去让人请大夫。

    林如海的目光落在案桌前的两封信件上,一封是贾滟给他写的家书,说的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最后提到贾赦如今身体不太好,请了几个太医去看,也不见有什么效果。

    另一封是贾政给他写的书信,告诉他贾雨村起复的事情已经操作妥当,如今贾雨村补了应天府尹的空缺,已经去上任。

    林如海轻叹一声,搁在案桌上的修长五指无声地扣着红木桌面。

    ——贾滟带着两个玉儿进京已经三个月了。

    明知朝廷的调令最慢也会在秋末下来,可他心中竟有些着急。

    贾敏去世后,他本以为只有两个玉儿是他此生放不开的牵挂,谁知如今又多了个贾滟。

    林如海有些走神,这时余管家来跟他说老太傅那边来了人,请他傍晚去裴府下棋吃酒。

    林如海听了,一时没回话。

    余管家等了片刻,见林如海没说话,于是问道:“老爷,方才我看竹青派人去请大夫了,可要推了?”

    林如海回过神来,笑道:“不用,我看过大夫便去。”

    半个时辰后,王大夫来到林府。

    王大夫只说林如海风寒未清,近日又有些操劳,只需服两副药,静养几天就好。

    完了,又给了竹青两个药膳方子,笑着说:“老爷并无什么大碍,这两个药膳要是吃得惯,隔三天做一次。若是吃不惯,就不必勉强。”

    竹青一看,药材府里都有,都是天麻、枸杞等调理气血和滋补的药。

    他将方子收起来,寻思着过会儿去拿去厨房给花大婶看明天能不能做。

    林如海笑着跟王大夫说:“我与他们说了,并无大碍。他们偏不信,非得要劳烦您过来一趟。”

    王大夫撚着山羊胡,哈哈笑起来,“老爷是家里的顶梁柱,自然还是谨慎些好。”

    因为两个玉儿这几年都是王大夫给他们用药,如今两个孩子虽然已经离开扬州,王大夫还是有些挂念。

    “林夫人带着姑娘哥儿到了京都,如今可都好?”

    “几人都好。绛儿自从去年长了水痘之后,体质见长,身体好了许多。只是玉儿还是有些体弱。”

    “林夫人到扬州后,为姑娘哥儿费了许多心思。哥儿在先夫人腹中时,先夫人身体便不好,多少亏了些先天的底子。后来先夫人仙逝,府中虽有人照料,到底不如林夫人心细。”

    林如海笑着说是,又跟王大夫寒暄了几句,亲自送他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