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4章 弹劾

作品:《农家子的科举逆袭之路(女穿男))

    三日后。

    就在何文静还在等王捕头调查结果的时候,  他接到京城来的消息,有人在朝中弹劾他。

    而且这次弹劾的罪名十分严重,说他收买民心,  居心叵测。

    何文静接到消息时正在堤上巡查河工,难得见章谏之跑得这样急,他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  却没想到是背后之人终于出手了。

    “大人,  这个罪名可大可小,  若是陛下不信,那当然最好,可若是陛下有一丝怀疑,  那么大人今后可就”

    话未说完,  何文静已明白他话中之意。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了,那以后就总有生根发芽的一天,  尤其还是这样一个抄家灭罪的罪名。

    “谏之不必担心,这弹劾之人是谁我已知晓,至于他为什么会弹劾我,我也略微能猜到些,  这事便看陛下如何处置吧。”

    何文静轻笑两声,拍了拍他的肩,  转身回了衙门。

    弹劾算是正式的检举,  虽然不一定是在公开场合上奏皇帝,  但是只要一旦被受理,那后续的处理程序就必须是公开的。

    换言之,如果不是皇帝真的看不惯他,想要处罚他,那么要给何文静定罪就要有确凿的证据,  以及第三方的调查结果。

    据他了解,目前桓帝赵珩还算是明君,而且也不是个喜欢乾纲独断的皇帝,因此从这次御史发起对他的弹劾,到最后罪名真正落实到他头上,估计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

    像党争激烈的明朝,弹劾之事屡见不鲜,但是真正因为弹劾而落马的人却并不多,原因就是查无实据。

    可何文静对这事却是着实有点恶心到了。

    一是他实在想不通曹致远为何要弹劾他,二则是因为他弹劾的罪名。

    当初在清源县时,曹致远说他坏话的事被程唯山发现,何文静也与他越来越疏远,直至现在已经完全不再联系,他现在也只当全没认识过这个人。

    可是他思来想去,这么多年自问来,他自问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对方的事,而且曹致远针对自己的事情他都还没去计较,这人却竟然又在时隔这么多年后再次找他麻烦,而且心思还这么恶毒

    “呵,果然小人长戚戚吗”

    何文静轻嗤出声,第一次对一个人如此鄙夷。

    “大人,那侍书是不是也跟之前的事情有关系”

    王青听他和章先生说起了被弹劾之事,又听说弹劾之人就是曹致远,也觉察出不寻常来。

    “虽不敢完全肯定,但也差不离了。”

    何文静迈上台阶,又转头看他,问道“那周麻子在牢里可还安分”

    “嘿嘿,老实着呢”

    王青伸出拳头比划两下,得意道“刚开始还说什么冤枉,说他没有诽谤朝廷命官,我叫牢头打了他一顿杀威棒,马上就老实了,这就是个欺软怕硬的主儿,大人放心吧”

    “那就好。”何文静点点头,“还有,之前我吩咐你办的事怎么样了”

    王青听他问起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道“我昨日跟王捕头已经搜遍了码头附近的客栈和民宅,没有发现身形或长相跟侍书相似的人,后来又向船家打听,也都说没见过面白瘦小的年轻男子乘船离开。”

    “不用再找了。”何文静虽有点失望,但也觉得意料之中。

    “不找了”

    “嗯,不用找了。”

    对方既然有备而来,又是在暗处,当时王青叫他应该已经打草惊蛇,许在当天就已经乔装离开了。

    “叫王捕头把人都撤回来,这段时间主要集中整治一下城中的治安,尤其那些泼皮混赖,让他们不用手下留情。”

    何文静吩咐完就转身回了书房,然后也写了一封折子,让人快马送往京城。

    朝堂上这几日都在讨论弹劾浙省道台何文静一事。

    虽然正四品在京城算不得太大的官,但是在地方上却很有些分量。

    尤其是被弹劾之人据说与陛下关系不错,因此这被选派下去调查此案的官员就一直没有定下来。

    桓帝态度暧昧不明,众人也都不想去试水,下派官员调查之事便就这么一直僵持着。

    偏偏最先发起弹劾的御史还每日一上奏,搞得众臣进退两难,不少人都在心里感叹,果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凭这一腔热血就敢随意弹劾陛下宠臣,这些御史果然都是不要命的主。

    不过也有不少人对这位新任的曹御史改观不少,说不定别人还真不是靠着夫人的裙带关系才在京城留任的。

    至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不论对方学识如何,光说这份敢于直谏的决心,那就很配得上御史的名头。

    赵珩这几天没有表态也是在等看何文静的折子。

    先不说他信不信,只是既然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么作为被弹劾之人,总该上一份折子申辩一下吧

    或是自陈请罪,或是解释缘由,不管怎么说,至少要表个态出来。

    而事情也果如赵珩所料,不出五日,从浙省快马送到京城的折子就递到了他手中。

    上书之人也正是何文静。

    他启唇轻笑,将这份刚递到中书省的折子拿在手中轻拍,对黄故道“看来这何退之也着急了啊,以前我每每看他都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没想到他也有着急的时候。”

    黄故自从上次之后已不敢胡乱说话,因此只公事公办的答道“陛下英明。”

    赵珩见他不发表意见也不在意,径自坐回书案前,将手中折子打开浏览起来。

    只是他越看脸上神色越淡,等合上奏折,奉天殿内便一片寂静。

    黄故不知道这位何大人又在折子上写了什么,只觉得每次他好像都能做出些出乎意料的事,也不觉十分头疼。

    桓帝不说话,黄故也只好在一边静静站着,奉天殿内一时间落针可闻。

    有小太监端了新茶上来替换,被殿内的气氛所感染,脚下步子也不觉放轻了许多,偏偏越是小心越是心慌,在放下茶杯时一不注意就发出了轻轻的磕碰之声。

    虽然这声音十分轻微,可是如今在这空旷的大殿之上却显得十分突兀,不由得双腿一软跪在了地上。

    黄故也偷偷看了上首的桓帝一眼,就在他以为对方马上就要爆发雷霆之怒时,不料他却大笑出声。

    “好好好这个何退之果然了得”

    赵珩拿着折子走下御案,又几步来到黄故身前,将手中的折子递了过去“你看看。”

    黄故一吓,连称不敢。

    “朕让你看你就看。”赵珩摇了摇手中的折子,不耐烦道。

    黄故只好告一声罪,接了折子翻看起来。

    这一看之下也惊诧不已,他甚至怀疑对方是不是故意为之,这样一份折子怎么也不像是一个朝廷四品命官能写出来的,尤其是在这种时候。

    “爱卿有何想法”

    桓帝面上神色已经放缓不少,问这句话时脸上竟然又重新带上了笑。

    黄故思索片刻,还是决定按照心中所想回答“臣以为何大人这份奏折虽然从情理上来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他选择在此刻向陛下进言却实在不甚妥当,有些有些莽撞了。”

    赵珩见他后半句说得迟疑,摇头轻笑“爱卿恐怕想说的不是莽撞吧”

    黄故低头不语。

    他确实替换了下描述词,本来他是想说的不是“莽撞”而是“狂妄”,但是在最后话出口时,他还是没忍住换了个语气轻一些的词。

    “你呀你,还是没看透我们这位何大人啊”桓帝拿着奏折,手在空中虚点几下,长叹道。

    “那陛下的意思是”

    赵珩将折子重新放好,脸上透出一抹玩味来“本来最开始我也与你一样,以为这何退之是狂妄至极,到了此刻,上奏的折子中竟然丝毫没有提起弹劾一事,不说请罪,便是一两句申辩之语也无,真真是胆大包天。”

    难道不是吗黄故疑惑。

    “他在折子中对弹劾一事没有提起一字一句,只说他之前上奏请求修建的水闸已近完工,又说当地风光甚好,百姓们都期望得见天颜,因此奏请我出京南巡。本来朕一开始也觉得他这是没把朕放在眼里,可后来一想,他被人弹劾收买民心不就是因为建这水闸吗”

    “那陛下以为何大人的意思是”黄故还是有些拿不准,迟疑问道。

    “哼,他这是拐着弯的说别人都在诬陷他,让朕自己亲自去看看呢。”赵珩轻嗤一声,重新坐定,开始看起折子来。

    “那陛下可要准他所请”

    赵珩头也没抬,直接道“去,怎么不去他既然敢直接上折子请朕南巡,那朕亲自把接驾的事教给他来办,我倒要看他是不是还敢让朕直接住到衙门里。”

    黄故不知道南巡跟住到衙门有什么关联,难道陛下还在介意之前何大人送礼太轻之事

    他偷瞄一下桓帝神色,直觉对方应该不至于计较这些小事。

    不过虽然这事他还拿不太准,但他也从桓帝的话中听出来了些别的意味来,那就是这位何大人应该是简在帝心的。

    如此一来,那位曹御史的下场如何便不好说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