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3章 行迹

作品:《农家子的科举逆袭之路(女穿男))

    132  行迹

    自那日水上祭过河神之后,  何文静在第二日就下令重新开始修建水闸。

    在之后的几个月里,即使再遇到咸潮冲毁围堰之事,堤上的百姓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因为畏惧而不敢靠近,  而是很快就又重头开始继续施工。

    何文静对堤上工程的进度很满意,但是对于一直没有找到流言传播的源头还是十分在意。

    派出去的捕快不少,但是对于流言最开始传出的茶馆和赌场,  但是因为人员流动太大始终没办法确定到底是谁先传出来的。

    毕竟随口一提的话又有谁会特别注意对方到底是谁呢

    这事经过这段时间的查访都没有什么进展,  本来何文静已经准备放弃了,  直到有一天他在街上见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

    那天他因为有事提前回了府衙,在他下马刚把缰绳递给小厮时,转头便见斜对面的小巷子里有个人影鬼鬼祟祟的,  而且那人见他看过去,  马上就慌张的溜走了。

    王青见他盯着那边也跟着看过去,却只看到湿漉漉的青砖围墙,  好奇问道“大人你在看什么”

    何文静收回目光,语气沉静,吩咐道“待会你去帮我把王捕头叫来。”

    “这么晚”

    王青摸摸脑袋,大人不是这段时间都不在晚上办公了吗

    三月,  之前被毁坏的桥墩已经基本全部修复完成。

    因为江底基石的高度不同,因此这些大小墩柱在水中的深度最深的几乎将近两丈,  而最浅的也有一丈有余,  共用去石料近千块。

    除此之外,  因为亲身经历了上次那次大潮,何文静也察觉出石砌工程的不牢固来,所以又在近海口增建了一处石堤。

    石堤整个呈阶梯状,从临海一面向河道内延伸,高度依次递增,  到最后一级时高度则为微露出水面的位置。

    增加这处石堤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减缓咸潮反涌时的流速,让它们在到达闸门时冲击力基本趋于平缓而不再有太大的破坏力。

    而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自从石堤修好,何文静现在就明显察觉出施工的进度加快了不少,围堰也再没有被冲毁过。

    不过百姓们并不觉得如今情形是因为增建了石堤,反而觉得是之前祭祀河神之事起了作用,都在说现在是河神允许大家在此处建水闸,因此个个干劲十足。

    何文静虽没想过居功,但也觉得十分无奈。

    不过同时他也庆幸当时自己找了人来“作法”,否则若是沿用之前给众人讲道理的办法,那事情绝不会有现在这样顺利。

    现在桥墩已经建好,内外两侧的石槛也已加固完成,现在只要再用条石浆好砌闸墙和上面用于车马通行的石桥,这处水闸便算全部完工了。

    堤上的事情进展顺利,何文静也多出了许多时间处理其他事务,而他之前吩咐王捕头追查出传播谣言之人的案子也终于有了眉目。

    他那天看到的人正是周麻子。

    在对方第一次在堤上挑事时何文静已经觉察出他是有意找茬,但是因为周麻子的服役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因此何文静也就没再管他。

    直到这次再次有流言传出,而对方又恰好被他看到在衙门附近窥探,这才让何文静彻底起了疑心。

    王捕头站在下首,把这几天查到的消息给他一一说了。

    “那就是说,这周麻子平日就是个混迹市井偷鸡摸狗的赌徒,本来家中连隔夜粮都没有,现在却不仅将之前的赌债都还清了,而且连吃穿都明显好了起来”何文静手指轻敲桌案,总结道。

    “正是。”

    王捕头想到这几日所查,顿了顿又继续道“我虽不知这谣言到底是不是从他而起,但是据卑职查访,这周麻子去过的地方全都传出过污蔑大人之语。后来卑职又找了平日与周麻子在一处混赖的人问话,其中就有人说曾经见过一个穿着不错的人与周麻子来往过,听口音好像也是南面的人。”

    “南面”何文静疑惑。

    以他这几年的为官生涯来说,除了之前查漕银和征徭役,他自认未开罪过什么人,是谁会这么处心积虑的想要给他泼污水呢

    “大人,可要将这周麻子抓起来严刑拷问”

    王捕头用手握了握腰间的朴刀,神情满是跃跃欲试。

    “暂时还不用。”何文静沉吟片刻,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

    吩咐道“他既然好赌,那么这些银钱很快就会挥霍一空,你这几日继续暗中跟着他,尤其是在他把银子花完之后,一定要密切注意他的行踪。”

    “是”王捕头恭声应诺,领命而去。

    王青牵着何音刚踏进府门,便又见王捕头从何文静书房出来,而且还是穿的便服,心下诧异非常。

    据他所知道,貌似最近城中并没有什么大案要查啊

    “爹爹”

    何音见到站在门口的人,丢开王青的手就朝前跑去,边跑还边朝前伸出双手,小身子看起来摇摇欲坠。

    何文静连忙跨出来接住她,笑问“囡囡今天和王叔去了哪里呀”

    “去看了大船”

    何音声音清脆,嗓门也十分洪亮,看起来神气极了。

    “去码头了”何文静转头看王青。

    “本来是在长街上逛的,后来小小姐看到有挑活鱼来卖的百姓,又听说这鱼是从渔船上刚打的,就吵着要去看大船,所以”

    王青摸摸脑袋有些不好意思,他这次好像是走得远了点。

    因为现在何文静没办法经常带何音上街,而这小丫头又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几乎可说一刻不得闲。

    因此有时便会由王青带着她到街上转转,也算是消耗下她的精力,省得她成天在家调皮捣蛋。

    “没事,囡囡想去看就去看好了,只是要记着不要留她一个人就行。”

    何文静对教养孩子方面一贯秉持释放天性的原则,虽然这里是古代,但是他并没想过要把女儿也养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风吹就要倒,对花垂泪的深闺小娘子。

    即使是女儿,让她多接触外界多长见识也是很有必要的。

    王青见他没有怪罪也松一口气,随即眉头一皱又想起一事,正准备开口,谁知何音却努努嘴,先告状道“王叔坏,本来音儿正看大船呢,结果才刚到了一会王叔就又把人家带到街上,音儿都没看够呢”

    何文静正想说让她不要调皮,就听王青急忙忙道“不是的不是的我是看见一个熟人了”

    “熟人”

    何文静哄着女儿,脸上笑意未减,随口问道“是你老家的同乡吗”

    “不是,我是看那人长相好像有点像曹公子身边的侍书,所以便想追上去看看。”王青眉头紧皱,神情满是疑惑。

    “我也是偶然看到一眼,那人身形也实在有些像,所以我才想跟过去看看,谁知街上人太多,一不小心就跟丢了。”

    曹志远

    这跟名字他已经多年未听过了。

    自从程唯山也跟曹致远疏远之后,现在两人偶尔来信时也几乎从未提起过此人。

    而何文静外放也有四年多,对于京城里面的各种小道消息,以及各色大小官员的任免情况也确实不怎么了解。

    毕竟各府衙门的大小官员,不算有资格掺加朝会的,加起来都有千人之众。

    对于这样一个他再没去关心过的人,何文静也实在不知对方如今境况到底如何。

    “你可能确定”

    何文静脸上笑意不再,神情更是这几日来少有的凝重。

    “因为当时离得有些远所以没看太清,只是从侧面和背影来看确实很像。”王青皱皱眉,努力回想当时的场景。

    “本来我追上去就是看清楚的,却也不知那人是要去办什么急事,专往人多的地方走,我喊他也不答应,因为他始终没有回头,所以我也不敢确定他到底是不是侍书。”

    何文静听完描述也眉头紧皱。

    如果根据王青的描述来看,这人是侍书的可能性应该可以占到六成以上。

    只是作为曹致远书僮的侍书为什么会出现在此处

    因为何文静可以肯定,至少在他离京前,曹致远应是没有考中进士的。

    而且曹家家道中落,能支持曹致远读这么多年书已是不易,如果不是有要事,他的书僮怎么会无缘无故的从清源县到了这里

    若是曹致远真的在他外放的这几年中了进士,那他的书僮到底是一个人来的,还是跟曹致远一起来的

    “你暂时先不要再往码头附近去了,此事我已知晓,你记着千万不要跟任何人提起,知道了吗”何文静看着王青,叮嘱道。

    与此同时,京城巡农御史府。

    曹致远取下鸽子脚下的纸条,迅速看完,然后脸色倏地变得铁青,抄起茶盏摔在地上,骂道“这个废物”

    明明只是想暗中给那人下些绊子,没想到不仅事情没办成,竟然自己先露了行迹,真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曹致远看看地上碎掉的茶碗,眼中阴云密布。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就只有先下手为强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