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56、第 356 章

作品:《麒麟儿

    对于袁继,以及袁党的困境,许盈身边的人一点儿也不同情。先不说许盈本来就和那些人不是一起的,对于那些明明掌握着权力,却没能将治下治理好的当权者不可能有什么好印象。只就事论事的说,当初那些人手握权力是多么风光啊如今这样,也只不过是孽力的反馈。

    世上一切好事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一切命运的馈赠都暗中标注了价码,不外如此。

    对于如今南北人望所在的袁继,乐叔乔却是非常看不起的此时袁党遭遇困境,他反而是幸灾乐祸,肆意评价着袁继“袁丞相其人,其实并无多少才能能声名卓著于世,多是时势所致”

    就差没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了。

    说完这些还不算,乐叔乔还接着说“如今就能看出根底了若是我们这位袁丞相真能更进一步,无论是做个权臣,还是索性夺了羊氏的天下,我都敬他是个人物,好歹有些胆气呢”

    “只是到头来,他是连这点儿胆气都没有的既想要权,又爱惜名节,不想史书记载为权臣、奸臣,更不愿意兜揽个谋朝篡位,夺了旧主江山的名声。什么都想要的结果就是,如今做个决断也是扭扭捏捏,直到最后只能半推半就看似强悍,实则由着陛下和身边一等人推着,随波逐流罢了”

    袁继在当前的局面下难以动弹,理由是很复杂的,如乐叔乔所说其实只是一个方面。但乐叔乔不管那么多,从他的角度来说,其他理由都是连带的说到底,就是袁继这个人不行因为这个原因,他奚落袁继真是一点儿情面也不留

    对于乐叔乔的大胆,这样的话随口就说,其他人都已经习惯了或者说,在许盈身边的这些人本就是当世之杰,不受礼法束缚、胆大包天得到比较多。本来会对乐叔乔的发言在意的也就是卫琥,毕竟他是个接受传统势族子弟教育长大的文艺青年呢。而到如今,就连卫琥也觉得习惯了。

    连续的刺激过后,敏感的人也会变得不敏感,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了。

    此时听乐叔乔这

    样说,他也只是摇摇头,并无其他不适之色,道“宿长你也不必如此刻薄袁丞相,在如今的局面下,他已经尽力了说到底,袁丞相是有才的,只是他不是那等力挽狂澜的天之骄子罢了。”

    说实在的,这样的维护之言还不如不说呢

    但这就是卫琥的真心话,在他看来,袁继绝对算是有才能、有决断,也有执行力的那一类人问题是,他的能力又不算最顶尖那一拨人,他这样的人在当下的局面中被推入风暴眼其实是巧合,是阴差阳错的结果

    当局面超过了他能驾驭的极限,出现如今这种情形也是一种必然了。

    一旁听他们说话的冯遇春保持沉默,对于师兄们这样指点江山他都习惯了,听大佬们说话只要噤声就好。倒是罗真大笑,笑得不能停,最后只能捂着肚子上气不接下气,指着许盈道“瞧瞧,真是你教的好学生如今看着像什么样子”

    “你身上别的没学到,那一股傲气却是十成十学到了这样小觑天下英雄的样子,让别人看到了,谁家不会笑他们黄口小儿什么事迹都还没有呢,就敢说这样的大话了”

    罗真多了解许盈啊,自然也知道许盈的傲许盈表面上看起来是个很谦虚,很包容的人。看一个人他总愿意往好处看,看到对方的优点,也很少会私下说谁不好好像这怎么也说不上傲。

    但罗真知道,许盈是真的傲他的傲慢不会表现在外,只会藏在心里

    事实上,他那样宽容的态度,本身就说明了他将自己放在了一个更高的位置,以居高临下的方式看待别人。也是因为此,才更能体谅自己以下的人的一些不足这完全是上位者看待下位者的习惯了

    关于自己的傲慢许盈自己可能都不分明,但这又是确实存在的。对于许盈来说,他只是习惯了站在历史之外,以一个后世历史爱好者的角度来判断生活在古代的王侯将相因为他上辈子的经历,这种角度于他可以说是顺理成章而这也让他能够以一种高屋建瓴的方式看待人和事。

    但站

    在局外人的角度,足够敏锐的话,就能意识到这是何等的傲慢了

    罗真笑了,许盈也跟着笑许盈当然知道,罗真并不是真的不满意乐叔乔和卫琥才这样说,这其实有一种长辈对小辈的喜爱。虽然是责骂,却没有不认可的意思。事实上,让罗真自己来说的话,对袁继以及袁党的评价,也不会比乐叔乔和卫琥客气多少。

    笑过之后,许盈这才拿着建邺送来的情报说话“如今朝堂上的事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左右不过是那些人争权夺利罢了如今看来,不管今后谁人掌权,天子亲政这件事却是不能拖了。”

    至于亲政之后,掌握实权的人到底会是谁,眼下说还太早了。

    虽然乐叔乔他们看不上袁继和袁党,但真要说的话,眼下朝堂上的争夺战在他们看来就是菜鸡互啄。袁继和袁党成色不足,可皇帝和帝党也是难当大任啊他们都对这个无时无刻不在比烂的世界无话可说了。

    当然,有这样的心态也就是如今了其实乐叔乔和卫琥很清楚,他们只是站在干岸上说风凉话罢了。帝党也好,袁党也罢,其实并不少俊杰,能够对局势洞若观火的局内人也有,只不过身处局中,有的时候看得清楚也无法做什么,只能被大势裹挟着前进。

    “天子亲政,先要做的事便是大婚”许盈指节曲起,在桌上轻扣了几下,沉思着。

    小皇帝的后宫早就有女人了,虽然眼下都是一些地位不高的妃子和宫娥而已。但还没有正式的选妃,毕竟一个还没亲政的小皇帝,大张旗鼓充实后宫总是不合时宜小皇帝的年纪只是一方面,袁党也不好说一个妃嫔众多,又陆陆续续有儿女出生的皇帝年纪还小,不该亲政。

    “大婚的话,宫中支出该有不少罢再算上天子加冠、亲政的仪式”许盈说起这个,倒是让其他人怔了怔。

    大婚、亲政的仪式,这是很花钱的即使是太平盛世的年景,皇帝来这么一回,也会在当年的国家预算里占据非常大的比例学历史的人也许听说过皇帝结婚、登基的巨大开销,但很少有人真的明白那到底是多大一笔钱

    只当是天下奉养一人,别看花的多,人家收入更多或许那对于皇家就是一笔小钱呢

    这话不对,对于皇帝来说,结婚可是人生大事修陵寝每年都用掉国家收入的几分之一,并且从登基起要持续支出到死后,结婚这种事虽没有修陵寝那样的持续,支出远远比不上,但只说当年的开支占比,可不会比修陵墓一年花的少

    在朝廷开支捉襟见肘的如今,要拿出大婚和亲政仪式的钱,这可够让皇室和台阁重臣头疼的了。

    “是这个理汉时天子大婚,给皇后家的聘礼,只是黄金便有一万斤,如今早就不能比了,但大周原来的先例,也是两千斤南渡之后,宫中为了俭省,天子、太后、亲王等人的仪仗都下令减半,这聘礼估计也会减半,那就是一千斤黄金。”罗真也计较起这些来。

    而给皇后的聘礼只是一场大婚中开销的一小部分,黄金又只是聘礼的一部分这样想想,明年财政吃紧的成都就足够让人头皮发麻了。

    “到时举行各种祭礼,各种祭器怕是都很艰难。”乐叔乔大约是想起了旧事,跟着这样说。

    这也不是胡说的,当初南渡后小皇帝继位,这继位仪式就算是一切从简,祭祀总是要做的吧而祭祀本身要用到很多祭器,有一些大的青铜器,也有许多金器,还有一些玉器这些东西还不能够重复使用,每次大祭都得制一批新的。

    皇帝登基要用到的祭器可就多了,当初刚刚南渡,皇家一时竟挪不出足够的黄金、玉石制造祭器最后还是一些与皇家有姻亲关系的家族,以敬献的名义出了大部分,这才让登基仪式能够保留基本的体统,不至于让外人笑说是沐猴而冠,连个样子都没有。

    如今南渡小朝廷比起当初刚来的时候,自然情况要好了许多,皇室也不至于像当初那样清苦。但真要说朝廷多有钱,皇家攒下了怎样的家业,那也是没有的如今年月,都是寅吃卯粮,凑活着维持罢了。

    这也不是南渡小朝廷一个的问题,真要说起来,各方的割据势力也差不多是这样。乱世之中,民不聊生,靠民脂民膏生活滋润的统治阶级看似更加高高在上了,但要说他们的日子比太平时节更好,那也是不可能的。

    “明年的税赋怕是要比往年更重啊”许盈由这些事却是想到了这上头。,,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