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55、第 355 章
作品:《麒麟儿》 许家部曲被放出去联合民壮剿匪了,各路深山中,还有以鄱阳湖为代表的大湖深处,藏着的匪人迎来了一次梳子梳头一般的清理这让部曲和民壮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虽然这锻炼的强度不大,但有和没有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打眼看去,经过了实际战斗的部曲,和没有经过实际战斗的,气质上就有不同
但剿匪这种事终究是一时的,就算把江州地面上所有的匪都扫荡了,也没有几场战斗。至于等到新的流匪重新冒出来,那又不知道是哪年哪月了哪怕是韭菜呢,重新长起来也是需要时间的。
对于许盈来,如果想要锻炼部曲,就得想到更好的办法,最好是让部曲的实战训练变成一种可持续的日常这就淘汰掉了演习。且不演习和真实战斗的差异,光是搞一场像样的演习的支出就不少了
许盈有钱,但花钱的地方也多练兵本来就花钱,这种地方还这样大手大脚,总有后手不继的时候就算眼下因为许盈的主张能够成行,那也是不能持久的
考虑到这个,许盈开办起了镖局此时并无真正意义上的镖局,贵族自家的商队有自有武装保护,自不必。至于普通商贾,有的是结成商队对抗一路上可能遇到的危险。有的则是硬着头皮上,知道危险也没办法。好在这种商人往往本钱不多,财货也不上多引人心动,遇到强人剪径的可能本身就要小一些。
总之,在当下的环境中,镖局还是有市场的。只不过考虑到商业活动的乏善可陈,这个市场不算大。考虑到这里要投入的精力,对于许盈来这门生意就有些无所谓了真的办起来,赚的钱还不够前后费的心的
而且,考虑到镖局用的其实是他家部曲,这些部曲的培养成本可就高了真要起来,怕是要亏本
但许盈并不在意这些,不赚钱并不重要,不赚当赚,小亏当保本,这就是许盈的经营思路毕竟他的主要目的是借此练兵,中间赚到的浮财能够补贴一些练兵的花销,这就很好了
而且借着行镖的
机会,很多事情就都可以做了比如收集情报,比如消灭商道上的黑恶势力若没有镖局,派自家部曲去外地剿匪,这可能会挑动外地豪强敏感的神经,甚至引起某些人的猜疑。但如果是镖局生意,因为行镖和地方上的强人发生冲突才有战斗,那就合情合理,无懈可击了
许多部曲被散了出去做行镖,一路上不仅对各地的民风、地形等有了了解,还增加了行军的经验一路行镖,部曲们都是用的行军的法子,军官管的很严的。这些,都给部曲们带来了宝贵的经历,此时看不出来这些经历的价值,但只要遇到事就会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另外,又有一些部曲中的精英,连带着秘阁培养的许多情报人员,同一时间被散到了江北。
他们面对更复杂的情况江北,哪怕是南边朝廷的地盘,情况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虽然名义上荆州等大片江北土地属于南渡朝廷,但实际的控制权非常值得商榷这种地方对于朝廷来很多时候其实鞭长莫及
一些南北对峙局面中的兵家必争之地是武将、招安来的流民帅的地盘,听调不听宣的时候也不是没有呢
而一些不那么受兵祸的地区,则是地方势族豪强盘踞朝廷也有在这些地方安排地方官,构建起基层治理但来到这种地方的官员基本上就是光杆司令,底下衙署里的人都是势族豪强人家的子弟流水的主官,铁打的衙署啊
散到江北的情报人员很快隐藏了起来,以商人、工匠、儒生等等身份,像一滴水融入了海洋。而部曲则是办起了镖局分局为此,许盈给李益写了信,有李益这个常年在南北做大生意的巨贾帮忙,站稳脚跟是不难的
而在江北更加混乱的治安中,镖局面对的危险更多,但锻炼的机会也会更多这正是许盈的目的之一。
而他下一步计划,镖局还会以护送商队的名义入侵到北方各个势力的地盘他选中的第一个据点就是汝南
汝南本来就是南北对峙中北方势力最南边的一块地盘,以这里为跳板算是正常选择之一。而对于
许盈来,他小时候在汝南呆的时间虽然不多,还不如他在洛阳生活的时间,但那到底是汝南啊
许氏是汝南许氏这就意味着很多事了
别许家在汝南还留了几房人,还有一些庄园依旧在庄园客和部曲的经营下,像钉子一样扎在那片土地上。就是没有这些了,许家也是在汝南扎根了几百年的世家大族焉能没有一点儿后手和遗泽
不别的,在汝南一地许家的亲朋故旧就不知道有多少了要是想找门路做点儿事,不要太容易
许家才从汝南搬出十多年,一代人都还没有如今这世道,就算变化的快,也不至于就此物是人非
这种情况下,选择汝南作为北进的第一跳板,可以想见能省很多事在外界眼里也能不那么敏感这大概是一种思维定势,此时的人都习惯按照家族的角度看事情。许盈北进的跳板选择别处,到时无论南北都有可能多想,但选择汝南,那就不同了。
那是人家祖地呢,与那边联络起来,估计就是人家家族内部事务,外人看看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如此种种,都是许盈计划中的事,需要慢慢推进现在的许盈,有的时候觉得时间真的不够用,时不待我啊但有的时候又觉得时间还有很多,他的一系列布置有的是时间慢慢来在当前的情况下,韬光养晦也是不错的选择。
就是这样,时间慢慢悠悠就走到了年底。
而要年底有什么大新闻,那大概就是小朝廷里天子亲政之事了。
“如今陛下真的亲政了袁丞相能愿意”远在豫章,话就不用像在建邺时那样小心了。这话的时候,卫琥是直的,并没有拐弯抹角。
关于皇帝年幼,所以不能亲政,得由太后、丞相之类的人代理,一些事情没有这些人用印,哪怕皇帝自己同意,也是没有实际效用这事表面上看起来有道理,毕竟国无长君,国家大事也不能让个小孩子折腾啊
但实际就是一笔烂账
至少事情没有表面上起来那么光明正大,里面有的是一些人的私心
别的不,小皇帝亲政的年
龄就是一个大问题凭什么不能让十五六岁的皇帝亲政这个年纪做爹的皇帝多了去了,在这个世家大族的郎君们纷纷提前加冠,有十四五岁就加冠的背景下,硬是让皇帝二十岁了,达到古人所的成年了,才给亲政,这会不会太可笑
更不必,到了二十岁的坎儿上,拖着不交回权力的也多着呢
譬如当今天子,如今就在着道门槛上,也不见下面交权多利索啊
但不管怎么,在这个封建社会,皇帝掌权就是天经地义,有着不可动摇的正义性只要下面的人不想谋朝篡位,皇帝到了年纪,该放权的还是要放权即使放权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完成,中间不知道还要拖拖拉拉多久。
“心里肯定是不愿意的。”乐叔乔慢悠悠地喝了一杯热茶,颇为惬意“哈,起来,我们这位袁丞相还是胆子小了一些权臣做到他这份上,更进一步又如何呢如今不上不下的,倒是难受了此时真是进不得,退亦不得啊”
进一步,激进一些就是谋朝篡位而保守一些,则是撕掉身上贤臣名相那一层温情脉脉的外衣,彻底成为一个权臣,如史上那些甚至能操控皇室的人物。这两条路看起来都能解眼下袁党的困境,但真要起来,既不容易,也不见得是袁继心里想的。
谋朝篡位也好,做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也罢,都不是想想就能成的如果真那么简单,历朝历代这样的人物也不会那样少,出一个就值得史书大书特书了具体操作,既需要时运,也需要本人的极限微操。
另外,袁继还真不一定想要进一步倒不是袁继这个人没有野心,只是很多事情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而退一步,这对于袁继为首的袁党来就更难了眼下皇帝亲政,帝党掌权看似天经地义,可对于已经将权力握在手中的人,要放弃那些权力,甚至要考虑未来可能被起来的帝党清算的可能,这未免太难了
的严重一些,那就是坐以待毙在这种威胁下,这些人也是能爆发出惊人战斗力的。作为被推出来的代表,袁继仿佛是被架在了火上,这时候哪里容得他后退真的后退了,不等帝党收拾他,身后过去支持他的人就得先把他生撕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