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6章 穿成四福晋的第五百五十六天
作品:《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他还在太医院当差的时候皇后娘娘的平安脉就一直是他在请,那时候娘娘的身子虽然还算康健可也不是一点儿病都没有的,所以他在皇后娘娘身上花的心思真不比皇上少。
他告老还乡之前也跟皇上说过,弘晖阿哥没了之后娘娘的那几场大病的确是伤着了她的根本,所以切不可让娘娘着急或是动怒,不然犯了旧疾之后还救不救得回来可就难说了。
这话他不光跟皇上说过,他还跟他徒弟说过,当时他们都答应得好好的,这才过了多久,皇后娘娘怎么就成了这样了
他现在也不是什么院判了,想见皇上一面可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所以他得趁这个机会把这事跟皇上说清楚。
他知道这样做是在拆他徒弟的台,可现在拆台总比皇后娘娘真出了事他徒弟丢了顶戴花翎甚至连小命都丢了强吧,这么想着,他走得比刚才快多了,也不用他徒弟扶了。
胤禛知道老院判一定会来,提起吩咐过苏培盛,要是老院判来了让人别拦他,直接带进来便是。
不过他没想到老院判会来得这么快,这一看就是出了坤宁宫就直奔乾清宫来了,要不是他现在身份不同了,他怕是要迎上去了。
他虽然没有迎上去还是在老院判开口之前就跟他说让他别拘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管他说什么自己都听着且恕他无罪,这才让这位老院判放松了不少。
他说到做到,老院判说话的时候他愣是一句话都没说,那怕他有许多话想问,他都忍住了没开口。
这位老院判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在这么下去秀玉的旧疾怕是要犯了,这人连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要他怎么开口呢,他也只能接着往下听了。
然后他就听见这人说秀玉的病不光是身子病了,她的病更多的其实是心病,都说心病还须心药医,让他想想有没有什么法子能治一治秀玉的心病。
这人说了半天见他没反应,最后甚至说出了既然秀玉是心病,那解铃还须系铃人,不如带她去见见那个系铃人,实在不行,带她出去散散心也好啊!
他没想到他让这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人还真听进去了,该说的不该说的还真就都说了。
晖儿没了之后的头几年秀玉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没有人知道得比他更清楚,所以老院判说秀玉有心病,他是赞同的,她的心病,就是弘晖。
至于老院判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这话他知道是对的,可要他要到哪里去找弘晖这个系铃人呢人
至于带她出去散散心,他难道会没想过吗,可他实在太忙了,能挤出时间到坤宁宫陪太用膳再歇一歇已经极为不易了,要他出门,还要出远门,他哪有那个闲功夫
等等,他虽然不能把晖儿给她找来,可能做点儿跟晖儿有关的能让她高兴起来的事啊,她的心病不就是晖儿吗,这下她应该能药到病除吧,胤禛想。
胤禛说了不管老院判说什么都恕他无罪,所以就算老院判说了不该说的,他还是让老院判回去了,他还嘱咐苏培盛一定要把老院判平平安安的送到家,这话是什么意思,他相信苏培盛是能听懂的。
胤禛本想着起码今天不去坤宁宫,老院判前脚才刚从乾清宫出来,他后脚就去了坤宁宫,知道的是他担心秀玉的身子不知道的还以为秀玉当真生了什么大病,这怎么行。
他是不想去坤宁宫的,可秀玉派小冯子来请他了,那不管他想不想去都得去了。
他以为秀玉这么急着见她是担心自己的病,想听听看老院判跟她说的话和跟他说的话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所以走还挺快。
没想到秀玉见着他之后第一句问的居然不是这个,她第一句问的是,老院判这是怎么了,怎么一下就老了这么多,而且见了她还紧张起来了,就好像做了什么错事似的。
他听了这话的第一反应是,孙院判比从前老了许多吗,他怎么不觉得,难道是他二人时常见面,所以他才不这么觉得。
然后他又开始想,孙院判见着自己除了刚开始的时候紧张了一下后来可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显然是很快就不紧张了,没想到在秀玉这儿会紧张成这样,都被她看出来了。
他不是不知道孙院判见了秀玉为什么紧张,不就是因为有一张丹方自己是从他那儿得的,而秀玉现在最听不得的就是丹方二字吗。
既然孙院判不敢提,那他也不会提,不过他还真得好好想想这事要怎么解释。
他想了想,决定从孙院判为什么看上去比从前老了这么多开始说起。
说起来他和孙院判其实算得上是同病相怜了,儿子都不多,还都不争气。
不过和那孙秀才不起来弘历和弘昼还是要争气些的,毕竟他们一个还算能文一个还算能武不像那孙秀才文不成武不就,什么都学了点儿,但什么都不精通。
这人身上是有功名不假,可他就只是个秀才,连个进士都不是,更别说位列三甲了,又怎么能入得了他的眼呢?
从这事开始讲自然会又会讲到那家武馆。
讲到那家武馆之后自然就会讲到弘昼。
一说起弘昼他就来气,他就不相信秀玉听了弘昼回京之后都做了些什么会不生气,如此一来,孙院判的紧张和心虚不就都能解释了吗。
虽然胤禛这话说得通,可秀玉总觉得这事根本不是胤禛说的那么回事。
她问胤禛这话就是想听听看他会怎么说,以此来判断胤禛是不是还有什么事瞒着她,现在她试出来了,他果然还有事瞒着她。
不过她也不是一点不别人劝她的话都听不进去的,就连老院判都说她不能再动怒了,她也不想再因为这事跟胤禛吵了,胤禛说什么,她往下接就是了。
弘昼老往武馆跑这事她是知道的,而且知道的怕是比胤禛还详细。
她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大事,毕竟弘昼又不是天天都往那边跑,他是办完了正事之后才去的那儿,而且去过那儿之后也知道要回府,不过是在那儿停留的时间长了些,这有什么。
正是因为她不觉得这事有什么,所以当胤禛说起这事的时候他说一句,她就在心里接一句。
等胤禛不说话了,她就会想想她想说的那些话有那些是她能说的,然后往下接一句,这样他就能接着往下说了。
秀玉说了好些话,胤禛就只记住了一句,武馆怎么了,别说武馆了,就他们那样,开家镖局也是使得的。
胤禛今天来本来是想宽慰宽慰秀玉让她别想这么多的,可他现在的注意力完全被镖局二字吸引了,都忘了自己接下来本来是要说什么了。
他还真没想过那几个人不开武馆其实是可以开一家镖局的,是秀玉这么说他才想起来的。
武馆和镖局可不一样,武馆就是开得再大朝廷也插不上手,镖局就是开得再小朝廷也是能插上手的,端看他想不想让人插这个手罢了。
要不是这几人曾经在允禵麾下待过,又收过他的银子,一家小的不能再小的武馆怎么会让他心烦成这样。
别看弘昼说要是发现那几人真的是在帮允禵做事不用自己出手他就能把这几人送到他们该去的地方,他其实也就是说说,真到了那时候他应该是会心软的。
要是把武馆变成镖局就不一样了,镖局和武馆不一样,是要帮人送东西的,且雇主不是达官显贵就是一方巨富,送的东西自然差不了甚至可以说都是奇珍。
开武馆,只用跟学生的家里人打交道,开镖局就不一样了,要想平平安安的把东西运到目的地,少不得要跟官府打交道,这一来二去的,镖局可就成了皇家的了。
一开始这些人当然不想被人管着,想着自己赚的银子当然要自己花,给罩着他们的人一些孝敬就算是顶了天了。
可等他们遇过几回险之后他们就不这么想了,那时他们想的是背后没人撑腰他们这门生意果然不好做。
有那怕了的,干脆这镖局就不开了,也有实在舍不得这份银子的,到底是把镖局交了出去。
这几人不是跟弘昼说过吗,说他们之所以到这京城来是因为在老家挣不着银子,他们想到这儿来挣银子,而且是要挣大钱。
既然只是来挣银子的,那开武馆和开镖局都能挣银子,开镖局结实的贵人更多,挣的银子也更多,他这是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就看他们怎么做了。
他们要是肯把武馆变成镖局且能把镖局交出来,他也就不说什么了,要是不肯,那这事他就得管了。
当然了,他们要是能知难而退从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就更好了,那样他非但不会再为难这几个人,说不定还能给他们送银子。
不过秀玉怎么会突然想起什么镖局不镖局的,难不成是弘昼跟她说的,说比起武馆,他更想那几人能开一家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