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7章 穿成四福晋的第五百五十七天
作品:《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胤禛是个要做什么马上就会去做的人,他想让弘昼去探探那几人的口风,就得先见着弘昼,不过今天是不行了,今天他得陪着秀玉,就算要见弘昼那起码也是明天的事了。
他倒是还想跟秀玉说说话,可她精神实在不怎么好,不过是跟他说了几句话,竟然就睡过去了。
睡着了也好,省的她再问一些自己答不上来的事,不过他还是没打算走,她得盯着秀玉把今天中午的药喝了之后再走。
秀玉以为胤禛早就走了,没想到他还真没走,她本来还有些惊讶他今天为什么这么闲,直到她闻见了药味儿,她就不惊讶了。
原来胤禛不是闲,他是想盯着自己把这碗药喝下去。
他该不会以为自己的病一直没起色是因为自己没有老老实实喝药吧。
天地良心,这回的药她可是一回都没让人倒掉过,全都进了她的肚子了,她也不知道她这病为什么就是没什么起色,她也挺愁的,难道他看不出来吗?
既然他非要盯着她把药喝了才肯走那就盯着好了,不就是一碗药吗,只要她的病能好别说一碗,就是两碗三碗她也能一口气喝干。
她总觉得胤禛回乾清宫之前好像还有什么话想跟她说,应该是看自己脸色真不怎么好,怕留在这儿她又会生气,这才忍住了没开口。
她很快就知道胤禛想对她说但是没说出口的话是什么了,胤禛是想和她商量商量追封弘晖太子这事,后来一想,觉得不告诉她她会觉得惊喜,这才没开这个口。
要说惊喜也的确是有的,不过惊大过喜就是了。
她早就料到胤禛会追封弘晖,这个朝代没什么先例,胤禛就要开什么先例。
之前是没人以内政被封铁帽子王,他封了允祥,现在是没人登基后追封过嫡长子,他追封了,而且谥号还是双字。
她是听见了这句话之后才对这事真感兴趣的忙问齐嬷嬷,弘晖的谥号是那两个字。
齐嬷嬷虽然激动,还没忘了最该激动的人其实是她,所以一直在等着她说话,见她说话了,立马就回了话,说弘晖的谥号皇上给的是明方二字。
她原本以为胤禛给弘晖的谥号不是慧就是明,没想到是两个字,而且还是这两个字,这下她也不打瞌睡了,开始思索胤禛为什么选了这两个字做弘晖的谥号。
提到明这个字世人怕是都会想到光明一词,进而想到它多种含义之中的其中一种,那就是照亮,不过以他对胤禛的了解他为弘晖选了这个字应该不是这个意思。
明这个字既有聪慧之意也有坦荡之意,甚至还有洁净之意,当真是一个好字。
而后面那个方字就更是个好字了,这不就是在说弘晖是个品行方正之人吗?
胤禛这是把能用的字都想了一遍,然后用了两个不那么常用也不那么露骨的,再变着法的夸弘晖,想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有多好呢。
难怪胤禛那天想跟她商量这事,这是弘晖的谥号,可不就得跟她商量吗。
不过他要是真跟她商量了这事恐怕不会这么快就定下来,她肯定是要再想想的。
胤禛大概也知道她这是心病,想着心病还须心药医,干脆快刀斩乱麻,自己就把这事给定下了,她知道的时候就是想改也来不及了。
不过这两个字的意思都挺好,她还真没想过要胤禛改,所以这事就算是定下了。
朝堂之上这次可没上次热闹,甚至可以说是上次有多少人反对胤禛封允祥铁帽子王这次就有多少人赞成胤禛追封弘晖这个早逝的嫡长子。
而且上次反对的,和这次支持的刚好是同一波人。
他们也知道他们上次在朝堂上争得太厉害了,而且他们最不该做的就是到怡亲王府去拜访。
现在好了,怡亲王成了铁帽子王,皇上还记住他们了,他们没吃着羊肉反而惹了一身骚,别提多后悔了。
这种时候,皇上要追封嫡长子,他们当然得赞同,不然皇上就是再宽宏大量怕是都要发作他们了。
他们不赞成皇上封这个铁帽子王是因为他们怕怡亲王有了更多的权柄之后办起差来更加不管不顾,那他们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追封弘晖阿哥这事和封怡亲王做铁帽子王不一样,弘晖阿哥都没了多少年了,皇上就是再怎么封,与他们而言都没什么妨碍,封就封了,他们当然赞同。
他们对这事这么积极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都知道皇上追封完弘晖阿哥之后怕是就要封太子了。
皇上登基也好几年了,这太子之位一直悬空也不是个办法。
他们不是没有上书奏请过皇上,请他早立太子,可皇上对这事的态度就是,折子他看了,答复他不给。
这事是国事不假,可只要皇上一日不松口,他们就得为这事发一日愁,也就是皇上膝下的皇子不多,就两位,他们选起来也不算太难,要是像先帝那样有这么多皇子,那他们才真是要愁呢。
朝堂上之所以一有事就这么热闹是因为只要有人一提起太子二字文官和武官就得掐起来,且是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的掐起来。
毕竟他们要朝堂上当着皇上的面都敢掐起来,皇上不在,他们当然敢再任何地方掐起来了。
文官们选择追随四阿哥,是因为他学识渊博,博闻强记,温文有礼,不管怎么看他都比五阿哥更合适坐那把椅子。
武将们就不这么觉得了,他们觉得五阿哥聪明伶俐,十分机敏,沉着冷静。
都是皇帝的儿子,他为什么就没资格坐上那把椅子呢,难道就因为四阿哥从前被先帝教养过几日,五阿哥没有吗?
虽然他们都知道不该这么想,可他们还是会忍不住想,四阿哥出生被接到先帝爷身边的时候先帝爷其实都已经不怎么住在宫里了,这就表示他其实对宫里的这一切已经厌倦了。
都这样了,还指望先帝爷像教允礽那样教四阿哥,可能吗?
且不是说那时候先帝爷年纪已经很大了,没什么精力来教四阿哥了,就是先帝爷还能教,他还愿意教吗?
再说了,先帝爷当时接的是他的孙子,可不是太子的儿子,那时候当今还不是太子呢。
先帝爷把自己这位孙子接到身边究竟是在告诉所有人雍亲王就是将来的太子,还是在告诉他的那些儿子们再不争就没机会了还真就只有他自己知道,就连当今都无从得知,他们又怎么会知道呢?
不过有一件事他们却是知道的,那就是弘晖阿哥要是还在,这个太子之位根本轮不到四阿哥和五阿哥争。
立太子从来都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弘晖阿哥可是嫡长子,只要他不犯什么大错,这太子之位一定是他的。
这下他们算是看出来了,他们有人觉得四阿哥好,有人觉得五阿哥好,皇上不一样,他觉得阿哥最好,不然也不会给了他双字的谥号了。
这事于他们并无多少妨碍,所以他们争得远没有上次厉害,看皇上态度坚决,他们就不敢再争了。
上次他们吵的厉害,也顾不上管是谁在旁边煽风点火。
这回不一样了,他们还真就开出谁觉得这事事不关己所以压根儿没说几句话,谁又觉得这事是大事,借机把平时不敢说的话都说出来了。
旁人对这事是什么态度他们都不惊讶,他们惊讶的是五格对这事的态度。
他可是皇后娘娘的亲弟弟,所有大臣里跟这事关系最大的就是他。
他们争得这么厉害,他反倒一句话都不说,知道的是他觉得在这件事上他不方便说话,不知道的还以为皇上提前把这事告诉过他,所以他才一点儿都不惊讶。
他对这事要是不是这么个反应他们还想不起上次他是什么反应,他对这事的态度实在奇怪,他们才想起他对皇上说要封怡亲王铁帽子王那件事的反应也挺奇怪的。
这人和他阿玛的性子完全不同,老费扬古大人那怕是在朝堂上也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而且他还是个大嗓门。
这位小费扬古大人呢,打小就是个斯文人,长姐出阁前有自家阿玛护着,长姐出阁后有姐夫护着,他还真不怎么像是武将的儿子。
正因如此他们上次都吵成那样了还真没人注意这人是在跟着吵还是只是在和稀泥。
不过他不管是在吵还是在和稀泥起码是动起来了的,哪像这次,要不是他知道站累了左脚换右脚,他们都要以为他睁着眼睛睡着了。
就因为这位小费扬古大人在朝堂上开口的次数不多,所以只要他开口皇上一般都能听得进去几句,这也是为什么他上次开口两边的人都没拦的原因。
他们七嘴八舌的,皇上肯定是听不进他们的话的,这位小费扬古大人就能一样了,这可是皇上的小舅子,他的话,皇上总能听进去几句吧,他们想。
上次的事已经定下了,这次的事可还没有呢,他们就想着要是这位大人能再开口说几句就好了,结果这位大人给他们来了这么一出。
这不是摆明了再告诉他们,朝会他可以来,但拿这事来烦他,想都别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