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5章 穿成四福晋的第五百三十五天

作品:《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这事他们应是应下了,可这事由谁去做却是不好定下的。

    他们和怡亲王的关系是不错不假,不过远没好到用这种事去烦这位王爷这位王爷还能不翻脸的程度,所以他们都犹豫了。

    最后他们推来推去,谁都没能推掉,索性就一起去了。

    他们想进怡亲王府,就只能打着去探病的旗号,一个人去探病和一群人去探病好像后者更像那么回事,这么一想他们也就没人再把这事往外推了。

    他们还不能立马就往怡亲王府去,他们都还没想好见着这位王爷要怎么不着痕迹的把这事透露给他,也只能跟这几人定好时间,先回自己府上去了。

    他们想过会见不着怡亲王,还真没想过会连怡亲王府的府门都进不去。

    门上的小厮不认得他们,却认得他们身上穿着的官服,倒也没难为他们,说了句诸位大人稍待就进去通报去了。

    他们也不是不懂规矩,还真的在府门外站着等起来了。

    然后他们就见着了怡亲王府的管家,管家说了,他们家王爷病得极重,实在见不了他们了,请他们见谅。

    怡亲王病没病大家都心知肚明,不过他们用的是探病这个借口来这儿,别人自然就能用这个借口把他们赶走,他们除了吃下这个哑巴亏也没别的法子了,总不能硬闯进去吧,那他们的顶戴花翎也别想要了。

    明知道这人是在说假话,他们不但不能生气,还得赔笑脸。

    不过他们很快就又换了一副神情,他们略带忧愁的说,既是如此,就不打扰了,待王爷病愈他们再来叨扰。

    他们姿态都摆得这么低了,这人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说一定一定。

    至于这一定说的是什么一定那就只有这位管家自己知道了。

    他们回府之后再一想,要是平时,见不着怡亲王就见不着吧,他们也不是非要见这位爷,现在不行,现在他们就算见不着这位爷也得见着他身边的人,不然怎么把这事透露给这位爷知晓呢?

    既然要见的只是怡亲王身边的人,那这事就用不着他们亲自出马了,他们的官职也不低,手底下也不是没有能用的人,这时候不用,他们养着这些人做什么呢

    说来也好笑,这种时候他们竟然生出攀比的心思来了,他们也不比别的,就比谁的人更有用,能让怡亲王知道这个消息。

    怡亲王和怡亲王福晋不出,怡亲王府的下人总要出府吧,这事最后是被怡亲王府负责采买的嬷嬷听见的。

    这位嬷嬷除了听见皇上好像要封怡亲王做铁帽子王这句话之外应该还听见了一句此事重大,切不可外传。

    不过这位嬷嬷好像只记得前头那句不记得后头那句了,这事到底是被传出去了。

    不过也只有怡亲王府的人知道,怡亲王福晋下了封口令,这事才没被外人知晓。

    这位嬷嬷的差事丢了,不过她并没有被赶出府去,至于这事尘埃落定之后她会不会被赶出去那就只有怡亲王府的两位主子知道了。

    这事是怡亲王福晋身边的大丫头告诉她的。

    她听了这话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去坤宁宫一趟。

    后来她又一想,不对呀,她家爷都已经回来了,这事应该先告诉他才对,她怎么什么事都想找皇嫂呢,这也太不应该了,这么想着,他去了外书房。

    允祥听见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他四哥这是为什么,然后他又想,自己凭什么。

    他连府门都不出是因为他四哥说了,只要他的伤好了,就把差事还给他。

    他觉得他这伤要是再不好他的差事怕是都要被抢光了,为了能早点休息回去办差,他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在府上待着哪儿都不去了。

    现在不一样了,都出了这样的大事了,他要是还不进宫这事怕是就要定下来了,这怎么行。

    他进宫了不假,不过他没有立马进养心殿,他还没到地方苏培盛就迎上来了,见了他之后第一句话是请安第二句话是五阿哥在里头。

    得,就这一句话,比用任何话拦他都有用。

    他甚至怀疑他四哥是不是已经猜到他今天要进宫,特意叫了弘昼过来,就为了让他能听见弘昼的怎么挨训的。

    允祥不知道的是这回他还真猜错了,弘昼这回没挨训,弘昼之所以进宫,是胤禛想问问炼丹的事。

    上次尤副总管回宫来替允祥来传话的时候自己就问过他,他说这事有眉目了,但具体是什么眉目,他又说不出来。

    只说那道士和太医们吵得不那么厉害了,坐在丹炉前的时候也比从前多了。

    胤禛一听就知道尤副总管要么是跟本就没把心思放在这事上头,要么就是里头的人吵得太厉害,他怕他进去了会被人拉着让他评评理,所以不怎么敢进去。

    他不敢进去,弘昼敢进去啊,毕竟这小子生来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连他这个老子都不怕,还能怕这个吗?

    这小子不光胆子大,还是个哪儿有热闹就往哪儿凑的,这热闹这么大,他不往那边去那才真是奇了怪了,所以这事弘昼一定能说清楚。

    胤禛就是因为这个才召弘昼进的宫。

    当然了,让弘昼进宫也有看他伤好全了没有的意思,不过这是秀玉的意思,可不是他的意思,他不过是拗不过秀玉罢了。

    胤禛还真猜对了,弘昼在圆明园实在是无事可做,可不就哪儿热闹往哪儿去吗。

    他刚到圆明园的时候那个道士就经常跟太医们吵架,他听了一耳朵,他们吵架,是因为丹方。

    他那时总算明白了他四哥为什么让他别总是那么多话了,话一多,说的人还不觉得有什么,听的人可不是这么觉得的。

    他还不是在跟他四哥吵架,就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他四哥都觉得头疼,他们这是在吵架,这回头疼的人换成他了。

    他也就是在里头站了一会儿,听明白他们在吵什么之后就退出来了,他觉得与其听他们吵还不如他去问外头守着他们的人来得快,这才出来了。

    自从他跟园子里的禁军切磋过几回之后这园子里的人除了他十三叔没有一个不怕他,他不过是问了一句,他们就七嘴八舌的把能告诉他的和不能告诉他的全都告诉他了。

    旁人要是知道有人在外头守着自己不说说话做事的时候小心些起码动静不会这么大。

    屋子里这位就不一样了,也不知道他是真不在意这个还是知道他就算小心些自己的一举一动也会被人报给皇上听,他从来都是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

    他在里头做什么他们还真不太敢看,里头总是烟熏火燎的,根本就看不清,勉强看清了也看不懂,眼睛还被烟熏得那叫一个难受,也不知道里面的这位是怎忍下来的。

    这位在里头做什么他们说不清楚,他在里头说了些什么他们倒是能听清楚的。

    里头这位之所以和太医有吵不完的架,是因为他这个懂炼丹的人碰上了一群对这事半懂不懂的太医。

    说太医们对这事半懂不懂都算是给他们面子了,其实他们是不懂炼丹的,至少屋子里那位是这么认为的。

    太医们虽然不懂炼丹可他们懂药理啊,别的他们不知道,哪些药跟那些药相克他们还是知道的。

    里头那人看那张方子是丹方,太医们看那张方子却是药方,双方各执己见,可不就得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吗?

    怡亲王和五阿哥住进圆明园之后里头这位总算消停了几日,不过也就只有那几日,他就又开始和太医们吵了。

    太医们知不知道这人又故态复萌是为什么他们不知道,他们倒是听出来了。

    炼丹的丹方本来只有一张,就一张他们都能吵成这样,现在有两张了,当然就吵得更厉害了。

    那两位爷住进来的前几天屋里这位之所以没什么动静是想看看那两位爷会不会往这边来,来了会不会管这事。

    等发现五阿哥来是来,但根本就不管这事之后他又开始跟太医们吵起来了。

    这位有脾气,太医们也不是好惹的,之前和这人吵是因为皇上不在这儿,现在皇上不在这儿怡亲王和五阿哥又住进来了,他们就想着只要这人不找茬儿,他们就不跟他计较。

    可惜这人没过几天就又开始了,他们也不忍了,从前是什么样现在就还是什么样,甚至吵得更激烈了。

    从前到这圆明园的不是楚院判就是徐太医,跟这人的岁数其实差不了多少,就算是吵那也是吵过了就忘了。

    这回可不一样了,这回圆明园还来了几位老太医,别的不说,光说岁数他们也比这人大了不少,别说做他阿玛了,有的甚至能做他玛法了,跟这样的老人家都能吵起来,可见这人也不是什么好人。

    他们本来觉得这人还挺不容易的,现在再看,又不这么觉得了。

    这世上不容易的人多了,想他这样不敬长者的他们还没见过几个,原本还能保持中立现在就不一样了,他们就是偏心,而且偏得理直气壮。

    之前这人有事请他们帮忙,他们二话不说就会帮,毕竟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举手之劳,他们也挺好奇这人除了会炼丹之外还有什么本事,想和他结交结交。

    现在看他这样,他们知道此人不可交,就熄了和他结交的心思。

    现在这人再请他们办事,用请的是不行了,用求的才行。

    正因如此,这丹才迟迟都炼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