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0章 穿成四福晋的第五百二十天
作品:《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胤禛倒没像她嫂子似的,说她这事做的好做得对,不过也没再反对她在这些事情上费心思就是了。
说起来要不是他下令说府中的人手随他调派这事还不可能这么快就能办完。
这么一想她就有点后悔当日生出想问他以后没银子了是想用她的嫁妆还是额娘的嫁妆这种想法了。
就又让小厨房做了点新奇的吃食送了过来。
也真是巧了,正上菜呢,他过来了。
往常有了新的吃食只要有剩下的她都会往外送,今天这顿不一样,今天这顿是补偿他的,所以就不送了。
话又说回来,也没谁规定他们府上一有了好吃的就得往外送不是,这么想着,她吃得更香了。
她吃得香,胤禛吃得也想,她看她这样就忍不住想,吃得香好啊,吃得香她等会儿跟他“借”掌柜的时候就能理不直气也壮了。
胤禛这顿饭的确吃得挺舒心的,这一桌子菜全都是他爱吃的,他都不知道该先吃哪一道菜了,还是秀玉给他夹了第一筷子菜,他才动的筷子。
这种时候不是没有,只是出现的时候不多。
额娘还在的时候每年他生辰他会吃到这样一桌菜,桌上一道他额娘爱吃的菜都没有,全是他爱吃的。
后来他成了亲,开府建衙之后过生辰就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了。
他倒是想只和他家福晋一起过,规矩不可违,他也只能应付差事似的吃上些菜喝上几杯酒,其实那些菜究竟好不好吃他还真没怎么品出来。
他都说了规矩不可违了,她家福晋就是想做什么也被他这句话给堵死了,这么些年,他就没有一顿饭桌上每个菜都是他爱吃的。
在外头办差的时候有得吃就不错了,管他爱不爱吃,不饿肚子就行。
在府里他大多都是和他家福晋一起用饭,桌上的饭菜一半是他爱吃的,另一半是她爱吃的,他觉得这样就挺好。
今儿这是怎么了,不年不节的,又不是他的生辰,怎么还有此等好事
他心中虽然疑惑,可吃还是要吃的,他不光自己吃,还叫秀玉也吃,这桌子菜虽然都是他爱吃的,刚好有几道菜也是秀玉爱吃的,他都记得,所以才一边自己吃还一边不忘给她夹菜。
他夹菜的时候还在想,要是她不想吃这些,那他就让小厨房的人再送些别的菜来,是看她吃了,吃得还挺香,这才没叫苏培盛进来。
秀玉当然吃得香,她小厨房的厨子可是又选过一次的,比大厨房的厨子做菜好吃多了,大厨房的厨子做菜已经够好吃了,她又怎么会因为这些菜是胤禛爱吃的就不动筷子呢?
胤禛这顿饭的确吃得舒心,也不知是不是他心情太好的缘故,他觉得今天饭后这杯茶都比往日的茶好喝。
不过他很快就不这么觉得了,因为秀玉找他“借”掌柜了。
她说了,只要她的辣椒能种活,自己就不嫩好反对她在铺子上费心思,现在辣椒种活了,他也的确不好出尔反尔,所以他答应了。
他以为这两件事她都办到了,就不会再找他借人了,结果还真不是,秀玉又来找他借掌柜来了。
她这次要借的还不是他铺子里的掌柜,而是额娘留给他的铺子的那些老掌柜。
额娘的铺子他只留了最赚银子的那几间还开着,其他的能卖的就卖了,不能卖的就关着,至于那些关了的铺子还要不要重新开起来,他还真没想过。
现在他家福晋要跟他借那些铺子的老掌柜,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谁知道他们还在不在世,就算还在,也不一定在京城,他上哪儿找他们去
这顿饭她实在吃得太舒心了,舒心得他明明喝的是茶,却像喝了酒似的,反应都有点儿迟钝了,所以他还真就把他心中所想给说出来了。
他还以为他说了这话之后她又得像上次一样用几句话把他堵得说不出话来,结果竟然没有。
她只是说她不着急,让他慢慢找,又说这些老掌柜不在了不还有他的儿子和孙子吗,一切得等找到人再说不是。
她要是还像上次那样,这事他肯定不会又答应得这么干脆,她都这么说了,这事他还能不答应吗。
人他的确找到了,也接进京来了,他都把人接来了才发现他家福晋根本就没告诉他接这些人来是要做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他好像中计了,中的还是美人计。
他这会儿的确反应过来了,不过人都已经接过来了,总不能又这么送回去,所以呢他只能又来找秀玉了。
秀玉还以为要等上一段时间这事才会有眉目呢,没想到胤禛已经把人接来了,难怪胤禛总有办不完的差事,就他这效率要是换了她是皇上,她也得总让他去办差去。
人接来了,胤禛应该也就快来找她了,这回她是有正事要同他谈的,就不准备吃食了,准备一杯茶就是了。
她是上午收到胤禛已经把她要找的人接回来了的消息的,胤禛是晚上找来的,她猜到他要来,所以一直在等他。
她也知道这会儿她的心思也没什么好瞒他的了,瞒也瞒不住,所以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
她总去逛铺子,不光逛自己的铺子,别人的铺子也去逛就是为了能有个比较。
她不光在比较什么样的铺子赚的钱更多,她还在比较开在什么地段的铺子赚的钱最多。
一番比较之后她还真就比较出来了。
要想赚女子的钱,要么得开,卖胭脂水粉的铺子要么得开卖衣裳首饰的铺子,反正就是在帮女子变美这事上下功夫就对了。
想赚男子的钱,要么得开卖文房四宝的铺子,要么得开书铺总之就是在能让男子金榜题名,平步青云这事上做文章就对了。
她也想过要开一间允祥爱逛的那种铺子,毕竟一间那种铺子一个月赚的银子怕是比她现在开的所有铺子赚的银子都多,她又怎么会不心动呢。
说起来她要靠山有靠山,要东西有东西,开一间这样的铺子还真合适,可惜靠山随时都可能翻脸,东西又是御赐的不能用来买卖,她也只能想想了。
府上是缺银子不假,可她要真开了那样一间铺子,恐怕她的靠山就该找胤禛去问话了,问他当真这么缺银子吗,这话让胤禛怎么答呢?
不光胤禛要进宫,恐怕就连她也是要进宫的,胤禛去的是乾清宫,她去的是永和宫。
不过德妃问的话应该和皇上是一样的,问她真的这么缺银子吗?
四阿哥不缺,四贝勒勉强不算缺,可雍亲王呢,以后要争皇位的雍亲王呢,他能不缺银子吗?
这话她只会在心里问自己,连胤禛都不会问,更不会告诉别人,为了不被叫进宫去问这种话,这个铺子不能开。
她想好了,她陪嫁里的铺子也好,她将来要新开的铺子也好,不管是赔了还是赚了都算她的。
赔了她就拿自己压箱底的银子赔上,赚了,她就把赚来的银子换成银票放进自己的钱箱子里。
这样她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四福晋的份例不够了,她用自己的银子补上就是了,反正她是不会亏待自己的。
这些银子她想给谁给谁,谁都管不着。
当然了,现在她还没赚着这么多银子,所以只能让自己不用像原身那样这也要省那也要省罢了。
要她说,原身就是太爱惜名声了,才会这么处处受制。
什么名声,在她看来远不如能落到自己口袋里的银子实在。
什么宽容大度,她不是不宽容大度,那也要看对什么人。
她总觉得原身之前对四阿哥后院的这些女人就太大度了。
月例和四季衣裳就算了,怎么什么事都来求原身,偏原身实在大度又容易心软,十次有八次会答应,也难怪她要能省就省了。
她和原身不一样,四阿哥不是最讲规矩吗,那她照规矩办事应该吧会有人敢说什么吧。
月例照发,四季衣裳也照给,该给的都给,不该给的,她们再怎么求她也是不会给的了。
像是今儿不慎打碎个杯子明儿不小心打破个碗这种事,最后别往她这儿报,报了她也不会像原身那样给她们补上了。
除非那东西是胤禛打碎的,不然谁打碎的谁陪,这个月的月钱不够,不是还有下个月的吗。
至于动不动就想让大厨房加菜这事她也是不管的,只要想加菜的人有银子,大厨房的厨子有空闲,爱加菜就加好了。
不过大厨房采买食材的银子都是从她这儿出去的,她们要是要加菜,这些银子也是要算在菜钱里的,吃得起她们就吃,吃不起就老老实实的吃该吃的。
她没指着这事赚银子,总不能亏银子不是。
一开始后院的那些女人还会闹一闹,时间久了她们也看出来了,这事胤禛是站在她这个嫡福晋这边的,也就不敢再闹了。
这么一来她不光耳根子清净多了,连她的院子都安静多了。
也就是李氏时不时的借着几个小阿哥要这要那,不过李氏能闹到她
自己面前的时候不多,她这边一个齐嬷嬷就能打发她,胤禛那边一个苏培盛就能打发她。
时间一长李氏也看出来了,她要是还这么闹不光自己,连胤禛的面都不怎么见得着了,就不怎么闹了。
都说她把四贝勒府的后院打理的好,其实她还真没在后宅之事上费多少心思,都是她们自己在约束自己。
就因为她们乖觉,自己才有时间能和她的那些妯娌们出门,也才动了要开铺子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