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0章 旧识

作品:《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又是一年的春天。

    清水湾,时代影城。

    这座影城占地面积80万平方尺,约130亩。

    更重要的是,这里是香港电影的根基。

    时代影业从三十年代便来到香港发展,二战后一跃成为华人电影的巨无霸。

    因为当时很多电影公司的设备、片场都遭受战爭的损毁,而时代电影的设备则一直封存在奥门的仓库,所以战后第一时间发展。

    战后,时代影业经歷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51952年),数量为王,每部电影投资规模小;

    第二阶段(19521960),质量为王,从原来的每年拍摄80部左右,转变为每年拍摄30部左右,並扶持了李翰祥这样的年轻导演,拍摄黄梅戏风格的电影等措施;

    第三阶段(1960),增加好莱坞式的大製作风格,进一步提升电影的质量,同时开始拍摄武打片。

    时至今日,香港的右派电影中,时代影业独占鰲头,邵氏电影也不过是小弟而已。

    这天。

    陈光良来到清水湾的时代影城,他没有去拍摄片场或行政大楼,而是来到『清水湾的时代酒店』。

    这是一家四星级的酒店,隶属时代集团。

    而时代集团如今横跨製片、发行、院线、地產、酒店,可谓一家综合性的集团。其中贵重物业很多,包括中环德辅道中的一幢甲级写字楼大厦、清水湾的时代影城、清水湾的时代酒店、尖沙咀的两幢贵重写字楼物业说时代影业是一家地產公司,都没有说错。

    这也是实际管理者庄铸九的出身,而决定了时代影业的综合性发展。庄铸九出身江南常州的大族,从小就接触商业,且留过学。

    当然,也和陈光良的一些指点有关係。

    和庄铸九坐在酒店大厅,一起喝个下午茶。

    “我听说,元瑞离开了公司。怎么回事,时代集团那么庞大,还没有他的用武之地”

    庄铸九是时代影城的二股东,家族占股20%出头,在香港也算是亿万富豪。

    而且陈光良对庄铸九很放心,將时代影业交给他发展,在集团內部,庄铸九的影响力,远大过陈光良。

    陈光良更像是一个『虚职』董事长,这种情况在合资公司很常见,就是请有名气的人来担任董事长,实际负责是总经理。

    与此同时,两家还是亲家,庄铸九的儿子庄元瑞说白了,还是陈光良长子陈文杰的小舅子。

    有这样一层关係,庄元瑞就是以后准备接班其父亲,也完全行得通的。

    毕竟,陈氏家族无意时代影业的管理权。

    庄铸九无奈的说道:“我本意是让他在时代集团的地產部好好发展,没想到做了几年,他翅膀硬了,说是要自己做事。我不管他了,看他怎么搞出个样来!”

    他將时代集团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又何尝不希望自己惟一的儿子加入进来,將来好接班自己的位置。

    陈光良笑道:“听说你防备儿子,不让接触电影圈的那些世界,怕是元瑞觉得你不是真心培养。”

    庄铸九认真的说道:“这个圈子怎么样,我比他了解的多,接触对他没有好处。”

    不像邵逸夫,庄铸九虽然手下有眾多女明星,但他本人是『气管炎』,根本不敢乱来;更何况,盛爱颐还是时代影业的董事,很多活动都会参加的。

    “也好!年轻人闯荡,更能锻链。”

    “多谢陈先生关心”

    “我们两家客气什么”

    不管怎么说,陈光良改变了庄氏家族的命运,算是他们的救民恩人。

    前世庄铸九和盛爱颐的结局可惨,就是其儿子庄元瑞,在1981年才离开內地,申请赴美,辗转打工不同地方,租房住,熬到退休。口罩期间庄元端胃病復发住院十几天,攒的一点养老钱被打半工的保姆席捲,几个朋友商量后將他送入养老院先安顿下来。

    庄铸九虽然不清楚这些,但他清楚如果不是陈光良,他和妻子肯定选择留在內地的;特別是自己的妻子,对上海滩情有独钟,根本捨不得离开。

    “陈先生,如今我也已经61岁,身体不算特別的好。只是这时代集团家大业大,没有继承人也是不行啊!”

    庄铸九前世这个时候,都已经死了好几年时间,应该是苦死的。

    “不说你身体没有太大问题,就是元瑞真不愿意来接班,那我们將来也只能採取西方的那种『职业经理人』制度。当然,你就安心做著吧,把事情多分担一点出去,自己不用那么操心!就是你夫人,都能帮到你忙!”

    庄铸九说道:“嗯。职业管理人制度,却是是现代企业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陈光良想到一个问题,说道:“可以考虑发行一批新股,低价卖给管理高层们,以此作为大家的福利。这样一来,管理层也能对这家公司更有归属感。”

    庄铸九一愣,他没想到陈光良主动提及这样的『敏感话题』。实际上,他虽然是时代集团的管理者,但也属於个『打工人』,陈氏家族控有60%的股权,隨时可以收回管理权。

    如今发行新股的话,自然会稀释一些陈氏家族的股权,这种话题他是很敏感的。

    不过现在陈光良主动说出来,庄铸九也仔细思考这里面的厉害关係,时代影业的管理层面,確实让他减轻很多工作。

    “好,晚点我研究研究,再拿出方案在董事会上討论。时代影业规模庞大,就算发行新股,实际上也无需要太多的新股票。”

    “嗯”

    陈光良提出这个建议,也是希望这个集团能稳固下来。

    至於考虑让陈氏家族的人来接班,他没有那么多想法,也暂时性看不上这个產业。

    “陈先生”

    陈光良和庄铸九谈的差不多的时候,一个熟人的声音响起。

    “原来是阮小姐,真是好久不见!”

    是阮玲玉这个本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女人,每次看到阮玲玉,陈光良还挺高兴的,把她当做自己的朋友。

    阮玲玉是和其老公一起,此时她大方的来到陈光良和庄铸九面前。

    “那可不是么,好久不见,现在的你,可不是我们这些人想见就见的。”

    陈光良莞尔,说道:“我见阮小姐如此,总是很为你开心!”

    庄铸九是知道內情的,当年阮玲玉为情所困,是陈光良点醒了她,不然说不定真是一条人命没有了。而阮玲玉自从以后,也加入时代影业,一直从事演员的职业,在五十年代后期,还凭藉李翰祥导演的《后门》,成为亚太电影界的影后。

    阮玲玉微微向陈光良行了一礼,隨后说道:“当年要不是陈先生邀请我来香港,世上早没有了我阮玲玉,更没有我现在满足的生活。”

    陈光良摆摆手,说道:“好啦,大家都是几十年的朋友了.坐”

    宴请夫妻俩坐下,陈光良又询问道:“杨先生生意做的怎么样能不能养活我们时代影业的影后”

    阮玲玉的丈夫,是三十年代后期在香港避难认识的,早期也是时代影业的工作人员,五十年代开始经商,两人还育有一个儿子,算得上幸福之家。

    “多谢陈先生掛牵,我是小打小闹,不过养家餬口也是够了!”

    “我可没有让你养”

    “哈哈”

    陈光良笑了起来,这何尝不是他的功德。

    简单的聊几句,陈光良就起身准备去参观一下时代影城,毕竟作为幕后的大老板,他差不多一年难得去一趟。

    阮玲玉主动说道:“正好我也要去公司一趟,要不我给陈先生做做嚮导。”

    “行,走”

    阮玲玉的丈夫却是主动没有前往。

    一路上,阮玲玉变得很健谈,陈光良也没有厌烦她,毕竟他一向对沪市的朋友很『义气』。

    如今的时代影城,每日在这里拍摄的工作人员就有1500人以上。更不要说,这里还被开发成旅游景区——仿古建筑群,接待著来自海外的很多游客,大家似乎想从这里,激发一些故乡之情,亦或者瞻仰古国华夏的风情风貌。

    “陈先生,现在我年龄也大了,已经很难找到合適的电影拍摄,我打算退出演艺圈。只是我丈夫做生意其实不算顺利,我想请教你这个財神爷,我该做点什么投资好!”

    憋了半天,原来是为这事。

    想想也是,阮玲玉也五十多岁,她年轻时陈光良都没有看上,她应该是有自知之明的。陈光良帮她,那是因为两人很早就是朋友。

    陈光良对旁边的阮玲玉笑道:“和杨先生不离掉坐生意那么差,还要你来养家。”

    另外一个上海滩影后胡蝶,其丈夫潘有声,虽然也是做生意,但是从事电影行业,赚大钱不至於,但亏本也很难。

    阮玲玉这辈子就是嚮往有钱人,因为伤透心,终於醒悟,最终找了一个本分的同业人员结婚;只是没想到,丈夫做了十年多生意,一样没有赚到什么大钱,甚至还亏了一些。

    她急啊,现在她已经接不到什么戏拍,儿子又已经大学毕业,丈夫做生意又亏了一些.所以才厚著脸皮,和財神爷请教一下。

    “能有什么办法呢,我现在年龄大了,又不能指望陈先生这样的有钱人收养。”

    陈光良摇摇头,经歷过生死后,阮玲玉的性格也发生变化,成为火辣辣的女人了。

    “投资真没有什么好介绍给你们的,毕竟你们未必是做生意的料。不过有钱可以投资长实集团、时代集团的股票,享受长期的分红。当然中间下跌很正常,从长期考虑来看,这绝对是很合算的投资。再不然,就投资物业,这个也是如此,期间可能也会大跌,但依旧要从长期考虑”

    阮玲玉爽快的说道:“多谢陈先生指点”

    她其实存了一些钱,毕竟她为时代影城拍了二十多年的戏,攒了不少钱。

    只是马上就要退休,想给自己留点后路,才厚著脸皮,凑到財神爷身边的。

    见阮玲玉的目的达到,陈光良也就说道:“好啦,多谢陪同,我该去行政楼了。”

    阮玲玉识趣的告辞。

    半个月后。

    时代影业的董事会同意发行一些新股,让管理高层及重要的导演,享受低价购买。

    此消息一出,最高兴的莫过於邹文怀、李翰祥这些时代影业的公司重要人物。当然,享受最多的福利,並不是影业部,而是地產部的管理层。

    毕竟时代集团的营业额中,地產贡献是最高的。

    这天,陈光良来到平安银行大厦。

    他先是了解了『平安投资银行』的情况,自从廖创兴银行挤提后,香港地產和证券经歷了一波小幅下跌;然后在1962年,香港证券因为前面涨幅过高,又经歷一波大跌,成交量也隨之下跌不少。

    平安投资趁机买入一些优质公司的股票,成为香港股市最大的投资者,持有很多企业的5%10%股权。

    与此同时,平安投资银行控制著『时代集团』60%股权,亦购入『长实集团』3%的股权,开始逐步加强陈氏企业的联络。

    陈光良最终的想法,是让平安投资控制著香港绝大部分的优质上市公司5%左右的股权,反正他无需抽取资金,地產信託的租金、股息、以及平安银行的少量利润,都可以去完成这个目標,甚至还会去海外投资,逐步形成一个庞大的『投资集团』。

    至於商业银行部分,陈光良明白『家族银行』的短板,他辛辛苦苦那么多年,目前也只是华资第一大银行;能给滙丰银行造成一些威胁,但也仅仅是如此。

    而且出了香港,平安银行更是难以有太大的发展。

    基於此,平安投资的前景,是个关键。

    稍后,陈光良组织了平安银行的管理层会议。

    现在他早已经卸任平安银行的总经理,因为是从集团——平安金融集团来管理三大子公司——平安银行(商业银行)、平安投资(投资银行)、平安保险。

    至於平安证券,则隶属投资银行业务。

    “大家发现没有,自从去年(1962)开始,香港的资金纷纷涌入地產。”

    见老板提及这个话题,大家纷纷陷入思考,知道老板不会突兀的提起。

    稍后,作为银行高级顾问的杜维藩,说道:“不仅仅如此,很多银行亲自上阵,直接投资地產,將储户的钱,视为自己的钱。这种现象非常的普遍!”

    眾人纷纷点头。

    自从平安银行和平安投资分家后,平安银行已经更加的规范,不会直接参与投资地產、航运。

    当然,贷款方面还是有些偏高,但这是基於其拥有强大的靠山。

    叶熙明也说道:“大家並没有吸取廖创兴银行的教训,毕竟事情不到自己的头上,根本不知道痛。好在我们平安银行非常规范,只是目前的存贷比在60%,略微高一些。”

    事实上,陈光良的个人资金,存了很多在海外的银行,既是践行——鸡蛋不放一个篮子里,也是不想给平安银行太大的贷款压力。

    稍后,陈光良说道:“平安银行要在1965年来临时,降低一下存贷比,控制在50%以下比较合理;这之间最重要的是,地產贷款要减少”

    “好”

    眾人明白,老板这是预见灾难,做出的一个提前措施。

    陈光良点点头,存贷比如果是50%,再加上他个人手中的现金流,倒是无惧『银行挤提』引火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