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8章 有崇氏的抉择

作品:《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

    佛教的传播,主要在丹江,然后往南延伸到襄樊、荆门、秭归。

    也从襄樊走汉江进入汉中地区。

    同时皈依丹阳佛的有崇氏国君道安王,为了提振前线士气,以及加速对本地的同化,选择在蓝田这一片又建了一座大寺。

    因为辛屈带兵进入关陇,并且准备营缮西京府长安县,相当于是堵住了有崇氏的发展空间。

    这就让道安王感到了不安。

    结果还没几天,召氏大部分被解决的消息传来,道安王更是感觉到了恐惧。

    他跟召氏打生打死了好几年,这都还没分出个胜负来。

    结果辛屈带兵来一趟,召氏没了。

    就冲着眼前的画面,他就能感觉到遍体生寒。

    所以他第一时间想到了道全和尚,也就是丹阳大法师。

    丹阳大法师是燕国这边给道全的封号。

    不过一般只有正式场合才会使用。

    这不,道安王匆匆赶来,然后就看到了撑着“燕”字旗的使团,不由得让他心底哆嗦了一下。

    “可以回禀陛下,贫僧五日之内,必然前往长安,觐见陛下。”

    道全和尚送着使团走出来。

    道安王自然是将一切看得真切,心底忍不住哇凉。

    他可从未见过道道全和尚,对别人这么上心与恭敬,简直就是将他们当做再生父母一样。

    “那就留步。”使者也还礼,然后上了马车离开。

    将人送走了,道全和尚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走到了道安王面前:“师弟匆匆来此,可是为了燕国西京府一事?”

    道安王颔首,但也板着脸问:“不知师兄如何教我?”

    “无他。”道全和尚呵呵一笑,“请师兄随我来。”

    道安王看他入了寺的模样,咬了咬牙,也跟了进去。

    片刻后,他们出现在了一座还在建设的寺前,道全和尚指着正在夯筑地基的奴隶说:“建造一切,需要地基。有崇氏本夏后亲族,于商族而言,不过就是前朝余孽。

    但幽燕若是能取代殷商,有崇氏在其中可就要思考一下,能不能于其中,获得最大利益了。”

    “你是说……”道安王眸光闪烁了一下。

    “对,就是与燕国结盟,共同伐商。”道全和尚如是说,“您一直担心的,无非就是天下鼎革之后,燕国如何对付外藩邦族。

    但,您可要记住,燕国有十三姓入籍不计归化的铁律,而姒姓就是十三姓之一。

    所以,您若是觉得联盟谈判不了,也可以选择称臣。”

    “……”

    道安王脸色难看无比:“师兄就这么看不起我?”

    “非也。”道全和尚叹了一口气后说,“非是卑鄙陛下,而是我认为,面对燕国的镇压,有崇氏的赢面真的不大。

    方才来的使者我也好生招待,并且从他嘴里套来了不少话。

    其中也包括了与召氏对战的细节。

    相信您也探听了一些。

    这一仗,出乎意料的轻松。

    燕国甚至连主力都没有用上,召氏就被句龙江蓝给灭了。

    您就算有蓝田作为阻塞,可长安就在您的西北角,燕国这段时间在这里营缮城市,只要再给他们两三年,您还有打赢他们的把握吗?

    以我对燕国的了解。

    他们是不可能坐视在跟大邑商决战的时候,边上还有人妄图捡漏的。

    东北的黑衣肃慎被灭如是,并州的土方分裂如是,召氏的被灭也是如此。

    燕国在为之后决战殷商做前期准备。

    而殷商呢?

    他也在稳定淮上与江汉,双方都在处理自己内部的薄弱位置。

    所以……没了召氏,您就成了众矢之的。”

    道安王盯着他看了一会儿,最终一言不发的寻了一个木墩坐下说:“燕国,真的可能善待我们吗?”

    “您应该了解过的。燕国的封君,就算有仇,相互攻伐,大体会被调解。

    实在调解不成的,会被同时迁徙离开。

    若是真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那么可亡其封,不可亡其祠。

    香火的传承,还是存在的。”

    道全和尚解释了一番:“这也包括了商盟成员。有崇氏,也是商盟成员不是?”

    “对的。”道安王嘴角抽了抽。

    他突然发现,辛屈定下这么多规矩,也不是没用的。

    只是不到时候。

    现在想来,若是他与召氏对抗,不小心手快了一点,将豳氏给灭了。

    那燕国大体就会带兵南下,直接灭了自己。

    因为这是难得的插手借口。

    可比如今燕国不打招呼,也没找任何借口,直接就杀来要好太多了。

    若不是辛屈没有找借口就杀来了,他道安王也不会惴惴不安,生怕燕国待会儿就来灭他了。

    不过被这么一提,他道安王笑道:“我可是商盟成员,燕君总不可能带兵杀我吧?”

    “自是不会。但接下来站队两强,您做好准备了吗?”道全和尚反问,让道安王沉默片刻。

    但也只是一瞬,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因为他没得选。

    不过夏商两朝的恩恩怨怨,就是现在的大邑商,一有空,就拿他们当副本刷,还蔑称他们为羌人。

    开什么玩笑!

    在大邑商崛起之前,大邑商还是夏后的小弟呢!

    归根究底,他只能选择站队燕国。

    至于怎么跟燕国博弈,讨要好处,就是他接下来要面对的事情了。

    想到这里,他又苦闷的闭上嘴,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做好。

    似乎是看出了他的苦恼,道全和尚笑呵呵的说:“过几日我要入长安觐见燕君,若是师弟信得过我,完全可以写一封书信,明确表示有崇氏,归于佛国治下。

    同时,您只要愿意让出蓝田,我可以帮您攻取庸地。”

    “庸(竹山、房山)?”道安王脸色变了变,“那里可偏了。”

    “那里是入蜀的通道之一。”道全和尚解释说,“我治下僧众,已经有几个僧团从上庸入蜀,从这里避开了巴人。

    而上庸虽然偏僻了一些,可它是一个割据的地方。

    有我的僧众与佛国协助,想来师弟在上庸重新站稳脚跟,不是问题。

    当然你可以选择追随燕君伐商。

    如此一来,燕君必然不会亏待你。说不定还能将你发往淮上、奄商这些地方当封君。

    那里可都是膏腴之地。”

    “两个大国的事情,我就不掺和了。”道安王脸颊微微抽搐,他还是很清楚自己的实力。

    想要在虎口拔牙,还是算了。

    或许如他所言,去上庸,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正好,道全的佛国也发展进了郧阳、上庸这些地方,确实需要人力。

    两人如今都以师兄弟相称了,到时候搞搞宗教化,说不定还能弄个世袭罔替的大位出来。

    “我写封信,将蓝田至丹阳之间的百里土地,当做贺礼,赠给燕国。

    但本地的一切宗教,师兄你得想办法保留下来。”

    “放心,陛下是不会放弃佛教。毕竟他就是万佛之祖,只有他知道,真正的佛是什么。”道全和尚语气中带着崇拜,“我所学,都是陛下所授。”

    道安王第一次听说了这里头的关节,也是震惊了片刻,但想到道全和尚说过,佛教源头来自幽燕,祖庭在承德。

    如此一来,岂不是说……

    道安王打了个哆嗦,有点后知后觉的察觉其中隐含的算计。

    但很快他又苦笑不说话。

    或许,是他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