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8章 百家宴

作品:《穿成咸鱼大佬搞种田

    昭庆笑道“状元郎这张嘴可真讨人喜欢, 不过你再怎么哄也不管用,我也不跟你啰嗦,免得耽误了时辰。”

    范谨瞅着五位新娘子, 着实发愁。

    同僚江玉探头问“少仪瞧得出是哪位吗”

    范谨抱手踱步,他熟悉秦二娘的身高体型,但五人全都是差不多的, 又遮着面, 且还不会发出任何声响,这不是强人所难嘛。

    有一人出主意,诱她们发出动静, 以此来分辨。

    范谨问“如何诱”

    几人想了想, 其中一人是个幽默的, 当场讲起了笑话,结果把众人逗乐了,那五位新娘子还是没有动静。

    五人串通一气,绝不露出马脚。

    那人再接再厉, 接连讲了好几个笑话,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就在人们都听笑话时, 范谨忽然捂住肚子说不舒服。

    江玉赶忙上前扶住他,关切问“少仪怎么了”

    范谨皱着眉头, 躬着腰身,摆手道“应是没有大碍。”

    昭庆怕搞出事来, 探头问“范谨你怎么了”

    范谨缓缓蹲下身, 露出痛苦的样子, 众人纷纷探头问怎么了。

    秦二娘听着周边不对劲,慌忙掀盖头上前瞧,结果范谨猝不及防地抱住她的腿咧嘴笑。

    意识到自己被他诈了出来, 秦二娘娇嗔地踹了他两脚。

    昭庆被气得不轻,指着他道“范谨你耍诈”

    范谨死死地抱着自家媳妇儿的腿,厚颜无耻道“哎哟,我肚子疼”

    众人哄堂大笑,昭庆也被气笑了。

    秦二娘恨恨地揪了一把他的耳朵,也是又气又笑。

    这场闹剧就这么被范谨耍诈忽悠了过去,秦致坤夫妇回到正厅,范谨由媒人领着去牵新媳妇儿。

    秦老夫人把秦二娘交到他手里时范谨都还不放心,偷偷歪着脑袋瞧,怕牵错了。

    秦二娘笑着打了他一下。

    到前厅拜别父母,新嫁娘由方林背着上花轿,外头的锣鼓敲打声震耳欲聋,鞭炮也响个不停。

    待新嫁娘上了花轿,送亲的几个舅舅和表兄、以及文社女郎、秦宛如等人加起来有二十多人。

    一群人都过去凑热闹,连昭庆都走了一趟。

    院子里一下子走了这么多人,顿时空了不少,秦大娘夫妇跟了过去,窦氏夫妇则在这边吃酒。

    两亲家笑谈了一会儿,院子里开始摆起桌椅。

    另一边的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吹吹打打回玉泉坊。

    大长公主是贵人,安排在正房那边歇着,文社里的贵女们则在厢房坐着唠。

    吉时到了新人行成婚礼,秦宛如和段珍娘等人也去瞧。

    礼成后新娘被送进洞房,院子里的宴席摆了开来。

    厢房和正房里都摆了席,方便贵女们吃酒,别看孔氏平时大大咧咧,同张家胡同的妇人们张罗得井井有条。

    在男方家开席时,女方这边也动了筷。

    人们坐在一起热络笑谈,方老夫人赞道“翰林院那帮人确实有几分能耐。”

    方氏“我就说那小子找了这么一帮人来迎亲不是要打架吗,还发愁呢,好在被他耍诈忽悠过去了,要不然大长公主可不好应付。”

    提到这茬,众人都觉得好笑。

    方氏又调侃道“平日里看他老实巴交的,结果一点都不老实。”

    秦老夫人笑着提醒道“莫要光顾着说话,主人家该去敬酒了。”

    于是方氏去叫秦致坤挨桌敬酒。

    窦氏道“这桩姻缘啊,太亲家必定是满意的了。”

    秦老夫人笑眯眯回应,“满意”

    窦氏“以后三娘定也能找个如意郎君。”

    秦老夫人“承少亲家的吉言,我就操心她,那丫头看样子也是个有主见的,往后还不知道她能折腾出什么名堂来。”

    窦氏搁下筷子,“太亲家莫要操心,我看她的福气,比老大老二都好。”

    秦老夫人乐呵呵道“少亲家又哄我了。”

    与此同时,男方这边还是秦大娘替主人家招呼大长公主等人。

    孔氏一行人到底粗陋了些,上不了台面,秦大娘在贺府理家也学了不少,跟这群贵人周旋游刃有余。

    贺亦岚则招呼翰林院的几人和方家的舅舅们,孔氏她们招呼张家胡同的,范谨就几头应付了。

    喜房里的秦二娘担心范家应付不了,差婢女绿袖出去看看。

    稍后绿袖回来道“娘子只管放心,大长公主那边是大娘子在应付,翰林院和舅舅们是大姐夫在应付,没出岔子。”

    秦二娘这才放心下来。

    绿袖又问“娘子有没有饿,奴婢去取些糕饼来。”

    秦二娘道“给我拿些米糕来。”

    绿袖应声是,去庖厨取。

    秦二娘去了扇面,听着外头的嘈杂声,不禁对婚后的生活充满着期待。

    范谨这人委实讨她喜欢,还以为他多老实呢,结果一点都不老实。

    下午大长公主还有事,宴席散了就先走了,众人跪礼相送。

    待她走后,文社里的贵女们也陆续散去。

    晚些时候秦宛如他们也要回去了,秦宛如和秦大娘隔着一道门同秦二娘说了阵儿话。几个舅舅则一直拉着范谨唠,还是小辈们死活拽走的。

    秦家那边陪嫁过来三个奴仆,秦大娘叮嘱了绿袖一番,娘家人才回去了。

    院子里走了一半顿时空了不少,明日张家胡同还要吃百家宴,他们先回去应付。

    折腾了一天,晚上范谨进喜房只想跪,然而礼还没完,还得坐帐撒帐,同牢合卺礼后才算完。

    行完礼后范谨直接趴了。

    秦二娘笑着戳了戳他,啐道“呆子,我还没找你算账呢。”

    范谨蠕动了两下,瘫在床上搂她的腰身撒娇,“今日求夫人开恩不跪搓衣板。”

    秦二娘揪他的耳朵,“谁让你诈我”

    范谨“哎哟”讨饶。

    两人在喜房里打情骂俏,可见是欢愉的。

    第二天张家胡同这边要摆百家宴,孔氏母子多年受胡同里的邻里们照料,范谨夺了状元讨了媳妇儿,摆宴感谢一番。

    段家这边主厨,胡同里的人们把自家的桌椅搬了出来,像一条龙那样摆在巷子里。每家每户都来吃,但不能白吃,得家家户户把自家的拿手菜献出来让大伙儿尝。

    不论分量多少,表一个心意。

    这还是方老爷子等人第一次见这样的百家席,全都充满着兴致。

    庖厨里热火朝天的,主厨的是胡同里卖早点的夫妻,打杂的是胡同里的街坊邻里,各中碗盏家家户户都能拿出来。

    为了区分每家每户的碗筷桌椅,他们会六桌凑一组,几家人凑成六桌,方便散去的时候收自家的东西。

    范家买了肥羊,猪肉鸡鱼供庖厨处理。

    秦家人数众多,也添了酒水钱银进去买肉菜等物。

    一条巷子从头摆到尾,并排摆了两桌,稍稍显得拥挤,但热闹。

    待到正午时分,家家户户都把自家的拿手菜端了出来,不论是荤的素的,七碗八盘,桌上添了不少。

    羊肉汤一盆盆送了出来,人们在两边排成队伍,一只只手传送,个个都喜笑颜开。

    闷猪肉、仔鸡烧冬菇、炖鸭、烧鱼等等荤菜填了一桌又一桌。

    入秋的天气比不得夏日,东西凉得快,众人纷纷围拢大快朵颐。

    贺亦岚也是第一次吃这中百家宴,有时候尝到一盘与众不同的,会问是哪家的拿手菜。

    一些性格活泼的会端着碗到处溜,因为每一桌上除了固定的那几样,总会有五花八门的惊喜。

    也有菜式撞了的,但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味道。

    方老爷子一把年纪了也跟孩子似的到处转,整个胡同里欢声笑语,吃吃喝喝热闹不已。

    范谨和秦二娘挨桌敬酒。

    人们各自送上祝福,祝愿这对新人天长地久,祝愿他们早生贵子,祝愿他们芝麻开花节节高。

    望着那群充满着市井烟火的热闹,秦宛如爱极了他们的鲜活灵动,爱极了他们对生活充满着积极又乐观的向上豁达。

    这是一群可爱到骨子里的人。

    虽然有时候他们也会吵闹斗嘴,但相互间都会帮衬着,就像她们最初来买凶宅时孔氏会热心肠提醒,怕她们吃亏。

    大家都是陌生人,但聚拢在一个地方生活就是远亲不如近邻。

    有人提议应该把张家胡同改成状元胡同,书肆老贾还惦记着范谨给他写招牌。

    待宴席收场后,老贾送来笔墨纸砚,范谨在段家大笔一挥,写下老贾的“有林书肆”,并落款自己的姓名。

    老贾看得美滋滋,说要请人好好打造一个招牌。

    当时他们都当得状元郎题字已然威风了,哪晓得数年后那招牌水涨船高,因为状元郎变成了政事堂宰相。

    于是一夜间老贾的招牌比他的书肆值钱多了。

    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方家人在段宅里坐着唠家常,外头的人们各收自家的桌椅碗筷,人多手快,七手八脚的很快就把胡同腾空出来。

    人们拿着扫帚把胡同清扫一番,正厅里的方老爷子抿了一口茶道“我活了一辈子,还是头回吃百家宴,真有意思。”

    贺亦岚道“朱家做的蛋饼好吃。”

    方老爷子回味道“容家的冷胡突鲙甚妙”

    两人就方才吃到的菜肴讨论热议起来。

    待晚些时候段珍娘要先回闵县那边,秦宛如同她细说了会儿。

    众人相送,秦大娘叮嘱她路上小心。

    段珍娘道“且放心。”又冲方老夫人道,“外祖母你们先在京里多呆两天,我先过去了,改日你们坐马车过来瞧瞧。”

    方老夫人“路上可要仔细了。”

    段珍娘点头,“我知道。”

    方二娘道“先让作坊做些货备在那里,等我回魏州顺便带些回去,试试那边的行情如何。”

    段珍娘应声晓得。

    秦宛如道“那边就交给表姐了,早些把去籽的白叠子送些过来,我好把平康坊的弹弓开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偷个懒,明天把剩下的补上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