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9章 晋江独家
作品:《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收到来信,何有才总算放了心。
可孩子们忍不住了,问“爸,妈妈当老师了,不回来了”
“呃,回来”
何有才支支吾吾,未提离婚之事。
他跟孩子们说,妈妈去海外学习,等到学成就回来了。现在出国热,出去留学时有耳闻,孩子们并未起疑,只是掰着手指头算日子,盼着妈妈早点回来。
可两家长辈们都晓得,只是瞒着孩子们。
“人家吃香喝辣,咱家孤苦伶仃地受累”
曹玉英气不过,张罗着给何有才找对象。可何有才不热心,说“妈,我一个人挺好的,没那么多事儿,也不影响工作”
“有才,你可别犯傻,一个人过日子哪行啊”
“妈,不是还有三个娃娃嘛”
“娃娃你把自己照顾好就不错了,哪里顾得上娃娃们”
“妈,不是还有您嘛”
“有才,妈年纪大了,可娃娃们还小,不可能招呼他们一辈子”
看到有才不开窍,曹玉英跟孙梅英提了几句。
“梅英啊,咱都不是外人,有才跟小苗也是同学,知根知底的,若有合适的就给介绍一下”
孙梅英搁在了心上,让大旺瞅瞅有没有合适的。
现如今跟过去不一样了,女方都是讲条件的。何有才今年四十三,带着三个娃娃,高不成低不就的,一时半会儿的,上哪里找去
曹玉英心急,越发想争口气。
她找到小苗,愁眉苦脸地说“人家一去不复返,可日子还得过下去啊看看有才,整个人瘦了一圈儿”
“阿姨,不要着急,凭有才的条件,一定能解决的”
田小苗安慰了几句。
这事儿得看何有才的,若是何有才有这个想法,自然要帮忙。若是何有才没这个意思,旁人干着急也没办法。
田小苗打电话问了何有才,何有才一阵苦笑。
他并未忘了韩文溪。
当年,他们在火车上遇见,一路相伴往返沪上。他们是大学校友,虽然不在同一个专业,可第一眼就认出了对方。在校园里见过,念中学时也有印象,只是没说过话。那种熟悉和亲切,一下就拉近了距离。
他们是有感情的,共同话题很多,家庭生活也很和睦。如果不是赶上改革开放的热潮,一门心思地往外跑,恐怕一辈子都安安稳稳的。
何有才的言语中,满是眷恋。
田小苗不好勉强,就提醒道“何有才,不要光考虑别人,也想想自己”
“小苗,你放心,我会安排好的”
何有才把注意力搁在了工作上,无心考虑其他。
可曹玉英哪肯放弃
她马不停蹄,把同学找了一圈。
对韩文溪,同学们都气不过,也张罗起来。碰到一位男士出国,跟妻子离婚的,就保媒拉线,让二人见个面儿。
对方条件不错,二十九岁,在事业单位工作,短婚未育。模样也不错,五官端正,气质谈吐都很好,也是大学毕业,家是外地的,社会关系很简单,没什么负担。
曹玉英一听,眼睛一亮。
这可真般配啊,就催促着何有才,说“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何有才不想母亲生气,就答应见面。
二人约在了公园里。
何有才高高瘦瘦的,一表人才,看着很儒雅,也很年轻。
女方有点意思,说“不嫌弃孩子,只想好好过日子”
可何有才找不到感觉。
他还念着韩文溪,做不到恩断义绝。况且,他不想给孩子们增加心理负担,那是他跟韩文溪一起构筑的童话,不想轻易打破。
出于礼貌,何有才不好当面回绝。
就请人家吃了饭,表示歉意。
女方姓乔,叫乔珊,脸红扑扑的,显然会错了意。何有才愈发不好开口,只想着“小乔同志还很年轻,一定会遇到更好的。”
回到家,何有才表示不再见面了。
“女方条件太好,跟咱不合适”
曹玉英气坏了,指着鼻子骂道“有才,你这是喝了汤了人家在米国早就拉扯上了,你还在这里傻等”
何有才的脸一白,逃也似的离开了家。
曹玉英赶紧联系介绍人,打听那边的意思。听到女方说可以接触,就改口道“那好啊,有才也很满意。”
曹玉英越发觉得小乔人好,心底善良,没架子。
另外,她还有一个考虑,计划生育正严格,小乔若跟有才成了家,不会再要孩子了。这么一来,就没了后母之忧,也不用担心孩子们受委屈了。
曹玉英打算瞒着,让二人多接触。
有才的性子她晓得,脸皮薄,讲风度,不会跟人家红脸的。小乔那边就哄着,当成闺女,不怕人家不动心。
何有才的付出,并未得到回报。
韩文溪有了工作,精神起来。
她很会打扮,人又漂亮,看着也就三十出头。投靠的亲戚也一改往日,带着她参加聚会,融入当地的社交圈子。
在某场活动上,韩文溪认识了一位米籍华人。
看着四十来岁,戴着金丝眼镜,衣着得体,风度翩翩的。
堂姑很热情,特意做了介绍。
“这位是崔先生,社区名人”
听到韩文溪是沪上来的,崔先生眼前一亮。
他一脸神往地说“韩女生,看到您,就想起了家乡”
原来,崔先生也是沪上的,解放前去了米国,现在开了十多间连锁商店,颇有家底。他对韩文溪一见如故,“嘎啦嘎啦”说起了家乡话。
韩文溪听着乡音,心情舒畅。
她本来就有交际手腕,一下就把崔先生迷住了。听说崔先生喜欢音乐,还登台献唱一曲,把那首夜上海唱得缠绵悱恻,如痴如醉。
第二天,崔先生捧着玫瑰花来探望。
还从西装口袋里取出了两张音乐会入场券,搁在茶几上,彬彬有礼地说“周末,请韩女士听音乐,希望能赏光”
送走了崔先生,堂姑很激动。
“文溪,机会来了,一定要抓住啊”
不等韩文溪开口,堂姑谈起了崔先生。
“这条街上,崔先生是鼎鼎有名的钻石王老五,崔太太去世后,没再结婚,说不想凑合,一定要找到心目中的”
韩文溪心说,崔先生气质儒雅,就是年龄大了点,五十好几了。可她明白,要想拿到身份,最简单的就是找个当地华人。
出于利益考虑,韩文溪跟崔先生交往起来。
她说不上有多爱,不过是顺眼而已。按说,以崔先生的条件,回国娶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姑娘都有可能,可人家偏偏相中了她。
她很得意,觉得自己魅力无边。
可得意的同时,不由得想到了何有才。就这么抛下了,真得无怨无悔还有三个孩子,正在沪上眼巴巴地等着呢。
想到孩子,韩文溪有点内疚。
可为了实现目标,还是咬了咬牙。
这件事,她不想瞒着,就提笔给何有才写信。
“昨天,崔先生跟我求婚了,我考虑再三,还是点了头”
写到这里,她手里的钢笔一顿,留下了一圈墨汁。
她看着,眼睛发直。
墨汁干了,她未换稿纸,一笔一划地继续写。写到最后,划破了稿纸,就像把心划破了一般。
何有才看到来信,内心很平静。
这都在意料之中,母亲跟他叨叨过很多遍。唯一怕受影响的是孩子们,他不知该如何面对
离婚的事儿,一直瞒着三个孩子。
这是他跟韩文溪说好的,等到孩子们成年,能承受的时候。可韩文溪马上就要再婚了,纸是包不住火的,孩子们早晚会晓得的。
何有才左思右想,去找小苗。
他希望小苗给出个点子,千万不能伤害孩子们。
田小苗听了,气得鼓着脸。
这个韩文溪,太不像话了。好好的家不要,找个老头子
“何有才,你也找一个”
“小苗”
何有才不想考虑个人问题。
田小苗也是说说气话,当务之急还是要瞒着孩子们。
“有才,再婚的事儿先不要往外说,省得孩子们听见了”
“好”
何有才未跟任何人提起,除了小苗和冬子。父母那边也没敢透气儿,怕母亲一不小心说漏了嘴。
可事情终究瞒不住的。崔先生老家是沪上的,会带着太太回乡探亲的。
田小苗说“到了那时,再说吧”
她觉得最好的办法,是何有才再找一个。那个小乔不是挺好的嘛,不嫌何有才年纪大有孩子,可何有才还未从感情中走出来,更别提让孩子们接受新妈妈了。
婚姻方面,田小苗帮不上忙,只能鼓劲儿。
何有才何尝不晓得
他来跟小苗说说话儿,就觉得踏实了不少。
回家去看孩子们,见小乔来做客,就客气地点点头。母亲的苦心他了解,可他不能耽误小乔,想跟人家说明白,可话到嘴边就被母亲打断,始终开不了口。
小乔是个好同志,很有眼色。
她大大方方地说“何有才,你不要介意,我来散散心,比闷在家里好”
原来,小乔的前夫出国后,拖拖拉拉了三四年,才寄来了离婚协议,把她的脾气都磨没了。她搬出了婆婆家,住单位集体宿舍,怕母亲伤心,不敢让家里知道。她老家是外地的,多少有点孤单,碰到曹阿姨这种“热心肠”,赶着星期天就来接她,孩子们也很喜欢她,喊她姐姐,就慢慢走动起来。
为了获得身份,韩文溪抛开了一切。
可她是有底线的,端着架子,保持着传统本色。她明白,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毕竟,四十三了,不能掉价,让人家看不起。
崔先生也很尊重她,除了牵手,未提任何要求,很绅士的样子。他们就像一对纯情少年男女在恋爱,一起散步,听音乐,看日出日落,很浪漫,也很多情。
她很感激,甚至觉得凑合一下,也能过下去。
可这种感觉未能维持多久。
她发现崔先生不可靠,跟她订婚后,还在外面勾三搭四的,暧昧不清。她托人打探了一下,跟崔先生有来往的大概三四个,最小的才二十岁,是个大学生,住在高档公寓里,崔先生按月打生活费,还带着外出旅行,出席各种场合。
这算什么韩文溪一怒之下,摔了茶杯。
堂姑劝她忍耐一下,说“米国就是这样,不能跟大陆比”
韩文溪很后悔,为了居留权就得忍着
她心高气傲,到底没忍住。
第二天,就跟崔先生摊牌。
崔先生冷冷一笑,说“文溪,你晓得伐我为啥十多年不结婚,偏偏跟你订婚”
原来,崔先生有一个青梅竹马,书香门第,小康之家。可家里不同意,给他订了一个门当户对的大小姐,还把他送到米国读书。他写信说,要挣钱接青梅竹马去米国。可未等他实现诺言,就传来了噩耗。解放前夕,青梅竹马的父亲被裹挟到孤岛,她跟母亲随之前往,可轮船超载,沉在了海里,青梅竹马也丢了性命。
那一年,他十九岁,心如死灰。
大学毕业,他答应了家族联姻,娶妻生子。妻子病逝后,再无结婚的想法,直到遇见了韩文溪。
第一眼,他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以为青梅竹马活过来了,那音容笑貌,跟记忆中一模一样。他很激动,恨不得是真的。可定下心来,发现是幻觉。韩文溪跟青梅竹马是两个人,不管是思想还是意识。可能,太思念那个人了,才会有那种错觉吧
即便是错觉,他依然舍不得。
他接近韩文溪,想捕捉到那一刻。果然,只要韩文溪开口说话,他就能找到熟悉的感觉。她们的声音太像了,吴侬软语,气质也很接近。
这就是他心心念念的人儿,失而复得。
他想把韩文溪留在身边,可他发现韩文溪的清高倔强。这一点,跟青梅竹马很像,他有了尊重之意,想把人永远留在身边,像妻子那样。只要处理好了法律文书,对他没有任何损失。
韩文溪愣住了,原来她是一个替身
正如她有所图,崔先生也一样。
“文溪,我不想欺骗你,就像欺骗当年的感情”
崔先生一副坦荡荡的样子。
他不缺女人,也不想结婚。可青梅竹马是个例外,是他一生所爱,即便找个替代品也在所不惜。
韩文溪陷入了纠结。
只要答应结婚,就能取得身份。可这真是她想要的吗
她考虑了三天,还是摇了摇头。
她受不了这种生活,即便是一种交换依然接受不了。
崔先生倒是长舒了一口气。
他温声说道“文溪,谢谢你”
他不想失去心中的那抹白月光,更不想作为一种交换。韩文溪的拒绝,让他保住了心中的美好,他很感激,就想做点补偿。
“韩女士,身份的事儿,我可以帮忙”
“崔先生”
韩文溪又惊又喜,眼睛闪闪发亮。
崔先生淡淡地说“这不过是小事一桩,等到韩女士有时间了,登台唱首歌儿就好”
青梅竹马喜欢音乐,在花园里唱歌儿,小鸟都舍不得飞走。韩文溪也喜欢唱歌,从四十年代的沪上老歌到八十年代的民歌,一首接着一首。
“好。”韩文溪痛快地答应了。
从崔先生换了称呼,他们的关系就变了。不再是是情侣,而是朋友,就像认识了很多年,虽然披着一层面纱,朦朦胧胧的,似真似假。
崔先生说到做到,韩文溪的居留权很快办下来了。
拿到身份后,韩文溪立马订了机票。
她想回国,看看孩子们,还有何有才。
出来三年了,沪上变化大吗
孩子们是不是长高了长胖了还记得她这个妈妈吗,,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