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8章 晋江独家

作品:《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这年秋天,何有才回到了沪上。

    他是随着项目一并迁回的,关系落在了321自动化研究所。这是国防科工委辖下的,属于保密单位,待遇很好,住房和户口都安排好了,不用自个儿操一点心。

    韩文溪和三个孩子也随着回来了。她调到了外文出版社,做编辑。这是组织上照顾他们,不然,工作调动可没这么容易。

    何宏民很高兴,把田大旺、赵景坤等人请到家里。他退休了,在学校家属区住着,房子很宽敞,闲了就做几个小菜,跟老战友们聚一聚。

    曹玉英也很得意,跟孙梅英打了电话。

    有才是她最看重的,挂着副团级,工资也高。以前离得远,一年见不了一回面。现在好了,想啥时候回来都行。

    可回到沪上没几天,韩文溪就闹起了别扭。

    她对米国很向往,一门心思地想出国。

    自打韩教授赴米国讲学,就跟着了迷似的,天天念叨。可何有才一点兴趣都没有。他不喜欢韩文溪这样,就劝道“米国有什么好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可韩文溪接触到的,都是关于出国的种种。

    “你瞧瞧,人家电影明星一个一个都出国了,找得都是外国人”

    何有才听了,眉头紧锁。

    “文溪,你都四十多了,出去做甚”

    “四十多咋了人家外国人才不在乎年龄呢我跟你说哦,在米国四十岁正当年,我外语好,交流上不成问题”

    何有才说服不了韩文溪,时间长了就产生了裂痕。

    曹玉英一开始不晓得,后来听孩子们说“妈妈一回来,就跟爸爸吵架,还搬到出版社去了”

    她这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曹玉英找到韩文溪,耐着性子劝道“文溪,你跟有才是自由恋爱,有感情基础,哪能因为这个事情伤和气啊”

    “你看看沪上,不管是吃的、喝的还是用的,要啥有啥,不比外国差多少嘛以前买个布还要布票,现在全部取消了,随便买,那彩电、冰箱也有,都是沪上出的,质量蛮好的”

    “再说,娃娃们还小,上中学的,上小学的,哪里离得开妈妈啊”

    可韩文溪拗着,一言不发。

    她打听好了,因私出国放开了,只要米国那边的亲戚发出邀请,她就能去探亲。只要出去了,就不用回来了。以后,还能把孩子们接过去。

    曹玉英见韩文溪这样,也弄了一肚子火。

    出国热,都跑出去吃洋面包了过去的受得教育,让狗吃了

    她想不明白,就跟老何嘀咕。

    何宏民也气不打一处来。

    韩家有亲戚在海外,早几年担惊受怕的,都是他护着。这两年拽起来了,嫌国内条件不好了。还有韩教授退休后,参加了一个对外交流协会,三天两头地往外跑,把孩子们都带坏了。

    趁着星期天,何宏民把有才和文溪叫过来,好好谈了谈。

    “文溪,你也不小了,跟有才好好过日子啊”

    “爸,我想趁着这几年,能出去就出去看看,不然,会后悔一辈子的”

    一家人都劝不动,何有才也冷了心。

    他想,不撞南墙不回头,就随她去吧。

    韩文溪开始办理出国手续。

    可何有才挂着军职,她属于军属,根本批不下来。

    何有才劝道“文溪,算了吧”

    可韩文溪不死心,打听了一圈后,就咬着牙说“有才,咱们离婚吧”

    “什么”何有才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可韩文溪一脸平静,语气坚定。她考虑了良久,唯有这个办法才行。

    何有才晓得文溪的脾气,说一不一。

    既然是假离婚,那就离吧。

    未跟家里打招呼,何有才和韩文溪办了离婚手续。

    家里的存款和三个孩子都归何有才,韩文溪什么都不要。何有才心软,还是把存折拿出来,让韩文溪换点外汇,随身带着。

    “有才”韩文溪很感动。

    “拿着吧,出门在外,没钱哪行啊”

    何有才把存折塞到韩文溪的手里。他跟文溪是有感情的,即便文溪发昏闹着出国,他也能原谅她。

    可韩文溪明白,她不会回头了。

    只要何有才不放弃自己的事业,就不可能在一起了。假离婚只是一个说辞,她明白,何有才也明白。

    时代变了,以经济为导向,追求物质和享受。

    何有才还生活在过去,充满了理想和信念,跟时代格格不入。她呢,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把过去都丢下了,想要一个新的开始。

    一九八四年,“春节”过后。

    韩文溪去了米国。

    何有才把三个孩子送回来,何家才晓得离婚的事情。

    曹玉英气得跺脚,说“有才,赶紧复婚”

    何有才嘴上答应着,并未付诸行动。

    曹玉英急了,就给孙梅英打电话,嗓音都在颤抖。

    “你看看,结婚十多年了,说离婚就离婚这不是跟外国人学的嘛,把婚姻当成了儿戏”

    孙梅英也吃了一惊。

    为了出国闹离婚,孩子也不要了她赶紧去找小苗,让小苗劝劝有才。他们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有才就听小苗的。

    田小苗也很惊讶。

    在她的印象里,何有才和韩文溪的感情很好,怎么说离就离了

    八十年代,离婚不怎么好听。可沪上和京城,为了出国而离婚的大有人在。她从未想到,韩文溪也会这么做

    赶着星期天,田小苗打电话给何有才。

    “过来吃饭,冬子做了几个菜”

    为了方便谈话,她把甜甜和茂茂送到了柳爸爸那里。

    到了半晌午,何有才打起精神来了。

    他胡子拉碴,有些憔悴,头发都盖着眼睛了。

    看到小苗,眼圈一下子红了

    “小苗”

    就像憋着一肚子委屈,何有才一下子倒了出来。

    “原想着,离婚就离婚,有啥了不起的可真离了,心里空落落的,干啥都觉得没意思”

    田小苗一本正经地化解着。

    柳冬生忍着笑,不停地给何有才夹菜。

    何有才倾诉了一番,觉得好受了一些。

    “小苗,我想通了,只要文溪在外面好好的,就随她去吧”

    何有才还抱着一丝念想。韩文溪会回来的,有三个孩子在等着。即便不为他,为了三个孩子也会回来看看的。

    “有才,不要想那么多,把头发剪剪,精神起来”

    柳冬生在部队上,练了一套手艺。

    吃了饭,就揪着何有才坐在方凳上,脖子上系上围裙。

    “来,瞧瞧我的手艺”

    柳冬生三下两下,给何有才理了发。田小苗烧了一壶热水,让何有才洗了洗。柳冬生拿出电吹风,给何有才吹了吹头发。

    “好了,精神多了,看着就像一十出头的小伙子”

    柳冬生哈哈笑着,何有才也咧了咧嘴。

    这时候,甜甜和茂茂回来了。

    见家里来了客人,就打着招呼。

    “何伯伯好”

    “小朋友好”

    何有才看到甜甜茂茂,就想起了自家的娃娃。

    “小苗,冬子,我去学校看看”

    “好”

    何有才走了。

    他的脊背挺了起来,比来得时候精神多了。

    田小苗和柳冬生望着。

    复婚的话题,她没说。只要何有才振作起来,总能找到解决办法的。

    出国成就了不少人,也害了不少人。这种风潮,一刮就是几十年,直到后世赴米留学依然是热门。

    出去了,就不想回来。

    这是给米国培养人才呢自费也就罢了,那些公派留学的,花得是国家的钱,谋取的却是个人私利。

    时代变了,社会风气也变了。

    人性中自私的一面被放大开来。像韩文溪,过去被纪律和规则约束着,表现得很积极。可大环境变了,本来面目就暴露了出来。

    可不管咋样,她希望韩文溪能回头。

    毕竟,何有才还念着她,念着那一份情意。这才是最珍贵的,握在手里时不珍惜,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想到这里,田小苗伸出了手。

    柳冬生一把捉住,想牵着。

    田小米赶紧瞅瞅,看到有人过来,就飞快地缩了回去。

    柳冬生咧咧嘴。

    穿着军装,就要像个军人,每时每刻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可有时候,会情不自禁,想像孩子那样放松一下。

    一年过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发展迅猛。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日子越来越好。

    出国的人也越来越多,到处都是倒腾外汇的。

    韩文溪出去后,并不像她想象得那么好。国内的文凭资历,人家是不认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亲戚门上,也只是一个住处,其他的是不管的,人情很淡薄。推荐信也不好写,人家要有经验的,不要没身份、打黑工的。

    为了生存,她去餐馆刷盘子。

    四十好几了,跟一群一十出头的小青年一样拼命。她有点后悔,可又拉不开面子。为了拿到居留资格,继续熬着。

    何有才听说后,想寄点钱过去。

    曹玉英一把拦住了。

    “有才,人家挣得是米金,你这点钱算啥还不如给娃娃们留着”

    一提起来,曹玉英就没好气。

    出去了,就不回来了。说好的假离婚,到底变成真离婚了

    何有才也没坚持。

    韩文溪出去后,偶尔写信回来,都是写给孩子们的,报喜不报忧。他晓得她的脾气,心高气傲,不肯认输。若不是回国探亲的人提起,他想不到会混得这么惨

    这是何必呢在国内老老实实地呆着,不比那强

    何有才揪着心,忍不住跟小苗吐苦水。

    田小苗不忍心,就给江黎明和林恪静打电话。他们在米国呆了那么多年,路子很广,能帮就帮一把。

    林恪静听了,忍着笑。

    韩文溪出国了也不言语一声。她们自大学时代就是竞争关系,表面上很和气,暗里却摽着劲儿。

    其实,不是韩文溪不开口,而是她不晓得江黎明和林恪静出国赴任的事儿。出于保密,这件事并未公开,除了内部人员,外人并不晓得。

    看在小苗的面子上,江黎明答应下来。

    他趁着同事回国,打了个招呼。

    那位同事说“韩女士是名牌大学毕业,有语言优势,可以帮忙介绍一下”

    当同事返回米国时,韩文溪刚换了工作。

    她不刷盘子了,改做保姆,帮人家看孩子,薪水也高了。可保姆不是什么体面工作,在信里含含糊糊的,不大提起。

    有使馆人员帮忙,韩文溪拿到了推荐信。

    还给介绍了一家华人培训机构,说正在找中文教师,韩女士挺合适的。

    有推荐信,韩文溪被录用了。

    她以为自己运气好,乐颠颠地写信回国报喜。

    殊不知,是何有才帮忙,才勉强站住了脚。,,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