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晋江独家

作品:《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第二天, 打着传话的旗号,田小苗拉着孙梅英去医务室逛逛。

    靠墙有一个书架,摆着一摞医学书籍。

    田小苗仰着小脸, 踮着脚尖看着。

    都是专业医书,阅读理解很困难。

    她瞅了半天,才找到一本薄薄的卫生手册,就用小手指着说“孙姐姐, 这个图画书借给我看看吧”

    “好。”

    孙玉华取下卫生手册,递给田小苗。田小苗翻了翻,看到有关于生育方面的介绍, 就把手册装进了花书包,说带回家看。

    “小苗”孙梅英不晓得小苗要做什么

    田小苗抿嘴一笑“孙姐姐,明天让我娘还回来。”

    拿到书,田小苗拉着孙梅英回家。

    到了阁楼上,就乐颠颠掏出卫生手册。

    “娘, 快看,能学到好多知识。”

    孙梅英自然看不懂, 田小苗就逐条讲解着。到了生育那一章, 田小苗装着犯困的样子, 往小床上一趴,让孙梅英自个儿琢磨。反正有图片, 连蒙带猜的能弄明白。

    孙梅英本就揣着心事, 看到这一章节, 眼睛立马瞪大了。

    这是什么讲怀孕生娃娃的

    孙梅英琢磨了一会儿,不甚明白。

    田大旺在窗前写东西,全神贯注的。

    母女俩叽叽咕咕,只当没听见。

    孙梅英蹑手蹑脚地过去, 压着嗓子问“大旺,写完了没”

    “写完了,正在誊稿子。”

    孙梅英耐着性子,等大旺誊写。

    田大旺一放下钢笔,就递上图画书。

    “大旺,瞅瞅这个。”

    “瞅这个做甚”

    田大旺不屑于看,可孙梅英揪着他非得看。

    俩人斗了几句嘴,还是把图画看完了。

    这一启发,颇有心得。

    日子得把握准了,还得心情舒畅,不能有压力。

    孙梅英红着脸,瞅瞅大旺。

    田大旺瞅瞅小苗,意思是娃娃在跟前。

    田小苗闭着眼睛装睡。

    心说,两个大人鬼鬼祟祟的,终于开窍了

    算好了日子,田大旺和孙梅英尝试了一把。

    俩人累得一身汗,浑身就像散了架。按照手册中说的,要躺一会儿,不能下地走动。孙梅英老老实实地躺着,田大旺伸出胳膊搂着梅英。

    甜蜜的感觉荡漾开来。

    “大旺,隔几天再试试”

    “嗯。”

    孙梅英和田大旺都带着期望,幸福感油然而生。

    心情好了,做什么都起劲儿。

    田大旺意气风发,走路像一阵风。

    赵科长开玩笑说“建国同志,你这是打了鸡血了”田大旺嘿嘿笑笑。家庭和睦比打鸡血管用多了。

    何处长也发现了,说“看来,得把家属接过来。”

    田大旺听了,就想把房子让出来。

    何处长摆摆手,说“建国,你安心住着,我再打申请。”

    田大旺回家跟梅英一说,孙梅英很过意不去。

    “大旺,咱们把何处长请过来,吃个便饭”

    “好啊。”

    何处长整天吃食堂,改善一下生活挺好的。

    这段日子,随着海运的畅通,沪上的工厂开足马力恢复生产。

    可不和谐的因素也有。

    这天,工商处接到一桩劳资纠纷。永安棉纺厂派了两名代表来告状,说“工人闹事,不进车间干活,请政府出面解决。”

    何处长不动声色,很沉得住气。

    厂方代表施加压力,说“前一阵子政府找我们开会,是打了保票的,说要促进生产,解决好劳资纠纷”

    何处长盯着厂方代表,说“我们这就派人去调查,情况有些复杂,不能只听单方面的”

    田大旺带着同志赶过去。

    这是一家私营厂子,经营棉纺织业务,雇佣了三百多名工人。事情的起因是加班,厂方通知说棉花运进来了,要加班赶工。这本来是好事,工人加班,厂方支付加班费即可。可厂里抠门,不提加班费的事儿,前期半停工时降低的薪水也不调整,还把工时延长了。

    累死累活,只拿一半薪水。

    工人们气不过,让工会出面找厂方说理。可厂方哭穷,说“前一阵子原料紧缺,厂子亏空,快经营不下去了,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工会自然支持工人,说“按照劳动所得支付薪水,天经地义。”

    厂方态度强硬,说“你们出去瞧瞧,各家日子都不好过,失业的一大堆,你们想干就干,不想干就卷铺盖走人”

    工人们团结起来,闹起了罢工。

    厂方急了,找工会谈判。

    工会代表说“工人们的要求是合理的,只要答应条件,立马复工。”

    厂方经理本想答应,可股东们不同意,说“上半年没啥利润,就指望着下半年赚回来。”还有人出了一个点子,说“解放了不兴罢工,去找政府解决。”

    资本家告状,要政府出面安抚。

    田大旺听得想拍桌子。

    都是谁惯的剥削压迫还有理啊

    解放后,罢工不可取,容易激发矛盾,但工人的权益必须得到保证。经过协调,厂方答应恢复原有薪水,加班给一定的补贴。工会也答应复工,保证把延误的工期赶回来。

    这场纠纷解决了,可也反映出了很多问题。

    资本家的贪婪无止境,爱钻空子,如果政府不给工人们撑腰,那工人们上哪里说理去换做国营公司就没这样的事儿,薪水稳定,还有福利,劳动安全也有保障,工人们都想去国营公司。可目前的沪上,以私营公司为主体,占比达百分之九十多。如果资方抱起团来,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田大旺把想到的,跟何处长做了汇报。

    “何处长,万一资本家跟政府叫板,咱们压得住吗”

    何处长摇摇头,面色凝重。

    这种状况要想办法改变。经济命脉被资本家掌控着,是很被动的。平稳时期还好,可万一有个风吹草动,只怕一拥而上,把国家啃得连渣子都不剩。解放前,官僚资本和买办集团就是这么干的。解放后,官僚资本被政府接管了,可买办集团呢触角延伸到了方方面面,尤其是沪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商行,投机分子占了一多半。

    在调查过程中,田大旺还注意到了一点。

    厂方的周经理说“田同志,我是不赞同这么搞的,可有人说要跟政府闹,让政府出面解决”

    “周经理,是谁这么说的”

    “是股东的一个朋友,叫王振发,跟厂子没啥关系”

    田大旺记下了这个名字。

    平白无故地出赖点子,会不会有问题

    田大旺警惕性很高,把这个情况跟徐科长说了。

    徐科长自然会去调查。工商界一直有人在捣乱,散布谣言,破坏生产,只要往深里一挖,就会发现特务的踪影。

    这一阵子破获了两个小组,又挖出了不少。

    可空投过来的特务源源不断,一刻都不敢松懈。

    还有老k一直未抓获,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按照那边的规矩,完不成任务是不能撤离的,又能躲到哪里去呢

    形势依然很复杂。

    徐科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组织上找他谈话,说“徐立方同志,你年龄不小了,该考虑个人问题了”。

    他一笑置之,任务还没完成,哪有时间考虑这个

    相比起徐科长,柳进军幸运多了。

    他和小孙接触了一个多月,了解得差不多了,就商量着向组织上汇报。

    柳进军这边还好,一路绿灯。

    孙玉华是从部队上出来的,政治可靠,懂医术,是个人才。连队指导员甚至想,小孙同志若是跟进军同志成了,就干脆调到驻地大院好了,这样更安全一些。

    毕竟,进军同志担着警卫连的工作,时时刻刻要驻扎在院里。小孙同志虽然在军管会下属单位,可隔着几道街区,接触的人也多,不如大院里安全。

    可孙玉华那边就炸锅了。

    管人事的同志曾经多次介绍对象,可孙玉华拗着就是不肯点头。现在可好,自个儿谈了一个,把组织上介绍的人选抛在了脑后

    要说,自个儿谈对象也没啥,可小孙的思想有问题,态度不够端正。李干事故意问道“小孙,你不是不谈对象嘛,咋突然改变立场了”

    “李干事,我是不想谈对象,可柳同志不一样,他是革命军人,担着保卫任务”

    孙玉华不卑不亢。

    李干事面子上过不去,自然不痛快。

    他受人之托帮同志找对象。本想着小孙思想进步,可以接受组织上安排。可没想到这姑娘拗着不说,还唱起了反调

    托他办事的同志一再催促,说这是任务。

    还说“李干事,你上次提到的那位小同志,首长很满意,可以调过去当保健医生,跟首长多接触一下,加深了解”

    他支支吾吾,不敢提小孙不乐意,只说“那个小同志脾气暴躁,不大合适。”

    可除了小孙,李干事找不到合适人选,急得上火。

    这时候,有同志劝他“李干事,降低一些要求,不要光想着找革命同志,那些刚毕业的女学生也可以啊,知书达理,谈吐大方,不比小孙差多少”

    李干事一想也是,就去各处转了转。

    电讯科的女同志最多,可电讯科跟别的科室不一样,经常值夜班,恐怕不合适。不在首长身边,怎么照顾啊

    可其他科室女同志很稀少,不是成家了,就是模样儿不好,不符合要求。

    李干事来到工商处,碰到了赵科长。赵科长说“沪上那么多漂亮的女青年看不到啊学校、医院都是啊,可以好好挑选啊”

    李干事摇摇头。

    那范围太宽泛了,不知道底细哪行啊

    因为柳进军的军人身份,李干事不好为难孙玉华。

    可心里还是记了一笔。

    孙玉华呢,毕竟年轻,不晓得说些软话,低一低头。

    作者有话要说  捉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