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7章 第 107 章

作品:《[清穿]七皇子的团宠日常

    小家伙忽然站起来, 桌上所有人的目光都朝他的方向看了过来。

    太皇太后脸上始终带着慈爱的微笑,虽然她也护短,但没有皇太后那么急切。

    不就是背个书吗她的小七那么聪明, 怎么可能背不出来他只是在一桌子美食面前暂时忘了而已。

    康熙看着小儿子,好整以暇的问道“你又怎么了”

    胤祐转过身去, 拿起宫女托盘里的帕子,擦了擦嘴, 这才说道“不就是汉书无逸篇吗我我背给你听”

    康熙手里端着酒杯“行, 那你背吧。”

    胤祐点点头,反正这篇文章也不长, 就给大家背了一遍。他背书也不想别人那样抑扬顿挫,情感丰沛, 就跟完成任务似的,特别敷衍。

    但敷衍归敷衍, 通篇背下来连一个停顿也没有, 更别说错漏。

    一旁的太子比康熙听得还认真, 脸上始终带着浅浅的笑意。听到汗阿玛对弟弟的夸奖,比自己受了夸奖还要骄傲和高兴。

    胤祐看着盘子里没有啃完的大鸡腿, 咽了咽口水,问道“阿玛, 我能继续吃饭了吗”

    “坐吧。”

    太皇太后赶紧让人给他盛了碗鸡汤, 润润嗓子。

    这时候五公主却忽然说道“我也会背。”

    康熙看着小女儿,笑道“哦,你会背什么”

    五公主说“我会背三字经和千字文。”

    一旁的皇太后赶紧扶着小孙女儿站起来,笑着哄道“妞妞来,给乌库玛嬷和阿玛背一个千字文。”

    小姑娘很大方的站了起来,声音洪亮的开始背书“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五公主和四阿哥长得有点像,他俩一点也没有遗传到德妃的美貌,反倒是长得很像康熙。只有六阿哥,看起来有德妃的影子。

    虽然没有长成一副标准的美人脸,但皇太后把五公主养得好,圆圆的脸蛋儿显得肉嘟嘟的,十分可爱。

    背书的时候,仰着脖子自信满满的小模样也很讨众人的喜欢。康熙更是大笑着说要赏她,还问她想要什么。

    五公主想了想,说道“那阿玛你就不要让五哥背书了吧。”

    听了这话,皇太后乐得合不拢嘴。她养的这俩孩子,成天打打闹闹,看不出关系多好。没想到,这时候,五公主还是向着她五哥的。

    五公主靠在皇太后怀里,看向她阿玛又小声补充了一句“反正他也背不出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众人被她的话都得开怀不已。这小姑娘的性格看起来和她两个哥哥一点也不像,倒是有点像她七哥。

    皇贵妃笑眯眯的看着她,感觉有个女儿也不错。

    这个想法冒出来,她就赶紧看了一眼胤祐。心说要是被这小东西知道了,还不知道要怎么跟她闹一场。

    不过,有个女儿只是她看到五公主一时兴起的想法,并不想,也不可能变成现实。

    四阿哥转头看着妹妹,血缘的羁绊就是如此神奇,他们虽然从未生活在一起,一年到头也没有几次碰面得机会,但四阿哥就是觉得这个妹妹有些可爱,有点像小时候的小七。

    今天是除夕,大家过来其乐融融的陪着太皇太后过新年。就算是康熙让儿女们背书,氛围也是轻松愉快的。

    大家都在说笑,只有胤祐心事重重的埋头苦吃。

    桌上的菜都是御膳房专门为太皇太后做的,大多口味清淡、软烂易消化。

    其中有一道八宝豆腐是几年前他们在江南吃过的那道。

    胤祐还记得那个做豆腐的厨子是他和曹寅从酒楼请回来的,因为康熙水土不服病倒了,没有胃口。胤祐吃了那道豆腐,就知道他阿玛一定会喜欢。

    虽然厨子没有跟着他们会京城,但御厨已经完全掌握了其中的精髓,并且替换了几道更名费的配菜,让这道平平无奇的豆腐更加鲜美爽口。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很怀念在江南的那段日子,胤祐一直很喜欢这道菜。康熙也很喜欢,经常在家宴的时候转成吩咐御膳房做。

    胤祐吃得很饱,抬起头来的时候就好像下定了某种决心。

    于是,他站起身,走到康熙跟前,躬身喊道“阿玛。”

    康熙正在和太皇太后说话,听到他叫自己,便抬起头来“怎么了”

    胤祐躬身“我有一件事情想求阿玛。”

    听到“求”这个字从小家伙嘴里说出来,康熙倒是有点兴趣“说说看。”

    胤祐抬起头来看着他,眼神中满满的真诚,态度十分恭敬“等大哥出宫之后,我想搬去他现在那个院子住,可以吗”

    “为什么”

    小家伙转头去看太皇太后“因为乾西五所离慈宁宫更近一些,我想每天都来给乌库玛嬷请安。”

    康熙看着儿子,想起太皇太后生病那段时日,这小家伙就跟他们两个大人一起,每天从早到晚守在太皇太后病榻前,没有叫过一声苦一声累。

    甚至连他们这些大人偶尔也会觉得疲惫,他就像有用不完的精力,随时都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守在太皇太后床前,唠唠叨叨的说过不停。

    一开始,他生怕孩子太吵,影响了太皇太后休息。后来发现,太皇太后醒着的时候就喜欢听他在旁边说些有的没的,只要听着就很高兴,精神也渐渐好了起来。

    而太皇太后休息的时候,小家伙便会跑到外间去做点别的,或是坐在窗下安静的看书,不会发出一点声音。

    他真的很乖,很懂事。大人能做到的他都能,有时候比他们这些大人还要懂事。

    康熙摸了摸儿子的小脸“好,等你大哥大婚之后,你就搬过去吧。”

    “多谢阿玛”

    小家伙笑着就转身扑进了太皇太后怀里,再没有多看他阿玛一眼。

    康熙的手顿在半空,又尴尬的收了回来。

    哼小兔崽子,求他办事的时候就又乖巧又听话,一口一个阿玛小嘴可甜了。事办完了,扭头就不认人。

    四阿哥正竖着耳朵听弟弟跟汗阿玛说话,忽然,一只手朝他伸了过来。四阿哥低头一看,那手里拿着一个剥好的橘子,见他没有反应,手还往他跟前递了递。

    橘子是皇贵妃剥的。她先给太皇太后剥了一个,第二个给了皇太后,第三个却没有给皇上,而是递给了坐在身旁的大儿子。

    既然是额娘给的,四阿哥接过橘子就吃了起来。而后就听皇贵妃说道“这下高兴了吧。”

    四阿哥低头,无声的笑了笑。

    听到胤祐说要搬到乾西五所这边来,他确实是高兴的。

    尽管小家伙是为了离乌库玛嬷更近一些,但兄弟俩能住在隔壁,随时能见到弟弟,他也已经很开心了。

    过年这些日子,胤祐依旧住在慈宁宫里。每天为太皇太后抄佛经,念佛经,日子过得也跟平常一样。

    大病一场之后,太皇太后的精神头明显没有以前那么好。

    康熙对此还是有些着急,几次三番把太医叫来询问情况。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何况是太皇太后都到了这个年纪,康复能力自然不比年轻人。只能慢慢的,一点一点调养。

    太医委婉的向他表达了这个意思“开了春,天气暖和了,再加上细心调理,太皇太后的情况自然会好起来。”

    那可是他的皇祖母,康熙能不急吗但急也没有办法,只得嘱咐太医,珍稀的药材宫里有的尽管用,宫里没有的,需要什么他派人去找。

    虚不受补这个道理皇上不是不懂,就是关心则乱。

    太医也不好跟他解释这么多,干脆也就顺着他的意思点头称是。

    太皇太后的身体倒是很争气,有胤祐这个小家伙每天陪着她说说笑笑,康熙来慈宁宫一呆就是大半天,太子和其他阿哥也时常来给老祖宗请安。太皇太后心情好,身体自然也慢慢的康复了。

    这天小家伙又想起个事,于是,趁着阿玛来给太皇太后请安的时候,拼命给他使眼色。

    康熙还以为儿子这是眼睛不舒服,让皇贵妃给他瞧瞧。

    皇贵妃对儿子一向比什么都要上心,赶紧过去扒他眼皮。

    小家伙推开额娘的手“哎呀,眼睛没有不舒服,好得很。”

    康熙问他“没有不舒服你老是眨眼睛做什么”

    “我”

    小家伙暗自叹了口气,丢下手里的一把松子跑去了书房,顺道还把碧云叫过去给他铺纸研墨。

    康熙听他说要写字,颇有兴趣的往外张望。正巧苏麻喇姑要陪着太皇太后礼佛,他便拉着皇贵妃到另一头的书房去看儿子写字。

    胤祐连书都没看,提笔就在宣纸上写了起来“阿目佉。摩诃目佉。痤隶。摩诃痤隶。柁翅。摩诃柁翅。尝求利。摩诃尝求利。乌摩致。摩诃乌摩致。柁翅柁翅。摩诃柁翅。兜帝兜帝。摩诃兜帝”

    这字可不少,工整的小楷足足写了一页。可是皇贵妃一句也没看懂,转头去问康熙“他这是写的什么文字”

    “梵文。”

    “啊”皇贵妃万万没想到,他儿子还会写这个,并且是默写并非对着书本抄。

    她问儿子“小七,你写的内容是什么呀”

    “药王菩萨去病咒。”胤祐头也不抬,“据说可以驱除病邪,常保平安。”

    皇贵妃记得,他儿子进出庙宇从来不跪不拜。但是为了太皇太后,时常抄诵佛经。孩子的这片孝心,足以令人动容。

    胤祐低着头专心抄佛经,皇贵妃看不懂,去厨房守着人给太皇太后煎药去了。

    康熙不但在一旁看着,偶尔还指指点点。

    胤祐本就对他有些意见,现在更是不耐烦。干脆把笔往他阿玛跟前一递“阿玛,你也来为乌库玛嬷抄一遍吧。”

    抄就抄,这不是应该的吗康熙接过笔,胤祐替阿玛重新换了一张纸。

    书房里就只有父子俩人,宫女安静的站在一旁。

    胤祐眼珠子转了转,凑到康熙跟前问道“阿玛,你还记得咱们去年吃的那个吗”

    康熙想也不想就说道“不记得,去年吃了什么”

    胤祐比划了一下“就一口大锅,中间高高的竖起来。里面有汤,把羊肉放进去涮一涮,再捞出来蘸上酱料”

    说到这里,小家伙吸溜了一下口水“真香”

    康熙听出来了,小馋猫是想吃火锅了。

    胤祐搓搓手,一脸期待的看着阿玛“所以”

    康熙也似笑非笑的回望过去,一句话就拆穿了他“想出宫去”

    小家伙嘿嘿的笑两声“想吃火锅,可是宫里没有呀。”

    “有,谁说没有”

    “”

    小家伙靠近一步,轻轻拉了拉阿玛的袖子“想去子清家里吃。”

    “你是想见李熹了吧。”

    “我都一年没见过熹姑姑啦。”

    儿子这个小小的愿望倒也不是不能满足。就是这么大冷的天,被太皇太后和皇贵妃知道他带着孩子溜出宫去,难免要念叨几句。

    念叨几句对帝王来说也不算什么,就在正月十五前两天,他派人去慈宁宫把胤祐接过来。

    小家伙早早的就穿戴整齐,等着阿玛派人来接他。

    太皇太后就算是生了病,那也是个精明的老太太,从他一大早上起床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兴奋劲儿,就看出了端倪。

    又见他戴了帽子,系上披风就知道小家伙这是要出门去。

    还特意嘱咐他晚上出门小心点儿,晚了就歇在乾清宫,明天再回来。

    胤祐走出慈宁宫大门才反应过来,乌库玛嬷这是知道他晚上哟啊出宫去。

    这次康熙倒不是突然造访,提前跟曹寅打过招呼。于是,当父子俩坐着马车来到曹家宅邸的时候,火锅炉子已经烧上了,牛羊肉已经切片摆上了桌。皇上和七阿哥坐下来就能吃上一口热乎的。

    李熹有了四个多月的身孕,并应该跟着孙嬷嬷等一众女眷到后院回避,前厅自有丫鬟伺候。

    可是李熹好不容易能见着七阿哥一面,哪里舍得将他交给别人。

    胤祐出宫来就是为了看望他的熹姑姑,自然也舍不得她走。

    这又不是在宫里,哪儿来那么多讲究,要留下便留下,只要儿子高兴便好。

    李熹看到小家伙长高了长壮了,高兴得挪不开眼。在一旁伺候着,让他先把饭吃了,给他涮了牛肉、羊肉,又给他夹了些萝卜和白菜。

    小家伙不爱吃,朝着要吃肉,李熹硬是哄着他吃了些蔬菜。

    等他吃饱喝足之后,李熹把他带去花厅说话。小家伙看了看他的肚子,问道“听说你怀了小宝宝。”

    李熹笑着点了点头“我也听说你因为这事儿和子清打起来了。”

    胤祐看着她“我打了子清,你好像很高兴”

    李熹捧着他的小脸“那是自然,哥儿不也是为了我才打他吗”

    胤祐反倒有些沮丧“可我打不过他,等我再长大些,一定好好教训他,叫他不敢再欺负你。”

    “他对我很好,没有欺负我。”李熹蹲在他的跟前,“不过还是要谢谢你。”

    胤祐扶她起来,让他坐在椅子上“你会生个弟弟还是妹妹”

    李熹摇了摇头“这我可说不好。”

    胤祐想了想“生个妹妹吧。”

    “哥儿想要妹妹吗”

    胤祐摆了摆手“弟弟妹妹我都有。”他拉了一把站在旁边的曹颜,“小玉或许想要个妹妹。”

    曹颜一愣,讷讷的点头符合胤祐“七阿哥说得对,我想要个妹妹。”

    李熹转过头去看向曹颜。这孩子对她而言身份太特殊了。他是曹荃的儿子,又过继给了曹寅。李熹嫁进门就要给人当妈,这关系着实不太好处理。

    不过,好在曹颜性格比曹荃其他孩子好太多,安安静静也不生事,平时在宫里陪宫里陪胤祐读书,相处起来也并不困难。

    李熹又拉着胤祐问了问太皇太后的身体情况。听到曹寅说太皇太后病了的时候,她就想进宫去瞧瞧。可她只是个出了宫的宫女,也不是什么有封号在身的命妇,哪里就能随意进宫走动。

    再说她当时刚怀了身孕不久,胎儿不稳,又吐得厉害,大夫不建议他到处走动。

    此时,听到太皇太后身子日渐康复,才放下心来。

    康熙和曹寅在书房关起门来聊天。虽然帝王一直不许内廷官员干预外事,但曹寅和纳兰不一样,这两个人官不大但却在他身边做了许多年的近臣。

    许多事情,帝王许多想法明珠、索额图、佟国维这些议政大臣都摸不透,但他俩却知道的一清二楚。

    这也是康熙一直以来不愿方他俩离开的原因。

    虽然大家都在休年假,但是朝堂上仍然有让帝王烦心的事。而所有的事情归纳起来都离不开一个人的名字郭绣。

    曹寅知道,有不少人这个年怕是过不好了。

    他们吃过晚饭,天才刚黑下来,现在时间尚早,街市上正是热闹的时候。

    来的路上胤祐对外面的一切就充满了好奇,回去这一趟,康熙打算带着他沿街逛一逛,这便要走了。

    临走之前,他忽然转过头来,眸光冷冽的盯着曹寅,说道“朕知道你跟纳兰一向交好,有些事情,不该说的,你最好把嘴管严了,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许说。”

    康熙既然特意叮嘱,曹寅只得听话的点了点头

    他们走的时候,李熹又拿出不少衣服,都是给七阿哥做的。

    她也不知道七阿哥现在长得有多高多重,衣服就只能按照曹寅的描述来做。拿出来给他试了试,倒是不显小。

    坐上马车的时候,胤祐仍旧掀开帘子,伸着脑袋往回看。直到马车拐过弯,再也看不见门口的打灯笼,他才重新坐好。

    虽然舍不得与熹姑姑分别,但一想到一会儿要去逛街,小家伙又开始充满期待。

    马车里还多了个人康熙让曹寅陪着他们一同去街上逛逛。

    虽然早春的天气仍然有些凉,前不久才下了一场雪,但明天就是上元节,街市上已经开始热闹了,一些地方甚至已经提起开始了灯谜会。

    胤祐手里举着串糖葫芦,这里看看,那里瞧瞧。见到什么新鲜玩意儿都想要,曹寅就跟在他屁股后面付钱。

    小家伙站在一个卖面具的小摊前面,曹寅给他挑了个孙悟空的,小家伙不喜欢,自己选了个白色的小狐狸。

    小狐狸只能挡住他上半张脸,空出来嘴的位置可以接着吃糖葫芦。

    不只是糖葫芦,他见到什么都想尝尝。一路吃过来,肚子塞得一点空隙也没有,才停下来。

    父子俩和曹寅站在一串花灯前面,胤祐随手挑了一个。店家拿出一张纸给他,胤祐打开念出上面的字“古月照水水长流,水伴古月度春秋。留得水光昭古月,碧波深处好泛舟。打一字”

    店家洋洋得意的说道“小公子好好笑想,猜出谜底,这盏花灯就送给你了。”

    这对小家伙来说着实没什么难度,刚把谜面念完,抬起头来就给出了答案“湖水的湖字。”

    店家笑着夸他聪慧,把花灯递给他。胤祐没伸手,曹寅替他接了过来。

    小家伙玩得正高兴,又挑了一个。

    店家拿出谜面“这个可有难度了,小公子要仔细想想。”

    胤祐展开纸来看“小小身儿不大,千两黄金无价,爱搽满面胭脂,常在花前月下。打一文房器物”

    胤祐回头去看曹寅,却被他阿玛敲了一下帽子“自己想”

    皇上即便穿着普通的行服,往那儿一站,也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透露出来。

    店家抬起头来看他,堪堪触到他的目光,又胆怯的低下了头。

    曹寅虽然不敢直接告诉他答案,但还是给了他提示,手指点在“满面胭脂”上,又指了指“文房”二字。

    胤祐恍然大悟“这是印章”

    曹寅给他数了个大拇指。没想到七阿哥得了鼓励,把剩下的灯谜挨个猜了一遍,最后拎了整十盏花灯回家。

    旁边摆摊的小贩都过来看热闹,小声议论,幸好明天才是上元节,要不都得让这叫这眉目如画的小公子猜了去。

    这一晚上玩得太嗨,吃得太撑,马车还没进入紫禁城他就睡着了。

    这也没法送回慈宁宫,皇上只能亲自把儿子扛进昭仁殿,安置在龙床上。

    小家伙人虽然长大了,睡姿比起小时候却没有任何改进。

    他这一年来都自己一个人住在阿哥所或者西花园。早已经不跟阿玛额娘一起睡了,康熙都快忘了他是个一旦睡着就不讲道理的小混蛋。

    这一晚,倒是让老父亲回忆起许多他小时候的模样来。

    被他搂着脖子腿搭在肚子上也没有不悦,反而搂着他安稳的睡了。

    胤祐只允许自己把别人当抱枕,却不愿意别人抱着他睡。因为他热,被子一踢,自己滚到床的最里面,呼呼大睡起来。

    第二日一早,康熙醒过来的时候就看到小崽子露着肚皮,躺在那里,身上一点被子也没盖。

    心下大惊,这要是病了,如何跟老祖宗交代

    于是,一整天他都在观察儿子的情况,听他清清嗓子都有些草木皆兵的紧张感。

    最后发现,这小崽子该吃吃该玩玩,活蹦乱跳啥事没有。

    看来是真的长大了,不像小时候那样,动不动就生病。

    胤祐把拎回宫来的花灯挂满了慈宁宫的正殿,并且沉迷猜灯谜的游戏。

    上元节这天,每个人来给太皇太后请安,他就让人家猜个灯谜,猜出谜底就送花灯,猜不出就不送。

    花灯宫里也不是没有,并且做工精细,绘画精美,用的材料也比民间的更好。

    不过,胤祐一向在兄弟姐妹中受欢迎,花灯什么的不重要,大家就想跟他一起猜灯谜。

    胤祐在慈宁宫一直住到了正月十五以后,这才搬回他自己的住所,恢复了落下许久的课业和功夫。

    毕竟是因为尽孝道才荒废了那么长的时日,傅先生并没有责怪他。就算是朝中的大臣,也有权利回乡照顾年迈的父母,何况是他一个皇子。

    重新拿起七星剑的时候,小家伙倒是一点也没有生疏。这套剑法他之前练了大半年,早已经刻在了脑子里,一招一式都形成了肌肉记忆,轻易忘不了的。

    傅先生右手持一根树枝,左手背在身后。胤祐举剑刺过去,师徒俩便刀光剑影的比试起来。

    那一截树枝是早春发的新芽,又细又嫩,韧性十足,七星与之相碰就像披在一团棉花上,砍不动也斩不断。

    最后,胤祐的手腕被树枝不轻不重的抽打一下。小手忽然感觉一阵酸软无力,“哐当”一声,七星便掉到了地上。

    再看先生,从头至尾,脚步都钉在原地,未曾挪动半分。

    胤祐皱起眉头,嫌弃的踹了一脚七星“还打不过一截小树苗,要你何用”

    小剑灵委屈大哭“这怎么能怪我呢”

    “不怪你怪谁”

    忽然,有什么东西敲在他的脑门上,小家伙疼得缩了缩脖子。定睛一看,是师父屈起的手指。

    傅先生丢了树枝往屋子里走“是你自己技不如人。”

    胤祐在他身后,疑惑的捂住了自己的嘴“难道我一不小心说出来了”

    “进来,把之前学的逍遥游背一遍给为师听听。”

    “来了”

    天气越来越暖和,皇宫里迎来今年第一件大事大公主远嫁蒙古。

    康熙当年将她接进宫抚养,并序齿为大公主,一来是因为当时好几个孩子都夭折了,二来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嫁去蒙古和亲。

    此去千里,离开故土,拜别父母长辈,不知何时何日才能亲人团聚。

    康熙赐和硕纯禧公主的封号,额驸是几年前就已经定下的科尔沁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般迪。

    内务府选定吉日,公主便由紫禁城启程前往蒙古。

    大公主来到慈宁宫辞别太皇太后的时候,胤祐也在。

    小家伙想了想,去书房翻了好些书递给大公主“大姐姐你拿着。”

    大公主看着手里那一摞诗词集,嗔怪的看了弟弟一眼“姐姐要嫁去蒙古,你就送我些这个”

    “不不不”小家伙连忙摆手,“这不是送给你的。”

    大公主把书搁在桌上“不是送我的,你给我干嘛”

    胤祐正色说道“这是送给你的额驸,我的好朋友般迪的。”

    “”

    “之前我送他的那本李太白集也不知道看完了没有。他可喜欢这些了,还说回去之后要专程请师傅教汉文。”

    太皇太后在一旁忍不住笑道“你可真是操心。”

    “那当然,般迪可是我的好朋友。”

    大公主问他“那姐姐这就要走了,往后可不知道多久能再见,你就没什么要送我的吗”

    胤祐想了想,从荷包里拿出般迪曾经送他的那枚狼牙。

    大公主正要伸手去接,哪知道小家伙又把手缩了回去“这个可不能给你,这是般迪送给我的。反正以后你们就是一家人了,再让他打给你。”

    大公主拧着帕子,气得转过了身“乌库玛嬷,你瞧瞧这小不点,这不是故意消遣人吗”

    太皇太后笑弯了腰“你打他便是。”

    “那我真打了,您老可别心疼。”

    “打”太皇太后指着胤祐,“狠狠地打。”

    大公主果真扬手去打他,胤祐身体一侧,大公主连他的衣角都没碰到。

    小家伙却凑到她耳边嘿嘿的笑“打不到打不到。”

    大公主反手又要抓他的衣服,小家伙左右闪躲,她无论如何都要慢上一步。

    随后,眼前一花,不知怎的,一只小手伸了过来,将她散落在鬓边的一丝碎发别到了而后“大姐姐,到了蒙古可不比宫里,你要记得好好照顾自己。若是有人欺负你,你就让人送信来给我。”

    这次大公主伸出手,小家伙并没有躲开,大公主一把搂住他“送信给你你能怎么办”

    “我去狠狠地揍般迪一顿,他没有保护好你,就不要他做你的额驸了,我接你回京城来。”

    大公主紧紧地抱着他,在他耳边哽咽道“傻弟弟。”

    傻弟弟在她出阁那一日,一直跟在马车,将她送出了宫外。远远地,远远地看着她的马车和护送他的人马消失在路的尽头。

    胤祐回过头来,看着皇贵妃,问道“我以后还能见到大姐姐吗”

    皇贵妃牵着他的手往回走“当然,你跟着阿玛去塞外巡幸就有机会见到她。”

    小家伙又问“那她以后还会回京城来吗”

    这个问题皇贵妃答不上来,她也不知道远嫁蒙古的公主,最终会有怎样的命运“或许会,也或许不会。”

    胤祐最后问道“所以,其他姐姐妹妹,他们也会嫁去蒙古吗”

    皇贵妃点了点头“是。”

    胤祐低着头不再说话,母子俩走了长长的一段路,小家伙忽然叹了口气“还好你没有给我生个妹妹。”

    “”

    这个思维有点太跳跃了,皇贵妃没有明白这其中的逻辑。

    “为什么”

    “因为我舍不得她嫁去那么远的地方,所以,她不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不会经历这样的分别。”

    说得好像他真有个没有出生的妹妹似的。

    皇贵妃却起了逗弄他的心思。于是,问他“那要是,额娘真的给你生了个妹妹怎么办”

    胤祐皱着眉,反问道“什么怎么办”

    “她长大了,阿玛要把她嫁去蒙古怎么办”

    “不去”小家伙想也不想就说道,“她就是不嫁人以后也有我保护她,为什么要嫁去蒙古”

    皇贵妃又问“那你以后要是有了女儿,要嫁去蒙古怎么办”

    小家伙更是诧异“我为什么会有女儿”

    “算了,我只是随口一说。”

    聊到这儿,话题也就结束了。母子俩一路无言的往前走。胤祐一直把皇贵妃送到了通往后宫的东筒子角门。

    孩子太小了,皇贵妃知道,他是个感情特别细腻的孩子。面对别离,情绪难免有些低落。便想着给他写安慰“你要回承乾宫吗额娘给你做你爱吃的点心。”

    小家伙皱着眉纠结了片刻。皇贵妃看得出来,他想回去。

    可是,最后胤祐却摇了摇头“不了,傅先生下午还要给我讲学。”

    皇贵妃一愣,不知道从何时开始,那个厌学的小朋友长大了。会主动为了听师父的一堂课,而放弃额娘亲手做的美食。

    皇贵妃冲他笑了笑“那你去吧。”

    胤祐转身,往前走了一段。

    皇贵妃一直在他身后看着他,看他走出去不远,又回过头来,忽然对自己喊道“额娘”

    皇贵妃笑着问他“要跟我回承乾宫吗”

    胤祐却摇了摇头“如果我以后有了女儿,我才不会让她嫁去蒙古。”

    皇贵妃一愣,没想到这一路走,他一直没说话,原来是在思考这个问题。

    而后,她又听儿子说道“但是如果她喜欢,她可以嫁给一个蒙古勇士,然后让那个蒙古勇士搬来京城”

    “”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