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6章 第 106 章

作品:《[清穿]七皇子的团宠日常

    就这么隔着老远的距离对望一眼就不难看出, 康熙是真的慌了。

    帝王没有深情人设,老婆太多了,一大群人都围着他一个人转。平日里, 都是别人哄着他。他心里装着天下大事,就再就装不下别的了。

    唯有皇祖母, 让他时常挂念在心间。是太皇太后从小对他鞠养教诲, 一手将他扶上皇位, 如果没有太皇太后, 定不会有今日的帝王。

    一听到太皇太后生病他比谁都着急, 跪在老祖宗的床前,恨不得自己替她生病。

    这种作为家属的急切和担忧, 皇贵妃表示理解,只说了一句“老祖宗刚服过药,已经睡下了。皇上还是安静些吧。”

    康熙愣了愣, 兴许是思虑过度, 坐在那里还来得及说点儿什么,站在旁边的胤祐就迫不接待要往那边跑。

    小家伙在慈宁宫住了这么些年, 现在暖阁内还有他的碧纱橱没有拆除。

    他对这里,对太皇太后比任何人都要熟悉,都要感情深厚。

    既然额娘和太医们陆陆续续从暖阁中退了出来, 他就想应该自己进去陪着乌库玛嬷了。

    可是,他刚想挪动脚步,小小的身子就不由自主的往地上摔,双腿一点力气也使不上, 稍微动一动就传来针扎般的痛感。

    他这一摔可把屋子里的众人吓坏了,坐在那里的康熙伸手去捞,可是胤祐是往他的反方向跑, 摔也是向另一个方向扑倒,他的手没那么长,只能眼睁睁看着儿子摔倒在地砖上。

    胤祐小手撑在地上,尝试了两次也没站起来。

    慈宁宫众人都知道七阿哥一场大病过后,落下了腿疾。虽说这都两年过去了,看起来能跑能跳,也没什么大问题。

    但太医说了,这病断不了根,总会有些影响。

    平日,太皇太后就忧心得不得了。他们这些做下人的,自然是记得牢牢的。

    七阿哥每年过年来慈宁宫小住,暖炉、软垫样样都给他备得妥妥帖帖,生怕冻着呀,累着他。

    这一摔倒,可把旁边的宫女急坏了。七手八脚的要扶他,却没扶起来。

    太子几步上前也要来扶他,胤祐却摆了摆手,干脆坐在了地上“我的腿麻了,站不起来。”

    他下午跟着阿玛走了这么远的路,又在旁边站了至少一个多时辰,一动不动,腿不麻才怪。

    康熙一心记挂着里面的皇祖母,哪里还能分神注意到他

    这时候,皇贵妃已经走了过来,一把抱起儿子“地上太凉了,额娘抱着你。”

    他已经快七岁了,长高了许多,再也不是能随便在额娘怀里撒娇的小孩子了。

    皇贵妃抱着他也有些困难,一旁的康熙立刻站了起来,把屁股下暖和又柔软的位置让出来,又扶了皇贵妃一把,让他们母子俩坐下。

    皇贵妃让儿子坐在自己膝头,轻轻地揉他的双腿,缓解久站引起的麻木和肌肉僵硬。

    康熙摸了摸儿子的头“腿麻了怎么不说”

    胤祐抬眸,用大而澄澈的眼睛看了看他,没有说话,而是默默地靠在了额娘胸前。

    皇贵妃感受到了儿子的异样,但小家伙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很平静,她也就没说什么,只以为儿子是担心太皇太后的病情。

    胤祐没有说话,身体的反应倒像是要避开他,康熙也只能尴尬的收回手。转过头来,看到太医还跪在地上,挥了挥手,叫他先下去。

    屋子里有点闷,让帝王的心情更加烦闷,于是背着手大步走到殿门口,掀帘子出去了。

    太子见他就这么走出去,从一旁的近侍手中拿过披风和帽子,也跟了出去。

    康熙出了门才发现,曹寅这时候还站在院外守着。康熙走过去,什么也没说,带着他去了花园里。

    曹寅看他这脸色就知道太皇太后情况不大好。有心想要安慰他两句,却又不知道说些什么。

    于是,跟太子两个人,就这么在寒风中陪他站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听皇上说道“子清,你去内阁走一趟,传朕的旨意,这几日朕就在慈宁宫侍奉太皇太后,所有奏折交由内阁处理,直到太皇太后康复为止。”

    “是”

    他转头看了一眼太子“你也去。”

    太子却躬身说道“儿臣也想留下来侍奉乌库玛嬷。”

    康熙摆了摆手“你正好趁这个机会,去瞧瞧内阁处理奏章的流程,反正日后总归用得上。”

    说到最后,帝王的声音变得低沉而艰涩。不只是太皇太后,每个人都会老去,这就是自然规律,就算听惯了“万岁”的皇上,也免不了生老病死。

    他说完就走,没再看曹寅和太子。

    康熙走回院子的时候,接到消息的裕亲王、恭亲王以及诸位皇子全都来到了慈宁宫,冒着风雪站在院子里,怕打扰到太皇太后休息,没敢进屋去。

    康熙看了他们一眼“都回去吧,别在这儿添乱。阿哥们明早该读书读书,不要受影响。”

    皇子们不敢不听皇父的安排,又安静的退了出去。只有裕亲王和恭亲王还站在那里,不肯离去。

    他们兄弟三人一同侍奉太皇太后的晚年生活,但因为老祖宗一直居住在宫里,福全和常宁只能定期进宫来请安,出宫的时候扈从在侧。

    现在皇祖母病了,也不知情况如何,他两人心中的焦急虽不如康熙,但也十分担忧,自然不肯离去。

    康熙又摆了摆手“太皇太后睡下了,明早再来吧。”

    皇上都这么说了,两位王爷只能遵旨退下。因为担心太皇太后有什么事,也没敢出宫。

    经过皇贵妃的按揉,胤祐的腿很快就缓过来了。于是小家伙又不安分了,挣扎着要下去。

    皇贵妃搂着他不让他乱动“这是要干嘛去呀”

    “我要去暖阁里看看乌库玛嬷。”

    “可是乌库玛嬷已经睡着了,咱们不能进去打扰她。”

    “我知道呀,”小家伙脸上的泪痕早已经干了,不哭不闹的,格外懂事,“我进去陪着她,不会打扰她。”

    皇贵妃耐心的跟儿子解释“可是乌库玛嬷现在生病了,需要静养,一点声音就会惊醒她,你走进去难免会打扰到她,等她好些了,额娘再带你进去看望她,好不好”

    小家伙一向很能听进去劝,既然额娘这么说了,他也就答应了下来“那我今天可以留在慈宁宫吗”

    “不行,这里没有地方给你睡觉。”

    胤祐说“我不睡觉或者,我就趴在桌上睡一会儿。”

    皇贵妃没说话,显然是不答应儿子的请求。

    小家伙咬着下唇,低下头去“我就想离乌库玛嬷近些,万一她睡醒之后想我了怎么办”

    康熙重新回到屋子里就听见儿子这句话,也没说什么。他在这里长大,和太皇太后最是亲近。这个时候,能让他去哪儿呢

    “就让他留下来吧。”

    今晚慈宁宫那叫一个热闹,两位亲王来了、皇子们来了,妃嫔公主都来了。康熙一个也没放进来,全都给打发回去了。

    梁九功是康熙身边的老人,说话是有些分量的。此时才大着胆子上前问道“皇上,要传膳吗”

    其实早已经过了用晚膳的时辰,只是当时暖阁里正忙着,康熙没有心思吃饭,就没有让他们传膳。

    现在他依然没有心思吃饭,正准备拒绝的时候,梁九功却壮着胆子看了一眼皇贵妃和七阿哥,轻声说道“皇上,多少用一些吧。”

    康熙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他自己不吃,母子俩也要吃。便点了点头,让人将饭食送到另一侧的次间。

    太皇太后昏昏沉沉的睡了一夜,康熙、皇贵妃和胤祐就在外面守了一夜。

    胤祐毕竟是个孩子,平时的生物钟很准时,西洋钟过了八点,他就要睡觉了。

    康熙和皇贵妃正说起太皇太后的情况,小家伙自己跑到书房去,趴在桌上就睡着了。

    皇贵妃心疼儿子,还是把他抱去了碧纱橱。胤祐对那张床太熟悉了,本还睡得不怎么安稳的小家伙,一沾上枕头,立刻就睡沉了。

    康熙在太皇太后床边坐了一会儿,又进来看儿子,用手背碰了碰他的小脸,却轻声说了句“就知道添乱。”

    太皇太后再次醒过来是第二日清晨,老太太没有睁眼,意识还有些模糊,张口喊出的第一个名字,不是玄烨,也不是小七,他喊了声福临。

    就算是躺在病榻上,老太太内心深处记挂着的始终还是福临这个唯一的儿子。

    尽管,她儿子视她为恶毒残忍,了无亲情的仇人。

    康熙在一旁听得百感交集,恨不得立刻下旨,派人去五台山把那个“行痴”老和尚押到京城来。

    胤祐才不管乌库玛嬷嘴里叫的是谁,他就安静的趴在床边。皇贵妃去拉他,他也不走,用很轻的气声说道“我就在这里,这样,乌库玛嬷睁开眼就能看到我了。”

    果然,没多久,太皇太后就行了。上了年纪的人一旦生病,整个精气神就不见了,看起来苍老又憔悴。

    她果然第一眼就看到了胤祐,随即便努力露出个笑容,张了张嘴,像是喊了“小七”,但就算离得最近的康熙也没听清她究竟有没有发出声音。

    这时候,宫女端来药碗。胤祐便乖乖地退到一旁。皇贵妃和碧云两个人将太皇太后扶起来一些,后面垫上松软的枕头。康熙便端过药丸,亲自侍奉太皇太后服药。

    就这样过了几日,天气越来越冷,太皇太后的身体并没有多大的好转,情况一再反复。

    胤祐一直跟阿玛额娘一起,陪在乌库玛嬷身旁,一步也不肯离开。

    他总说“乌库玛嬷最疼我了,我要让她每次醒过来都能看到我。这样,她就舍不得离开我了。”

    在太皇太后跟前,他一次也没有哭过,每次太皇太后喝粥或是服药的时候,他就会乖乖地站在旁边等着。

    太皇太后醒着的时候,她就在旁边轻声说话。太皇太后睡着了,她就安静的带着。

    “乌库玛嬷,你快好起来吧,我都好几天没去练剑和读书了。”

    “乌库玛嬷,今日还没有礼佛呢,我念诵佛经给你听好不好”

    “乌库玛嬷,我偷偷告诉你,那天阿玛特别凶的吼我。我决定这些日子都不和他说话。等你的病好了,一定要好好训斥他,我才会原谅他。”

    “”

    康熙坐在窗户下的炕上小憩,醒过来的时候就听到了儿子最后这句话。满头的问号,回忆自己什么时候吼过他。

    关键是,他怎么还记仇啊

    据皇贵妃判断,太皇太后很有可能是高血压引起的左心衰。从症状看起来有点严重,就算能纠正过来,估计预后不会很好。

    但她也没有用纯中药治疗这一类疾病的经验,并不清楚治疗效果,所以也不敢轻易下判断。

    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上了岁数的老年人一不注意就会病倒。

    好几天了,康熙见太皇太后的病总也不见好,心里愈发煎熬。

    三十多岁,正直壮年的帝王,承受不住祖母随时离去的可能。

    他以手指着额头,与皇贵妃商量“朕打算明日去天坛为皇祖母祈福,就由表妹代替朕侍奉在皇祖母跟前。”

    皇贵妃认为,整这些封建迷信,不如留下来多陪在太皇太后身边。

    这个时候老太太心里最记挂的三个人,除了先帝,就是康熙和胤祐。只要他俩陪在太皇太后身边,老祖宗心情好了,说不定病也能一天天好起来。

    而后,她又听到康熙说道“宁可减我的寿命,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命。”

    帝王眼里竟然闪烁着泪光,真情实感的为太皇太后的病情心忧,却又无能为力。不管什么办法,只要太皇太后能好起来他都要事事。

    “还有我的”

    这时候胤祐从暖阁内跑出来,正巧听到了阿玛和额娘的谈话“只要乌库玛嬷能好起来,做什么我都愿意。”

    康熙抬起眼皮看了一眼儿子,小家伙立刻躲到了额娘身旁,好像很怕他似的。

    康熙问道“那小七明日要与阿玛一同去天坛吗”

    本以为小家伙会遵守在太皇太后跟前的承诺,不理他这个阿玛。

    哪知道,胤祐想也不想的说道“去”

    这天夜里,胤祐又梦见了那个神仙。火德星君说“唉,太皇太后本来寿数已尽,就算是紫微星愿意拿自己的寿命换她的也于事无补。”

    “胡说”这个神仙不靠谱,胤祐现在越来越不相信他说的话,“我的乌库玛嬷平时身体可好了,她只是生病而已,很快就会好起来。”

    火德星君却说“她是放不下你,担心自己走了,往后就没人能护着你。”

    “我额娘每天都很关心乌库玛嬷的身体,把她照顾得可好了,她不会有事的。”

    不知道为什么,胤祐坚持乌库玛嬷只是生病而已,绝对不会离开而去

    火德星君看着他笑了笑“你怎么不想想,也是因为有了你这个仙君,常年陪伴在她左右,让她增福添寿。”

    这话胤祐爱听“那以后我天天都陪着她。”

    时间已经进入腊月,马上就是腊八,也是胤祐的生辰。但太皇太后还病着,没有人提起这事,胤祐自己也不提,大家也就过去了。

    不过,皇贵妃却听到小家伙在床前对太皇太后说道“乌库玛嬷,我今天七岁啦。每年生辰你都会让小厨房给我做一碗长寿面。”

    然后,她就听到太皇太后像往常那样喊了一声“苏茉儿。”

    候在一旁的苏麻喇姑立刻走上前,弯着腰听主子吩咐。

    太皇太后说道“去,让厨房煮一碗长寿面来。”

    胤祐高兴极了,眼睛亮亮的,趴在床边问“乌库玛嬷,你陪我吃吗”

    “乌库玛嬷看着你吃。”

    “好”

    面条端上来,胤祐果然坐在旁边大口大口的吃起来。他吃东西一向看得人食欲大开。太皇太后看了一会儿,笑道“我都有些饿了。”

    她这么一说,皇贵妃便赶紧让人端了一碗粥上来,一勺一勺的喂给她。看到她断断续续吃下去小半碗,康熙在一旁看着,嘴上不说,心里别提多高兴。

    皇贵妃平时就很注意她的饮食和身体情况,照理说太皇太后体质不错。虽然病势急骤,病情危重,但却没有向更坏的方向发展,目前来看情况还不算太坏。

    不知道是康熙的天坛祈福真的感动了上苍,还是太医的药起了左右,还是皇贵妃的护理得当。总之,大半个月之后,太皇太后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

    虽然还不能下床走动,但也能靠着枕头坐起来,吃饭、服药,和胤祐闲聊几句,教他给自己念诵佛经。

    看到皇祖母的病情日渐好转,康熙悬着的一颗心,总算又放了下去。

    他这喜日子,除了去天坛祈福,整日整夜的守在太皇太后的病榻前,寸步不离。整个人瘦了好大一圈。

    回头一看皇贵妃,也不比他好多少。脸上未施粉黛,眼睛瞎浓重的青黑,整个人显得疲惫又憔悴。

    康熙伸出手,本打算去拉表妹的手,可手伸出一半,从屋里走出来个宫女,屈膝说道“皇上,太皇太后请您进去。”

    他便赶紧转身进了暖阁。

    康熙坐在床边,太皇太后抬了抬手,他赶紧把自己的手伸过去,让皇祖母握着。

    “你们守了我这么些时日,我都看在眼里,都是有孝心的孩子。”

    康熙道“这是应该的。”

    太皇太后拍了拍他的手背“是是,你们都是好孩子。今晚你和皇贵妃都回去,好好休息休息。”

    “您就别操心我们了,您赶紧好起来,我们才能安心啊。”

    太皇太后叹了口气“皇贵妃是个好女人,后宫那么多妃嫔,没有人能做到她这样。”

    康熙点点头“是,孙儿知道。”

    “上次老六生病,也是她在床前尽心尽力的照顾。之前,德妃因为老四的事情,闹成那样,她也没有计较。”

    康熙道“表妹从不计较这些。”

    “这么多年了,你总不肯立后。后宫虽然有那么多女人,但中宫不能总是空着,你好好想想吧。”

    话没说上多一会儿,太皇太后大病未愈,也有些乏了。康熙搀扶着她躺下休息。

    太皇太后一向喜欢胤祐,自然也喜欢皇贵妃,走哪里都要带在身边。

    皇祖母把话都说得这么明白了,康熙怎会不懂她的意思。

    可是,这些时日,太皇太后的病着实把他折腾得够呛。朝堂一大堆事情堆在那里,还没来得及过问。每天天子来向他汇报,他也无心理政,都是打发太子去跟内阁商量。

    现在太皇太后的病好些了,他还得除了前朝的事务,哪里有什么休息的时间,更别提立后。

    不过,既然太皇太后在病中也要拉着他提起这事,就说明老太太心里对这件事尤为看重,他若是不将此事提上日程,恐怕难以交差。

    太子虽然还未成年,但行事稳重,思虑周到。皇父让他去内阁协助处理奏章,他便尽职尽责的做好。还不忘吗诶日做好记录,来到慈宁宫一条一条说给皇父听。

    尽管康熙一门心思都在太皇太后的病情上,但每日听太子说起朝政以及内阁的批阅,还有他自己的看法,倒颇为满意。

    他精心培养了这么多年的接班人,果然没令他失望。

    前朝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明年与沙俄关于边境问题的谈判,明珠和索额图都想将此次谈判当做自己的功绩,争得头破血流,寸步不让。

    自从上次汤斌那件事,康熙对明珠就颇有微词,这么多年来对他的信任也开始打折扣,心里对人选一事早就有所倾向,在太子跟前,却仍旧不动声色。

    他到要看看,这个事情,太子将要如何决断。

    这倒是给太子出了个难题,毕竟索额图是他的三叔公,他在朝中唯一的外戚势力,他当然希望索额图能得到皇父的重用。

    况且,太子也从康熙的字里行间听得出来,皇父对明珠隐隐不满。

    最理想的处理方式自然是回避此事,不主动提起,也不给出任何建议,让皇父自己做决定。

    一来,可以避嫌,二来,这件事情索额图胜算本就很大,他没必要让皇父觉得他这个太子假公济私。

    当然,这也是索额图给他的建议。

    不过太子心里总归有些犹豫,他总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并不妥当,与他一贯的处事原则也并不相符。

    但不得不说,索额图的这个建议也的确是最妥当的。

    这天,太子来到慈宁宫给太皇太后请安。康熙正坐在一旁陪太皇太后闲聊,胤祐坐在另一边。

    有宫女端上来一盘橘子,胤祐忽然想起来,他在畅春园的玻璃房子里还种着一棵橘树,这么冷的天,也不知道橘树冻死了没有。

    康熙随手拿了个橘子,亲自剥了皮分成两半,一给了太皇太后,一半递给了胤祐。

    小家伙却没有接,还理直气壮的说道“我跟乌库玛嬷说过,不要跟阿玛说话。”

    有太皇太后护着,他惯会告状的,康熙也不敢拿他怎么着,只能瞪他一眼“我惹你了”

    太子在一旁看热闹,宫中兄弟姊妹那么多,敢拒绝皇父,并且这么跟皇父说话的,也只有眼前这个小团子。

    在病中,太皇太后虽然没有力气睁眼说话,但大多时候意识还是清醒的,胤祐在床边跟她念叨了些什么,她都听见了,并且都记得。

    胤祐嘟着嘴“你凶我了。”

    “什么时候凶你了”

    小家伙看了一眼乌库玛嬷“就那天,从南书房出来。”

    康熙这才想起来,他当时听到太皇太后忽然晕倒,心急如焚,生怕老祖宗有个三长两短。

    回头又看到这小家伙哭了起来,心里更是慌乱,就呵斥了他一句,不许他哭。

    没想到他还真的记仇记到了现在

    但这事儿又不好当着太皇太后的面说出来,儿子告了状,帝王还只能哑巴吃黄连。

    于是,那一半橘子递到了台子跟前。皇父的赏赐,太子只得接过来。

    一扭头,发现旁边有一双眼睛正盯着自己手里的橘子。

    某些小团子明明很想吃,却还要不忘跟阿玛闹别扭。

    看到皇帝在儿子跟前吃瘪,太皇太后那叫一个乐呵,起色也跟着好了许多。

    “就是,他还那么小,有什么事你就好好说,总是凶他做什么”

    康熙为自己辩解“没有总是。”

    “那也不能无缘无故的凶他。”

    “是”帝王又看了一眼小儿子,心道那下次就直接动手揍他。

    他儿子此时却没空看他,小家伙正凑在太子跟前,后者将橘子一瓣一瓣的分下来,把上面的橘络清理干净,这才送到弟弟的嘴边。

    “”

    嚯吃个橘子还得太子亲手喂他

    老父亲很是看不惯这些骄纵的习性,但又没有办法。只能站起来“让小七留在这里陪着皇祖母,朕与太子还有些政务要谈,先去外屋。”

    太皇太后挥了挥手“去吧。”

    虽然太子没有主动提过,但是康熙今日却主动问起了这件事情。

    “你也知道,明珠和索额图两个人都想做这个谈判代表,去和沙俄谈判。”康熙看了一眼太子,“说说你的看法吧。”

    不知怎么的,太子脑子里忽然就出现了刚才胤祐拒绝皇父给他橘子的那一幕。

    小团子总是能做出一些出人意表的事情,他并不是个叛逆的孩子,相反,很会为他人着想,也总是能说些暖心的话,讨人欢心。

    可他的讨好总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而非为了某些利益。这一点,整个紫禁城没人能做到。

    太子忽然像是受到了某种启发,于是,大大方方的站在皇父跟前,躬身抱拳“儿臣认为,此次与沙俄的谈判,由索额图去较为合适。”

    康熙一愣,没想到他推举索额图时神色竟能如此坦然“说说你的理由。”

    太子说道“儿臣记得,上次在内阁会议上讨论起此时。索额图的观点是沙俄所据尼布楚,本系我茂明安部游牧之所,雅克萨系我达呼儿总管倍勒儿故墟,原非罗刹所有,亦非两界隙地也。”

    “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一河一溪皆属我地,不可弃之于沙俄。”

    听到这里,康熙也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在国家领土上寸土不让的方针也是他所认可的。

    太子又说道“索额图还提到,如果沙俄能归还逃人,承认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是大清领土,即与之画疆分界,贸易往来。否则,他当即还,不与彼议和矣。”百度百科

    太子抬起头来,看了一眼皇父的神色。这才继续说道“儿臣认为索额图所提到的,正是咱们在此次谈判中应当明确告知沙俄的态度。因此,儿臣认为,他是最好的谈判人选。”

    康熙满意的点了点头,不是因为他也觉得索额图是个不错的人选。而是因为,太子没有因为自己与索额图之间的关系刻意避嫌。

    而是坦坦荡荡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给出最合理、最恰当的建议,有理有据,十分让人信服。

    转眼到了年关,太皇太后的身体也好了许多。不过,这也是京师气温最寒冷的时候。

    因为担心太皇太后受寒,康熙并没有让老祖宗到乾清宫出席家宴,而是将家宴提前到腊月二十八。

    到了除夕这一天,他专程命人在慈宁宫摆下宴席,亲自陪着老祖宗过年。

    还邀请了皇太后、皇贵妃以及太子一起到慈宁宫陪着老祖宗,同时也让其他阿哥公主在后宫陪着自己的生母过年,尤其是大阿哥,出了宫,往后他可就没有这个机会了。

    皇太后过来,五阿哥和五公主自然也要跟着。皇贵妃也带着四阿哥和七阿哥过来。

    这才是真正的年夜饭,不像太和殿的国宴和乾清宫的家宴那样,每人一张桌子各吃各的。

    大家围坐在圆桌旁,有说有笑,再从戏班里挑几个唱得好的,就在旁边给太皇太后唱些喜庆的曲目,热闹热闹。

    胤祐这些日子一直都住在慈宁宫里,学业和剑术都暂时搁下了。

    康熙问他“你学的文章还记得吗”

    他这个问题,忽然就把年夜饭的氛围搞得紧张起来。

    太子年纪大些倒还好,一旁的四阿哥、五阿哥纷纷低下了头。恨不得自己立刻领悟隐身绝学,要叫汗阿玛看不到他们才好。

    皇贵妃看看俩儿子,脸上不自觉的浮现出一丝笑容。这是要开启春晚模式,节目就是孩子们互相鄙视才艺。

    胤祐正在埋头啃大鸡腿,听到阿玛的问话才抬起头来“我都一个多月没读书了。”

    “学过的文章总该记得吧。把尚书无逸篇背来听听。”

    “”胤祐放下鸡腿,回头看了一眼已经停下来的戏班子,“阿玛是觉得他们唱得不好听吗”

    受场地所限,光是唱没有演,确实少了那份沉浸式体验,观感就差了许多。

    “朕让你背书,你看他们做什么”

    小家伙低下头“我不记得了。”

    他一向很聪明,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康熙平日里让他背书,从来没有学过的文章不记得了这个说法。

    今日也不知道怎么了,是时间长了没有学习荒废了,还是真不记得了。

    皇贵妃看了儿子一眼,忽然想起来,很久之前,自己对他说过的一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时候四阿哥忽然站起来,还没开口,康熙便叫他坐下说话。

    “让儿臣替小七背吧。”

    他年纪大些,这篇文章早就学过了,读书又踏实,每天一百二十遍,一遍也不会少,背一遍尚书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康熙总觉得看着胤祐得意洋洋的背书,背完之后还一脸求表扬的模样是一种乐趣。看别的阿哥背书就少了这份乐趣。

    于是,挥了挥手,看向一旁的五阿哥“胤祺,你背一遍吧。”

    五阿哥恨不得整个人躲到桌子底下去。尚书无逸篇是什么,好像学过,又好像没学过。到底学过没有他也不知道,他现在刚能说几句汉语,哪儿就能背书了。

    “儿臣儿臣”他的眼睛看向另一边,朝皇太后求救。

    皇太后一向护短,见不得他这个宝贝孙儿受半点委屈。刚还侧着头跟太皇太后说话,此时放下了酒杯,正打算说些什么,替她的小五解围。

    哪知道另一边却有人站了起来。

    虽然五阿哥记不得尚书无逸篇究竟有没有学过,但是胤祐记得,一个字都没有忘。

    因为这篇文章是纳兰跟他讲的,他还记得当时两个人曾讨论了一番,畅春园他们读书的那个无逸斋的名字,就取自于此。

    小家伙始终记得傅先生的教诲,况且大过年的,满桌子好吃的,他吃都吃不过来,还背什么书

    可是,阿玛却转过头去把五哥叫了起来。看到五哥窘迫的模样,他不得不站起来。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