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 章
作品:《靠祖传手艺活在七十年代》 第二天一早叶桑跟叶平湖就起了。
回家前他们还得再去趟百货大楼,买些吃的喝的穿的戴的带回去。
临近过年,百货大楼的各类物资都比较紧俏,想买到合心的只能早早去排队。
出门前,赵水柏跟在叶桑后面念叨“多给你爹娘他们买点,这边少买点就行,家里就仨人,多了也吃不了。”
往年赵家年货都是曹惠一手操持,今年过年她要去部队跟丈夫过,买年货这事自然就落到了叶桑头上,本来赵水柏的意思是等小孙子过几天厂里放假,他们祖孙俩随便去供销社买点就成。
不过叶桑想着正好她得去买东西,再一个她也不太相信赵家祖孙三个的生活能力。
按她对他们的了解,真要放任让老爷子自己去操办,过年的年夜饭估计现买的熟食居多。
家里唯一会包饺子的是个伤员,和面调馅还不知道剩下那俩会不会。
所以叶桑想着还是走之前把该做的给他们做出来吧,现在天冷了也能放的住,到时候现成的放炉子上一热就能吃。
“知道,我心里有数。”掀开门帘叶桑见外面白花花一片,掉头跟赵水柏道“外面挺冷,您别跟着出来了。”
昨夜下雪下的地上白花花一片,反射的凌晨五点多的天就跟天真的亮了一样。
这年月还没出现温室效应,北方冬天的东北风刮起来简直冷到骨子里,叶桑带着手套跟拿着麻袋的叶平湖几乎是一路小跑到的百货大楼。
他们到的不晚,可还有不少比他们到的还早的,有老头老太太也有年轻姑娘,更有不少中年妇女。
百货大楼七点开的门,兄妹俩进去后按之前商量好的,一个去了卖肉的柜台,另一个则去了卖菜的那边。
买完两人按之前约定好的在百货大楼二楼卖手表的柜台集合,相对卖肉卖菜卖布跟糖果糕点的柜台来说,这边东西贵人也少,只有寥寥几个。
老百姓过年无非就吃穿两样,前段时间叶桑已经提前拿着从黑市淘换来的布票把该买的都买了,因为她不会针线活,所以赵老爷子跟赵水柏的过年衣裳她还是从百货大楼买的现成的。
叶平湖背着装着菜跟肉的麻袋跟在叶桑后面,看她围着卖手表的柜台打转,凑过去低声问“妹儿,还买啥”
“想买块表。”叶桑看着玻璃柜台里的手表侧头问叶平湖“你要不要来一块”
大学里好像有不少同学戴表,上次她去她哥学校看到过。
叶平湖猛摇头“我不用,我们宿舍有戴手表的同学,我们都是向他问时间。”
“那好吧,等你工作后我送你一块。”许诺完叶桑指着柜台喊售货员“同志,我想看看这块。”
售货员先抬头看了叶桑一眼,见她穿的衣服虽然不是顶好,但还算干净整洁,所以把表给她拿出来后免费送了两句介绍“这块是浪琴牌手表,因为是外国货所以贵一些,除了要一百张工业劵另外还得再拿二百三十块,旁边这款沪市牌的便宜点,只要一百三就可以。”
叶桑把表戴在手腕上试了试觉得重量能接受,晃着手腕问叶平湖道“怎么样还可以吗”
这么贵的表当然可以,所以叶平湖边点头眼睛边盯着表看个没完。
“那就要这块。”做完决定叶桑从裤兜里掏出来一摞工业券一摞钱,她拿着钱和工业券掉头问售货员“直接在这交钱就可以是吧”
本来售货员还以为他们要再挑会或回去想好再来买,没想到会这么爽快。
在短暂的愣怔过后,才回答道“是的,在这交就可以。”
从百货大楼出来,短短一上午时间叶桑就从一个身家几百块的有钱人变成了个身家只剩几块的穷光蛋。
除了那块手表算是个大件,另外买肉也花了不少。因为叶桑想自己灌些香肠,再熏点腊肉,所以着实买了不少。
下午王上行过来串门看到屋里那一盆肉,吓得瞪着眼问老伙计“怎么买了这么些肉怕不是得把半扇猪都扛回来了吧”
赵水柏顺着王上行的话往那盆肉上瞥了眼,笑眯眯地解释道“桑桑说做完腊肉和香肠,剩不下多少。”
一听是叶桑主张买的王上行就没再说啥,相处大半年,虽然小姑娘年纪不大,但心里却极有数。
在过日子上反正比他这个老伙计要靠谱,来了大半年连肉都给这老头养出来了。
只要准备好肠衣,香肠也挺好装,在装完灌肠,熏完腊肉后,叶桑又炸了些耦合、瘦肉、绿豆丸子等北方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的东西,另外能做熟的她全做成了熟的放在了地窖或院子里。
到小年这天叶桑白天又去了趟医院跟几个医生进行了交接,又跟他们说好年后回来的大概时间才回家。
晚上叶桑和叶平湖陪着赵家祖孙俩吃了年前最后一顿饭,到腊月二十四那天,兄妹俩就大包小提溜的赶去火车站,坐上回家的火车了。
腊月二十六这天一大早,天刚亮叶长胜就赶着从生产队借来的牛车去了县里火车站等着接小儿子和小闺女去了。
在火车上晃晃悠悠的待了两天,到站下车脚踩到地后叶桑才有了又活过来了的感觉。
兄妹俩背上扛着麻袋手里提着包袱,连拖带拽的刚出县城小火车站,就听有人喊他们。
“桑桑,老三,这儿呢。”等看到他们爹是赶着牛车来的后,兄妹俩着实松了口,俩人走过去把身上的行李都放牛车上,紧跟着人也爬到了车上。
叶长胜则边赶车边回头打量着他们问“在京市待的咋样那边跟咱家是不是连天都不太一样”
“夏天比咱这热,倒是冬天要比家里暖和点。”叶桑坐在牛车上,身上盖着她爹从家给她拿来被子,被子里还有个玻璃的热水瓶,不过里面的水已经不热了。
“爹,你啥时候来的吃午饭没”
“到的时候都快晌午了。”叶长胜怕闺女担心没敢说一早就来了,还转移话题道“回去吃,你娘在家给你们准备了不少吃的呢。”
他们生产队离县城不近,赶牛车回去差不多得天黑。
牛车正好路过县里的为民饭店,叶桑喊了她爹一声“爹,停,停一下。”
“吁。”叶长胜拽住栓牛的缰绳,停下车掉头问“闺女,干啥”
“我早上没吃多少,这会有点饿了,您等我会,我去饭店问问有没有现成的,顺带让人家再给我灌个热水。”说着叶桑还拿起那个只剩余温的玻璃瓶晃了晃。
叶长胜有些为难,“饭店要粮票,咱没有。”
“我身上带着呢,您等我会。”叶桑扬扬手上刚从包袱里扒拉出来的粮票,没等叶长胜再说话,就抱着那个玻璃瓶从牛车上跳下去一路小跑进了饭店。
叶长胜不放心的哎了几句,见小闺女已经进去了,掉头喊小儿子“老三,你去看着点,别让你妹吃亏。”
叶平湖老神在在的坐在牛车上一动不动,并且还振振有词的反驳他爹“爹,人家这是饭店,卖饭的地方,又不是土匪窝,桑桑能吃啥亏。”
要是搁半年前他或许也有他爹这个想法,觉得他们乡下人进城都很容易被欺负。
但在京市待了几个月给他涨了不少见识,更让他充分认识到了他妹现在的能力。
他妹,一个在京市都混得游刃有余的姑娘,在他们家这小县城的饭店会被欺负简直在说笑
另一边,叶桑一进饭店,服务员一看她的穿着脸上先扬起了笑,等再一见她手上拿的还是全国粮票,连询问声都自然放轻了几分“妹子,吃点啥”
“有没有包子”叶桑问。
“韭菜素馅的跟肉陷的两种,都是晌午刚蒸出来,还热乎着,你看要啥的”
“来上十个肉的吧,不过我得带走,你们这有没有油纸”
“有的。”
一个肉包子除了要票,还要再给一毛五分钱,叶桑买了十个,给了两斤全国粮票跟一块五毛钱。
她给起钱来眼都没眨,痛快的不行,所以她让服务员帮忙把玻璃瓶灌上热水时,那个服务员也没拒绝。
叶桑兜着肉包子出来时,叶平湖正在给叶长胜讲他这几个月在学校的所见所闻。已经从老师说到了同学,他们宿舍八个人他才刚说到第二个。
叶长胜这辈子到的最远的地方就是他们县城,外面咋样他都是听别人说的。
爷俩见叶桑把人家饭店的簸箩都端出来了,吓一跳。
叶长胜还说“咋买了这么多,我不饿,你只买你跟你三哥的就行。”
“先吃点垫垫,买都买了,再说人家也不退。”叶桑用这句话把她爹接下来要说的让她退了去都咽回了肚子里。
十个包子叶桑吃了一个,叶长胜吃了仨,叶平湖吃了四个,最后剩下两个,叶桑让她爹都吃了,叶长胜笑着说“我饱了,这俩给家里那俩小的留着吧,给他们当明儿的早饭吃。”
叶桑点点头,把包子用油纸包好收了起来。
香喷喷的纯肉陷包子,就算快过年了也没谁会嫌弃。
这年月跟后世只要过年就有大鱼大肉不同,现在乡下老百姓过年,也就年三十跟初一两天能吃上纯白面馒头跟白面饺子,年前队里杀年猪分的猪肉,多数都会被会过日子的妇女用盐腌起来,预备着来年吃上一年。
年后也只是在亲戚上门时才会做几个荤菜,但还得先可着亲戚来。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