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第 39 章

作品:《穿书之少帅我们不约

    青桦看到这里,十分庆幸自己做出了那样的举动,她这个时候才明白,那封信根本不是一封简单的读者来信,而是一个走投无路的女人,在绝境下向陌生人发出的一封求救信。只要一想到自己若是没有认真对待这封读者来信,这个世上或许就会悄无声息的消失三条人命,青桦就是一身冷汗。

    青桦照例将这封读者来信发给了京都时报,并留言道:上个月看到的一封读者来信,秉着对该女读者认真负责的态度回复了这封信,却没想到这是一封求救信,对于能够救下三条人命,吾在深感庆幸的同时,又觉得叹息。

    当下的女性,两只脚被牢牢地拴在家中,报纸上的男女平等与她们无关,文人口中提倡的自由爱情,更是将她们逼致绝境,男人们是追逐恋爱自由了,可是对于家中为他们付出了一切的妻子们未免太过薄幸了一些,她们付出了努力和劳动,到最后却是颗粒无收。

    当然或许会有些新时代女性站出来指责我的观点,认为这些女人的不幸是自己造成的,她们有手有脚啊,她们为什么不出去工作。

    可是我想说的是,这并不是她们的错,是时代、是男人们限制住了她们的脚步,我的这位读者,能够去看我的小说,能够给我写信,至少还是个读书人,可是依然也被限制住了迈出家庭的脚步,那么更多连字都不认识的女性,她们在遭遇这些困境时,又该如何带着孩子们去跳汉江吗

    我想我们当前提倡的男女平等,不应该仅仅体现在婚姻与家庭方面(即便是这一方面,也仍未实现男女平等),更应该体现在经济地位方面,只有当女性挣脱家庭的束缚,迈出奔向社会的脚步,拥有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所谓的男女平等才有可能实现。

    否则,脱离实际去谈男女平等,不过是空谈,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是空中楼阁,没有任何支撑。

    青桦的这篇文章在这个时代,确实有些观念超前了,可是即使在青桦自己的时代,女性若想与男性家庭地位平等,经济独立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甚至在工作上,男女并不平等,许多用人单位会问及女性是否有生育计划,在二胎开放后,又会问及是否有二胎计划,而这些都会作为用人单位是否聘用她们的考量因素。

    多少女性,为了生育计划,放弃了晋升机会,在生育与事业之间徘徊。多少女性在生育之后,在把孩子带到能够上幼儿园之后,信心满满地准备开展自己的事业计划时,突然发现自己被用人单位放弃了,突然发现这个社会居然没有自己立足之地了。

    在青桦那个时代尚且如此,更不必谈一百多年前的这个时代,提及女性经济地位平等,这简直就是在挑战传统,挑战男人们的尊严。

    可是若想实现男女平等,这是个不能够越过去的话题。

    为什么这个时代的女性不愿意离婚,受传统观念影响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是没有经济来源,一旦离了婚,基本活不下去。

    京都时报这篇文章一登,固然有人同情那位差点自杀的女性,但是更多的却是将矛头对向了青桦,甚至有人认为她写这样的文章不过是哗众取宠,一个不过写了本小说的作家,连脸都不敢露的鼠辈,竟然敢在报纸上这样大言不惭,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

    但是也有一部分思想先进,接受过国外思想的人们支持青桦的观点,包括一些思想开明的先进文人,和接受过先进思想的新女性们。

    于是,在双方都互有支持者的情况下,支持女性外出工作与反对女性外出工作的文人们,把报纸作为了自己的战场,展开了一场十分精彩的唇枪舌剑,其激烈程度,不亚于当年诸葛孔明舌战群儒的场面。

    一时间,报纸上你来我往,你写一篇文章支持,我就写一篇文章逐条针对逐条反驳,倒是让整个文坛都热闹了起来。这种争执甚至由单纯的文人们的争执扩散到了民间,老百姓们对于这样的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

    不过他们的看法就简单多,女子不出去工作,单靠男人们,咋养活家庭。在吃不饱饭的穷人们看来,这个问题甚是无聊,他们不明白这些文人们为什么要对这样无聊的问题展开这样的争论。

    然而这个话题,在有人提出,自古以来,男主外女主内,这是不变的纲常,女子若都出去工作了,孩子该由谁来带,家政该由谁来处理时,大家突然静默了下来。

    “少帅,最近苏小姐似乎在报纸上惹出了不小的麻烦。”陈石林是个尽职尽责的人,自从知道青桦就是慕华莳后,就时不时得关注着青桦的动态。

    “怎么了”林开衡从一堆军报中抬起头来,最近有些忙,他上一次见青桦还是一个星期之前。

    “唔,苏小姐在报纸上鼓励女性外出工作,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对,这其中包括著名文人蒋方儒先生。”陈石林如实回报道。

    林开衡疲惫地捏了捏眉心:“怎么回事,青桦好好地怎么会提及这样的事情”林开衡有些不悦,她若是乖乖地写她的小说,他也不觉得有什么,毕竟也没人知道慕华莳就是苏青桦,林开衡把这个当做青桦的一种乐趣,就像是他母亲出去跟人打牌一样。

    可是青桦怎么会参与到这样的话题当中去,这样的事情即便是政府尚且没有出头,她一个女人为什么要去做这样的事情。

    “一定要做好措施,不要让人发现慕华莳就是苏小姐!”林开衡指示道,“另外,明天帮我约苏小姐出来,我需要跟她谈一谈。”他得让她知道,她可以去做她喜欢的事情,但是前提是不要惹麻烦。

    现在没有人知道慕华莳就是苏青桦,若是将来有一天,她的身份被揭露,她参与过这样的事情,别人会不会觉得是大帅府指示的大帅府已经有了太多的麻烦,不希望再多一件麻烦事,尤其是这样涉及舆论的麻烦事,一个不好就会引火烧身。

    女子外出工作,孩子和家务由谁照料,这却是古今都难以两全的话题,即便是那些支持青桦观点的文人,也认为,女性应该再照料好家庭之后,在谈外出工作,这样的观念本身就限制了女性往外发展的步伐。

    对于这个话题,青桦将报纸上的观念收集了一下,大概整理出三种观点:

    a君认为女子应该先做好家庭工作,然后才能考虑外出工作,这种观点占大部分;

    b君的观点比较偏激,干脆认为女子就不应该外出工作,认为家政是女子唯一的天职,女子就应该留在家里相夫教子,这就又把问题回到了原处;

    c君提出了另一种观点,认为女子可以白天出去工作,晚上回来做家事,看起来似乎完美地解答了问题,可是青桦觉得提出这种观点的c君,大概是不拿女人当人的。

    青桦惊奇地发现,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男人是否应该分担家事。青桦想了想,也就明白了过来,在她那个时代,尚且有诸多女性在网上抱怨家中的男人上班回到家就成了大爷,扫把倒了都不会扶一下,倘若一个女人在网上说自己的丈夫上班回家会主动洗碗,帮忙带孩子,那这个男人就会成为众多女性网友交口相赞的好男人。

    可是妻子煮完饭,丈夫去刷碗难道不应当么,孩子难道不是两个人的么,为什么丈夫带就变成了帮忙带呢帮谁带呢,帮妻子么可是孩子跟妻子姓么,是妻子一个人的么明明是两个人的事情,妻子做就是理所应当,是本职工作,丈夫做就成了帮忙

    一百年后的舆论与观念尚且这样,在这个时代,没人提出男人应该分担家务似乎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可是理所当然的就一定是对的么,青桦的心里藏着一股郁气,不得不发。

    她提起笔在纸上快速地写着,中心思想就是,男人也应当分享家务,这篇文章,青桦几乎一气呵成,写完之后,她觉得胸中郁气消散不少,青桦犹豫过,这篇文章到底要不要发表出去,她知道这篇文章如果发表出去会引起怎样的反响,可是她最终仍然下了决定,把它寄了出去。

    青桦不知道的是,当天晚上便有人给京都时报报社总编吴兴华挂了电话,指示京都时报除了刊登慕华莳的小说,不准再刊登她的其他文章,尤其是那些哗众取宠的文章,一篇也不允许刊登。

    而青桦写的那篇男人也应当分享家务的文章,出现在林开衡的案头上,他在看过之后,发出了一声冷笑,将纸张一点一点得撕碎了。

    这个苏青桦真是越来越胆大妄为了,这样的言论也敢发表出去,她是生怕不给苏公馆,不给大帅府招惹麻烦是吗男人做家务,自古以来,便没有男人做家务的事情,苏青桦居然通篇认为家务活也是男人应该承担的事情。

    林开衡狭长的凤眸微眯,看来他真的应该好好跟她谈一谈了,告诉她,身为一个未来的少帅夫人,什么事情是她该做的,什么事情是她不能做的,甚至碰都不能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