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0章 第 150 章
作品:《在年代文里暴富》 u csstentu
沈鱼那一箱冰棍抱回去, 奶奶嘴上说不该乱花钱,脸上却笑开了花。
来串门的邻居家奶奶羡慕不已“老姐姐,有福气啊, 孙儿吃跟冰棍还想着你。”
沈奶奶笑得眼睛都快看不见了,大方的分了一根冰棍给老姐妹“嗐,我们家猫儿啊, 我不是我夸,书读的好,自个儿有出息,这都不算啥,娃贴心呢”
老太太指着背后的小楼, 村里独一份的好房子“猫儿说咱一辈子没住过好房子,非要拿钱修房子给我们老两口住, 心疼我这老婆子没吃过这啥奶油雪糕, 大老远的从镇上给我买回来,你说说,费这个劲儿干啥”
抱怨的语气说着炫耀的话,邻居老太太愣是从嘴里甜滋滋的冰棍尝出酸味儿。
不过仔细想想, 要是她有沈猫儿这么个出息又孝顺的孙儿, 她比沈家老太太还能吹
一箱冰棍,长辈们一起分,肯定不能都吃一样的,但大家都不挑剔, 高高兴兴嗦着其实并不贵的冰棍。
真的没吃过吗奶油雪糕可能没吃过,但盐水冰棍,当她们还是小娃娃的时候,也会撒着娇向父母祈求, 在炎热的夏日买来,那是夏日最快乐的回忆。
那会儿,盐水冰棍才一分钱呢,现在都涨成两分了。
也有舍不得吃,想把自己分到的冰棍让给孩子的,张桂芝把自己分到的豆沙冰棍,偷偷给自己的小儿子。
董三林抿出一个笑“妈,你吃,我已经吃过了,猫儿哥给我买了根奶油雪糕,可好吃了。”
张桂芝一怔,董三林继续道“他给壮壮他们买了什么,都给我买了一份,他说我是他弟弟。”
“好、好”张桂芝眼眶红了一圈,捂着嘴哽咽道“三林子,咱们母子遇见好人家了,你以后要记恩晓得不”
“晓得,妈你快吃吧,冰棍要化了。”
“欸。”张桂芝吃着冰棍,从嘴里甜到心里,这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了。
虎妞预料的没错,因为让哥哥给她买了太多东西,差点儿被她妈揍屁股。
好在这回有沈鱼背书,给她拦下了这顿揍。
买回来的文具也分了下去,沈壮不在家,他那份先交给他父母,等他回来了再给。
虎妞贼兮兮冲沈桃招手,姐妹俩躲在一边分彩色橡皮还有皮筋手绢,嘻嘻哈哈开心得不得了。
分完了,拿着属于她的礼物,桃丫红着脸来跟沈鱼道谢。
沈鱼坐在屋檐下,摇着他奶的蒲扇,耳边尽是欢声笑语,悠闲极了。
晚上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村里听到消息的人都来了,搬着小板凳,兜里揣着炒瓜子炒花生,甚至有吃饭晚的直接端着碗过来。
院子挤满了,年纪小的娃娃坐在爸爸肩膀上,大一点儿的皮孩子,爬在沈家的围墙上,院子里的大叔上,伸着脖子看。
亏得现在的孩子视力都好,没有近视眼,隔这么远竟然也看得清楚。
第二天堂哥带着沈鱼去两个姑姑家走了一圈,算是认认门。
之后过了两天悠闲日子,白天跟着弟弟妹妹出去玩,钓鱼摸虾爬树摘果,晚上几乎全村一起看电视,晚上伴着蝉鸣入睡。
西游记风靡整个村子,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人手一根“金箍棒”,天天师傅师兄喊来喊去。
虎妞的小弟石头,在明白二师弟是个什么人设后,再也不肯让人喊他“二师兄”了,但大师兄只有一个,为此小团体差点搞分裂了。
几天后,沈桥帮忙找来办助学的人到了,一男一女两个人。
男的叫伍康,三十来岁,做过扶贫工作,有相关经验。女的叫姚杰,年轻一点儿,看起来只有二十多岁,穿着打扮看起来,家里条件应该不差。
沈桥在电话里提前跟沈鱼说过这两个人的情况,按照沈鱼的需求,他找的是伍康。
姚杰是被人另外插进来的,具体怎么回事沈桥没说,但是送她来的人保证了,工资给不给都行,如果她耽误工作,随时可以把她踢出团队。
当然,原话不是这么说的,要委婉一点儿,可就是那么个意思。
沈桥在电话里暗示沈鱼,姚杰的家里颇有些背景,让她加入,遇到麻烦的时候可以用她家的人脉。
沈鱼大致明白了,这姑娘可能惹了事家里头不高兴了,送出来历练一下。
她家里不知道从哪听到沈桥在帮他找人的消息,大概觉得他这个助学活动是个好事,还能磨练人,就把孩子送过来了。
送来也行,姚杰虽然板着脸不太高兴的样子,基本的礼貌还是有的。
这两人中,当然是伍康为主姚杰为副,跟沈鱼见了面,先谈这次修路和助学的情况。
沈鱼是有打算把这个活动继续下去,自己也想过,可以成立一个相关的助学基金,他不需要外界捐款,也没有想弄多大规模。
就他手上的产业,每年抽出收益的一部分投入基金会,为贫困山区捐建学校,资助贫穷生学费生活费。
基金会的事不急,等他回城里再说,毕竟不是专门干这一行的,他的想法比较粗陋,需要找专业人事了解补充一下。
伍康和姚杰两个人,虽然是沈桥帮忙找来的,合不合得来还说不定,沈鱼准备先看看这次的事他们办的怎么样。
伍康确实有经验,坐下后先问沈鱼诉求,清楚他是要修从上坎子村到红旗镇的路,以及给镇上两所学校捐款后,伍康拿着笔和本子,问了很多问题。
比如路要修成什么样的,在原有的基础上平整一下,把坑洼填了,石头移走,这也算修路。
或者弄点儿砂土石子,修一条石子路。
沈鱼“修水泥路。”
他仔细思考过,村里的年轻人可以出去打工,老人孩子呢留在家里当留守老人、留守儿童
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在家乡也能致富。
国家都有标语要想富,先修路。
以现有的条件,路修到上坎子村不知道要到哪年哪月,还不如他自己修。
沈鱼跟沈老爷子打听过,红旗镇到县里还有,走路还得将近一个小时,不过去县城的路有镇政府以及县里拨款修过。
不全是水泥路,有一段是石子路,但已经不错了,通车没问题。
所以沈鱼只用修上坎子村到镇上,把路打通了,以后出行就方便了,一些能取直的路肯定要走直。
就拿孩子们上学来说,以前需要四十多分钟,现在最起码可以省个十来分钟。
骑车的话就更快了,路修好了,最方便的是车子。
伍康听他说要修水泥路,抬眼看了沈鱼一眼,没说什么,默默做着记录。
然后又听沈鱼讲了两所学校的情况,等他讲完,伍康问“您是想给学校盖新教学楼,捐一部分学习物资,资助一部分贫困生是吗”
沈鱼回忆了一下看到的两所学校,他是想直接捐建两所学校来着
捐建,就是重新盖两所。
伍康等他全部说完,放下笔。
“我们先来谈谈修路,您是想修水泥路,这个事情我们可以跟当地政府合作”
伍康细细掰碎了跟沈鱼讲,他说修路这个事,不建议沈鱼全部花钱。
按照沈鱼原本的想法,修路的工费他都打算自己出的,但是伍康完全不赞同。
“您想捐钱修路是好事,尤其是对于道路经过的村庄来说,为他们了极大便利,人工可以由这些村子出,而不是您另外花钱找人。”
沈鱼懂了一点儿“我花钱买材料,他们出人力”
伍康点头“差不多,其实材料也不用您全买,砂土石头这些东西,当地有资源,可以让他们自行开采用来修路。”
沈鱼有点儿懵,砂石让人家自己挖,路让人家自己修。
“所以我捐钱修路,捐什么呢”他忍不住问。
“水泥。”伍康拿着笔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据估算,您要修的这段路全长大约五公里,具体需要多少水泥还需要另行计算,要修水泥路这是必要支出。”
沈鱼明白了,必要支出的意思就是靠村民自己绝对没办法达成,毕竟镇上连个水泥厂都没有,就算有,也不会免费水泥给他们修路。
“我再想想”
“好,我们继续说学校问题,据您所说,中学有新建的教学楼,建议您在此基础上”
好的,学校也不赞同他全部重建,伍康的意思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把那些已经老旧到影响学习生活的建筑推倒重建。
教学物资也不建议他捐太多,因为这是公立学校,他们的物资主要来源应该是官方,而不是全靠沈鱼这个个人,沈鱼想捐东西,可以,查漏补缺。
总而言之,算来算去,他给沈鱼省了一大笔钱。
一方面,沈鱼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另一方面,又觉得哪里怪怪的。
谈完,一直没说话听他们讨论的姚杰轻哼了一声,斜了伍康一眼“捐那么点儿东西还抠抠搜搜,丢人。”
沈鱼“”
伍康不为所动,就像没听见她的话,自顾自跟沈鱼道“您先想想,我去实地考察一下,这事以您的意愿为主,最后怎么办,由您决定。”
沈鱼才是出钱人,他提他的建议,接不接受沈鱼自己定。
伍康走后,沈鱼跑去跟爷爷问策,他爷虽然没念过什么书,但是沈鱼一直觉得,他是个很有智慧的老人。
而且修路这事,跟村里人还有点儿关系,问问他爷爷,也算收集信息。
沈爷爷听他说完,脸上的骄傲藏都藏不住,这是他沈家的孩子,修桥铺路,惠及乡里,建学助教,福泽百年。
“我觉得那位伍同志说的有道理。”沈老爷子说“我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猫儿,升米恩斗米仇,你事事想周全,舍得花钱,有人记你的好,但也有人会被养大了胃口。”
这世上不是所有人都是知道感恩的,总有人贪心不足,他可不想猫儿花钱办了好事还招恶人说嘴。
沈鱼若有所思“那您觉得,如果按照伍先生的方法来办,让村里人自己修路,他们愿意吗”
“这有啥不愿意的,多好的事。”沈老爷子当即道。
路是所有人走的,平时天气好还罢,稍微有个坏天气,不知道多耽误事儿。
娃娃上学麻烦就不提了,村里原先有过一桩惨事,老王家的儿媳妇儿,生娃的时候难产。
村里的接生婆没法子了,大半夜要往医院送,村头老牛赶了自家牛车过来帮忙送人,然而运气不好,晚上天黑看不清路,车轮卡着石头翻了车。
难产的孕妇哪经得起这么折腾,还没送到医院人就没了。
如果那时候有一条水泥路,哪怕是晚上,走在平平整整的路面上,牛车肯定不会翻。
这事不能跟猫儿说,听得人心头难过呢。
老爷子代表沈家表态“咱家肯定是乐意的,说实话,村里肯定有懒汉不愿意干这个活,但是越是这样,你越是不能花钱请人修这个路。”
沈鱼“爷爷,我明白了。”
能给出息的孙儿一点儿建议,沈老爷子很是得意“具体修哪段,咱们还要跟方家坪的商量商量。”
方家坪村就是大姑嫁过去的村子,上坎子村去镇上必定经过这个村子,所以修路跟方家坪村也有关系。
既然觉得伍康的建议可取,沈鱼不再纠结,立刻去找了跑得全身灰突突的伍康回来,表示他说的有道理,就按他想得来办。
同样跑一身灰疲惫不已的姚杰,露出惊讶表情。
她对沈鱼了解的比伍康多多了,知道沈鱼名下有两个工厂数个店铺,不久前那个玩具厂还拿下几十万美金的外汇订单,缺什么都不会缺钱。
这么有钱的有钱人,做点儿好事还抠成这样,好意思吗
姚杰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来之前她被家里再三警告过,心里再有意见,也憋着没说出来。
她可以怼伍康,伍康拿她没办法,但惹毛了沈鱼,沈鱼分分钟能让她走人。
听沈鱼说按照他的想法来办,伍康难得露出点儿笑脸,多解释了几句“我听说你想做长期助学活动,这是个浩大的工程,有再多钱都不够用,所以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标准不用定那么高,这里省下来的钱,或许可以再资助一所条件差的学校。”
沈鱼对他已经很信服了,他一个人哪有本事资助所有贫困学校贫困学生,国家发力都花了好些年。
他想得一直是,能做多少是多少。
伍康不愧是专业人士,比他想得周全多了。
两人说定之后,伍康就去跟当地政府接洽,为了方便他工作,他还有个官方身份。
但是沈桥说了,如果敲定要用伍康,随时可以把他人事关系调过来,也可以先留着官方身份好跟当地政府打交道。
甚至沈鱼可以不付他工资,他工资从原本单位走。
当然,沈鱼不会舍不得这点钱,但也能看出,他家大桥现在是个什么地位,要人给人要什么给什么,国宝不过如此。
有人接手工作,沈鱼只用出钱,而且现在还没到掏钱的时候,沈鱼又恢复了之前的咸鱼生活。
每天混在弟弟妹妹甚至侄子侄女儿中间被哄着玩,时不时骑车去镇上溜达一圈,主要是给男朋友打电话。
去的次数多了,邮局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了,看他说久了,还问他要不要喝口水
沈鱼是不知道,私底下何芳跟吕娟两位同志,还讨论过他那十一盒粉笔到底什么时候捐呢,怎么一直等不到。
尤其是吕大姐,嘴快跑去把这事跟李校长说了,到时候要是黄了,虽然李校长不会说什么,但她还是觉得怪尴尬的。
经常看见沈鱼来打电话,光砸在电话费上的钱,都几十块了,怎么也不像买不起粉笔的。
可捐款这种事,她们听到人家谈话本来就不合适,更不可能当面问,大夏天的,急得吕大姐嘴角都快长燎泡了。
这天休息日,吕大姐在家干着活,听见有人推门,探头一看,是她表姐。
表姐拿了一篓水灵灵的黄瓜来,笑着说“学生家长送来的,好大一筐,给你拿点儿过来。”
他们住镇上不像乡下,房前屋后总能开出块菜地,镇上要吃菜麻烦多了,只能自己买。
今天有学生家长摸到门上来,见到她男人,道了声谢,扔下一大筐子菜就跑了,追都没追上。
李校长媳妇儿有时候心里也有怨,怨她男人就那么点儿工资还要贴补学校贴补学生,但遇到这种事,又会替她男人感到骄傲。
不是贪这些东西,一筐菜能值多少钱,人家学生家长不知道跑那么远路过来,筐里的菜都是挑最好的,连黄瓜都根根直溜,还不是感谢她男人做了好事。
吕大姐接过黄瓜,夸了两句,又说“今儿看见卖香瓜的,买了两个瓜,回去的时候给你装一个。”
“欸,最近咋不去家里走动了,我在家怪无聊的。”李校长媳妇问。
吕大姐表情尴尬,毕竟是亲表姐,不像李校长隔了一层,她老老实实把自己那点烦恼说了。
李校长媳妇不在意道“没啥事,老李不会说啥的,你放宽心,人家捐不捐款,哪是你说了算的。”
吕大姐不甘心的叹了口气“也不是,我在邮局,几乎天天能见着沈家那孩子,可不就一见到他,就想起这个事儿了。”
李校长媳妇宽慰道“可能是因为没开学,他找不着人。”不是说城里来的嘛。
“也有可能”吕大姐点头道,心里还是放不下,等开学这人就走了吧,城里人咋可能一直待在乡下。
李校长媳妇儿比她妹子看的开,这些年也不是没遇见过,说要给学校捐东西捐钱,反悔的,少捐的,甚至还有捐了要要回去的。
见识多了,心态也就放平了。
拿着表妹送的香瓜,李校长媳妇回到家,看见李校长在院子里修椅子,一边打水洗瓜,一边跟他说起这个事儿。
果然李校长只是笑了笑,没有在意“这事以后就不要提了,说出去人家面子上不好看。”
“知道”校长媳妇儿嘀咕着,把洗好的瓜切开,刚要喊他来吃,院门猛地被敲响了。
“谁啊”李校长起身去开门,门外站着的小年轻一头汗,显然来得很急。
“王干事,找我有啥事吗”李校长问。
这人是县教育局的干事,他去要粉笔,没少跟他打交道。
“急事,好事,大好事快,领导找你,快跟我走。”王干事急道“对了,还得去喊张校长。”
镇小的校长姓张。
李校长推着自行车,跟着王干事走了,校长媳妇端着切好的瓜,一脸迷惑“啥事这么着急,瓜都不吃一口”
这一走就是大半天,中午干脆没回来,一直到傍晚,李校长才推着车子回到家。
校长媳妇拧了把毛巾递过去“擦擦脸,看你一头汗。”
趁着他擦脸的时候,忍不住问“啥事这么着急,开会也不该这时候开啊”
按照以往经验,开会要么在快放假的时候,要么快开学的时候,现在暑假刚放十几天,哪都挨不着,开什么会。
李校长神色恍惚,一副没回过神的样子“不是开会”
“那是干啥你咋跟丢了魂似的。”
沉默了一会儿,李校长突然问“你妹子之前说,要给咱捐粉笔的,是沈家那个”
“沈猫儿”这名字吕娟今天刚提过,她记得可清楚“就是沈家那个城里的,最有出息的娃。”
“确实有出息啊”李校长叹了口气,又忍不住笑“沈猫儿是小名吧,人家大名叫沈鱼。”
“我管他猫儿还是鱼,欸不是,你咋突然想起他来了”校长媳妇儿灵机一动“他真给你们捐粉笔了”
搞不好是她猜对了,那个沈猫儿看学校放假,就把粉笔捐到教育局去了。
“是捐了粉笔,但是也不止粉笔。”
校长媳妇儿没好气推了他一把“跟我卖什么关子,爱说不说”
李校长脸上的笑都兜不住了,引得他媳妇儿更加好奇“难道捐了很多粉笔”不然咋笑成这样,脸上褶子都笑出来了。
“很多,特别多。”李校长眼睛亮极了“不光给我们捐粉笔,还要捐新的教学楼,新的宿舍,下雨天的时候,孩子们再也不用担心房顶漏雨了。”
“”
“你说,这是不是天大的好事,沈家的那孩子,可真有出息”
“”
“你咋不说话高兴傻了”
校长媳妇儿伸手探了下他额头“老李,你今天出去是不是中暑了,晕了头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