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晋江独家

作品:《清穿之安然自在

    罗宾又被审讯了三天三夜。这一次他没有遭到任何生理上的暴力,但他的感受就是四个字:生不如死。

    胤禛的命令是:让他把知道的一切都说出来。不止是显微镜, 医学书, 病菌与瘟疫,而是他长这么大知道的所有的一切。而且要留活口,不能弄伤了他, 他以后还有用。

    平二第一次收到这种命令。以往抓了舌头, 要么严刑拷打, 要么抓来一家老小威胁。如今罗宾来自海外, 没有亲友可抓,以后还有用, 肉皮儿都不能碰……

    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平二抓破了头皮, 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他发明了疲劳审讯。

    贝勒府的两名通译原本是京城洋人教堂的帮工, 一个擅长意大利语,一个擅长法语和西班牙语,英语都平平。平二的小弟,人称小幺儿的韩十六小时候和水手学的半吊子英语和法语。罗宾本人说荷兰语、英语和法语。

    于是平二让两名通译和韩十六轮班讯问罗宾,英语和法语反复交替讯问, 相同的问题重复了几百遍。罗宾可就惨了,绑在椅子上, 没吃没喝不能睡觉, 他不知道自己已经免于肉刑,一看到那个痛殴自己的打手冷笑着站在门口,就浑身发抖, 问一答十。

    罗宾度过了人生最漫长的三天,到最后已经精神崩溃,痛哭流涕,只想一死了之。

    他一遍又一遍交代着自己的家族如何没落,他在牛津求学的每一门课程,看过的每一本书、他知道的牛津的每一门课程,他认识的每一个人的情况,去过的每一间教堂、参加过的每一场舞会、看过的每一场戏剧,他每一个情人的姓名、家世、交往经过,她们的丈夫的姓名、家世、担任的职务,他坐船的路线、见闻,甚至他吃过的每一种食物……

    他始终没有见过这栋房子的主人。他有一种感觉,这些人的讯问不像是寻求什么答案,而是在了解和印证什么事情。

    但一切都无所谓了,只要这些人给他一口水喝,让他躺下睡觉,他可以把灵魂出卖给魔鬼。

    三天后,罗宾的二十年人生就摆在胤禛面前。

    胤禛通宵看完,靠在塌上闭目养神,各种信息在他脑中不断分门别类,又互相联系。

    他逐渐看到一个野心勃勃的国家的发展轮廓。

    君权神授的国家,教会一手遮天,随意将人打成异端烧死,国王不甘受制,一番博弈,教会权势大减,只能做出妥协……各种自然学派兴起,带动发明热潮,巨商豪富成为新的官员阶层,各种新兴行业出现……从中国传过去的火硝药、司南被广泛应用,火器更新换代飞快,航海冒险家前赴后继,到处抢占殖民地!

    原来是这样……西洋人用我国的东西加强了自己,四处扩张,一开始到了这边只是为了求财,但接触得多了,渐渐发现两边的发展不一致……那就是我国大祸临头的时刻!

    禁海梦里就是这么做的,结果只禁住了自己,挡不住西洋的船坚炮利!

    而我就算知道了这一切,又能如何

    胤禛翻身而起,看着桌上一本洋文书。那箱东西里,只有这本书不是罗宾偷窃的赃物。他承认这是他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话本,一直贴身携带。

    书的封面上画着一个身披甲胄,骑着战马的人,手执长矛,冲向一架巨大的风车。

    正月还没过完,四贝勒就一脸严肃的进宫给皇上请安,献上一个叫什么显微镜的东西,说是里面可以看到瘟疫的元凶!

    这可是个稀罕事儿。风声传来,有人猜测,四贝勒该不会是要学太子殿下,搞个什么祥瑞出来罢

    乾清宫内,胤禛跪下请罪,说这东西应该早点送来,下面人不知轻重,耽搁了时间。

    “儿子派了两路管事南下采买,其中一路在广州城外一池塘里,发现一具浮尸,脚下拴着一个箱子……”

    “他们背着差事,本不该多生事端,但那管事竟是个贪心的,要发死人财,捞上来箱子,见是洋文书籍和仪器,觉得可以卖些钱财,就瓜分一空……”

    “他们几个串通一气,以为能瞒天过海,却不想前几日吃醉酒说漏了嘴,被旁人听到报给苏培盛,这才把他们人赃俱获。”

    “儿子见是洋人的东西,请了京城内教堂的神父来辨认,说是西洋医学书籍和一架显微镜,此镜能看清水中微小之物……还说瘟疫就从那微小之物中来。”

    “儿子这才知道,那些该死的奴才们误了大事,儿子带显微镜进宫特来请罪。”

    康熙面色严峻,问道:“那些奴才现在何处”

    胤禛一脸惭愧地道:“背主的奴才见利忘义,儿子一时火上了头……命人把他们乱棍打死,填了井了。”</p>

    <strong></strong>

    康熙摇了摇头道:“你啊,刚看着沉稳了一点,怎么性子还是这么急何必跟奴才置气多问几遍再处置不迟。那显微镜何在我倒要看看水里的东西。”

    连着两日,乾清宫召见了好几位京城的神父讲解显微镜的原理和瘟疫的防治。九阿哥胤禟刚刚回京,还没睡上一个囫囵觉,也被康熙叫去了。

    胤禟以为皇父不满他回来迟了,跪下请罪道:“是儿子不中用,路上生了两回病,走得慢了……”

    康熙并未生气,叫他起来道:“你自己没出过远门,这回吃了苦头了,人都瘦了好多。一会儿让太医再给你开个方子,好好养上几日。”

    皇父如此温言体恤,胤禟感动得鼻子一酸……赶紧捂住了,生怕君前失仪。

    康熙见他这样,直接说道:“今儿就先不问你南下的差事了。只问你一件事,你在南边可见过一物名显微镜”

    胤禟想了想道:“见是没见过,但听说过,是洋人的玩意儿。儿子办差只去码头查看过,查过两条洋人的商船,只有茶叶、瓷器等物。时间有限,儿子没有去教堂之地走访。”

    康熙点了点头,让他去给宜妃请安,然后回家养病。

    又过了二十来天,广州知府派捕快上京面禀康熙,经过紧急排查,抓捕了一伙强人,招认曾经打劫一名洋人,见无黄金白银,半夜时分连人带箱子抛入荷塘灭口。荷塘附近的茶棚也查问过了,茶博士还记得当日远远的看到有一伙人从水里捞东西,然后直接进了广州城,都没停下喝碗茶。

    康熙早派人查过四贝勒府,果然有几个往常很得力的管事不见了踪影,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康熙点了点头,所有的细节和胤禛的说法对上就没问题了。

    既然此事是真,康熙看着显微镜下的微生物,也不得不信,心理也是一阵不舒服。他是真龙天子,怎么能和这些病菌共存。

    胤禛表示,此物带来疾病,一定要将之彻底消灭。四贝勒府内外已经闹得沸反盈天,不管吃的用的,井水也好,玉泉山的泉水也好,都要先烧开再使用。腐烂发霉之物立刻丢弃,所有垃圾都运到城外远离水源之处,能烧的烧,不能烧的挖深坑填埋。墙角地面阴沟里都用生石灰配水调和成的乳液彻底消毒,而且每过十天就这么来一回。

    胤禛强烈建议康熙,皇宫马上进行大扫除,甚至整个北京城都要严格执行这个“卫生条例”,因为病菌微小,影响却大,如果一处干净,旁边一处脏,脏的地方还是会形成污染。行之有效后还要向全国推广。

    康熙哭笑不得,整个皇宫消毒谈何容易。北京城也按这么来,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

    胤禛每天上一个折子强调此事,康熙也有点坐不住,先给太后、太妃们的住处,太子毓庆宫和自己的乾清宫消毒一番。宫里的奴才们从没搞过深度清洁,都累得半死。他们又没看过显微镜,没见过微生物,听说以后都要这样搞,很多人暗中抱怨四贝勒多事。

    永和宫是胤禛亲自盯着做了个全面消毒,德妃心里说不感动是假的,只是觉得老四又得罪人了,唉,这孩子就是太认真了。十四上蹿下跳跟着添乱,只觉得好玩。

    胤禟听说了,也跑去把宜妃的翊坤宫收拾了一顿。宜妃挺胸抬头,骄傲得一比。诸位皇子一看,别落人后啊,纷纷自掏腰包给母妃打扫房子,自己的府里也收拾起来。

    康熙大手一挥,年轻或者无子的嫔妃住处和空置的宫殿也进行了消毒。

    皇宫这一番折腾的动静可不小。但是听说北京城里都要这么搞,有的声音就开始变味了。

    “四贝勒小题大做,未免有沽名钓誉之嫌。”

    “一年之计在于春,百姓忙于生计还顾不过来,搞这些不是扰乱民生吗”

    “西洋之人非我族类,其言不可轻信……”

    太子胤礽就在朝会上对胤禛说道:“四弟本意是好的,毓庆宫焕然一新,我也是领情的。但若说全城扫除消毒,物资的抛费先放在一边,只说一点,上哪里找这么些人力,难道要加派徭役不成”

    御史一听这还了得,赶紧阻止:“春耕春播要紧,此时万万不宜加派徭役!”

    胤禛出师不利,但人力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他回到府中面沉似水,一筹莫展。

    最近消毒的事儿闹的尽人皆知,听雪回到西小院细细的讲了一遍,原本是为了给庶福晋解闷,没想到,向来眼里只有针线的庶福晋听完了,像是想到了什么,放下剪子伸了个懒腰,笑眯眯地说道:

    “这么说,也该是我吹一吹枕头风的时候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所有订阅、评论和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我写得慢,对不起大家,我在努力存稿……但总存不下来……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