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邻国、技艺
作品:《繁花如你》 说起刚知道的邻国的消息, 简放就想笑,就没见过这么倒霉的王爷。对,是王爷,引的繁花县紧张起来的就是这么一个刚夺嫡失败, 被发配嗯, 或者说是名义上是到边境驻守的王爷。
你说这人得倒霉到什么程度才会什么倒霉事儿都遇上。
这边夺嫡失败, 好容易保下条命, 领着自己一杆子人约莫一二千的模样,哭唧唧的到边境所谓封地的穷地方去了此残生。刚到地界,又遇上天灾人祸这还不算,因为正值权利交接,还直接被当地原本的官给直接甩锅了说什么天灾是因为他不吉利哎呦, 这事儿整的啊那王爷差点直接就上吊了好不。
你说被发配吧,这其实还是能自我安慰的,毕竟哪朝哪代遇上这样的事儿不是这样谁让皇位只有一个呢谁让皇帝一般都挺能生呢是吧, 所以倒霉的不只是他,和那些送了命的比起来, 他已经算是结果好的了。若是再加上点心理暗示, 比如什么为了皇朝永固, 为了看守边境, 为了国祚延绵做贡献什么的,不定还能重新振作一下。
可不想刚走到半路, 就听说自家要去的地方发了风灾。人刚入封地的范围,就听说了尚且还没交接权利, 目前还当着刺史的那几个想拍新皇帝马匹的混账给他套上的不吉利的罪名,搞得像是这风灾是他带来的一样,让他走一路就得了一路的白眼。
这都什么事儿啊, 这可是他以后要安身立命的地方,梦做得美一点,不定还想靠着这里重新崛起一下呢。这一戳子给的,直接挖根了有没有
所以啊,这王爷一到地方那是半点都不客气,立马开始和人刺史干上了,指责他怠政,说他不积极救灾,说刺史才是这风灾的源头,是老天都看不下去了,这才降下灾祸,至于他自己那是老天觉得替百姓喊冤的人来了,所以才赶着他来的时候降下警示的。
你别说,这人这么一弄,多少还真是收回了些民心的,毕竟有一句话他没说错啊他人没来的时候灾祸就来了啊这算到他头上是牵强了些。
可民心收回去一部分并不代表事儿就解决了。反而当地的情况越来越差了,为啥呢因为这两帮人只顾着斗争,愣是把救灾的事儿放到了第二位。呵呵,那事儿来了,这百姓怎么办为了活着,自然都开始逃难了呗。
“原本守备营的人过来弄个烽火台,不过是想着那到底是个曾差点登位的皇子,不定手下有些个私军什么的,怕那些人藏到山里,或者干脆躲到咱们地界来,所以以防万一戒备一二。等着事儿到了这份上,那就已经不只是守备营的事儿了,衙门都开始担心,那些个活不下去的遭灾的邻国百姓,会通过小路山道,跑到咱们这儿来。”
说到这个简放都觉得事儿巧的不行,若非守备营多心了那么一咪咪,派了几个人多花费了几日的功夫,翻了山去探听情况,繁花县怕是倒这会儿都不会知道,隔壁出了这么一个大事儿。
想来简放敛了敛神色,心下盘算着,那守备营这一次怕是要立功了,那自己通过上次剿匪结识的几个朋友,不知能不能得些好处。若是他们能分润些功劳,升上一阶,那将来自己
别人都以为当个捕快,除了捕头就没了出路,只有像是简放家这样几代人在这衙门里混,才知道其实还有更好的路子可以走。比如借着乱兵,边境摩擦等借机立功,转入守备营当个流外官,这就是从胥吏转官身的好途径,比走捕头、县尉这样所谓的正途更便捷,更迅速。
不想一辈子在衙门里蹉跎,上进心还挺强的简放心下自打知道这个事儿,不知道盘算了多少回,以至于每每说起这些关联的事儿都会稍稍失神。
好在这会儿边上还有沈依依在,没给他多想的机会,一句话就唤了回来,免去他在外头失态的可能。
“逃难那不是说邻国和咱们这隔着座山嘛,过来能容易了去有那功夫,不会往自己国家繁华些的地方去啊既然是遭灾,还闹得这么大,那边的朝廷只要脑子还在,怎么也该有附近的官府帮着赈灾才对,到这里来,光是山里的东西,就够吓到人的吧。还有那么些山里的山民,山村,当咱们这里是纸糊的不成”
“据说这次风灾挺大,范围挺广,咱们也就是隔着那么些山,所以才没牵扯到。所以啊,那附近的地方,怕是未必能全顾得过来。再一个想想咱们这里和府城的距离,和省府的距离,细算起来,比翻山也没差什么了,那边想来也是。这样的情况下你要说没人想着往咱们这来,还真是不可能。”
哎呦,要这么说的话,那这修城墙还真是得加快速度才行了,这样的人若是真来了,可是要出大乱子的。这些受灾后急于求生,又在不是自己本家本国的地方,烧杀掳掠的没什么心里障碍,所以行事必定凶狠没底线。寻常的百姓一般可顶不住这样不要命的狠人。
“那,这城墙什么时候能开始动起来别弄到半响人就来了,那可就麻烦了。”
“县令也这么说,所以想来在等上头政令的时候,做一些准备材料的事儿吧,反正我瞧着几个大人都忙乎着呢。”
这些官只要肯用心,沈依依觉得,那这事儿就能解决。虽说这年头的识字率地,可官员的比例也低啊,能在一层层的考试中博出来,能在官场中存活下来,那绝对都是人精子,本事人,这样的人几个凑一起忙乎,那还是可以指望的。
确实可以指望,这不是,这里沈依依刚和简放叨叨完没两日,县衙这里就开始出告示了,说的也挺简单,就是城墙年久失修,所以要重新翻新一下,其他的什么都没说。
为什么没说呵呵,在古代的士大夫眼里这样的军国大事儿,用的上和百姓说只要听指挥干活那就完了,对,就是这么管理的。“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嘛,他们打小就是这么学的。
“可以要老百姓跟着走,不一定要老百姓知道这是为什么”绝大部分的官,以高高在上的心态,就是这么理解的。
沈依依没工夫管官怎么想的,百姓是不是有意见,一个小女子,还是个边境贫苦县城里,底层百姓家的未成年人,这些都和她没关系。反倒是这城墙要修了,和她戚戚相关。
“爷爷,这下可好了,你这心可以放下了。”
“确实是,县衙出面修,那动用的必定是县城里最好的工匠,而且还是做惯了的老手,这修好后肯定更结实,夜里总算是能睡个好觉了。”
沈清明也高兴啊,高兴的将自家这边准备得东西一股脑的全送到了衙门,一门心思要做贡献。可惜,这马屁是拍到了马脚上,因为他这里出的东西,人家看不上。
“规格虽然是对的,沈半仙啊,可这土不成啊。”
嗯土还有什么讲究不成土胚泥砖不都是这样的沈清明有点傻眼他自觉自己已经很讲究了啊,特意寻得孙老头做框子,那孙老头可是出了名的一只眼,什么东西只要过了他的眼睛,尺寸就在没有出错的。嗯,这次的框子确实也没出错,可这土
“自古这城墙就最讲究一个粘字”
沈依依都没想到啊,人家修城墙的质量标准那是相当的不一般,根据那老匠人的说法,最早古的时候,比如春秋战国,那时候不管是贵族庄园还是封地筑城,那用的都是小孩嗯出来的便便,上蒸笼蒸,然后压出来的,这样的城墙刚开始是土黄色,到了后来是青色,最后是黑色,越是时间长,那就越是坚固,历数百年而不倒都是寻常。
后来因为这个操作太那个啥,给孩子吃的也太耗费,这才有了三合土糯米鸡蛋红糖的配比,先做出框子,内里用打桩的法子压实,这样的城墙,看看现代遗留的地方,就知道有多了。等着砖开始大量的应用,上头的这个法子又被从新拓展了一下,就是三合土的墙外头裹上一层层的用糯米粘合的砖墙,增强厚度和强度,这个效果后世有大量的遗留可以做解说啊反正确实挺强的。
那么繁花县的是哪个级别呢其实都不是,作为下等县,还是贫困县,边境危机不算严重的县,城墙其实就是三合土砖家糯米的结合体。比第二种少了鸡蛋红糖,营养成分急剧下降,强度自然也一样下降了好些。可即使如此,也不是寻常土砖能比拟的,所以这老匠人说的时候,依然带着几分傲娇,对沈清明的帮助一点没看上。
“竟然是如此吗哎呀,难怪那城墙一二百年没修,也才塌了那么些地方,这,这果然是厉害。”
喂,人家驳了你的脸面,你居然还能一脸崇拜,沈半仙啊,你这有点跪舔啊沈依依感觉有一点辣眼睛。可与此同时,对于古代的大工程也生出了几分敬佩来。
我兔子家大基建狂魔的基因果然源远流长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