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温家再访

作品:《公主每天都在作死

    我真的好想喝奶茶啊, 支持我一下呗。  他神情严肃,唇色惨白, 直到看到不远处有亮光逐渐显现, 一直紧绷着脸才松懈下来。

    “公主, 前面就是长安县了。”车夫低声说道,说话时腔调古怪,压着舌尖说话, 但是声音中是按捺不住的兴奋。

    车帘掀开,露出一张精致惊艳的小脸, 肤若白雪, 秋水明眸, 最显眼的是右眼下眼睑有一点红色的泪痣, 随着颠簸的道路,跃跃欲飞, 衬得人楚楚可人。

    大英天子五十寿诞, 举国同庆,大英朝周边数十个附属国皆来长安拜会,各地奇珍异宝纷纷涌入长安, 半个月前,长安已取消宵禁,灯会庙会接二连三地开着, 就连长安城下属的长安县和千秋县都深感圣意,百花齐放,千灯不灭, 万人同欢。

    车内年轻美丽的女子看着越来越近的光点,鸦羽般的睫毛轻轻阖住眼睛,再抬眼时便露出一丝古怪的笑意。她轻轻叹了一口气,看着车夫的后脑勺,红唇轻启,眼神凌厉,冒出一串外邦言语。

    车夫还未反应过来,就觉得脖子一疼,他的意识随着他的脑袋掉在地上滚动,身体还坐在马车上随着马车快速奔跑,最终轰然倒下,跌落在地上。

    车缰被纤细修长的手紧紧握住,只见那双金贵的手用力勒住绳子,马车应声停下,那女人神情冷漠,似水眸子最后看了一眼近在咫尺的亮如白昼的县城,最后消失在漆黑的夜晚,只留下空荡荡的一辆马车和不远处尸首分离的人。

    明月高悬,挂在亮如绸缎的夜空,柔和的月光洒在大英王朝的每个角落,也照得路上那匹被遗弃的马,滚圆的大眼睛充满着无辜与不安。与此同时,一墙之隔,墙内是嬉笑热闹的盛世场景,墙外是漆黑荒凉的入城小道,隐隐有小孩放肆的笑声断断续续传来,打破了城外沉默的桎梏。

    长安县作为长安城京兆尹下属的唯二县城,说是一个小小的县,但繁荣程度远远超乎众人相信。长安县毗邻蓝田县,此番为庆祝圣人五十千秋,早早便运进了数十车上好蓝田玉,以玉代花,以求百花不灭,千秋长存。

    规制整齐的大街上,因为千秋节这等大事,一个月前便没了街坊界限和宵禁管辖,加上大英对女子束缚较低,一到此类盛况,街上便涌动着无数人,他们或在河边看花灯,或逛庙会,有时随意拿起路边摆放的东西,也是种类繁多,样式新颖,让人目不暇接。

    “这个京兆尹和长安县的县令可是为了抢功劳花了不少心思。”来喜阁的阁楼上,一位穿着月白色圆领袍的俊秀郎君,右手装模作样摇着扇子,左手撑着下巴看着地下来来往往的人群,语虽含笑却也语意不明,眼角的红色泪痣随着他说话跃跃欲飞,闪着灵动的光芒。

    “就你有眼睛,这次带你出来可别给我惹祸。”对面说话的男子比他年长,器宇轩昂,一双含情桃花眼似笑非笑。

    他看向湖中用几块巨大蓝田玉雕刻成的如栩如生的牡丹,敛下笑意,“长吏久于政,然后风教敦。这今年上任的京兆府怎么就不能安分守己一些。”

    “什么人带什么货色,也不看看这个京兆府尹是谁塞进来的。”年轻点的男子冷笑一声,原本脸上的好心情顿时消失不见,琥铂色的眼睛漫不经心地看向那朵巨大艳丽的牡丹。

    四层花瓣层层叠叠盛开,花蕊用一颗颜色清透的龙陵黄龙玉雕琢,花萼则有翡翠精雕细琢而成,加之周边河灯众多,如繁星入河,星星点点,远看如灿烂银河,更衬托得整朵牡丹雍容华贵,气质不凡,可见不仅花了大价钱而且也花了不少心思。

    “长安县和千秋县是入城必经县,如今宫内两边相互较着劲要夺得圣人恩宠,会这般行径也不足为奇。哥,走吧,看久了,也没甚意思,不过是花团锦簇,烈火烹油罢了。”年轻的男子不可置否地嘲讽着。他姿态潇洒地收了扇子,随即又开了扇子,在这个微凉的初冬,假模假样地扇着,大大的眼珠子不安分地转了一下。

    “哥,反正这里也没什么好看的,我听说长安县有一红馆远近闻名,不如……”

    “胡闹。少学那些人的坏毛病。”年长点的男子斜了她一眼,语含警告地轻声呵斥了一句。年轻点的那人讪讪地收了扇子,圆滚滚的大眼睛可怜兮兮地瞄了他哥一眼,见他毫无心软态度,上前一步,拉着他的袖子,轻轻晃了一下。

    “哥,我就看一眼。”他伸出一根手指可怜兮兮地说着,态度诚恳,不知情的人还以为红馆是什么绝妙的好地方。

    “别胡闹,这次你禁足还没结束便带你出来,若是被发现了,你少不得父皇一顿念。”年长男子语重心长地说道,他年级也不过二十出头,但是姿态沉稳,眉目冷静,穿着同色的月白色圆领服却丝毫没有身旁少年的稚气。

    “你从出生之日起便授封为千秋公主,尊享无比,内宫上下谁不得退射一地,再者这几日正值父皇千秋,若是被人发现逛那地方,你是准备这次去哪里受罚,到时那人新仇旧恨,有你受的。”

    时于归只是顺嘴说了一句,没想到皇兄变着法子在她耳边念叨,总结下来就一句话——别给我闯祸。

    她撅噘嘴,哼了一声,怒气冲冲地走出来喜阁。

    门口立着的侍卫接到自己主子的视线,连忙跟了上去护着公主,免得被人冲撞了,到时候脾气上来了,可谁都遭不住。

    时于归也不是骄纵的脾气,冷风一吹便冷静下来。她虽然被千娇百宠地长大,但母后生她难产而亡,如今偌大的皇宫只剩下一个哥哥,如今的大英国太子,前途莫测,空有虚无的圣人恩宠却战战兢兢。

    而如今成年皇子中,前有一个家世了得的长子,后有冠绝后宫的丽贵妃所生幼子,虎视眈眈地盯着自己兄长的位置,她自然不会自己送把柄上去。

    “我就是觉得你总是说我,我才不高兴的。”时于归气性来的快去的也快,对着后面跟上来的兄长,快速地倒打一把,“明年我就及笄了,你总是说我会让我嫁不出去的。”

    “说这些也不怕被人笑话,再者若真是到了婚配年纪,天下儿郎谁敢不求。”时庭瑜摸了摸时于归的脑袋,信誓旦旦地说道。

    时于归,一出生便被册封为千秋公主,得圣人宠爱,自小养在膝下,亲自教养,别说是这大英朝独一份,便是往前推几个朝代也绝无此例。

    她的生母是圣人的少年妻子,未仙逝前,后宫独宠一人,无人能掠起锋芒,即便如今后宫内盛宠如丽贵妃,后位也已空虚十三余载。所以今朝,时庭瑜能说出这番话,确实是事出有因,难以反驳。

    “我的驸马,可要我自己选。”时于归皱皱鼻子,少女情态地说道,“要天下第一人才好。”</p>

    <strong></strong>    时庭瑜宠溺地看着她,他十岁那年,母后因她而难产,他原本不喜爱这个妹妹,奈何她出落地越发像母妃,眼敛下的一点鲜红泪痣随着年长而越发显眼,更别说是言行举止,体态面貌,连眉目流转间都惊人的相似。他便渐渐软了心,对着她越发宠爱起来,一如当年母后对他一般。

    时于归他们顺着人流看着街边的摊位,她突然看到一个摊子上买的辟邪面具,奇形怪状,色泽或艳丽或沉重,停在摊位前,拿起其中一个面具,扣在脸上说道,又拿起其中一个中间有一道红痕的面具,递给时庭瑜,送到他眼前。

    “这个给你。”她说着,把面具带到时庭瑜的脸上,顿时把那张俊秀非常的脸遮住了。

    摊主混迹市井三十年,一双利眼早已看出两人不凡,连忙谄媚地说道:“这个小郎君好眼光,这可是古傩面具,整条街上独家一份,小郎君刚手上拿的这个可是傩戏中的尊者,寓意极好,您自己带的也是极为尊贵的寓意,这个原本三十文一个,如果小郎君两个都要只需要五十文即可。”

    时于归开心地一挥手,下面的人很有眼色地递了六十文钱,摊主更觉得自己眼光没错,于是兴高采烈地说道:“两位郎君真是好眼光。这种面具可有驱邪避祟的作用,我还有一首请神曲儿,来唱与两位郎君听。”

    荒诞奇怪的强调在喧闹杂乱的环境中轻轻响起,语调虽轻且奇异却又安抚人心,古怪的发言像是远古神明在轻声吟唱,虽然时于归听不懂那些话却感受出背后的力量,古朴厚重。

    “没想到市井之中还有懂楚地方言的人,果然是人才辈出,是吧,方思。”

    说话的是穿着对襟窄袖的胡服,脸上稚气未脱,却开始学人蓄胡,摇着一把浮夸的玉石扇,穿着打扮不伦不类,说话又老气横秋,偏偏眼亮如星,透出狡黠的味道。

    “‘上洞桃园请出了开路将军,忙来到,你是主家了愿人,壶中请出酒三巡’。摊主你看我这唱的官话如何。”那人张嘴便哼了一句,曲调如出一辙,竟是记了下来。

    摊主脸上是掩盖不住的惊讶之色,连连拍手称快,大呼郎君厉害。这一叠声的夸奖可把那人激动的,扇子摇得更加欢快了,用手锤了催身边人,挤眉弄眼道:“我是不是很厉害。”

    “嗯。”

    应话的人,同样穿着翻领窄袖袍,外罩一件纯黑色披风,回声侧脸间,灯光下的脸色微微苍白,腰间系着玉石腰带,仪容整洁,和煦端方,腰后方配着一把长剑,剑头乌金打造,肃穆沉重,不同凡响。他的声音如金石撞击,清脆入耳。

    时于归耳朵酥麻,面具下的脸倏地红了。

    他忙得手脚并用,大半个时辰过去了,文书还剩泰办,急得他直挠头发。

    因为这份文书极为厚实,原本应是多人参与才能完成,但现在时间紧急,住得远的人根本赶不过来,年轻的译语官斜了一眼几个高谈阔论的高丽句使者,露出愤愤的神情。

    高丽句离大英不算路途遥远,他们竟挑着最后关头才到,如何不让人恼怒。

    鸿胪寺杨少卿匆匆而来,衣冠虽整洁面色却不好,显然刚刚从府中赶来,一看到厅外一团乱的模样,眉心一跳,烦躁之心油然而生,大声呵斥道:“鸿胪寺丞何在,乱七八糟,成何体统,怎么回事,天色已晚,还不赶紧安排使团去休息。”

    在角楼里分配人员住宿的王寺丞急得嘴巴生泡,此时更是叫苦不迭,万分后悔之前听了杨少卿的话,对高丽句未来之事迟迟不理,如今火烧眉毛,事态紧急。

    杨少卿可有杨家撑腰,自己当时真的是昏了脑袋,才信了他的话。他如今想来,若真的太子受责,别的不说,千秋公主定是要来大闹一场的,到时候定是他第一个受到挂落。

    “高丽句使者不可与扶余国和靺鞨部落使者安排在一起,这几日宴会安排错开些,前几日来的百济倒是可以一同入住,高丽句的风俗习惯到时给几位将领说清,小心行事,莫出了差错,还有这次使团的贡礼务必清点清楚,仔细些……”王寺丞顾不上杨少卿,对着一旁几人逐一吩咐道,又把手上的名帖交给另外一人说道,“找个译语官把名单对一下,务必完全正确,尤其是明日上朝六位,更是要核实清楚,切记。”

    那边,杨少卿满腔怒火也不能对使者发泄,入门前抹了一把脸,在露出的时候便是满脸笑意,他带着客套亲切的笑脸入了大堂。

    “张典客,交接得如何,明日寅时便要上朝了。”他站在使者后面轻声说道,语气轻柔,眼神却凌厉,张典客叫苦不迭,苦着脸说道:“并不是属下不想让使者去休息,是使者说他们丢了一个公主。”

    “什么!”杨少卿失声叫道,随即觉得有失体统急忙收敛神色,上前一步,严肃说道:“真的什么时候丢的简直胡闹,哪里丢了就该让周边州县……”

    “抱歉,是鄙人过失。”

    杨少卿像是被人扼住喉咙的公鸡,尖锐地叫了几声便收了声,僵硬地扭头看向说话的人。

    谁也没想到那个年轻的高丽句使者会说官话,连一旁译语官都手一抖,毁了一张白纸,顿时心疼极了,再也不管其他事情了,专心投入翻译事业。倒是他身边原本一直陪同高丽句上长安城的译语官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使者,但是很快移开视线,继续帮同僚翻制。

    张典客哆着手,您了半天没您出一句话来,倒是杨少卿不亏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很快便收敛了心中的震惊,推翻了之前对待高丽句使者的态度,并且在短短时间内重新构建出一套方案,脸上的表情也瞬间变得严肃,一副无事发生的模样。

    “不知这位使节如何称呼。”杨少卿态度亲切又不失风范地说道。

    “鄙人乃高丽王四子莫里。”使节说话发音奇怪,宛如含着石头说话,但言辞举止像极了大英国人,连语句遣词都学得非常相似,想来是经过一番刻苦学习。

    杨少卿迅速把高丽句皇族顺序过了一遍,终于在一个角落里翻出了这位王子的身世,心底有些不悦。也不怪人精一样的杨安把此人忽略了,实在是这人因为是贱婢所生,在皇室中排名极低。

    高丽句嫡庶之分比大英还属苛刻,贱籍之人入了高门大户,哪怕极为受宠的或者生下孩子,依旧不会母凭子贵,在整个民族阶级中仍属于贱户,可以被嫡系一辈任意发卖打骂。

    如今高丽王王子便有十三位,其中八位为庶子,两位为良子,三位为嫡子。其中这位四王子莫里就是宫婢所生,母妃又不受宠,一夜风流后便泯灭如众人,要不是身份文书上盖着国印,一个为贱籍的人竟然也能为圣人贺千秋,当真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