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红线寄情
作品:《公主每天都在作死》 我真的好想喝奶茶啊, 支持我一下呗。
永昌候府大娘子便是两位顾家嫡系的亲姨母,故去镇远候大娘子的亲妹妹。奇怪的是, 明明是嫡亲姐妹性格确实远远不同。这位永昌候府大娘子性格泼辣刁蛮,利嘴不饶人, 唬得永昌侯府如今只有一妻二妾, 这二妾还是侯爷年少时的通房丫鬟, 也正是因为如此, 在镇远候大娘子去世后, 生生护住这对兄妹。
顾静兰扇子半遮面,对着她微微点头, 她大概知道了这位浪荡小郎君的身份,也明白她的顾虑,便起身行了半礼,低声唤道:“时小郎君。”
时于归一拍手, 脸上露出赞扬的神色, 心戚戚地说道:“可比你哥要机灵多了, 担得起你姨母一声赞。”
顾静兰低头浅笑不语。
“不知……有何贵干。”顾明朝含糊地问道。时于归拍了拍手,屏风后的仆从立刻捧着披风进来。
“还你,这几日天气不好, 洗净晾干花了不少时间。这不披风好了马上送过来了吗”时于归点了点头, 那位仆从便恭敬地披风交给芍药。
芍药见自家六娘子点了点头便行礼道谢, 接过披风后便站在角楼里不吭声,倒是儿茶滴溜溜的大眼睛扫了好几眼一声男装的时于归,天真懵懂的脸上露出一丝好奇。
顾明朝自然不会信她的话, 只当她是一时心血来潮,觑了一眼宛若真是偶遇的时于归,只见她虽和自家妹子聊得投机,右手却时不时地点了点桌面,可见心里并不想她说得简单轻松。
“那你真是胆大,竟敢……。”顾静兰低呼,随即又以扇遮住下面的话,她羞怯地低下头,摇了摇扇子复又说道,“时小郎君真是艺高胆大。”
时于归笑了笑,她目光远眺扫了一眼窗外,又收回视线,还未说话,便听见自己带来的随从和人发生争执。屏风微透,只看到门口站了几个穿着学子服装的人,眉头微微蹙起。
“长丰何事”她语气不悦地质问着,屏风外的人也没想到里面竟然还有他人,其中一人沉思片刻行礼说道:“某乃白鹿书院学子章沛书,请教郎君大名。”
顾静兰担忧地看着顾明朝,平静的脸上露出一丝焦虑,手指紧紧握住扇柄。时于归一听这人说话语气中的倨傲,那种恨不得全天下都跪在他脚下奉承的得意感,便心生厌恶,她冷笑一声,漫不经心地甩了甩扇子。
“也是今日我心情好,不然平日里谁要是敢这么和我说话。”时于归一把扣住在手心打转的扇,态度嚣张地嘲笑道,“我一个打十个。”
“滚!”
章沛书没想到有人听到这个名字竟然还敢是这个态度,一时间脸上骄傲矜贵的表情撑不住,他甚至隐约听到有人嗤笑,大庭广众被羞辱的愤怒、不忿瞬间冲上脑袋,他一把掀开屏风,怒发冲冠模样。
“大胆!”
长丰怒斥,腰刀瞬间出鞘,只见寒光一闪,眨眼间便抵着章沛书的脖子,寒气森森的刀气瞬间让他冷静下来。凌厉的刀锋在他脖颈处留下一道红色痕迹,再近一寸必定血溅当场。
他涨红的脸庞刷得白了下来。与章沛书一同前来的三个书生顿时连声怒斥着,又不敢上前,只能语言攻击,偏偏长丰军人出身心智坚毅也听不懂他们的话,只是沉着脸站着。
鸿胪寺译语官一边加急翻看文书,打算连夜译制成奏折,以便明日庆典之用,一边和一路陪同使者入长安的译语官交谈,获取沿途信息,整理成册。
他忙得手脚并用,大半个时辰过去了,文书还剩泰办,急得他直挠头发。
因为这份文书极为厚实,原本应是多人参与才能完成,但现在时间紧急,住得远的人根本赶不过来,年轻的译语官斜了一眼几个高谈阔论的高丽句使者,露出愤愤的神情。
高丽句离大英不算路途遥远,他们竟挑着最后关头才到,如何不让人恼怒。
鸿胪寺杨少卿匆匆而来,衣冠虽整洁面色却不好,显然刚刚从府中赶来,一看到厅外一团乱的模样,眉心一跳,烦躁之心油然而生,大声呵斥道:“鸿胪寺丞何在,乱七八糟,成何体统,怎么回事,天色已晚,还不赶紧安排使团去休息。”
在角楼里分配人员住宿的王寺丞急得嘴巴生泡,此时更是叫苦不迭,万分后悔之前听了杨少卿的话,对高丽句未来之事迟迟不理,如今火烧眉毛,事态紧急。</p>
<strong></strong>
杨少卿可有杨家撑腰,自己当时真的是昏了脑袋,才信了他的话。他如今想来,若真的太子受责,别的不说,千秋公主定是要来大闹一场的,到时候定是他第一个受到挂落。
“高丽句使者不可与扶余国和靺鞨部落使者安排在一起,这几日宴会安排错开些,前几日来的百济倒是可以一同入住,高丽句的风俗习惯到时给几位将领说清,小心行事,莫出了差错,还有这次使团的贡礼务必清点清楚,仔细些……”王寺丞顾不上杨少卿,对着一旁几人逐一吩咐道,又把手上的名帖交给另外一人说道,“找个译语官把名单对一下,务必完全正确,尤其是明日上朝六位,更是要核实清楚,切记。”
那边,杨少卿满腔怒火也不能对使者发泄,入门前抹了一把脸,在露出的时候便是满脸笑意,他带着客套亲切的笑脸入了大堂。
“张典客,交接得如何,明日寅时便要上朝了。”他站在使者后面轻声说道,语气轻柔,眼神却凌厉,张典客叫苦不迭,苦着脸说道:“并不是属下不想让使者去休息,是使者说他们丢了一个公主。”
“什么!”杨少卿失声叫道,随即觉得有失体统急忙收敛神色,上前一步,严肃说道:“真的什么时候丢的简直胡闹,哪里丢了就该让周边州县……”
“抱歉,是鄙人过失。”
杨少卿像是被人扼住喉咙的公鸡,尖锐地叫了几声便收了声,僵硬地扭头看向说话的人。
谁也没想到那个年轻的高丽句使者会说官话,连一旁译语官都手一抖,毁了一张白纸,顿时心疼极了,再也不管其他事情了,专心投入翻译事业。倒是他身边原本一直陪同高丽句上长安城的译语官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使者,但是很快移开视线,继续帮同僚翻制。
张典客哆着手,您了半天没您出一句话来,倒是杨少卿不亏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很快便收敛了心中的震惊,推翻了之前对待高丽句使者的态度,并且在短短时间内重新构建出一套方案,脸上的表情也瞬间变得严肃,一副无事发生的模样。
“不知这位使节如何称呼。”杨少卿态度亲切又不失风范地说道。
“鄙人乃高丽王四子莫里。”使节说话发音奇怪,宛如含着石头说话,但言辞举止像极了大英国人,连语句遣词都学得非常相似,想来是经过一番刻苦学习。
杨少卿迅速把高丽句皇族顺序过了一遍,终于在一个角落里翻出了这位王子的身世,心底有些不悦。也不怪人精一样的杨安把此人忽略了,实在是这人因为是贱婢所生,在皇室中排名极低。
高丽句嫡庶之分比大英还属苛刻,贱籍之人入了高门大户,哪怕极为受宠的或者生下孩子,依旧不会母凭子贵,在整个民族阶级中仍属于贱户,可以被嫡系一辈任意发卖打骂。
如今高丽王王子便有十三位,其中八位为庶子,两位为良子,三位为嫡子。其中这位四王子莫里就是宫婢所生,母妃又不受宠,一夜风流后便泯灭如众人,要不是身份文书上盖着国印,一个为贱籍的人竟然也能为圣人贺千秋,当真可笑。
高丽王竟然派一个庶子前来,当真是不把大英放在眼里。杨安心有不虞,面色也冷了些,公事公办地说道:“公主失踪,王子为何不立即要求沿路州县协查,如今都以到长安城,明日便要上朝,这可如何是好。”
一般使团带公主、郡主借着千秋盛典名义入长安城,名目不言而喻,不过是想送人进圣人内宫,以谋取更多利益。
这样的女子一入内宫便从此连接起两国之间的关系,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监视,被控制,甚至连生育之事都将不受她自己控制,但两国开战,第一个受到牵连的便是她,所以但凡心疼女儿的没人会愿意送自己女儿入宫为妃。
使节面露难色,视线下移,不再和杨安对视,只是轻声说道:“公主就是入城的时候才发现丢了。”
杨安眉心一跳。
入城!那不就是刚刚!
他面色严肃,冷得吓人,高高的颧骨隆起,在灯影下打下凌厉的阴影,他转身对着张典客说道:“带我的令牌,让神武军秘密搜查。”
张典客原想说神武军非皇族不听召,刚一张口就被他脸色吓了一跳,慌慌张张地跑了出去。
“诸位还请去议事厅译制,王寺丞把所有使团人员都带至一处,切不可怠慢,但也不可随意出入鸿胪寺。这边,烦请四王子和几位使节随我前来,仔细回想一下公主是怎么丢的。”杨安做事雷厉风行,也难怪年纪轻轻桌上少卿一职。
他很快把无关人员都清理出去,顺便把在场的全部嫌疑人控制起来,最后带着四皇子去了内间,打算详细了解这件事情。
这事说来他本不该着急,但是事情出在公主是入城的时候丢的。按照外邦朝贡礼节,最后一步应该是城外亲迎,但高丽句迟迟没有讯息,他本着要看太子笑话的心态也没有多加管束,没想到这次打鹰被琢了眼,使团竟然连夜赶来,悄无声息,无事还好,可偏偏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