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来到战国(七十)
作品:《我与长生》 秦王崩了。
原来鹤立鸡群的两人很快融入到白布素衣之中。
阿丑愣了愣, “曾祖父没了”
他想来见父亲,潜意识里其实也想见见所有的亲人们。譬如从未见过,但总是让人送来许多东西的曾祖父赵稷。
可惜就在一城之中, 生死两别再无缘分。
两人没有急着上门认亲, 而是在城中默默等候,等着秦王驾崩后后人主张后事。
赵稷之子赵柱妻妾成群,最看重的华阳夫人多年无子。为了有朝一日回来谋划富贵, 生母夏姬不得宠的赵异人认华阳夫人为母。由此说来, 阿丑名义上就是华阳夫人的孙子, 而非单纯意义的与赵柱挂钩。
赵异人在赵柱身旁正要表现,在丧事内务忙碌之后,华阳夫人终于带着车马来亲自请二人进宫。
若是只有阿丑,大不了就是叫人来带回来就是。但因为听闻羲和也在, 华阳夫人还尤其郑重的准备一番。
本就是花容月貌的女子, 腹有诗书气自华,华阳夫人宛若城中最盛的牡丹花一般。不需特意打扮艳丽, 生来就如光如风引人追逐。
第一眼,羲和就本能的看了过去, 面色也禁不住的柔和起来。
初次见面的祖孙并没有装作熟络, 只是华阳夫人深居高位多年, 只要有心就能让人如沐春风。等到回去时, 阿丑已经成功的依偎到华阳夫人怀里。
“你多大了”
“八岁,就要生辰了。”
“好啊,正好让祖母给你办生辰, 一家团团圆圆。”
心性沉稳许多的阿丑顿时心动,“谢谢祖母。”
“傻孩子,祖母疼你有什么好谢的”
“自然应该,祖母于我有恩还细心照顾,这是赵政的大幸。但如今曾祖父才丧,赵政不敢不孝让祖母分心为此,反而劳累伤了自己。”
赵稷死去,太子妃华阳夫人就是秦国的正夫人。她心里高兴还来不及,以至于对着几岁的阿丑说漏了嘴,露出了这份心思。
偏偏阿丑聪慧又巧舌……
华阳夫人欣慰不已,“真是像你父亲,最孝顺了。”
阿丑见此露出几分郝然,聪明伶俐的模样透着与年轻相符的欢喜来。因而华阳夫人将目光转向羲和,一路上客客气气的没有言语双关试探。
把孩子养的这么机灵,对于风先生的流言她到底眼见为实信了两分。其余的,日后自然见分晓。
赵异人在宫中恭候,华阳夫人顺势借口离去。
“赵政见过父亲!”
阿丑掀开下裳跪地请安,跪晚后又跟着赵异人跪羲和。
羲和颇有几分深藏功与名的骄傲感,只是抬眸仔细看赵异人,手里的茶差点没丢出去。
这帝王之气未免早了些,连带着阿丑的面相也贵重起来。
没有谁是生来的帝王,但无人知道事情发展时当事人的面相也会随之更改。
赵稷才刚死,准秦王原太子赵柱还在兢兢业业的表现自己孝顺,几年前不受看重的赵异人也身份大变……
这秦国之乱超出想象,也可以想见帝王之位的难得。
“你父亲呢”
“还在前面,先生要见他”
羲和默了默,“不必,让他保重身子就是。”
“先生的意思是”
“你们太虚了。”
羲和嫌弃道,指了指阿丑,“你这些日子怕也无暇顾及,阿丑暂时还是跟着我吧,正好在秦国转一转。”
“先生说的是。”
阿丑笑呵呵的自觉站到羲和身旁来,来前他想着赵异人是自己的父亲,相见时就是不落泪也该有几分真情。但是眼见着其中蹊跷,母亲也不见人时心底不觉得又落了一笔。
赵异人察觉到些许微妙之处,轻轻拍了阿丑的肩膀,“等过些日子,你母亲回来就好了。”
“是。”
“你祖母最善,但如今正是丧事在即忙不开手,你陪着先生一同再等两日。”
“好,都听父亲的。”
许是阿丑乖巧配合的缘故,赵异人神色温和许多,心情来了甚至提问他的学业。
又不是后世科举书生,先生们对着阿丑都是教字传道,不特指何道且都说。自小被教导许多知识后,阿丑也自觉地虚心向学,除了偶尔发问时稍有声张自己学问的时候。除了每日夜里,他才会习惯的与羲和说。</p>
赵异人不知这些,只是看长子这般行事有度腹有学识甚是欣慰。又想到羲和的武艺扬名天下,心中更是舒心高兴。
秦国以战名天下,帝王公孙更是常常要亲征沙场。除了基本的理论之外,基本的手脚功夫也是必不可少的。
阿丑强,他争得的机会便越大。
待他走后,阿丑又是一副出神模样。羲和知他是在想象赵姬的模样,两父子的面容对比之下能看出相似与微妙之处。想来阿丑有一半像母亲,五官模样生的更加清秀好看,心眼却像足了父亲赵异人。
可惜她近年都在燕赵两地,始终没有听到有哪个祸国红颜事迹。像芈八子,也是难得的奇女子。无王名却有王权,殚精竭虑功成身退,实乃叫人称赞的表率。真不知道赵异人在外颠沛流离受了何等苦楚,竟防女子如此之深!不谈赵姬,也尽量避过华阳夫人。
一时之间,羲和在脑海里唱起了一台精彩不已的大戏。
尤其是半个月后,羲和分明清楚华阳夫人并非后院小女子。但她似乎与芈八子一般都不会刚愎自用,站在赵柱的身后能屈能伸将丧事一一办好。甚至肉眼可见,华阳夫人行事的柔韧有余。
既表露一国正夫人的风华,又恰好的站在太子赵柱身旁不争不抢两相辉映。她的意思十分明白,心甘情愿的做一个天下称赞无人夺去的一国夫人。
表现孝顺听话的阿丑还没有享受秦国公孙的富贵,反而被拎过去哭灵跪堂。他年纪小,与许多兄弟叔伯都不认识,一边伤心一边认亲也是十分忙碌了。虽然如今表面上周朝以无,但为了表面也依旧行周礼,因而丧礼事情琐碎又臃长不堪。从未试过熬夜的阿丑几度不能睡下,吃得素淡不说,生生的瞪着眼睛到疲倦发肿布满血丝。
几日后,他受不了的眼皮一番装作晕厥过去才作罢。
羲和在大半日后过去,推了推他,“别睡了,容易头痛。”
过犹不及总是不好,被推醒的阿丑眼皮愣着支不起来,只能努力的坐起来含糊着眼哼道,“先生,我睡了多久”
“七个时辰。”
本来就是孩子,睡眠时间那么要紧,羲和除了在演武场折磨阿丑外平日都十分和蔼,自认是很过关的家长。阿丑叹息一声,“我想学院了。”
“还有王先生、白先生……”
阿丑禁不住的点头,点一个说一人,混混沌沌的眼看着又要睡过去。
胳膊忽然一痛!
“醒了”
羲和将木几上的粥端起来喝,“你日后要多孝敬华阳夫人。”
眼下只有二人在,阿丑也不再显得乖巧无害般,“为何”
“你父亲很聪明。”
阿丑撇嘴,“我有先生。”
也就不需要这种小心翼翼审时度势的聪明。
羲和抿唇笑,吐出的话却不好听,“可你总是要一个人留下来的。”
“先生。”
“别劝我,我不会留下的。”
“不,我是说放下手里的粥,那是我的。”
小棉袄说翻脸就翻脸,果然小崽子都善变!
羲和白了一眼,“你说是就是了那你喊一声,它答应吗”
“……”
阿丑气得完全清醒过来,直到羲和将粥食还回来后满脸欢喜。羲和只是在碗边抿了一口,手下的勺子有一搭没一搭的散温而已。
两人都自在惯了,看着谁都要哭的丧脸总显得无趣。左右无事可做,等到赵柱行了继位大礼后,带着吉量一同出门去了。
理由是去看人间疾苦。
赵柱得知后很是卖乖,想要其余的王孙也跟羲和去。羲和对此直言性子怕生,拉着阿丑就出去了。
待走出两步,阿丑笑得直拍车板乐不可支,“先生,我们去哪”
从未真正跟着她出行周游,羲和思量再三,“先看看秦国。”
“好。”
看人间疾苦就不能太过享受吃喝住行,吉量一头跑到秦国边处去,那里与都城截然不同的情形随处可见。
羲和已经受过苦了,她将包袱里的半旧衣裳丢给阿丑换上。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表面上看着白面嫩脸的阿丑似乎有几分大家风范的气度。但他只是个孩子,半旧衣裳普通朴素,头顶自小自力更生的发髻,小腿推动追着羲和走去,宛若就是被士族可怜之下买来的小家仆一般。
因为腿短,他还追得有些费劲。
走到临街饭舍,羲和抬腿进去受到了小二的热情款待,她习惯的叫了几大盆吃食,看向从头至尾都没被留神搭理的阿丑,“咦,你的脸”
嘴边打趣一滞,寒冷天气走出汗水的小脸焕发着莫名光彩,与几月前的赵异人一般无二。
羲和掐指一算,“又死一个。”
阿丑,“什么死”
作者有话要说: 羲和教导的阿丑和历史的秦始皇,和当时的政治人物不太一样,集春秋战国人的性格吧,比较直又没有太多周礼束缚……
以及命断的秦王们啊,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