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来到战国(六十六)
作品:《我与长生》 昨日下了雪, 雪不大,路面上是薄薄的雪白。吉量踩实每一步, 拉着二手手咯吱咯吱的往前走。
这个声音将吉量吵得烦不胜烦, 略过了焦躁期后反而脚踏实地的拉车,一个声响都没有蹦。
原来的马车都是羲和亲手打的, 材质标准都尤其精确。二手车有些小, 拉了两天就有了咯吱咯吱的声响。奇妙的是这个动静很讨阿丑喜欢,精神的时候竟然跟着咿咿呀呀的叫, 以至于将这个声音记住, 牙牙学语的记在心中。
于是在回到学院的当日,咯吱咯吱的马车里伴着稚嫩兴奋的附和声。
羲和怕阿丑顾着高兴被颠出去, 无奈只能一路抱着他。她本来就不是腻歪的性格,时间长了难得有的一点柔软的慈母之心被消磨殆尽, 再闻着这全身都是的奶味,也让她头疼。奶味太浓, 偏偏不能撒手, 这让她看到贵生村三字时感动得热泪盈眶。
值守的年轻人紧紧抱着自己, 看着遥遥靠近的身影,不由眯了眯眼思索起来。
好像在哪里见过……
山中有职权的人几乎分了一半,一是当年山脚下池子村的张氏, 多是主村中大小杂事, 二则奔着羲和而来的土匪李氏六兄弟,如今孙辈主张学院与村中安危,也是扎稳脚跟的世代事业了。
张李后人虽然和王诩更亲, 但有祖训叮嘱,对于常常只能闻名的羲和推崇尊敬,即便有很多晚辈不曾见过。
每年年节大事会看到祖宗牌位上倒是挂着的妙龄女子,那是王诩亲笔所画,但为了表示崇敬哪敢抬头去看
说来奇怪,明明是个活人,怎么就和死人放一起了
还年年月月的拜。
等马车走近了,年轻人盯着吉量半晌而后确认的看向车上。
去年他在山下,回来正好和院长错开。再加上院长很是忙碌,几点一线都不是他一个外面巡山的小子能碰到的。
按道理,他是不认识。
但是院长的宝马吉量人尽皆知,而来往学院门口的他也常常看到院长本人亲手雕塑大石像,还有偶尔开学毕业时备受欢迎的石像馆。石像的模样十分俊俏,他看了不止一次,深信院长是个极看重外貌之人。
至于真实模样……
一抹红色越来越近,衬得其人面容白的惊人。
年轻人顾不得感叹她的憔悴,扯着嗓子就嚷了起来,“院长回来了!!!”
一旁的值守看见,连忙敲锣三短一长。这是针对时常离家的院长,特意定下的独家提醒暗号。
回来不易,不能放走!
羲和见此很是感动,满腹牢骚准备说给王诩听,不想出门迎接竟是只有两张熟悉面孔。
张小丫面色老了许多,她穿着自己的衣裳走来。
“这孩子”
“你退休了”
两人莞尔一笑。
前来的先生们彼此见过,里面还有张小丫的孩子。羲和倍感欣慰,一手抱着阿丑,一手牵着张小丫。她本来想搭肩膀,不过看她成了个小老太婆,也怕自己动作不知道轻重。
“您出征时我就害过一场病,后来上课都是让我儿子来也还好。直到您这次出门,不知怎么的就摔了一跤。”
“可有问医科大先生”
“问了,是我年轻逞强,小时还有成亲后许多不在意才闹出来的。”
张小丫很清楚自己在这座学院的前山寨里经历了什么,后来学得武艺也不肯服输以至于性子倔强。她嫁了个顾家务实的男人,可惜再怎么体贴也没让她改了脾气,以至于生产时也落了毛病。这些她都不以为然,自觉地没什么,学院里每月诊脉医治她也是一年一次,说的话左耳进右耳出。
直到这几年身子老坏,她这才后悔自己讳疾忌医的所作所为。但是后悔之后,又觉得这辈子足以。
“何况我也是古稀老人家,病痛之事是应该的。”张小丫不得不服输,努力的用骄傲口气说道。
在外人看来七八十的老人家看着不过五十余岁,确实是很骄傲的。即便在此之前,她看着不过四十的模样。
从某些方面,贵生村也可以叫长寿村。
张小丫这般已经让人欣慰羡慕,可惜她大半辈子在学院里忙碌,陡然被断了寥寥说过几句后才知,张小丫退休之后总不自在,偏偏晚辈们都盯着。就连院门的护卫也是小心翼翼,进去了都让人不远不近的跟着生怕有碍。
气得她想打人!
身后有一护卫闻言委屈巴巴道,“您不是想,就是打了!”
羲和闻言莞尔一笑,“怪不得说你怎么一直跟着。”
“这都是李先生吩咐的。”李先生,是张小丫的儿子。
好在二人走到羲和的办公舍,护卫没有再往前跟随只是守在门口。屋舍里日日都有人打扫,即便有些摆件对阿丑而言也是束之高阁伸手不及的遥远,因而进去后羲和就把他丢在底下,任由他爬行。
约莫一年的孩子正是活泼好动蹒跚学步的时候,羲和扯着布条将些许尖锐的边边角角捂上,便坐在一处开始倒茶喝。</p>
羲和才坐下不久,王诩与白起也来了。
“太师祖,这是你……”白起走在后面,入门看到一个地上爬的东西面色一惊,张嘴之间算了羲和离去的日子。
就算是出去生了,也没道理长这样大了。
王诩没有说话,定眼看了看。
“赵异人的幼子,赵政。”
“捡的”白起惊疑。
王诩蓦地一笑,神色微暖,“是劫的吧。”
羲和被这两人里外应和的打趣语塞,白了一眼,“送的,我刚进赵城就被赵异人硬送到怀里。”
“是个聪明人。”王诩欣然点头,为人师最是喜欢学生父母的信赖依托,由此可见这点他比不上师傅。
若是一般孩子,白起还会逗弄一番。闻听是赵异人之子,他反而无话可说神色复杂。身为曾经的秦国臣子,他能看清如今的秦国优势也报以期望。但他已经急流勇退解甲归田,再兼之差点被赵稷丢做弃子,他心里不是没有想法。
若是因为战事而亡,他绝无遗憾。出征前言语历历在目,胜利在即却要他放弃议和便是违背信诺。白起明白秦王的难处,但他也要为自己家人着想,为当初答应要给他一个太平天下的赵稷着想。
羲和两手相交,“回来时我有个主意,见到你后觉得很是不错。”
说话时,羲和看着张小丫。
“何事”
“既然学院之中设有学师,不若再设蒙师如何”
虽然学院之中的先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但是真正入门的师生极少。羲和开办学院以来,至今也就白起一个。他幼年在父母耳濡目染之下习得武术兵法,入学后学的课业正是羲和传授,直到学业有成后正式拜师为徒,可以说羲和是他的蒙师、学师、座师与业师。
至今为止,他也是唯一一个真正潜心学武的弟子。就连所谓天赋极高的王诩,也都不是。
“师傅说的蒙师,可是为他这个年纪的”
“咯吱咯吱。”
阿丑从门前爬着,嘴里哼唧着声音,本能的靠近几人中的羲和。他爬的快,看着那袅袅升起的茶温好奇的就要探手去碰。羲和摇头,单臂伸去将他一转丢到身后。
“三岁以上六岁以下,蒙学可教些更基础与为人之道,待到入学院亦能择选合适科目。”
学院之中并非没有遇到过,入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反而因为天赋兴趣缘故偏科,常常学得半年或一年就要转科。虽然这都是羲和预料允可的,但比较起来到底有些心性不定也浪费了时间,事后更要辛苦填补基础。因而先生们更喜欢白起这般,从头到尾的学习且成绩全优的学生。
本来只是盯着羲和脸看的张小丫回过神来,“您是说让我”
“自然,你不是闲着无事可做稚童开蒙比传授学业更重,你这样的老先生去是正正好的。”
“再叫几个年轻辈的看着。”
“呀!”
小手拍了拍巴掌,阿丑扶着高凳椅脚站了起来。正好说道此处,几人把目光看了过去。
受到注意的阿丑高兴坏了,抱着椅脚手舞足蹈,又冒出半颗牙的嘴巴躺着口水来,大眼睛笑成了眯眯眼。
羲和头疼不已,“多叫几个。”
‘啪啪!’
‘啪啪啪!’
阿丑的手无意间拍到椅下木板,脆生生的声音响了起来。眯眯眼充满惊奇的神色,嘴巴也微微张开来,他似乎没察觉到痛越拍越起劲。
“阿丑。”
‘啪啪!’
他拍的更厉害了,看着羲和还笑了起来,“咯吱咯吱”
羲和被他新的口头禅蠢到,简约风的高凳比他脑袋高,也没有地方让他爬上去。瞥过眼无法直视,羲和又与王诩等继续说着来办蒙学书社的可能性。此事几人都有兴趣,畅所欲言相谈甚欢。
直到哐当一声——
高凳被拽到地下发出悦耳之声,竟是往后翻倒。始作俑者站在一旁把着椅子把手,回首笑着,“哐”
作者有话要说: 一群没带过真小孩子的高龄老人:……
阿丑:笑嘻嘻
说到开蒙业师就想到科举,然后就想到史记春秋经书这类书,再想到羲和在搞事情啊……
未来学子的噩梦,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