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 69 章

作品:《瑟瑟幕

    令顾阮诧异的不是十四皇子突然来此的目的, 而是他所说的那句“李熙崇死了”。

    在确认了此事的真假之后, 就连傅知蕊都忍不住惊讶了半晌, “什么原因”

    “柳家巷。”顾阮说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觉得耳熟的地方。

    若说一次两次是巧合也便罢了,京中的贵族子弟在柳家巷丧命却已经是第三次了。就算是傻子也能看出蹊跷来。

    可正因如此, 顾阮却觉得这事奇怪,“有胆子做出这种事的人,不会三次都选择用同一个办法。这最后一次, 反倒像是旁人有心陷害。”

    柳家巷曾经出过三次震惊汴京的命案, 第一次是多年前一个郡王家的世子横死在此处。第二次是蒋姑娘的未婚夫婿, 第三次就是眼下这一件。

    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隔的时间太长, 不见得会是同一个人, 但做下李熙崇这桩命案的人一定是想嫁祸于前一次命案的凶手。

    这个解释不无道理, 但是合理归合理, 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证据去证实这件事, 何况这桩命案与他们也毫无关系。至多是李熙宁会难过一阵……

    “他先前与我说起过他的二弟, 两人还算亲近。”说着,傅知蕊不禁有些担心那个年轻人, “……他如何了”

    自她躲回公主府已有几日了, 李熙宁却被留在了顾阮的私宅, 以那个人的性子,难保不会大闹一场。可是这些日子却没听顾阮说起这事, 似乎一切都是天下太平。这反倒有些不寻常。

    说话时,顾阮正坐在桌边给赵明珠剥果子吃,闻言连头都没抬, “死不了。”

    保证对方不会死就是他最大的善心,也不会去做什么多余的事。但几日前,在与军医谈起傅知蕊的病情时,他还是好心地让李熙宁“凑巧”听到了。

    被事实接二连三地打击,李熙宁再也没了当初那上蹿下跳的劲头,说是生不如死也不为过。但顾阮宅子里布下的天罗地网不比汴京城要差,他双拳难敌四手,一时半刻也逃不出去。

    “再等几日吧。再过几日,宋老将军回西北时会带你们一起走。”剥好最后一个果子塞进赵明珠嘴里后,顾阮总算是擦了擦手站起身。

    见他起来,赵明珠鼓着脸颊看过去,无声地问他接下来要做什么。

    顾阮却笑笑没有说话,故作神秘地从屋子里走了出去。

    没过一会儿,一抹暗紫便撞进了几人的眼帘。

    赵明珠怔怔看着从门外走进来的那个身影,目光从他那身姿色的官服一直看到腰间的金鱼袋,半天没晃过神来。

    本朝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穿紫袍佩戴金鱼袋,未及三品却被特许改服色的,官衔前都必须要加上赐紫金鱼袋几字。建文帝此前便想要赐给自己的女婿此等荣宠,可是傅知蕊想了想兄长的性子,还是寻个理由婉拒了,到现在都只穿着符合自己品级的绯色官服。而顾阮却不一样,他品阶已经封到了云麾将军,这本就是他该做的打扮。

    赵明珠见惯了对方穿着一身黑衣的模样,第一次见对方打扮成这副样子,一时竟看直了眼,直到听傅知蕊问了句,“你要去面圣”才回过神来。

    “你要进宫”她难掩惊讶。

    顾阮点点头。他不习惯穿这身官服,站在那里松了松筋骨,不像是要去见皇帝,更像是要去打上一架。

    半晌,才说道,“是西北军军饷的事。出了江宁赈灾的案子之后,皇上原本想将西北的事压下去的,可是朝中有几人想趁着这个机会把我也拽下去,又将这事闹到皇帝面前了。”

    当年那事他虽是先斩后奏的,事后却也得了皇帝的默许,如今这案子怎么办全看那位帝王如何想。对方到底是将他当做什么人来看待,这决定了他的下场。

    若是起了半分疑心,他恐怕都走不出那座皇宫。

    但更多的话就没必要说出来让这姑娘徒增担忧,他快步走上前,轻轻抱了她一下,然后故作轻松地笑笑。“不是什么大事,我会很快回来的。”</p>

    话音落下,赵明珠还在思量着这事的利害,另一边的傅知蕊却将目光投了过来,眼眸中满是疑虑。

    顾阮回了她一个略带了些警告的眼神,唇边的笑意收敛了些,却未让赵明珠看清自己的神情,便转身离开了这暖意怡人的屋子。

    入冬后的汴京足足下了几日的雪,连地上都铺了厚厚一层,踩上去时“咯吱”作响。但宫城的地面却被清扫得洁净如初,仿佛被隔绝在冰天雪地之外。

    这不是顾阮第一次入宫面圣,但却是第一次面对这样多的朝官。

    当他踏进殿中看到那些神色各异的面孔时,神色还是淡然的。慢慢向皇帝拜下身去全了礼,这才抬眸看向在场的其他人。

    就连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的李温韦也在。但这些人里当属左仆射陆苍大人与他最熟悉,当年陆苍带着三儿子陆攸去西北时,他还与对方喝过几次酒,有几分交情。但转头来,却是这人告他告得最凶。

    见人已经到齐了,已经心神俱疲的建文帝扶着额头先看向了陆苍这边,“你们有何话说。”

    话音未落时,霎时间就窜出一个大臣来俯下身去将背得滚瓜烂熟的话说了一遍,无非是质疑当年西北军军饷一案中驻守西北的宋河、顾阮等人藏私,接着,又说起了这些年顾阮在西北刚愎自用,无视军令的罪状,最后,还不忘怀疑这个公主府的“新宠”藏起了私自逃狱的傅知意。

    顾阮在一旁听着这些话,心里不由跟着点了几百遍的头。

    说得对,说得对,怎么能说得这样准

    对方所说的这些罪状,无一例外,全是他做过的真事。

    可惜,他不能承认。

    见对方已经说完了,他才慢慢站出身来,先打量对方一眼,“你是户部的吴大人”

    对方高昂着头,显然对自己的身份很骄傲,但在目光触及到这年轻人身上的紫衣之后,还是觉得眼底一阵刺痛。

    同朝为官,顾阮年纪轻轻却压了他一头,就算平日里不说,在这种场合里,两人身上衣饰的不同也在无声地在彰显着身份。

    有了这个念头之后,哪怕是再想强装出气势来,也难免有了矮人一头的感觉,好像自己在虚张声势。

    而在他勉强挺直腰板看向顾阮的时候,对方却突然正色道,“户部掌税赋、俸饷,本该奉公如法,替圣上分忧解难,可在六年前你们又做了什么西北军军饷迟迟未到,虽是因为半路被押运官和陆口仓吏扣押,但在这之前呢你们户部又拿了多少银子去贿赂当年的西北军统制不过是几个官吏上下勾结贪污粮饷,却要西北几十万将士赔上性命”

    “这……”那吴大人显然没想到对方张口就给户部尚书扣上了一项罪名,不禁皱了皱眉,也不顾什么官阶之分了,厉声道,“顾阮,你怎敢信口胡言诬陷朝廷命官可是重罪,你说尚书大人勾结西北军统制,可有依据”

    但这一次开口回答他的却不是顾阮,而是一直静默不语的李温韦。

    在其他人还要帮腔之前,太师已经拱手上前,“皇上,顾将军所言之事并非虚假。”

    此言一出,在场几人甚至都无心去听对方拿出的证据又是什么,心底俱是惊骇,不明白太师为何有此一举。

    唯独顾阮敛下眼眸,静静看着自己脚下这一片土地,心底未有半分波澜。

    他忽然就想到了李熙宁在宅子里随口问起的那句话,“若是将来诸王争位,你会站在谁那边”

    今世的一切已经走向了未知,但上辈子的事还历历在目。顾阮清楚的记得,上辈子的自己在被迫选择了一个阵营时,其实并没有站在任何一个皇子那边。

    他选择的君主是李温韦。

    作者有话要说:  顾阮:我感慨了千百次李温韦为什么会有李熙宁那样的儿子,你觉得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