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26章 番外之包子记

作品:《公主的心事(清穿)

    此为非正式(fd)章, 请亲亲稍后阅览  作为府上唯二有阿哥的格格,相比耿氏的动荡,钮祜禄氏这边的日子显得有些平淡。

    这日弘历不上课,正好回府休息,钮祜禄氏看儿子跃跃欲试,想去福晋那里找弘昼玩。

    钮祜禄氏听耿氏提起过,福晋跟四爷提了叫弘昼入宫读书的事, 结果被四爷否决。到底还是多了个心眼儿, 没叫弘历过去碍眼。

    弘历刚入宫上课还不到两个月,正是讲说欲最强的时候, 特别想给周围人讲讲在宫里头听到看到的事情。

    钮祜禄氏这里显然没有合适的说话人选,他不论跟嬷嬷丫头还有太监们说什么,那些人只知道点头和奉承,不知道听进去了多少。弘历对着额娘已经反反复复讲了几遍, 眼看着钮祜禄氏的表情越来越平淡, 弘历就越想跟弘昼好好交流一番。

    钮祜禄氏被这个小祖宗缠得没办法:“要不, 额娘带你去看四格格吧。说起来, 你们兄妹也已经许久没一起说话了。”

    等你跟四格格说上了话,额娘就彻底解放了。

    弘历显然对这个小妹妹很有印象:“就是李侧福晋那里的妹妹么的确好久不见了。”他边说边从贵妃榻上跳下来, 不用人帮,麻利地提上靴子, “额娘,我们现在就去吧。”

    静仪在屋子里闷得发慌,见到有人来串门自然是大大得欢迎。

    静仪性格并不含蓄内向, 但距离交际之星还有一段距离,没穿越前也是宅女一枚,对于逛街聚会串门等扎堆活动并不是很感兴趣,尤其到了逢年过节需要走街串巷的时候,面对着长辈们友好亲切却不合时宜的提问,更是恨不能当个透明人。

    静仪以前看宅斗小说的时候还感觉挺奇怪的,那里头的人们怎么就那么喜欢聊天串门,还借着“诗社”、“赏花”、“游园”等各种名号搞聚会,聊得还是“你家娃功课学得怎样”、“家里姑娘有对象了吗”这等静仪最是敬而远之的话题。

    直到静仪也穿越后,过上了没电视没网络没手机的“三无”生活,才知道跟人说话也是一项高级消遣。

    多么痛的领悟!

    弘历想说的那些事情,静仪抱着一种考古的心情聆听,发自内心的感兴趣。

    什么紫禁城布局,上书房规矩,乾西五所建筑群的样子,永和宫德妃那里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李氏见静仪和弘历玩得好,心里高兴,同钮祜禄氏看着两个小的叽叽喳喳,一上午的时光就这么打发了。

    上午时候,钮祜禄氏带弘历来李氏这里做客,起晌以后,静仪又去钮祜禄氏那里用了些点心。

    同小伙伴弘历度过愉快的一天后,静仪清晨起床,乐极生悲——昨天讲话太多,嗓子劈了。

    = =

    这年春天格外的热,三月份刚刚过半,就很能感受到了夏日的气息。四爷进宫次数不少,但许久没去永和宫坐坐了,这日忙完了手头的事情,难得清闲,便去宫中给德妃请安,顺带接弘历散学回府。

    谁知刚接上四阿哥就被康熙身边的太监王德柱叫住:“王爷,皇上在乾清宫等您呢。”

    四爷看了一眼手上牵着的小萝卜头,想着老爷子有那么多孙子,也没见他对哪个格外上心。难得此时有了一个叫弘历在皇阿玛面前露脸的机会,便搓了搓手,故作为难道:“刚接上这小子,一时半会儿也没地方给他待,公公替我问皇阿玛一声,可否带着弘历一同拜见。”

    康熙本来也就没什么事情,不过将北上避暑的计划提上了日程,又听得他们说今儿雍亲王进宫了,见过大臣们后,便想着叫儿子过来交待几件出门前的事情,也算是临时抓来了个便宜劳动力,自然不会反对四爷带着儿子过来请安。

    康熙和四爷谈正事,弘历就在四爷身后站得笔直。

    康熙觉得这小男孩儿生得不错,五官端正,目光清明,长相十分讨喜,难免多看了几眼。

    就这几眼便看出来了问题。

    弘历总是时不时地盯着康熙桌上糕点看。

    康熙跟四爷谈完了正事,也有心情来逗逗这个孙子:“老四家的四阿哥,朕看你一直在往朕的桌子上瞧,同皇玛法说说,你是在瞧什么呢”

    被皇帝点名的弘历连忙出列,对着祖父行了个大礼:“孙儿在看皇玛法桌上的牛乳糕点心。”

    “哦”康熙奇道,“你是喜欢吃这个点心么”

    弘历道:“不是孙儿喜欢吃,是家里头四妹妹喜欢吃。前几日妹妹去额娘那里,自己吃了大半碟子牛乳糕呢。孙儿想着,这宫里的牛乳糕吃起来定然十分受用,想着就是妹妹吃不到,孙儿多看几眼,给妹妹形容一下,也叫妹妹心里高兴。”

    通过前些日子同静仪的接触,弘历知道这个妹妹是十分爱听他讲宫里头故事的。既然妹妹爱吃牛乳糕,若是他回府以后,好好给妹妹形容一番宫中牛乳糕的样子,静仪一定会觉得这个哥哥很是厉害,对他也会更加崇拜的!</p>

    <strong></strong>

    偷看点心被皇玛法发现了,但是皇玛法和阿玛都没有责怪他的样子。弘历脑补了一下静仪真挚的小眼神,越发觉得这波不亏。

    康熙记得,弘历是送进宫里读书的孩子当中,年纪最小的。四五岁的小阿哥,说话萌里萌气的,倒也字正腔圆,又是自己器重儿子家的亲孙子,康熙简直没有理由不喜欢。

    “老四,朕记得,你家小格格跟四阿哥不是一个额娘”

    康熙有这么多儿孙,这点子事情都记得如此清楚,要不怎么说当皇帝的得有个好脑子。

    “皇阿玛英明。”

    康熙想到早先年时候直郡王和太子、老八之间的争斗,心中感慨:“这也是你孩子们养得好。”

    不过是异母兄妹,四阿哥入宫看到牛乳糕能想到妹妹,就是亲的都不定能做到这般,也从侧面说明了老四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康熙走下来,笑着摸了摸弘历的脑袋:“既如此,朕叫御膳房做两盒牛乳糕,你带回去给妹妹尝尝,可不能叫你阿玛在路上偷吃。”

    “孙儿谢皇玛法赏赐。”弘历握紧了拳头,“孙儿一定会把皇玛法的心意带给妹妹。”

    四爷若有所思地看了弘历一眼。

    这小子平常看着不声不响的(其实他是个话唠),没想到关键时候真会给阿玛长脸啊。

    四爷回书房还要理一下康熙交代的事情,也有心锻炼弘历,在王府前头下了车后,叫他自己给静仪把点心送去。

    弘历提着食盒,迈着小短腿,在苏培盛苏公公的护送之下,一路快步向李侧福晋屋子里奔去。

    未来的乾隆帝是个很讨喜的小正太,李氏见了他来也是一脸笑意:“四阿哥是来看妹妹的么怎么跑得满脸是汗快坐下来洗把脸。”

    弘历把食盒交给李氏身边的翠西,把脖子一昂:“这是皇玛法赏给妹妹吃的。”

    不光是静仪,李氏也给听愣了,四阿哥正由谷雨伺候着洗脸,一屋子的人用疑惑的目光看向苏培盛。

    苏培盛把今天在乾清宫发生的事情一说,四阿哥弘历更是被李氏奉为了座上宾,就连静仪也对着弘历刮目相看——卖萌还是货真价实的正太比较强,她这个心理年龄二十好几的人就做不来这种事情。

    在永和宫里,福晋曾经得过德妃赏下的饭菜,但迄今为止,这府上除了四爷之外,能得康熙爷赏菜的,沾了弘历光的静仪是第一人。

    李氏近两年来不算得宠,四爷歇在钮祜禄氏和耿氏那里都比李侧福晋这边要多一些。

    但李氏毕竟有位子,算是半个主子,膝下又有小主子,即便四爷同李氏感情淡了也经常过来坐坐。

    比如昨天忙完一阵儿回府时候,除了去福晋那里用了个膳,就是李侧福晋院子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四爷过来的原因,今儿膳房送来的早膳做得格外用心,也格外合李氏的口味。

    吃了一顿挺舒服的早膳后,正院福晋身边的大丫头春朝便过来传话,说是福晋请侧福晋过去吃茶。

    李氏应下后,春朝便回福晋那里复命了。

    福晋正在小佛堂礼佛,春月拉着春朝道:“辛苦你了,给你留了饭。今儿膳房上的菜不少,福晋用得不多,大半都赏下来了。”

    春朝想起方才李侧福晋也刚用完膳,李主子那边的伙食竟然不比福晋差,还有几样费工夫的小菜是福晋这边也不大常见的。

    春月听了春朝这话,道:“我也听说了,昨天四爷从李侧福晋院子里出来,瞧着心情好得很呢,也难怪膳房的人巴结。”

    春月心有戚戚,李侧福晋以前多得宠啊,跟宫里德妃娘娘似的,一个接着一个生孩子,在府上那是压了福晋一头的。也就是这几年,三阿哥不争气,李侧福晋脾气又倔,才跟四爷冷下来了。

    不过李侧福晋就是有别人没有的好福气,虽然前头没了两个阿哥,但毕竟还有一个嫁了人的二格格,一个长到十岁的阿哥,一个能让四爷记挂着时常去看看的小格格。不像福晋,大阿哥没了,就一直没再能有孩子了。

    满人规矩不似汉人那般严格,不会太讲究晨昏定省一说,几位皇子福晋对于这些规矩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四王府上请安问好全凭个人意志——想讨好福晋的,去得就多,没什么上进心的,去得就少。

    李氏恰好就是那种没什么上进心的。福晋今儿特地来请,李氏猜是因着年氏的事情。她到底是侧福晋,位份比旁人高一些,又离得正院远,就稍微晚去了一会儿。

    李氏到了正院时候,宋氏、武氏、郭氏、耿氏和钮祜禄氏也都在了,一见到李氏都起身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