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25章 大结局(下)

作品:《公主的心事(清穿)

    此为非正式(fd)章, 请亲亲稍后阅览  庄子里就李氏一个主子,年氏在府里当家,李氏在庄子里头也算是当家了, 庄子里的一切东西都是先供着李主子和小格格。

    李氏点点头:“叫他们做些清淡的菜和粥来, 格格年纪小,脾胃弱,野味什么的以后晚膳就不要上了。”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原因,李氏就庄子里的野菜和野味要比府里头新鲜,味道也好了那么一两分。四爷出门后, 李氏也算府上三大巨头之一了, 临行之前,福晋还主动给李氏塞了个厨子带了过来。昨天中午厨房做了嫩炙,静仪也吃了不少,李氏总担心她消化不良,中午都没睡好觉,今天就要吸取教训了, 不能晚上再睡不好觉。

    翠西应下。

    没过多久,静仪一脸是汗地蹦蹦跳跳回来。

    李氏叫津儿给静仪洗脸更衣:“今儿出去做什么了”

    “骑马了。”

    李氏脸色都变了:“你才多大,哪个许你去骑马的”

    “哦,没有的。”静仪摆了摆她的小手, “就是赵公公抱着我绕着场地跑了一圈儿,他还带我去看了小马驹。等我回府后,我要叫阿玛给我选上一匹最好的养起来,那就是我的马了。”

    李氏这才松了口气。

    没过几日, 福晋就派人把弘历和弘昼送了过来。

    除了福晋身边的史嬷嬷,弘历和弘昼身边都跟了嬷嬷、丫头和太监,同时也带来了府中新鲜的八卦。

    李氏也知道了年氏和钮祜禄氏杠上的事情。李氏是不大喜欢背后说人的,听了事情原委也不由摇了摇头:年氏这样不行。

    静仪记得,年氏刚进府的时候对着福晋毕恭毕敬,将福晋奉承得很是不错。不过按常理而言,年氏应下管家这件事后,同福晋之间关系怕是便微妙了些许。失去了福晋的支持,再惹着未来乾隆他妈钮祜禄氏,实在有些得不偿失。

    庄子里头的气氛同雍王府上又是不同。

    弘历和弘昼正是贪玩的年纪,上头既没有阿玛看着,也没有福晋和额娘镇着,李侧福晋又是个极好说话的,对弘时和静仪如此,对不是自己养的阿哥更是宽泛了。主子们都不在、不管,嬷嬷和太监们想表现都没人看,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多管,弘历和弘昼就在庄子里头玩疯了。

    今天刨地,明天钓鱼,白天抽陀螺,晚上抓蝉猴(蝉的幼虫),不光把先生布置的功课忘了个一干二净,要不是李氏再三提点,就连每天写大字的习惯都给丢到爪哇国去。

    李氏对着静仪做预防性教育:“你看你两个哥哥,玩起来什么都顾不上了,连写大字能忘了,你可不能学这个。就连你三哥那个散漫的,都不敢忘了每日写字呢。你阿玛的字写得极好,等日后静儿启蒙了,也要好好跟着阿玛学学写字才是。”

    静仪郁闷地待坐在贵妃榻上,神情里颇有几分忧郁。

    两个哥哥不带她玩,还把她的“心腹”赵福来给拐走了,她只能在屋子里陪着李氏绣花,好生无聊,没有心思听额娘训导。

    雍王府里,年夫人进府来看女儿,听女儿讲了近些日子府上发生的事情,越听心里越是无奈。

    年夫人对着年氏语重心长道:“管家三年,猫狗也嫌。依着我说,你还是赶紧把烫手山芋快些扔出去的好。”

    年氏不大愿意,四爷给的这份信任和体面,正好体现了她的与众不同,那次和七阿哥的侧福晋巴尔达氏交流起来,巴尔达氏对她这份工作可是很羡慕的。

    “可是旁人不是这么说的,七爷府上的巴尔达姐姐还说我命好呢。”

    年夫人被这女儿的一根筋愁得没办法了,道:“等日后你哥哥们出息了,有她们说你命好的日子,你替旁人费这心力做什么呢一时的脸面不算什么,当下最重要的,是给四爷生一个小阿哥。”

    年氏到底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又被众人的奉承冲昏了头脑,听得额娘这话赌气道:“要是四爷让我管呢”

    看女儿一时半会儿不好转过弯来,年夫人无奈道:“既是主子爷让你管,那叫你就管吧。”

    七月中旬,四爷跟着圣驾避暑归京,静仪和李氏提前两天回府,等着迎接四爷。

    有了那年年氏中暑的事情,四爷就不叫妻儿们去外头迎了,只在福晋正院候着四爷的回归。

    静仪惊奇地发现,四爷历时一个冬天变白的脸这几个月又黑了回来。

    四爷对着福晋道了辛苦,问了弘时几个的功课,又抱了抱在一旁眼巴巴看着他的静仪:“丫头长高了,也沉了。”

    福晋招呼众人入席。

    年氏抬眸看了一眼,四爷报以淡淡一笑,那浓情蜜意的,简直要当场擦出火花来。

    这种团圆时候,静仪难免就会想到嘉仪。用膳过后,四爷果不其然去了年氏院子,静仪跟着李氏慢悠悠地踱步回来,再三嘱咐李氏要叫二姐姐注意保养身体。

    李氏明显地把静仪的意思理解岔了:“静儿想姐姐了放心,你姐姐好着呢,得闲时候叫她带着小外甥过来看你。”</p>

    <strong></strong>

    静仪:……

    额娘咱俩明显不在一个频道啊!

    = =

    这日,钮祜禄氏带着弘历来访。

    钮祜禄氏性格不圆滑,但是不傻。年氏管家的这段日子,郭氏、武氏乃至耿氏都曾心生不满,但大家都没吱声,至少没有闹到明面上,只有她一个人跟年氏杠起来了。自打那时起,她和年氏两看生厌,注定就不在一路了。

    弘历和妹妹感情好这是康熙爷定下的调子,四爷心里也是支持的,有这两个小的在,她和李氏关系只会越来越近。且钮祜禄氏素来敬重李氏为人,又打心里喜欢静仪这个孩子,心里打定主意,多亲近亲近李侧福晋不是坏事。

    静仪想起在庄子里时候,那对兄弟丢下她自己玩耍的情形,对着弘历微不可见地撇了撇嘴。

    做完这个动作好,静仪自己又笑了。多大的人了,跟人家四五岁的小朋友闹脾气,真是太不应该了。

    弘历被静仪笑得有些莫名奇妙,走过来坐到静仪身边,拿起扇子讨好地给小妹妹扇了扇风:“前几日在宫里时候,和嫔娘娘请我吃点心了呢,还说若是妹妹有空,大可以去宫里找娘娘玩呢。”

    宫里人说话都喜欢拐弯抹角,和嫔这说得已经很直白了。

    可静仪才这么一丁点儿大,总不能一个人入宫。之前入宫时候都是四爷带,可四爷这几日实在是忙得腾不出功夫,李氏又身份不够,想来想去只有请福晋递牌子带静仪入宫了。

    李氏去正院找福晋时候,福晋和年氏正在议事。

    年氏到底还是听了额娘的话,把手上大部分权利都移交出去,福晋为了不给四爷留下独断专行的印象,象征性地又放权了几件事给年氏,府上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也愿意跟她商量。既给了四爷面子,也叫四爷给了年家面子。

    李氏说明了自己来意,福晋倒也无话。宫里和嫔娘娘的意思,还是康熙爷点头首肯的,自然是要答应。

    年氏坐在一旁,身姿曼妙,仪态极好,三根手指托着茶盏,手腕翘出好看的弧度,清清凉凉开口道:“虽说是宫里娘娘抬爱,可四格格毕竟还小呢,入宫可要规矩一些,不能给爷惹麻烦才是。”

    福晋笑笑,转头去看李氏的反应。

    李氏心中不爽,没有说话,接过春朝递上的茶盏,低头喝茶,眼角一个余光都没分给年氏。

    她的女儿,康熙跟四爷都说好的姑娘,嫡母坐在上头尚且没说话呢,轮得到你一个庶母提醒教训

    年氏看在眼里,回去跟江嬷嬷抱怨:“不过是个女儿,长大了早晚是要抚蒙的,多金贵呢,我提上一句都不行了”

    江嬷嬷不敢教唆年氏生事,软语给年氏宽心道:“李侧福晋年纪比您大了都快二十岁呢,您的前途都在后头,跟她置什么气再说了,依着姑娘的得宠劲儿,日后这府上再有孩子也一定是托生在您肚子里的,咱们年家是什么人家,他们李家又是什么人家姑娘的孩子又岂是李主子的孩子比得了的”

    细想之下,年氏也觉得当时的话说得有些过分。但是一想到李氏用女儿争宠,叫四爷一心记挂着四格格,不论多忙,每每只要得空回府,都回回去李氏那里看四格格,就有一股邪火冒出来,根本压不下脾气。

    和嫔只生养过一个格格,是康熙的十八皇女,可惜刚出生不久就夭折了。十八格格以前的东西有好些是康熙赏的,和嫔都留着一直没舍得扔,也盼着再能有个孩子能用上,只可以一直没再有孩子。

    作者有话要说:  正文到里就结束啦,感谢小天使们的一路支持陪伴,以及连载过程中赋予我的动力和灵感。

    历史上雍正在位十三年,文文的大纲也就只做到了雍正十二年底。

    只要四爷一直好好的,静仪之后的日子依然是要在京城横着走的。余下的雍正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都由文中人物自行演绎。

    余下的很多事情,比如舟舟的驸马,静仪的包子,公主驸马的恩爱日常等都会更在番外,大家可以选择感兴趣的来看。

    新文预收已开,感兴趣的小天使们可以关注一下新文和专栏,开文早知道

    《全世界都求我搞事业(娱乐圈)》

    倪辰长了一张国民初恋脸,一经出道便俘获了万千男女老少的芳心。

    校园里带着耳麦喝奶茶的少女们喜欢,篮球场上穿aj扔三分球的少年们喜欢,cbd前等出租的小白领们喜欢,小区楼前广场舞大妈们也喜欢。

    娱乐圈中女星最羡慕的人,大抵也非倪辰莫属。

    颜值超能打,路人缘极佳;名导带飞,大牌护航,不管拍什么都能获奖……

    某大型电影奖项颁奖现场,最佳新人奖小花激动得语无伦次:感谢导演,感谢父母,感谢粉丝,我以后一定会再接再厉,努力发奋,为演员事业奋斗终身!

    坠入爱河的最佳女主获得者倪辰望天:人要是能只谈恋爱不工作该有多好啊……

    全世界都求我搞事业,可我只想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