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144 章

作品:《[快穿+红楼]我求生欲很强

    贾代善听贾代化说出, 历次朝庭给阵亡将士的抚恤银子太少这句话,吓的脸都绿了。贾代化太不谨慎了。是, 贾代化现在是在自己的书房里, 门口有人守着, 院子外头还站了家丁, 府门口更有门房在。可这话也不能说。

    不管是荣国府还是宁国府里,都有皇帝安插的眼线,这是开府时就有的事,也是他们一早就知道的事儿, 大家从来没细查过那人是谁查出一个,难保不送来第二个。即清不完,那还清他做什么只要自己问心无愧, 皇帝安插再多的人也没有用。

    可是不清, 不等于就不把人家这么放在眼里吧代化怎么就这么大大咧咧的说出来, 万一被人听到了怎么办。

    这不是要把皇帝的积怨越挑越深吗贾代善埋怨的看了贾代化一眼,道“朝庭四处用银子, 税赋却一直平平, 抚恤的银子一时少些, 将士的家眷也该理解。”

    人家该理解, 那朝庭就心安理得的把人家的抚恤银子一减再减甚至有些带兵的, 胆子大到把手伸向将士们的买命钱。

    贾代化凄凉一笑“道理我都懂,可是想想那些跟我出生入死的兄弟,父母妻儿吃不上饭、流离失所、卖儿卖女,我这心里便刀割一般。”

    不等贾代善再劝, 他接着说下去“我知道朝庭的难处,只想尽自己的心。我们府里还有几两用不着的银子,我想拿出来,分给这次与我一起抗敌的阵亡将士。”

    那是几两用不着的银子能解决的吗,此次抗击北戎,死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三万五千多人,就算是一人五两,那也是近二十万两的银子,大哥他算过没有

    贾代善看贾代化的目光里透着打量。他也是接手一座国公府的人,府里有多少家底心里再明白不过。不过他也想起来了,贾代化这个提议,他的父亲贾源与伯爷贾演也曾做过,只是他们当年不是用的自己府里的银子,而是分别从国库里借出银子来,抚恤了随自己一起征战的将士。

    那些将士都没有活到开国,当时国朝刚立,朝庭也没法一下子拿出那么多的银子抚恤阵亡将士,主要是拿出银子抚恤宁荣两公的部曲,别人的兵怎么办两位国公爷才想出这么一个招来,太祖也是知情的,这么多年一直没催着两府还银,皇家人应该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从国库里借银子与从自己府里拿家底抚恤,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贾代善知道,代化所以有这个想法,是知道宁国府并不被皇帝看重,再想如先国公一样从国库借银子,是借不出来的。

    还不如直接从自己府里拿出来的省口舌。

    这银子该拿出来吗该。贾代化经此一战,得封宁远伯,可以让宁国府的爵位传承的时间更久,这是花多少银子都买不来的。皇帝能在打压宁国府的时刻,还不得不给贾代化升爵,离不开陪着他一起战场杀敌战死的将士们的功劳。

    这银子能拿出来吗至少贾代善觉得不能。无他,皇帝对宁国府看不顺眼不是一日两日,否则也不会出现夺情之事,更不会连粮草都得贾代化自筹。

    现在一下子拿出这么些银子来,还是用来抚恤阵亡将士,让皇帝怎么想会不会觉得宁国府是在收买人心,对贾代化更加忌惮

    “大哥,”贾代善想了想措词,低声道“大哥的心情兄弟都明白。可是大哥也不能不顾皇家的体面。”

    贾代化听明白了,脸上的神情更加凝重“正是为了朝庭的体面,我才想着从府里拿出银子来。朝庭分发抚恤银子,边关的将士不可能不知道数目,若是知道了,会不会寒心将来还能不能替朝庭卖命北戎再犯边之时,还有没有人跟着我一起上阵杀敌”

    直击灵魂的三连问,让贾代善觉得贾代化没救了,你身子都成什么样了,自己心里没点数吗。就算是把伤养好了,也不过是让伤口收一收,根本却已经伤了,回不了战场了你知不知道还管有没有人肯上战场,能不能抗敌做什么

    贾代化心里自有他的算盘,他的空间里,可还有着几世积攒下来的银票呢。前几世他已经试验过了,不知是不是天道自行修正,凡是他从前面任务中得到的银票拿出来,这一世应该在别人手里的银票就会消失,不会出现同一张银票出现两次的现象。

    这让他可以放心使用自己的库存。为什么使用贾代化表示,自己在红楼世界几世,推了几个皇子做皇帝,已经推烦了,与其为了别人费心费力,还不如自己做皇帝。

    反正那些人上位后也不会感激他,最多是照顾一下他的家人,那不如给家人至高的权利,他们会自己照顾自己。

    野心有财力的支撑,就不再是野心而是理想。要不是怕自己亲自向皇帝动手,会导致回末世空间异能又打不开,贾代化都想自己直接一瓶修复液下去,把身子赶紧修复好,然后直接给皇帝来上一下子,自己坐到那个位置上。

    看过史书的贾代化,知道自己这个想法并不现实,只能算是yy王莽未篡时还要谦恭,曹操终其一生也没敢称帝,他一介武夫,只杀一个皇帝,是坐不稳皇位的。

    哪怕开国还不足百年,皇族的人口也成几何数增长,如果不好生谋划,让自己坐上皇位显得众望所归,那就等着无休无止的各种起义、、匡扶正统吧。

    君不见清朝入关过百年,还有人打着明朝王室的旗号想将满人赶出山海关贾代化才不想做那个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贾代善那里对贾代化的问题无法回答,过了许久之后没听到他继续说话,自是要看看人在做什么,就发现贾代化两眼放空,定定的看着西北方向,还以为他在想着战场之事,轻咳了一声展示自己的存在。

    贾代化被这一声清咳提醒,双目开始聚焦,看向贾代善“我知道你顾虑什么,放心,我会上折子向圣人禀明此事。”

    这是能禀明的事儿吗贾代善不得不提醒他道“圣人久有收拢军权之意,我们两府军权占了四成有余。若大哥这个时候上想抚恤将士的奏折,圣人会对两府更加忌惮。”

    “这我知道。”贾代化做长叹状“可是不做良心不安。为了不连累整个贾氏宗族,更为了保下贾门一丝血脉,代善,咱们还是分宗吧。”

    现在分宗已经这么轻松了吗,随便一个话题都能引到这个上头贾代善一脸懵逼的看着贾代化“大哥何出此言”

    贾代化自是不会告诉他,自己要与贾代善一个脸一个唱白脸,留贾代善在内搏取皇帝的信任,而他则尽量在外把握住军队。我太祖爷有训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枪杆子还是要握在自己手里才放心。

    就见他一脸阴郁“自从国公爷之时,圣人便不待见宁国府,你们府没少受到连累。这次我得胜纯属侥幸,也不是没有让人诟病之处。等我上了请抚阵亡将士的折子,宁国府还存不存在都在圣人的一念之间。”

    “那大哥不上折子便是。”就算真的想给那些将士家眷发银子,悄悄的进行不好吗

    贾代化苦笑一下“此事过了明路,圣人为了朝庭的脸面,三请之后必是要允的。可是若暗里行事,才真是打了朝庭的脸,不光会被人攻讦,就是那银子也不会落到将士家眷手中。”

    见贾代善也想到了这一层,贾代化趁机接下去“你我两府同源同宗,合掌了四成军权,圣人怕早有对两府动手之心。若是让他有了借口,两府被一锅端了,贾氏一族会一人无存。所以,”

    说到此贾代化眼圈都红了“等我上了折子之后,你务必当庭反驳与我,做出你我二人政见不和之态。我到时可能会说些重话,咱们两府趁势分宗。”

    接下来的话无比沉重“你不可做儿女之态,分宗之后,荣国府还有一线生机,若是不分为兄的不求别的,只盼着宁国府被圣人抄家之后,你能略微打点一二,别让为兄的受太多罪,去的痛快些便好。”

    “不,”贾代善觉得事情不会严重到这种程度“圣人刚封兄长为宁远伯。”

    “你一向比我看得明白,难道看不出圣人这是觉得,我这身子不中用了,才用爵位堵我的嘴可是三万五千兵士,就那么白白血染黄沙,我若一言不出,怎么对得起那遍野英魂”

    贾代善这才知道,贾代化所求的不只是要抚恤阵亡将士,还要借此把那些卡住边关壮士供给、不肯施以援手之人都昭告天下

    如果没有皇帝的允许,那些人哪儿来的胆子行事贾代化真把事情公之于世,最丢脸的不是别人,而是皇帝。哪怕皇帝能推出一两个替罪羊,可是知道真相的人,还是会对朝庭寒心。

    “大哥,”贾代善觉得自己还是要劝一句“圣人毕竟是圣人。”这天下都是他们家的,他为了打压异己,不顾山河可能沦入异族之手,你这么较真做什么。

    贾代化只看着他摇摇头,尽显自己的决心。眼见着他心意已决,贾代善还能说什么只能嘱咐他三思后行,再就是现在还是以养好身子为要。

    兄弟两个的谈话,因为重重防护,具体内容没传进宫中,可是贾代善离开宁国府的时候,面色沉重隐有怒意,还是被人惟妙惟肖的报给了皇帝。

    皇帝听了自是往自己希望的那处想“原来宁荣两府也不是铁板一块。”就是不知道这堂兄弟两个为何发生了争执。

    没用皇帝纳闷多长时间,只用了两个月,贾代化便强撑着身子递牌子,想向圣人当面谢恩。如此守土有功的名将,皇帝在接到牌子的第一时间,便同意贾代化的晋见请求,还拉着内阁的阁老们一起,以示恩荣。

    可是贾代化却是个没眼色的,他来谢恩只是个借口,并不是全部。这让皇帝恨不得自己没有拉着内阁一起见贾代化,却没处买后悔药去。

    听听,这说的是什么“圣人对臣优渥恩宠,臣想起埋骨边关的同袍,实在是受之有愧。”

    心里已经的皇帝,面上还宽仁的微笑“将士用命自是有功,可若没有你冲锋在前,他们也不会守到最后。”

    “纵是如此,臣还是不敢独受圣人恩遇。”贾代化分外坚持“那三万五千名将士,身后有三万五千个待养的家族,臣想”

    “代化不必忧心。”首辅见皇帝面色已经快维持不住,上前替他解围“朝庭对阵亡将士自有抚恤,那些银子尽够他们的父母妻儿过活。”

    贾代化有你是不是觉得我傻的眼神看向首辅“严阁老,十两银子怕是还不够你打赏府里奴才的,你觉得够那些将士父母妻儿活一辈子”

    首辅大人尴尬的笑了一下,退回自己的位置。次辅接着上阵“宁远伯言重了,百姓之家日常花用本就难与官员相比。他们自家也不是没有产业,那些抚恤之银,只是朝庭表示不忘记将士之心。”

    贾代化的神情,就差冷笑出声“李阁老,为将的或有产业,那些兵士都是军籍,世代以兵为业,失了吃饷的兵士,他们还以何为生”

    次辅也不得不尴尬而笑,悄眯眯回自己的位置去了。皇帝知道再这么议论下去,贾代化可以把自己的内阁成员都说的哑口无言,因道“代化心系同袍,其心可嘉。只是朝庭自有难处,便是朕有心想优抚,奈何力有不逮。”

    贾代化从刚被赐的座位上起身,抽着气跪了下去,向皇帝叩了个头“臣知朝庭的难处,愿效仿先父,捐银二十万两,以作朝庭抚恤此次战死将士之资。”你没银子,我捐总行了吧

    皇帝很想大吼一声不行,可是内阁阁老俱在,已经有两位在点头,大有称赞之意,让皇帝不得不压下火气,温声向贾代化道“代化之诚,可见一斑。只是朝庭自有定例,不好擅开先河。”你这次捐了,让下次别的打仗的将领怎么办

    贾代化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皇帝已经向他摆手“你新伤刚愈,快快起来。朕知道你是耿直的汉子,推己及人,视同袍父母如自己的亲人。可是也要想想朕的难处。此事朕会设法,你不必操心了。”

    如此宽宥如待心腹之语,让贾代化这个只知战场厮杀的粗汉,把眼眶都红了“臣是粗人,想事不周到,多谢圣人不怪罪臣逾越。”

    皇帝表示自己能体谅贾代化的心情,也为他对同袍的情谊感动,不会怪他的。五位阁老也跟着向贾代化表示了理解,都劝他不必操心边关之事,只管安心养伤吧任谁都看得出,贾代化这一次晋见是强撑着呢。

    被劝回府的贾代化,消停了半个月后上了一道折子,里头的内容还是想捐银子,他写道臣归府后夙夜难寐,辗转之间,时闻同袍哀叹苦求救助父母之声。三思后仍欲捐银二十万两,以作扰抚阵亡将士之资。

    这封折子贾代化没有让人代呈,而是走的正常程序,那就是将折子上书到兵部阵亡将士抚恤本就该兵部负责兵部没有受理过此类事情,银子的数额又过大,所以只好写了节略呈到内阁,看的内阁阁老们一个个面面相觑。

    首辅与次辅想把折子压下来,免得让圣人见到生气。可是当日在养心殿内就对贾代化欲捐银子之事点头赞许的柳阁老与张阁老,却觉得不能寒了贾代化爱兵之心,哪怕圣人最后还是不同意,也该由他亲自批复才见郑重。

    墙头草权阁老在中间和稀泥,和着和着也说了一句“当年宁荣两公就算是借银也要安抚部曲,可见宁远伯此举是家风使然。”

    有这一句,柳阁老与张阁老更觉得不能轻易压下折子,毕竟宁荣两公才去了几年,他们当年的部下,现在好些是领兵一方的将领,要是贾代化把此事写信说与他们,大家一起上折子皇帝更难看。

    收到内阁递来的节略,皇帝的鼻子都快给气歪了,觉得贾代化这是在跟自己叫板。想想自己登基这么长时间,正可借此试试朝臣们归心与否,皇帝便在下一次大朝会上把贾代化的折子抛了出来,让朝臣们讨论贾代化的提议是否可行。

    贾代化并没有上朝,身为京营节度使的贾代善却破天荒的参加了大朝会。听到皇帝说出贾代化折子的内容,贾代善头一个站了出来,皇帝以为他要附合贾代化,脸立时阴了下来。

    跪倒在地的贾代善没看清皇帝的脸色,叩首后声音高亢的陈词“臣以为宁远伯贾代化欲捐银抚恤,纯为哗众取宠之举,此例不可开,此风不可涨。我朝虽威慑四海,恩重五洲,然总有撮尔小丑,欲犯天威,时有犯边之举。贾代化此例一开,至日后领兵的将领于何地”

    武勋们听了都交头接耳起来,先不议论贾代化的折子,而是讨论贾代善头一个发言,怎么就与贾代化拧着来,难道这一对堂兄弟事先没有商议过,贾代化这份折子是他一个人的主意

    嘶如此想的武将们都吸了一口冷气,大家多年来习惯以宁荣两府马首是瞻,现在两府意见不同,他们应该附合谁

    就有人想到刚过去不几年的夺嫡之争,那时起宁荣两府好象就有些龃龉,好在当时两公是亲兄弟,有些什么也是兄弟两个背着人别扭些。现在两府主事人已经是堂兄弟,意见不同已经闹到明面上来了吗

    皇帝狐疑的看向跪着的贾代善,总觉得他今日好象知道贾代化上了折子一般,特意参加的大朝会。皇帝这么想了,也就问了出来。贾代善很光棍的承认了,理由便是贾代化上折子他知道,可是他不同意。

    因贾代化一意孤行,贾代善怕皇帝受了贾代化的蛊惑,开一个不好的先河,所以今日来大朝会,就是为了批驳贾代化的折子的。

    总算贾家还有一个识时务之人。皇帝叫贾代善平身,向朝臣们说明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看看是同意折子的观点还是贾代善的顾虑。

    意见明显分成了两派,文臣们竟大部分赞同贾代化的主意贾代化又不是直接自己把银子发到阵亡将士家眷手里,人家是捐给兵部,发放的人还是朝庭,阵亡将士家眷感激的也是朝庭,这样阵亡家眷得利,朝庭得名的事儿何乐而不为

    武将中有一半是赞同贾代化的观点的,他们觉得将士们随主帅上阵厮杀,用自己的命成就了主帅的功绩,主帅拿出点儿银子来表达自己抚慰之情,是理所当然的事。这部分人大多都是经过开国之战,现在已经居京养老之人,说话有些份量。

    另外一半同意贾代善的武将,则是经常被派出带兵之人,顾虑与贾代善差不多,哪个带兵时没有伤亡,一有了伤亡自己就得往出掏银子,想想都觉得肉疼。

    看着得菜市场般的朝臣,皇帝的脸一直没有开晴,他以为自己只是没收拢完兵权,没想到文臣这里归心的也没有几个,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附合贾代化的言论看来,有些事情还要缓缓图之,不能操之过急。

    “来人,”皇帝听不下去了,开口叫人,朝臣们不知皇帝要做什么,全都闭了嘴,皇帝命小太监“派人去宁国府,看贾代化可能下地走动若能走动,不妨来朝会对议。”

    小太监去了近一个时辰,贾代化才随着他一起上殿,身上还穿着原来一等将军的朝服。皇帝看了不由把眉毛拧到一块,不悦的看向内务府总管大臣。,,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