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番外、皇后重生——不作死就不会死
作品:《黑楼梦之黛玉复仇记》    王熙凤待贾琏回来,便将贾母那边元春哭诉求助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贾琏。
    贾琏听完,眉头立刻紧锁起来。他本就对元春当年的选择颇有微词。
    “林姑父现在忙得很,户部那么多事务,堆积如山,哪里有空去管这些私事?再说了,大妹夫赵存仁是武将,归兵部管,林姑父在户部,也帮不上忙啊!“贾琏当即摇头,觉得不妥。
    王熙凤听着贾琏的话,疲惫地叹了口气:“难道我不知道这些吗?这些道理,我比谁都清楚。可是老太太心疼孙女儿,我有什么办法?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大姑奶奶在婆家受委屈,咱们完全撒手不管吧?”
    贾琏听了这些话,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他心里嘀咕着,那姓赵的如今都四品官了,自己还只是五品,真是人心不足。
    不过看着妻子隆起的大肚子,贾琏眼中闪过一丝心疼。王熙凤如今身子重,确实不宜为这些烦心事劳神。
    贾琏无奈地叹了口气,语气软了下来,对王熙凤说:“行了行了,你这会儿身子重,就不用操心这些了。这事儿我来办。”
    他想了想,又道:“我回头去衙门的时候,看看林姑父什么时候有空,就过去提几句。至于他老人家愿不愿意帮,能帮到什么程度,那可就不是咱们能左右的了。”
    贾琏心里清楚,林如海断然不会为了元春这等小事去徇私。但他答应去提几句,也算是给了王熙凤和贾母一个交代。
    只是没想到的是,林如海听后,倒是笑呵呵看着贾琏道:“这事儿嘛,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前几日内阁议事,太子爷提出武将考核,说就平时也该定期考核。”
    “所以只要做的好的,升官自然不在话下。”林如海说了前半句,后半句贾琏也明白了:这要是做的不好,那可就怪不得别人了。
    贾琏寻了个空当,在衙门里找到了林如海。他将元春的境况和贾母的担忧委婉地提了几句。
    哪知道林如海听了,脸色却有些凝重。
    他放下手中的公文,对贾琏道:“琏儿,你来得正好。关于武将之事,我正要与你提一提。太子爷最近提出了武将考核之策。”
    林如海的语气带着一丝深意:“这考核不比寻常,做得好的武将,自然会得到提拔升官;可做得不好的,只怕这回就要惨了。”
    他没有明说,但贾琏立刻明白了林如海话中的分量。太子亲自过问,这便意味着此次考核绝非走过场。
    贾琏连忙谢过姑父,回到府中,贾琏主动去见了贾母。他将林如海透露的武将考核一事,详细禀告了贾母。
    “老太太,这事儿非同小可。太子爷亲自提出考核,恐怕就是要整顿军纪,淘汰那些尸位素餐之辈。”贾琏忧心忡忡地说道,“您看,是不是让大妹妹提前给妹夫透个信,让他早做准备?”
    元春想着这可是大事,索性也不留在京城了,赶紧回家。
    然而太子爷这番整顿,考核的不仅仅是武将的个人武艺和带兵打仗的能力,还涉及这些年管理下属、军纪、以及贪腐等诸多方面。
    偏偏,元春的丈夫赵存仁就属于管理失责的那一类。他平日里只顾享乐,对军中事务敷衍了事,对手下将士管理松散,幸好没涉及到什么大案子。
    考核结果一出,赵存仁不仅没能升官,反而被降了一级。
    消息传回来,刚刚生了儿子的王熙凤只是摇头,对着平儿说:“大姑奶奶真是眼光不行,嫁给这样子的。”
    “可不是,大姑奶奶日后,只怕日子不好过。”平儿见元春上次回来,比二姑奶奶那可是差远了。
    “不过咱们也不必管了,孩子的满月酒,四姑娘太小了顾不过来,你得多去帮忙。”王熙凤嘱咐平儿。
    贾赦早就吩咐一定要大办,毕竟他等这个嫡长孙等了多年,如今终于得偿所愿。
    如今王熙凤坐月子,探春又出嫁了,邢夫人是个管不来家的,事情自然就惜春来主管,平儿等帮忙。
    黛玉看着女儿来了一趟,哪知道回去就听说了嘉琰得天花的消息。
    “是不是弄错了?”嘉琰是太子的嫡长子,皇帝很看重长孙,所以平日里伺候嘉琰的人全都是精心培训过的。
    皇孙染天花的消息,犹如一道惊雷,瞬间打破了宫中的平静。所有太医几乎都被叫去了东宫。
    天花凶险异常,太医们尝试了各种方子,却始终未能见效,皇孙的病情,仍在恶化。
    皇后第一个表示自己去照顾孙子:“本宫年幼时曾得过天花,侥幸痊愈。既然如此,便由本宫亲自去照看皇孙。”
    太子妃却立刻上前,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却无比坚定:“母后,儿媳也曾得过天花,身子已有抗性。皇儿是儿媳的骨肉,于情于理,都该由儿媳亲自去照料!”
    皇后到底年纪大了,身体终究不如年轻人。而太子妃是孩子的亲娘,照料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黛玉和于然一面让府上的人注重消毒,一面翻看医书,想着能不能找到什么偏方。
    不得不说,皇长孙倒是吉人自有天相。
    太医们本来是没法子,抱尝试了各种方子,从古籍记载的升麻葛根汤加减,到民间流传的沙参麦冬汤加减等好些偏方,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轮番用上。
    奇迹的是,在太子妃的悉心照料和太医们的不懈努力下,皇长孙身上的脓包竟然开始结痂脱落,高烧也随之退去,小小的身子慢慢好起来了。
    “好!好啊!”就连素来沉稳的皇帝,听了这个消息,也忍不住脱口而出,兴奋地连声夸赞皇长孙“有天命”!
    然而,这话传到后宫,尤其是传到皇后耳中时,却让她心头一凛。
    她深知帝王心术,也明白“天命”二字的分量。皇长孙能活下来是万幸,但若因此招来不必要的关注和忌惮,反而不美。
    于是皇后立刻命人去将太子妃叫来。
    “古往今来,凡沾上‘天命’二字的皇子皇孙,无不卷入是非之中。你与太子,如今已是储君储妃,更要谨言慎行。往后越发要低调,切不可因皇长孙康复而有丝毫张扬。明白吗?”皇后当即告诫太子妃。
    :“儿媳明白,多谢母后提点。儿媳定当谨记教诲。”太子妃知道,皇后的这番话,是为太子一脉的安稳着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