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2章 东海陶氏

作品:《从奶娃诸侯王到天下共主【基建】

    东海郡密阳县

    厚厚的坞堡围墙隔离出一方独立的小世界,柿子树下的石凳上坐着一个四五岁的童子,正眨巴着的大眼睛听小叔父讲故事。难得他今天老实,陶郢为了不让他回去骚扰养病的兄长,故事编的越发诡谲迷离,只把没文化的娃唬的一愣一愣的。

    等讲的口干舌燥也到了吃饭了点,“走,带你回去午食。”

    “先去看一眼父亲再吃饭?”

    “可。”

    陶郢牵着肉肉的小手去了内院,走入还没到陶家现任家主的房间,远远就闻到了浓重的药味。

    内室退出来一捧着托盘的婢女,陶郢扫了一眼神色变得沉重。那婢女看一眼手里的小郎君欲言又止,陶郢摇摇头示意他知道了,不必再说。

    小童开心的扑入内室,陶郢立马跟了进去。

    床上的人正是陶家坞堡的主人陶鄢,他此刻已面色灰白,形销骨立,只有三十岁已然油尽灯枯。

    陶家是丹阳陶氏的远支,密阳当地第一大地主。

    陶家在东海郡不算什么大士族,在整个大晋更是排不上名号。就算如此,传承几百年已经根深叶茂家资甚巨。

    病弱男子喘了两口气才朝幼子招手,“阿檀过来。”

    小童跑去床前趴到床边,“父亲今天好些了吗?”

    “……好些了。阿檀,以后好生听叔父的话,不管走到哪里做什么,都不要堕了陶氏名声……往后天下太平,你们不要忘记我们这一支根在密阳。……一定要回密阳探望父亲,知道吗?”

    阿檀不知所措,“我们要跟父亲分开吗?”

    “是。”

    陶郢叹息:“兄长!”

    “他不小了,这世道哪容得下天真无邪,哪容得下慢慢长大。”

    屋子氛围越发凝重。

    “乱世将至。……南边广陵王已然做大,北边的琅琊王氏也在为了长安努力蓄势。广陵王占了九江,王氏就在炎县大肆招兵,在他们中间的东海郡,迟早沦为二虎的口中食。连年大旱,民不聊生,随时都有人沦为匪寇或者难民,我们躲在这么个小小的坞堡里面,真能逃的过去?”

    他说这么多话脸色越发不好,歇了口气才继续道:“诸王乱战就在眼前,北境王虽威势不小敢发警告天下书,但局势已经如此,覆水难收了。北境骑兵再厉害,也得被匈奴和鲜卑,还有西域诸国牵制。士族们重世家甚于家国,天下的大乱势不可挡。趁着今冬兵戈未彻底起来,早日行动吧!”

    “兄长还是想让我卖了家业,带阿檀南下避祸?”

    “是。从未变过。”

    陶郢苦笑,“南疆路途遥远不提,那里又岂是什么世外桃源。兄长想没想过叛乱之地未尝不是安定之所,我们不如择一强势诸侯王封地暂避?”

    “谁?跟着难民去北境吗?”

    陶郢摇头,“晚了。兄长有所不知,大量人口流入北境,朝廷得知十分震怒,刚传来消息…朝廷已经派兵把守了通往北境的要道。我是说,我们不如去广陵暂避。”

    “不可!广陵王兵力如何藏得严严实实,实力如何其实不可知。而金家汇聚天下之财,哪个打出气势都会调头广陵,那是块大肥肉!”

    “那我们一家人就留在这里,实在…到了那一天,我们还有海上的退路。”

    兄弟俩谁也没说服谁,陶郢虽开始着手处理家产却也不肯丢下重病的兄长先走,他知道这一走……就是永别了。

    陶鄢看着着急,只能寄望这些反王真把北境王的威胁当回事,再给陶家一点时间。

    这日陶郢正忙,家里护院回报密阳县的海边停靠了一艘大船。

    东海郡没有大码头,也不是,是除了北境整个大晋都没有像样的大码头。宝船的吨位不能直接靠过来,得用小船中转,麻烦得很。大王这次带了登陆舰,干脆派了一艘直接靠岸补给,有了这个登陆大杀器他们随便找了个地方就靠了过来。

    由于陶家的坞堡远离县城藏在没什么人迹的海边,大王乘着一艘登陆舰过来的时候,很快就发现了离海岸线不远的坞堡。

    大王举着望远镜观察了一会儿,“这些士族还真是爱建坞堡,这个规模看起来也不小。士族有这钱都拿出来一起建个城墙不比这小东西安全?”

    魏慎嗤笑:“他们要是心齐了,百里氏不是更睡不着了?”

    大王下意识点头,反应过来怒气冲冲,“你到底站哪头的?”

    魏慎扯扯身上衣服,“肯定是你对面那头的!我就不服了,为什么上岸你俩扮少东家,我却要扮护卫?”

    大王:“我的年纪扮护卫谁信!”

    魏慎:“那怎么不是我俩扮兄弟,魏恪扮护卫?”

    大王语重心长:“我和大表兄长得更像啊!护卫长得像主人,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魏慎认真思考,“什么故事?”

    魏恪率先举步下船,“那你留下吧,不差你一个护卫。”

    大王朝他做个鬼脸,跟着魏恪跑了,“兄长等等我~”

    “你倒是入戏快!”魏慎转向旁边的赵保,“你说,我和魏恪谁长得好看?”

    赵保:……

    光看性格,你俩才像亲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