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8章 本想低调

作品:《问鼎青云:从退役功臣到权力之巅

    贺时年说道:“五万五千人口,两万多亩的烟草种植是不是少了一点?”

    赵海洋道:“竹源镇的种植业主要是甘蔗,莲藕和蔬菜。”

    “种植烤烟的农户只有一千六百户左右。”

    “主要是受土地面积,气候,地理位置等的影响。”

    贺时年又问:“蔬菜莲藕和甘蔗的种植怎么样?”

    赵海洋说道:“据我所知,总体算不错,至少农户有保障。”

    贺时年又问:“通过什么来保障?”

    赵海洋略微思考了一秒钟。

    “在农户种植前,就有老板来和农户签订合同,给予最低价保障。”

    “也就是说,哪怕当年的价格再烂,农户也不会颗粒无收,至少不会亏本。”

    “如果市场价格好,这些老板按照比市场价格低一毛到五毛的价格回收。”

    贺时年闻言,点了点头。

    这在经济学领域叫风险共担。

    市场价格不好,那老板按照成本价收购,保证农户不亏。

    如果价格好,则按照低于市场价格一定的比例收购。

    中间的差价就是老板和农户之间承担的风险。

    当初贺时年刚刚去青林镇的时候,白茯苓家就是通过这种签订收购合作协议的方式种植了十多亩蔬菜。

    最后老板来批量收购,减少了风险,又赚取了合理利润。

    风险共担是发展农户散户种植业一条不错的方式。

    贺时年又问:“勒武县每个乡镇都有烟草的种植吗?”

    赵海洋略微思考:“据我目前所知道的,除了城区所在镇米阳镇以及城关镇之外。”

    “其余的乡镇或多或少都会种植一点。”

    “不过,主要集中在西山镇,彭浦镇,东峰镇,东山镇等地。”

    贺时年点了点头,并未再询问什么。

    竹源镇距离城区二十公里左右。

    车子并未选择走高速,走的是老过境公路9812国道。

    这条路有一个显着的特点,重甲车,货运车非常多,还有一个就是灰尘特别严重。

    当然相比五年前,这条路的车流量已经有所减少。

    因为在西渠高速,也就是从西陵省到岸渠县的公路没有修建好之前。

    所有从勒武上去西陵省城的车都需要通过这条老过境公路。

    但修好后,哪怕高速路费昂贵,但也分流了一部分车流,尤其是小车。

    现在这段路上,基本已经看不到小车了。

    前后半个小时不到,车子进入了竹源镇的境内。

    赵海洋想了想,侧头问道:“贺县长,我们是沿着主要道路一路看,还是看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

    贺时年问道:“你的意思呢?”

    赵海洋想了想,道:“我的想法是看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分为三个板块。”

    “烟草、甘蔗还有蔬菜,蔬菜主要就看一看莲藕!”

    贺时年想了想道:“行,你来安排,最好能到田间地里亲自走一走看一看。”

    在赵海洋的指引下,车子右拐,向前行径了十多分钟,来到了一块大面积的甘蔗种植基地。

    车子停稳,贺时年不等赵海洋来开门就推门下车。

    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甘蔗种植基地,蔚为壮观。

    贺时年戴起草帽,瞬间有了刚刚去青林镇的时候草帽书记的形象。

    当然,现在应该是草帽常务副县长了。

    这时,车子后方突然来了三四辆车,由远及近,速度不慢,最后稳稳停在了贺时年的车子后面。

    贺时年眉头皱了起来。

    不用猜,贺时年都知道这些车里面的人是谁了?

    果然,车子刚刚停稳,就从车上下来了一个矮胖男人。

    随即朝着贺时年的方向小跑过来。

    “贺···贺县长,我是竹源镇党委书记何光武,您大驾光临竹源镇,怎么也不让

    何光武一张脸笑得无比灿烂。

    贺时年第一次见何光武,他上任常务副县长以来,来找贺时年汇报工作的人当中。

    并没有何光武这号人。

    “光武同志,我也就下来走一走看一看,没想着惊动你们。”

    何光武看贺时年轻车从简,仅仅带了一个秘书就知道了。

    “贺县长来我们竹源镇是关心我们的发展呐,我还说哪天等您方便了,去主动找你汇报工作。”

    “没有想到,我还没去,您就来了,我工作做得不到位呀,请贺县长批评。”

    贺时年淡淡一笑,暗道这个何光武也算是官场的老油子,否则也说不出这种话来。

    “既然光武同志来了,那就一起走一走看一看吧?”

    这时,何光武后面走出一个人,插话道:“贺县长你好,我是镇长杨发光。”

    贺时年闻言,心里带起了笑意。

    一个何光武,一个杨发光。

    两人的名字都带着光,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将竹源镇真正发光,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贺时年本来没有想惊动这些人,但在官场,尤其是到了县一级的干部。

    只要有点异常动作就被

    完全可以说没有秘密可言。

    而今天的情况不用猜贺时年也知道,一定是左开林向

    可以说,可是年从县政府出来,就已经被监控上了。

    对于这些,贺时年是不喜的。

    但在我国的官场,这些情况还真就避免不了。

    想到这些,贺时年也没有摆官架子,和众人握手客套,走一走场面的东西。

    竹源镇不光党委书记和镇长来了,人大主任,组织委员等人也来了。

    贺时年和其余人握完手,说道:“我今天也就看一看,瞧一瞧。”

    “光武同志和发光同志留下来就行了,其余人都回去吧,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们人太多,容易引起老百姓的侧目,这影响不好。”

    没有人动!

    贺时年的这句话竟然没有起到作用。

    这让贺时年微微皱眉。

    而这时,何光武摆摆手道:“你们还愣着干什么,没有听到贺县长的话吗?”

    “都回去,我和发光镇长陪着贺县长就行。”

    “对了镇政府办主任和党政办主任留下来,其余人上车,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这时,后面的人才不甘地回了车上离开。

    贺时年想,这何光武看着矮小粗胖,在竹源镇应该是说了算的,能量和威信可不小。

    否则

    反而何光武一句话就让他们屁颠屁颠走了。

    贺时年道:“走吧,光武发光同志,我们去这边甘蔗种植基地亲自看一看,瞧一瞧。”

    说完,贺时年也不管两人,径直朝着甘蔗地走去。

    杨发光和何光武彼此对视一样,两人都穿着崭新的西服还有黑亮的皮鞋。

    这要是去田间地里走一走,他的黑皮鞋一定变成会皮鞋。

    反观贺时年,运动裤运动鞋,还有一顶草帽。

    如此看来,反而贺时年成了农民,而两人才是领导。

    但是两人都不敢耽搁,一咬牙,跟上了贺时年的脚步。

    杨发光作为镇长先介绍。

    “贺县长,我们竹源镇除了甘蔗就是莲藕出名,我们这里有甘蔗之乡,莲藕之镇的美名。”

    贺时年道:“甘蔗和莲藕的年产量是多少吨,销往哪里,政府都给予了农户哪些扶持措施和政策?”

    杨发光暗自庆幸,幸亏自己昨天侥幸看了相关方面的数据和内容。

    也庆幸今天就用上了场。

    “贺县长,竹源镇去年甘蔗的种植是8万亩,每亩产量平均6吨左右,合计48万吨左右。”

    “这些甘蔗中,有五分之四卖给糖厂,用于制糖,销往全州,全省,在其它省份也有所涉及。”

    “剩余的五分之一被散户以水果的形式消耗。”

    “至于扶持措施和政策,我们乡镇鼓励种植的同时,也监督着销路的运行结构。”

    “在此过程中,不能让老百姓因为市场变化而亏本。”

    “同时,种植甘蔗的农户,我们镇给予每亩11元的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