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1章 传言
作品:《剑宗外门》 第311章传言
小洞天境內,符隅山。
古树参天,绿意绵延,灵然如雾在山间流淌匯聚。
一条青石小径曲折延伸,缓缓向下,到达一座巨大的广场。
广场入眼略显空旷,地面的砖石,有不少裂痕。
四周还可以看见些许断壁残垣,有些许沧桑古意。
仿佛是某座废墟,简单清理了一下。
广场中央,立著一根巨大的木质圆柱,其上盘踞一条栩栩如生的长龙。
望向它,令人心神摇曳。
“诸位。”
徐子清走在弟子的最前面,等到所有进入此地的修士,都一一来到了广场,他才转过身,缓缓开口。
他的声音把眾人的目光从四周各处收了回来。
“此处广场便是小洞天境的核心区域之一,
“你们之中,有一部分人是之前就来过这里,但还有一些是第一次来此。”
“有些事,还是我还是要囉嗦几句,跟大家说明。”
“小洞天境內,灵气精纯浓郁,在此修炼事半功倍。”
何止是事半功倍。
宋宴大致感受了一下,这附近的灵气浓郁程度,比之宗中灵山洞府,要高出三五倍。
“诸位同门在此修炼,有三点须知。其一是,此地灵脉遍布,除此处广场之外,周边还有不少尚算完整的洞府遗留。”
“诸位可以自行寻找未被占据的洞府棲身修炼。寻得何处,各凭机缘,互不干涉,亦不可强夺许多此前没有来过的修士闻言,眼神一亮,暗自思付要寻个上佳的修炼之所。
“其二,宗主可並非是日日有閒心来指点诸位修行,每月,只有十四那一日,宗主方会亲临此地。”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徐子清继续道:“宗主於此广场讲道演法,凡在此修炼之弟子皆可到场聆听。宗主或讲法理,
或演道术,或解答疑难。此乃诸位於小洞天境中最大机缘之一,切莫错过。”
“其三,”徐子清最后提醒了一句,语气带上了些许严肃。
“此洞天虽属宗主宝物,但空间特殊,某些遗蹟深处或有妖兽。修炼之时当心无旁驁,莫要胡飞乱转,触碰不明之物,以防不测。”
“若遇难以解决之事,可引动弟子令牌,我或许能感知。”
这才是初一,距离宗主讲道,还有十余日。
在大致了解此处修行的注意事项之后,许多弟子便纷纷按照徐子清所说,向四周飞开,寻觅修炼之所作为洞府。
其实在这里修炼,没有必要拘泥於合適的洞府。
只要寻一处灵气充裕之处,便是大平地,稍微布些阵法,施展法术立一木屋,就可以。
毕竟在这里,几乎没有来自其他修士的危险。
都是同门,又在金丹境修士的眼皮子地下,谁敢造次
除非他自己也不想活了。
不过宋宴对於临时的修炼洞府还是有一定追求,毕竟他算是宗主准许在此地修炼时间最长的几个人之一。
除了秦婴之外,就是自己了。
要在这里待个半年呢。
一开始,几个初次来此的修士还著急忙慌想要去抢占“最好的修炼之地”,但很快,他们就发现根本没有那个必要。
此番一共也就三十余人进入洞天境,周围几乎隨意挑选,无非就是稍微离广场近一些,远一些的区別罢了。
最终,宋宴在广场的北面寻得了一处修炼之地,
应当是从前来此的师兄或师姐开闢的,洞府之中陈设比较简单,够用。
宋宴隨手施了一个祛尘法术,又洒出些许阵珠。
灵力一催,化作一个简单的防护阵法。
隨后便从乾坤袋中取出了许多东西,收拾起来。
小禾也第一时间在洞府之中规划出了一块蛇宝小窝,用於摆放一些玩具和个人收藏。
“此处灵气已是外界五倍左右,再辅以丹药和聚灵剑阵的增幅”
宋宴估摸著,这半年,恐怕能顶外界三四年的苦修啊。
能够进入此地的修土,哪一个不是同辈翘楚。
都有著此生修成筑基境圆满,得证金丹的野望。
而在这有限的寿元之內,能够得到眼前这番机遇,毫无疑问,所有人都会想牢牢把握。
按照徐子清所说,宗主在这接下来的一年里,每个月的十四这一天,都会来指点弟子修行。
那其实意味著,能够在此处修炼几个月,就能得到几日的宗主指点。
而且小洞天境之中修炼的同门,也会隨著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少,到最后,就只有几个人。
甚至宋宴想起了秦婴。
她可以在这里修行一年,那岂不意味著,最后几个月的十四那一天,能够得到宗主的一对一指点。
心中不免有些羡慕。
不过思及秦婴师姐的功绩,又有些佩服奖赏这一块,自然是有能者得之。
迅速拋去心中的杂念,宋宴当即祭出了飞剑,散落四周,形成了一座复杂的剑阵。
如今灵石方面还算有些家底,再加之这些年对抗魔墟修士,每次缴获乾坤袋都会留一些品质不错的飞剑。
所以本命飞剑不繫舟没有祭出,除了祭麟君、蹄月和束锋三柄古剑之外,还祭出了另外六柄寻常飞剑。
九柄飞剑,三柄在內,六柄在外,沿著某种特定的轨跡,在空中流转。
某一剎那,同时落下。
一时间,临时洞府附近的浑厚灵气,汹涌澎拜,从四面八方匯聚而来。
转眼之间,小小的洞府之內便被灵气所充盈。
宋宴盘坐,开始运转紫霄道经的链气法门。
“这聚灵剑阵的效果,竟然已经比寻常中阶聚灵阵的效果还要超出许多——“
这便是从前聚灵剑阵的剑影,全由真正飞剑取代之后的摄灵剑阵!
可以说,这才是剑修们真正的聚灵手段,
其效果,已经完全超过了市面上的高阶聚灵阵。
只不过可惜的是,摄灵剑阵对於剑器的损耗非常大。
几柄古剑倒还好说,本身对剑气比较亲和,再加之寻常便一直有无尽藏和养剑章的温养,损耗这方面不怎么需要关注。
其余飞剑就没有那么耐造了,如果不间断地施展摄灵剑阵,承受不了剑气的冲刷,估计几个月的时间就要报废。
这还是建立在这些飞剑本身品质极佳的基础上。
所以,也只有眼前这种绝佳的修炼机会,他才会如此豪迈,不计代价的使用。
尺璧寸阴,一共也只能在此地修炼六个月的时间,宋宴当即便进入了闭关状態。
神魂的修养已经七七八八,他自然是將重心放在了修炼灵力境界上。
只是偶尔会停下来习练那门无尤剑术,避免躯体经络损伤。
很快,第一个月的十四日已经到来。
宗主陈临渊也真的如约而至,所有洞天境內的修士齐聚於那座广场上。
起初,一些弟子还犹犹豫豫,担心自己的问题过於愚蠢而不敢开口。
但宗主身边的徐子清提点了一句。
“诸位师弟师妹,可莫要觉得自己的问题太过浅显而闭口不言,所谓千里之堤溃於蚁穴。”
“更何况,在宗主面前,所有的问题,都是浅显的,没有什么区別。”
於是,诸多同门开始一一提出自己在修行上所遇到的难题。
这些问题,多是修炼灵力境界方面,有很多也正是宋宴面临的问题。
经陈临渊寥寥几句点拨,便豁然开朗。
轮到宋宴,他问了一个有关於御剑之术的问题。
宗主亲自讲道的机会太少了,他思虑再三还是决定问一些剑道相关。
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宋宴这个人擅长御剑之术的事,已经是人尽皆知了。
不会太突兀。
隨后的几个月,宋宴的问题开始由浅入深,已经提及剑意相关,周围的弟子完全听不明白了。
只道是这位宋师弟自有奇遇机缘,专精剑道而已。
这几个月,宋宴的状態极佳,无论是灵力境界,还是剑道修炼,精进飞速。
不仅神魂已经完全恢復,而且在第三个月的时候,剑灵閒閒便甦醒了过来。
虽然还很虚弱,但总归无恙。
有时,小禾修炼之余,会离开洞府,四处转悠。
宋宴忧心蛇宝离开太远,深入危险之地,会派閒閒跟著些。
到了第五个月的十四这一日,洞天境之中除去宗主之外,已经只剩下了徐子清、秦婴和宋宴三个弟子。
徐子清是因为他是宗主唯一的记名弟子。
到了这时,有关於境界修炼的方面,多半疑惑都已经在此前其余同门提问时解答。
而剑道的修炼方面也已经没有什么可问的,剩下的需要自己去摸索体悟。
毕竟剑道最重要的剑意和道心,人人不同,没有一模一样的。
所以,宋宴问了一个特別的问题,
“宗主大人,剑修的剑意,该如何形成神通”
他看过了许许多多的古籍,也努力去儘可能地了解有关剑修的一切。
可是如同剑意参悟,剑道境界、神通,这些实在是很模糊。
未免陈临渊误会,他又找补了一句:“弟子並非好高驁远,只是好奇,也想提前往这个方向去努力。”
宋宴猜测,陈临渊应当是有剑道神通的。
儘管太虚化书中说过,金丹境界便参悟神通的修士极其少见。
但剑道修士在这一方面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再加之他认为自家这位宗主大人多半也是不世出的奇才,拥有剑道神通的可能性极大。
故而才有此一问。
没想到陈临渊微微一愜,神色有些古怪,似乎是欲言又止。
场面一时间有些沉默。
片刻之后,这位宗主大人还是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没有这种说法。”
不只是宋宴,这下连秦婴和徐子清都愣住了。
怎么问了一个连金丹境修士都无法回答的问题啊。
秦婴皱了皱眉,心道这位宋师弟,是否有些眼高手低,装神弄鬼了。
宋宴心中先是疑惑。
没有这种说法难不成是自己对於此道的理解有问题
隨即又有些遗憾。
如此看来,要么就是宗主大人也没有领悟剑道神通。
要么就是宗主大人天赋异稟,剑意成长为神通水到渠成,没什么功夫,没什么可说的。
或者这种东西本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宗主大人忧心说出来会影响他的剑道。
后两种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不过很快,他就调整好了心態,这本就是遥远的事,还是专注於眼前比较好。
他又问了几个有关於剑阵融合相关的问题,这一次得到了解答。
很快,六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
宋宴的修为虽然还没有突破到筑基境中期,但能够隱隱约约,感觉到瓶颈。
想来这一番修炼,有了长足的进步,突破的时日已经不远。
並且,在宗主的指点之下,適合自己的剑阵融匯之法,也有了眉目。
第七个月的初一,宋宴也离开了小洞天境,
感受著周围恢復正常的灵气,心中不免对那处洞天有些恋恋不捨。
其实小洞天境之中,地域似乎很是广,可以容纳很多修士。
也不知这些年,能够有机会进入其中修炼的弟子这么少。
倒不是揣测宗主小气,也许是因为这秘宝有什么限制吧。
思绪飘飞,不知不觉就回到了拭剑峰地字贰壹洞府。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直到回了自己的洞府,那番对洞天境的留恋,才稍稍挥散一些。
虽然宋宴的心態很好,並未影响后续的修炼,但这种隱隱约约的惆帐感受,还是一直存在。
真是奇怪,从前在乌山蓑衣翁的那番幻境之內修行后,也没有这种体会。
思来想去,也许是因为当时是幻境中的时间流速与外界不同的缘故,自身修炼没有如此大的落差感受。
这些时日,他偶尔也去闻道峡修心院,
练练字,下下棋,修心养性。
这修心院中除了宋宴之外,其余大多都是些链气的弟子。
这些年轻的弟子,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谈天说地,聊些宗中“秘辛”,胡评妄议几位长老之类的。
偶尔有閒心,宋宴也会偷偷听听周围弟子的一些风言风语。
“內门秦婴你知道吗”
“秦婴师姐我当然知道——”
“我跟你讲你別告诉別人。”
“噢噢。”
那人探头探脑,四下看了一番,继续说道:“王师兄说,最近这位秦婴师姐与宗主走的很近。”
“这有什么的,秦婴师姐天资横溢,宗主大人赏识—“
“不是说这个啊,是——“”
那人煞有介事:“王师兄猜测,宗主的记名弟子徐子清徐长老,心结始终未解,宗主等不及了,这回是有意要將秦婴师姐,收为正式弟子!”
宋宴听罢,切了一声。
还以为有啥緋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