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5章 孙权念旧事,关中援两线

作品:《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日落西山,夕阳映着孙权眉宇间的疲惫,声音里藏着难掩的沉重。

    吕蒙见此,心头一痛,眼神里满是愧疚:

    “吴王!皆是臣等思虑短浅,筹划不周,才让您落到这般境地……是臣等有罪!”

    “不……”

    孙权缓缓摇了摇头,抬手示意他不必多言。

    “孤如今困窘至此,怪不得别人。说到底,还是孤这个君主无能。决策谬误,连累众人,失去了大好河山,却仍有你们这些忠义之士不离不弃……孤又怎能怪得了你们?”

    “吴王……”

    吕蒙满眼热泪,抱拳道:“今日困局,臣等与您共担;他日复兴,臣等与您同庆!此生此世,臣绝不离您左右!”

    孙权也看着吕蒙,亦眼含热泪:“孤有吕子明,有步子山,周幼平,有凌公绩……此生何求矣!”

    说话间,却闻一阵孩童的笑语。

    二人一并缄口不语。

    生怕这些孩童中,混有曹丕布下的眼线。

    转头回望,七八个个孩儿采摘着春日的花朵,向孙权的院落奔来。

    这些孩子大的有五六岁,小的只有三四岁,俱是安居于此的流民孩儿。

    见到他们,孙权脸上立刻洋溢出温和柔软的笑容。

    “吴王,吴王……”

    年岁最大的小男孩将自己和其他人采摘的花朵拢到一起,小心翼翼地递到孙权面前。

    孙权故作诧异,目光落在那捧带着露珠的花上:“这是……”

    “这是送于您的,吴王……”

    男孩攥着花茎的手紧了紧,声音带着几分怯意,却格外清晰。

    “送我?”

    孙权眼底漾起笑意,故意追问:“为何要送我花朵?”

    男孩仰起头,澄澈的眼睛里满是认真:“爹娘说,若非吴王收留我们,我们早就可能饿死了。这花儿是春日里最好看的东西,我们想把最好看的,送给最好的人。”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等我长大了,也要像护卫您的将士一样,帮您守护这里!”

    其余几个孩儿一起道:“我们也是。”

    孙权喉头一哽。

    他虽他虽见惯了战场的铁血与朝堂的博弈,此刻却被这纯粹的童真与感恩戳中软肋,眼眶竟微微发热。

    他蹲下来,接过花,轻抚那男孩儿头:“谢谢你们。”

    心中却蓦然想到,登儿若能在孤身旁,现在也该这么大了吧。

    算一算,从决议暗袭荆州开始,他就一直在与众臣谋划,无暇顾及家中孩儿。

    故而,两三年来,他都未曾好好抱过登儿一次。

    他有点见一见孙登了。

    听说被诸葛瑾所庇护,也不知过的好不好。

    然而,这份心绪仅在胸中盘桓片刻,便被另一种情志压了下去。

    ……孤今流落至此,欲效勾践隐忍。

    心有大志之人,岂能被天伦之情所困缚?

    孤的孩儿,生下只有一个使命,那就是继承孤的志向与大业。

    不能如此者,纵为骨血,亦无足惜。

    当下江山已失,身陷绝境,唯有舍私念、砺心志,方能复成大业。

    不至于九泉之下,无颜去见父亲。

    这时,忽闻抽泣声。

    孙权看去,孩童中有一小女孩在一旁抹泪。

    孙权好奇相问:“你因何而哭?”

    小女孩答:“未能……未能采到好看的花朵送给吴王,故而难过……”

    孙权笑了笑:“无妨。”

    说着,从花束中抽出一只花朵,插在了小女孩的发髻上。

    “谢谢吴王……”

    小女孩掏出一只粗布手帕,上面用不知哪搞来的花绿线绣着半朵小花。

    绣得很粗糙,并不怎么好看。

    一看就是出自小孩儿的手笔。

    但亦看得出来,绣得很认真。

    上面还有四个歪歪扭扭的字:“大汉吴王……”

    “等我把这只花朵绣好,送给吴王好不好?”

    孙权也笑着摸摸她的头:“好,孤等着。”

    小女孩这才破涕为笑。

    天色渐暗,众孩儿归去,孙权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消失。

    吕蒙退下,孙权将花束丢到桶中,躺在硬冷的木板床上,却久久难以入眠。

    ……

    陈仓城内,曹真接应到败退而归的夏侯楙。

    方知散关已失,不禁惊愕。

    欲重责之,但因夏侯楙为当朝三公夏侯惇之子,又同为宗室二代之翘楚。

    终究只口头呵斥,未加重责。

    幸得陈仓未失,纵散关暂陷,关中屏障犹存。

    然此境又生一忧:赵云屯兵散关,随时可引军趋箕谷。

    若其备足粮草,仍能进逼长安,为心腹之患。

    曹真心念及此,忧形于色,急遣斥候驰往长安,将战局报与夏侯渊。

    而他接下来,面临的更大问题是诸葛亮。

    只希望贾诩之计能成,让诸葛亮沦落至掣肘之境。

    可他想错了,诸葛亮亦收到了刘备的圣旨与宝剑。

    尽管他想到了刘备会相信他,但亦没想到刘备竟然予己便宜行事之权,授剑象征专断,凡军中机务、进退之策,皆许其自主裁决,不必遥禀。

    这是何等信任?

    如此君臣相知相信,堪称古今盛轨。

    诸葛亮握着宝剑良久说不出话来。

    他觉得前世的自己辜负了刘备。

    现在,诸葛亮大军围困陈仓,而后开始攻城。

    这和曹真猜测大不一样。

    曹真以为以诸葛亮之智,定会采用更为讨巧的方法攻城。

    没想到,他的方法竟然直接而粗暴。

    诸葛亮伐南山之木,铸数十具坤枢震石机,列阵而进,直指陈仓城墙,轰然猛攻。

    石弹破空,声震四野,城上守卒皆面露惊惧,陈仓危局骤生。

    但好在曹真亦有准备。

    他命人将刘晔所造霹雳车置于城头,与诸葛亮的坤枢震石机进行对攻。

    勉强抵住攻势。

    然而,诸葛亮并不止一计攻城,他筑壁垒,挖地道,造云梯,架井阑,凡攻城所用之术,基本都用上了。

    这让曹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又申请长安调兵守城。

    而此时此刻,夏侯渊刚刚调出于禁,携带一万兵马,前往箕谷驻防,以防止敌军走褒斜道,进逼长安。

    现在曹真又来请兵。

    夏侯渊心中颇有捉襟见肘之感。

    若非羌胡三万之众来援,实难分兵相济。

    遂复令曹休督羌胡劲卒两万,往去驰援曹真,共守陈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