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1章 泠苞陷阵,仲达入伏

作品:《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孤从未变过!

    孤自始至终,都从未变过!

    错的不是孤,是你!

    是你刘玄德!

    是你瞎了眼,看错了孤,看错了我曹孟德!

    ……

    梦中的曹操手指着刘备大声呵斥。

    然醒来口中却未提及此言。

    他感到有些奇怪,追忆昔年与刘备周旋博弈之迹:

    或胜或败,或得或失,或盛或衰,纵有波折,亦未扰及心神。

    然一思及汉帝血洒玄黄台、文若携诏归刘备,又念曹丕构陷迫害鲍勋、曹馥、夏侯尚诸事,便觉头痛如裂,苦不能禁,几欲晕厥。

    尤其是最近,他能感受到,朝中似有臣子,并不愿让他回归中原。

    他搞不懂,曹丕到底信了何贼,以致弃父于不顾。

    他印象中,曹丕并不是那样的孩子。

    还是说……他一直隐藏了自己?

    算了,先不去想了。

    若能逃过此劫,一定要杀回许都,当面责问此逆子因果缘由。

    ……

    另一侧,司马懿亲率精骑循小径疾驰西向,马蹄“哒哒”翻飞如电,尘烟滚滚状如漫卷,竟似要将这旷野疾风都甩在身后。

    司马懿所率部众虽不甚繁,却尽是骑兵精锐。

    每人各乘一马,复携一马随行,鞍鞯齐整,甲胄鲜明。

    其行军速度,更是快得匪夷所思。

    他自不肯费力强攻大陵城。

    不是因为攻不下,而是因为现在若攻下城池,城中残兵必四散奔逃。

    若有残兵与曹操部众汇合,将城池失陷之事报知,曹操恐即刻改道,另寻他处立足。

    留大陵城不攻,乃为诱曹操引军归驻,方好于中途设伏,务将其一举诛灭。

    司马懿本是极致功利之辈,素以最小损耗求最大功果。

    况即便曹操真入此城,其城防本就薄弱,后续亦不难攻克。

    “丞相,勿怪仲达,乃时运所致也!”

    正思索见,忽闻谷左林莽间一声呼哨,立刻箭如飞蝗,射倒前队数骑。

    坦率而言,此地于途中非伏击之绝佳之地,故司马懿才稍有大意。

    未曾想,敌人竟真在这里伏击。

    司马懿心中暗暗不爽。

    不知今日所遇,究竟是庸碌愚将,还是暗藏高谋之辈?

    好在敌军筹备亦非充分,一波箭雨过后,数十骑黑影自斜侧疾驰而出,直插司马懿骑兵阵中!

    此骑兵个个马术精熟,兵刃雪亮,甫一接战便阻住骑兵外围阵型。

    而后步兵紧随而出,盾兵结阵挡住去路,甲士挥舞马槊只砍马腿。

    “敌袭!结阵!”

    司马懿厉声断喝,手中佩剑直指来敌,反应亦快如闪电。

    然那伏兵却极是凶悍,作战意图也十分明显,竟不与骑士正面硬拼,反倒借着身体灵活,绕开长枪,翻滚而行,直攻马腿。

    更奇的是,他们进退有度,前队攻得猛,后队却始终守住退路,既不贪功冒进,也不慌乱溃退,仿佛早有演练。

    为首大将忽驱骑至此,借着马匹腾跃之势,一槊劈向司马懿近侍,近侍仓促举盾相挡,盾面竟被劈出一道裂痕,人也被震得翻落马下。

    幸得司马懿护卫并非此一人。

    立刻拥前而阻。

    那将毫无畏惧,拼死力战。

    司马懿勒马稍安,眉头紧锁,心中暗惊:此等战法,绝非寻常之将!

    想来早料我行于此。

    到底什么人?

    “如是何人之将?”

    那将一挥马槊,高喊道:“哼哼,我乃曹丞相麾下大将泠苞是也!”

    “泠苞?”

    司马懿没听过这个名字。

    但曹丞相三个字却深印其脑海中。

    心念电转间,司马懿忽生一念:观此情形,曹孟德竟真未殒命!

    且其踪迹,恐就在此谷附近!

    此军人数虽寡,战力却悍,进退皆有法度,绝非散兵游勇可比。更兼计谋深远,善察战机、临机应变,与曹操往日用兵之诡谲、治军之严明如出一辙。

    这般布局,极有可能是曹操在暗中调度指挥。

    但其未现身,想来有不便之故。

    想到此,司马懿厉声怒喝:“曹丞相已逝西平黄沙之地!昔年丞相辅汉,乃盖世功臣、忠烈之臣也!尔等假托丞相之名,行奸邪不轨之事,皆为乱臣贼子!今日在此,必尽诛尔辈,以正纲纪!”

    遂一举手中宝剑:“杀!”

    硬杀没有用,伏兵伏低身体,穿插于低处,只斩马腿。

    虽多有死伤,但悍勇无畏,死缠不放。

    己方骑兵虽精锐,却因阵型被斜插打乱,一时难以展开冲锋优势。

    双马随行本是续航之利,此刻反倒成了累赘,多余的马匹在混乱中嘶鸣躲闪,更添阵脚混乱。

    “左翼弃马!步战阻敌!右翼随我冲开缺口!”

    司马懿当机立断,提剑亲自殿后。

    左翼骑士虽不舍战马,却不敢违令,纷纷弃马落地,

    结成刀盾阵,死死抵住伏兵攻势。

    右翼骑士则紧随司马懿,朝着谷口方向猛冲,试图突破包围圈。

    可那伏兵似是看透其意图,竟分兵半数,绕到右翼之后,再次试图拦截。

    但所幸,此时司马懿部队重新掌握了主动。

    以兵强甲坚的优势开始斩杀持长槊步兵。

    而就在此时,忽闻山间哨响,泠苞一声高喝:“夺马!”

    持槊步兵不与司马懿军力战,竟夺战马,反向奔逃。

    司马懿大怒,率队而杀。

    这一战,只以战损而言,是司马懿胜了。

    敌军虽为伏击,但损失军卒远多过司马懿。

    泠苞逃跑之时,随其军卒已然所剩不多,被司马懿追兵紧逼,遂刺瞎马眼,攀山而逃。

    但从战略而言,司马懿却似败了。

    军卒损失不少,战马更是伤废无计,再无奔袭设伏的可能。

    麾下骑兵将官皆怒目圆睁,厉声痛骂敌军狡诈无耻。

    司马懿却抬首望向嶙峋山间,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和曹操相比,区区些许战马算得什么?

    他心中笃定,此战之调度,精妙绝伦,令人心折,那幕后指挥之人,非在别处,定藏于这山野之中。

    而通过伏兵的强度,司马懿已然猜出对方全军之战力。

    其手中之军足以应付。

    既如此,还要劳师奔波、设伏以待么?

    没必要了吧!

    ……曹丞相,别藏着了,今时今日,你还哪有活命之机?!

    他即刻敛去笑意,高声下令:“全军搜山,不可漏放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