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8章 暗中布置,以待后效

作品:《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我为太子!

    李象很清楚报纸的威力。

    这玩意虽然不能像真刀真枪一样杀人,但却可以让人致胜!

    他的父皇,当年就是充分运用了这种东西,从而掌控了天下间的舆论,继而将他的两个叔叔,直接痛批成了无恶不作之辈。

    当然了,李泰和李治事实也的确是混蛋。

    但倘若没有报纸这个大杀器,这两个亲王不至于名声狼,失去民心之后,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这些日子以来。

    李厥其实一直都在思索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毫无疑问。

    就是朝中文官群体的支持,以及他身边围拢起来的科举新贵,青年官员。

    但这的确是他的优势,可某个层面上也是他的弱点!

    不出意外的话,他快要离京了。

    离开京城前往辽东边疆之后,他就不可避免的难以再经常频繁的与这些文臣们交流。

    人际关系。

    是要经常维护的。

    况且他的兄长陇王李象,但凡是个脑子正常的,都会毫不犹豫的在回京之后举起自己手中的锄头,疯狂挖他李厥的墙角!

    操蛋的是,他挖不了李象的墙角!

    从他的封号就能看出,他是肯定要去辽东边疆的,而李象之前经营的是西北!

    这一东一西。

    他拿头去反过来挖李象的墙角?!

    如果不赶紧想个办法,更进一步的把握住这些文臣,让这些人继续坚定不移的支持他,那他怕是就要离着储君之位越来越远了。

    他想的办法,就是报纸。

    但并非是这种流传于民间的报纸,而是专门给书生士子看得报纸,给科举新贵,青年官吏们看得报纸!

    李厥仿佛在心中打开了一扇大门。

    揣着这个想法,迅速的跑回王府之中,本来下意识的想要跟自己的老师张柬之商议一下,却愕然想到,自己的老师已经外放边疆了。

    “唉……”

    李厥在书房中微不可查的叹了声。

    但事情总是要办的。

    不久之后。

    他就叫来了自己最为信任的辽王府长史,以及关系好的一些低阶文臣。

    辽王府长史名为梁广瀚。

    其余的三位低阶文臣,都是翰林官员,属于那种手上半点职权都没有,整天不是抄书就是抄书的人力抄书机器。

    自从李承乾掌权以后,就把翰林院给改革了一番。

    此前的翰林院,属于皇帝的近臣,里边乱七八糟的人一大堆,属于是供皇帝找乐子和答疑解惑的对象。

    但现在,却不一样了。

    翰林院此前大多数的职责都被废除掉。

    取而代之的,是变成了一个科举中第后,外放为官前的这么一个官员培养机构。

    翰林院内,攻有低阶文臣上百人。

    这些人在翰林院实际上不是当官的,而是进修学习的,专门学些为官的技巧,与地方势力的交往,和官场的一些乱七八糟的潜规则等等。

    而能够进入翰林院深造的官员。

    有一个算一个,那都是大唐朝廷有意培养的中高级官员!

    因为普通的进士,倘若天赋不够的话。

    压根就不可能进入翰林院,而是直接就外放围观了,且不会担任主官,会从八九品的小芝麻官开始,一步一步往上爬!

    但在翰林院进修之后。

    外放为官时,最少也是县令起步!

    这就是差别!

    李厥脑子很好使,他选中的对象,就是这些前途不可限量,而本身又年纪轻轻,城府不甚太多的翰林官员!

    “臣等见过殿下。”

    “不必多礼,不必多礼!”

    李厥笑呵呵的把三人给搀扶起来,随后众人一一上座,茶汤端上来之后,内侍等就全部下去了。

    当然。

    暗中有没有人盯着,就不知道了……

    “今日是元日佳节。”

    “把诸位叫过来,其实也没什么天大的事情,只是方才本王在外边闲逛时,看见了报纸铺子,所以忽然有了一个想法。”

    “哦?”

    “还请殿下示下。”

    三人都有些感兴趣。

    况且现在是休沐期间,他们仨个寻常百姓人家出身的翰林官员,当这个逼官又屁油水没有,一个个兜里面穷的叮当响,也没钱出去消遣。

    在这辽王府里带着。

    有吃有喝,还能跟辽王拉近关系,何乐而不为?!

    李厥淡淡一笑。

    随后便先扯了一通大道理,对上了几人的胃口之后,才说出了自己的根本目的。

    “本王想编写一种新的报纸,只在官吏、士子、书生等等人群中流传的。”

    “至于名字,就叫《龙门学报》如何?!”

    这个名字,是有深意的。

    自从科举改制之后,民间逐渐有了鲤鱼跃龙门的说法。

    以龙门为名字。

    能够更多的吸引到有志科举的人阅览报纸。

    而在这层含义之下,其实还有一层,那就是《龙门学报》中的这个“龙”子!

    《史记》之中,就有形容刘邦龙颜的描述。

    涉及龙这个字,让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无疑就是天子,亦或者是身为“幼龙”的储君。

    这《龙门学报》,是他李厥捣鼓出来的。

    那么这字眼里的“龙”字,为什么象征的不能是他?这位辽王殿下呢?!

    听完李厥的话。

    辽王府长史梁广瀚又跟着解释了几句。

    三名翰林官员听明白后,顿时就大为感兴趣,当即就有人说到:“殿下要是创这《龙门学报》,臣愿意为殿下书写文章,当然,绝对不在当值的时候写!”

    “臣也愿意!”

    “哈哈哈哈……”

    书房内。

    一时间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只可惜他李厥不是李泰,辽王府中也没有像当年的魏王府中一样有文学馆舍,所以李厥办这件事情,还需要好好谋划一番。

    但不管怎样。

    起码此事已经有了个眉目了。

    自己估计要到明年,才会离开长安,一年时间足够他把这件事情落实下去了!

    而在真正开始实施之前。

    他还要把风声放出去,看一看朝中的重臣是个什么态度,他的父皇,到底又是一个什么态度?!

    毕竟。

    这件事情,关乎到报纸。

    李厥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计划连实施的机会都没,就直接中道崩殂了。

    “但愿父皇,不会阻拦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