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7章 暗含深意

作品:《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我为太子!

    绚烂的烟火。

    无法抹除掉李厥心中那一抹逐渐袭来的阴霾。

    次日的元日大典上,当陇王李象即将回京的消息,在群臣之间传扬开之后。

    李厥敏锐的察觉到了诸多臣子看向他的眼神,都有些变了!

    那种眼神。

    仿佛是在东市挑选商品时,忽然间多出了一个别的选项似的,以至于他这个先前“唯一”的选项,都有些被人所忽视了!

    危机感宛如潮水一般涌来。

    让坐在李承乾下首,与自己父皇母后,以及百官勋贵宗室等庆祝假借的李厥,有些坐立难安。

    “礼部。”

    “象儿不日即将回京。”

    “你们理部这段时间准备准备,在象儿回京的时候,派人去城外迎接一下。”

    “不必办的太过于铺张,按照曾经的旧例即可!”

    李承乾喝了些酒。

    脸上浮现出三分淡淡的醉意。

    将这迎接陇王李象的差事,直接在大典之上交给了礼部诸多官员。

    “是,陛下,臣等……”

    礼部官员齐齐行礼。

    可还没等他们把话说完,一直坐在那里神情恬淡自然的辽王李厥,就忽然间开口了。

    “且等一等。”

    一时间。

    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向了李厥。

    李厥不慌不忙的起身,冲着上首的李承乾行了一礼后,便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朗声道:“父皇。”

    “陇王不仅是父皇的臣子,也是我的大哥。”

    “父皇这个做君父的自然不必去迎接兄长,但儿臣还是要去的。”

    “现在正值佳节,不妨就让儿臣这个弟弟,来迎接一下在外镇守近三年的我大唐有功之臣吧!”

    “况且,正月百官都要休沐。”

    “如果要去迎接兄长,必定会导致不少官员们没有时间休息,先前订好的行程,也要整改,不如就让儿臣代替礼部,去迎接兄长吧!”

    “正好,我们兄弟三年不见,也好叙叙旧情。”

    这一番话。

    被李厥说出来之后,立即就引起了不小的喧哗。

    一众礼部官员纷纷看向李厥,都投去了感谢的眼神,而大殿上的其他官员,也是频频点头。

    “辽王殿下当真年少有为啊。”

    “这份兄弟之情,实在是令人深感五内,辽王殿下行为处事,果然符合孝悌之道。”

    “是啊,是啊……”

    “臣等恭贺陛下,得麒麟子也!”

    上首。

    李承乾看着自己的次子,忽然间笑了。

    而坐在群臣前列的杜荷与赵节,则是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见些许惊讶之色。

    李厥这番话。

    听上去那叫一个冠冕堂皇。

    从好几个方面,论述了自己去迎接陇王李象的原因和意义,但在暗中,却是夹枪带棒,暗含深意!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在他方才的话中,先提了一嘴李承乾,并且使用了“君父”这样的词汇,紧接着,就提了一嘴自己!

    隐隐间。

    他把李承乾这个大唐皇帝,与他这个辽王殿下并在一起提到了!

    天下有谁可以与皇帝相提并论?

    答案是没有。

    但实际上,储君却有一定的资格,与皇帝相提并论!

    这话的意思,是在暗戳戳的把陇王李象和他辽王李厥给区分开啊!

    一个是大唐的臣子。

    一个,则是可以在话语中,与大唐皇帝相近的储君!

    虽然李厥什么都没明说,单似乎什么又都说了!

    更关键的。

    是李承乾真的不好拒绝,也没有理由拒绝。

    一个这样为父分忧,为休沐期间的礼部官员们分忧的皇子,怎么可能不招人喜欢?!

    这番话,李厥讨好了所有人。

    除了陇王李象!

    李承乾一时间多少有些恍惚。

    这样的手法,他不是没有见过,从自己这次子身上,他居然看见了自己那俩弟弟的手段!

    好啊……

    没想到都过去这么多年了。

    李泰和李治这两个家伙,还是阴魂不散,甚至还变相找到了“继承人”……

    李承乾面色不改的轻轻颔首。

    “二郎此言说的不错。”

    “你们兄弟也的确阔别已久了,就刚刚好借这个时机聚一聚吧,到时候让你兄长不必急着来宫中面见朕,等你们两个叙旧完了,在一起来吧!”

    李承乾到底还是答应了。

    争储。

    这是从始至终就绝对无法避免的一件事情。

    皇帝的位置太令人垂涎三尺了,根本就不存在让贤地可能性。

    李象和李厥,都是有志之人。

    但光有志向没有用,还必须得有相应的权力,才可以把自己的志向付诸实践。

    而登上皇位。

    无疑,就意味着掌握了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力……

    杜荷默默的喝了一口酒水。

    眼神偏移积分,看了眼脸上依旧挂着淡淡温和笑容,待人谦恭有礼的辽王李厥,心中不知为何的叹了口气。

    “大唐,又要开始了。”

    “也不知道这一次,我扮演的身份究竟是长孙无忌还是房玄龄,亦或者是魏征?”

    “可惜了,父亲死的早,以至于我连请教的机会没有。”

    一旁的赵节,则是微微皱眉。

    其余的诸多重臣们,心思也都全然不在眼前的庆典上了,都在默默的思索着相关的事情。

    一场庆典。

    最终就在这种气氛中结束。

    李厥虽然年纪不大,但却也已经出宫居住了,辽王府就在太极宫东南侧的宣阳坊,而陇王李象的王府,则在对面的光德坊。

    宣阳坊靠近东市。

    李厥出宫之后,并没有直接回到王府,而是先去了东市,开始漫无目的的闲逛起来。

    走着走着。

    他看见了一处贩卖《大唐日报》的小铺子。

    李厥站在原地,静静的观望了长达一刻钟的时间,仔细数了数,一共竟然有五百余人,来此地购买报纸。

    一刻钟,就是五百人。

    长安城中这样的报纸铺子,少说也有好几十个,一天上下,就是几十万人来买报纸。

    换句话说。

    一个消息,只要上了报纸,那么随着各路行商以及报纸运往其他地方贩卖,不出半个月,就可以让全天下知道。

    李厥忽然有了个念头。

    自己。

    有没有可能,捣鼓出来一种别样的报纸…不在市井间流传,而是只在士子文人之间流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