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6章 三尾相公

作品:《大宋悍臣

    第286章三尾相公

    随着礼部蔡齐的命令,金吾卫顶盔掼甲在前头开路。

    乐队演奏《万年欢》曲目,从大唐传下来的。

    蔡奇示意宋煊作为状元第一个走,要走在最前头,后面的进士都不要超过他的马头。

    宋煊轻磕马肚,狄青牵着缰绳往东华门外走。

    金腰带离远了看不清楚,但是宋煊身骑白马,头戴金,面容俊俏,走在第一个,其余人全都落后于他,更是引人注目。

    站在边边的祝玉第一个瞧见他。

    不得不承认,如此年纪就能金榜题名,跨马游街,成为第一个,总是会让让人不自觉的给宋煊带上滤镜。

    祝玉一时间有些看呆了!

    倒是宋铭心情大好,连忙跳着脚挥舞手臂:

    “十二弟!”

    宋煊看过去也挥手回应,嘴里喊着七哥。

    宋铭登时就觉得脸上焕发出荣光来。

    他就知道十二弟不会考中状元就翻脸不认人。

    出门在外,大家可都是一家人。

    宋铭还想叫五哥来看十二弟的威风模样。

    可是五哥宋浩缩在人群里根本就不抬头,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

    宋浩不想看见宋煊得意的笑容,本来该自己骑马走在第一个的。

    在他想来,奈何命运最喜欢捉弄人!

    有些人面对失败从来不会想着是自己的缘故,而是把责任全都推到他人身上去。

    宋煊与祝玉击掌而过。

    祝玉哼了一声,倒是不觉得自己落榜内心失落。

    他觉得宋煊是故意的。

    宋煊也懂。

    随即被狄青牵着马走出洞门。

    “来了来了。”

    “总算是出来了。”

    音乐声率先传出来。

    紧接着走城门洞的便是清道的金甲大汉。

    随即是乐队。

    然后骑着白马的宋煊从黑洞洞的东华门门口出来,登时引起一片欢呼声。

    “状元郎来了!”

    东京城百姓随着一声吼,自是争先恐后的伸长脖子想要看看宋煊的容貌。

    甚至有些人都恨不得要上去摸宋煊两把,就为了沾沾文气,讨个好兆头。

    连中三元的大宋状元。

    当真是难得一见。

    好在有护卫,阻拦疯狂的众人,要不然宋煊的金腰带兴许就会被其余人给拽走。

    李君佑大声鼓噪着,反正他知道李家今后也有沾光的机会。

    毕竟他爹拿辈实在是不成器,所以自家爷爷总是期望通过姻亲能过保住自家的富贵。

    要不然在真宗朝贪来的钱财,怕是没法子轻易保住。

    同样看热闹的赵允迪面色复杂的瞧着跨马游街的状元郎宋煊。

    他才被放出来,如今官职被革去,吃穿用度只能仰仗他爹赵元俨。

    要说不生气那是假的!

    可是听他爹耳提面命一番,只能把怒气吞进肚子里,忍着。

    宋煊只是个举子的时候,便敢招惹自己,如今他成了大宋状元,又是官了。

    有皇太后以及官家的厚爱,如何能不会猖狂

    且让他先与陈氏兄弟相互争斗去吧,到时候你的气,定然能过出了。

    赵允迪只能选择听他爹的话,要不然自己还在宗正寺里被关押呢。

    陈尧咨的儿子瞧着春风得意的宋煊,陈象古面色铁青,恨不得把宋煊从马上拽下来。

    可是嘈杂的人群,根本就没有人在乎几张难看的脸。

    东京城御街两侧人潮涌动,百姓争相围观新科进士。

    茶楼酒肆的窗户全都洞开。

    书铺的老板狂喜,招呼伙计赶快卖状元文集。

    这是他私下搜集宋煊的著作,甚至还找人搞来了宋煊的殿试策论。

    如此费尽心思,就是想要趁着今日大赚一笔钱。

    “三百文一册,你怎么不去抢啊”

    “不好意思,今日已经售罄了,若是客官想要,明日再来。”

    书铺掌柜的脸上带着笑意,汹涌而来的人潮,即使他叫卖三百文,那也有人买。

    谁让大家都来追捧新科状元呢。

    狄青家乡也出过进士,但是没有东京城这般热情。

    他与宋煊年岁相仿,也是想要出风头的年纪。

    如今狄青眼瞧着周遭百姓的欢呼声,更是心生羡慕。

    宋煊其实也被如此汹涌的人群,搞得有些惊诧。

    毕竟人挤人,很容易就发生踩踏事件的。

    可就算街上人挤人的,二楼的窗户已经冲着宋煊扔来香薰以及绢帕,如同雪纷飞一般。

    全都是姑娘们,根本就不管宋煊有没有婚约的事。

    这可能是她们做的最为大胆的事。

    宋煊伸手抓住绢帕,冲着一旁窗户的小娘子们招手,随即又把手帕给扔了回去。

    只可惜掉在路人身边。

    宋煊的如此行径,更是引得大批小娘子们争相仍东西。

    没一会,狄青怀里就塞了不少绢帕以及香薰。

    到时候去卖了,正好多换些酒钱,请同僚们一起喝酒。

    反正狄青如今住在军营当中,每月俸禄发来也不用着急攒钱。

    东京城的消费可着实是不低。

    宋煊的白马上也有不少残留的手帕以及各色香薰,甚至还有带着体温的。

    “东京城的百姓实在是太热情了。”

    张方平在宋煊身边,头上也全都是帕子:

    “十二哥,我可怕一会真有人把我抢走捉婿。”

    因为他还真的没有定下婚事,省试放榜一直让王保护着他。

    王保那体型,直接劝退了来抢亲之人。

    “抢走就抢走呗。”

    宋煊倒是无所谓的道:“还得看你自己的,诸如我与韩琦都有了婚约,说不准今年就会成亲。”

    “啊”

    张方平惊了一句:

    “这么快”

    大家才刚刚金榜题名,都要考虑成亲的事吗

    张方平一时间还有些接受不了身份的转变。

    “不信,你问韩六郎。”

    韩琦也是颔首。

    是这个意思,他打算回家成亲。

    然后直接带着自己的夫人和娘亲去外地赴任。

    “如此一来,我岂不是要参加很多次婚礼”

    张方平悠悠的叹了口气:

    “到时候就我没有成亲,那你们娶亲的时候傧相,岂不是就单独落在我一个人头上了”

    宋煊哈哈笑了两声,没有搭理张方平。

    众人有说有笑的本着大相国寺而去。

    东华门广场上,赵祯听劝,直接过去与那些落第学子说话去了。

    登时让一帮落第学子大为感动。

    毕竟谁不羡慕方才那些骑马游街去享受众人崇拜目光的新科进士啊

    他们也想要成为其中的一员。

    可惜,终究是实力不足。

    如今官家主动来鼓舞他们,倒是让不少学子号啕大哭起来。

    赵祯听着这帮落第学子感谢的话语,心里忍不住有些发酸。

    他甚至能看见人群当中有一个头发斑白的学子。

    可是科举考试便是如此。

    从来都是排名靠前的当官,靠后的落榜,否则天下当真没有那么多安排人去当官的地方。

    不光是进士科,还有明经科呢,那录取的人数更多。

    大宋当真没有太多的地方去安置众人。

    赵祯只能鼓励大家下次参加殿试可以好好来,甚至还给他们出主意。

    有想法的不如先去应天书院任职或者游学,不仅能过教授其余学子,还能磨砺自己的文风。

    当夫子去看学子的策论以及其余的错漏之处,兴许也能让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如此一来,倒是有增大中举的机会。

    赵祯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出这个主意。

    因为在他看来,天圣五年一甲榜单传扬出去,应天书院必定名扬天下。

    只不过大多都是去求学的,极少数会想着要去当夫子。

    范仲淹调到东京为官后,继任院长的压力还是挺大的,夫子也是不够用的。

    就算这群人有不少考不中进士,赵祯觉得去地方上充当夫子也能吃得开,将来兴许能为大宋培养更多的人才。

    祝玉听着皇帝的话,忍不住笑了笑,看样子十二哥对天子的影响还真不小。

    如此安抚人的手段,可不是一般人能过想出来的。

    在场的有几个人,能甘心不在参加考试了

    科举考试对于读书人的吸引力,纵然是赵宋皇帝都无法掌控的。

    更不用说刚刚从他们眼前走过连中三元的宋煊为代表的新科进士。

    听听皇宫外百姓的呼啸声,谁能遭得住这种露脸的诱惑

    名利双收啊!

    随着皇帝的离去,这群学子也被放出了宫门。

    赵祯站在城墙上,望着皇城外的百姓。

    此时大多数人都走了,全都跟着游行队伍走了。

    赵祯负手而立,脸上的笑意止不住。

    今年真好啊!

    朕年轻,十二哥他们也年轻。

    连中三元与连中三尾竟然同时出现,可谓是千年难遇!

    赵祯心中便觉得自己当皇帝的运气也会极佳。

    那大宋王朝的气运能差的了吗

    虽然他接受过自己父皇世界上没有仙人的叮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赵宋皇权稳固。

    但是气运之说,在大宋还是挺有市场的。

    赵祯瞧着外面人声鼎沸的东京城,只觉得雄心壮志充斥在他的胸膛,恨不得大干一场。

    “可是朕什么时候能够亲政呢”

    没有人回答赵祯的心声,他只是回头望了一下宫城内的情况。

    百官各自散去,该办差的办差,该回各自府衙的回各自府衙。

    “范希文,朕把你调入京师,谁可接替你充当应天书院院长啊”

    “王洙。”

    范仲淹极为肯定的道:

    “此子虽然年轻,但是敢想敢干,张师德等先生垂垂老矣,不是患病就是精神不济,可让张师德为院长,王洙为副院长,书院具体之事由王洙操作。”

    “王洙”

    赵祯眉头上扬:“朕好像是听过这个名字。”

    “天圣二年的进士,宋煊、韩琦、张方平、王尧臣以及范详等多名金榜题名的进士,全都出自他教授的甲班。”

    “也好,朕是愿意相信范希文的眼光的。”

    赵祯轻微颔首。

    毕竟应天书院在晏殊的努力下,已经成为官学了。

    如今前五名直接霸榜,只会把应天书院推向天下第一书院的宝座上去。

    范仲淹的继任者有能力,还是进士!

    赵祯决定亲自给王洙下一道圣旨,勉励他,顺便给他封了贴职官以作鼓励。

    都是无实际职务,只是作为文官的荣誉衔,还能多领一份工资。

    可以说王洙一下子就成为整个大宋最牛逼的“老师”了,一甲前五名有四个都是出自他的班级。

    连此时在东京厮混的大儒刘筠、冯元都没有如此成绩。

    他们只是自己个学问好,教授的学生足够多,但是还真没有遇到如此扎堆出色的学生。

    宋煊等新科进士到了大相国寺,在礼部官员蔡齐的引领下,开始拜孔孟圣人,举行一系列的仪式。

    东京城百姓自是围的水泄不通,要不是金吾卫的刀枪晃眼,真有敢掳走进士,直接把他们塞到女儿的被窝当中去。

    石孝孙站的笔直,自家妹夫成了千百年来第一个“三尾相公”!

    石家以前被杯酒释兵权,也不需要“三元相公”来拔高,因为他们都不敢想。

    只是想着能有一个进士妹夫就成。

    他们兄弟几个都没想到宋煊给他们介绍的不仅是进士!

    光是这份气运,就不是寻常能够比拟的。

    石家这几兄弟满意的不得了。

    石元孙直接就不当差了,小跑着从皇宫跟了出来,此时站在弟弟身边:

    “回头得送重礼谢谢状元郎啊!”

    “待到他成亲的时候,咱们家定要送上厚礼。”

    石元孙根本就不拿钱当钱。

    只是等他不再缺钱,又站在东京城这个名利场的漩涡当中,他深刻的理解有些时候钱并不能解决许多问题。

    甚至能不能保住家族海量的财富,都是一个未知数呢!

    权力才是最重要的。

    投资新科进士,是大宋官场的惯例。

    大多数都是要在通过省试之后,然后在殿试开盲盒。

    否则等人家中了进士,自是有了足够的底气,这个时候你再想贴上去,那意义可就削弱了许多。

    宋煊作为“带头大哥”,在礼部官员蔡齐的指引下,充当领头羊,零零碎碎的活是真的多。

    到了这个时候,都该吃中午饭了。

    不过好在礼部也给准备了餐食,或者不想吃也可以走。

    等待官家召开的琼林宴再次相聚。

    宋煊倒是没率先离开,都这个点了,外面人山人海的,吃上饭都不知道什么时候。

    他直接接过属于自己的“盒饭”,就是在大相国寺吃了起来。

    韩琦等人全都围坐过来。

    阮逸脸上带着笑容:“十二哥儿,我当真是没料到我能上榜。”

    跟他同住的胡瑗以及张源等人全都是落榜了。

    再加上之前阮逸都病的要死了,谁承想会有今日

    可谓是一脚天堂,一脚地狱了。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阮逸脸上带着笑,他都没想到会有今日!

    外放到镇江军节度推官,从八品,也不错了。

    阮逸闻言当真是会心一笑。

    当时宋煊递给穷困潦倒自己一片金叶子的时候,他都觉得是在做梦,更不敢想能挺过来,还有今日的成就。

    “十二哥说的对。”

    范详脸上的笑是怎么遮都遮不住:“官家可是夸我是三尾相公!”

    “呦呦~呦!”

    宋煊打趣道: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你范详可是蝎子粑粑独一份啊,只有朝堂那些高官才能被称为相公,你小子钱途无量啊!”

    范详嘿嘿笑着,今日他已然被巨大的惊喜给砸了。

    随即包拯又主动开口:“我是没想到祝兄弟他能落榜。”

    “是啊。”

    韩琦也附和了一声。

    他平日里虽然不爱说话,但是对于祝玉的实力也是有过了解的。

    “祝大郎许是不擅长这道策论,毕竟咱们一个都没有压中考题的。”

    宋煊给解释了一遭,很快就略过去了,众人陷入激烈的讨论当中。

    待到吃完之后,他们还要骑马返回东华门,至少自己的衣服还要拿回来,军马要还回去。

    这些马匹可是相当的珍贵!

    今日游行之后,许多新科进士都极为兴奋。

    宋煊等人也不例外,回去之后晚上更是不醉不睡。

    新科进士的消息,自是有官府快马加鞭的传回家乡去。

    宋煊考试写是户籍上的地位,消息没有送回应天府宋城的书铺位置,而是直接本着宁陵县而去。

    同时也是通知了本地知县。

    知县一听自己治下出了一个连中三元的状元郎,当即大喜,这不就是要升迁了!

    “宋状元家在何处”

    知县连忙叫人给他准备官府以及出行的轿子,另外仪仗队也要安排上。

    作为本地的“土皇帝”,一声命令之下,大多数人都转动了起来。

    “哪位宋状元”

    “可是宋煊宋十二”

    “正是。”

    高捕快呆愣了一会,他连忙开口道:

    “吴老爷,我素来与十二郎有旧,知道他家在哪里!”

    “哦”

    吴知县连忙把高捕快叫进来:

    “你速速与本知县说一说宋状元的事。”

    高捕快当即就开始为宋煊吹嘘起来了,什么自力更生,义薄云天,一日除两害之类的。

    这下子连在县衙当小吏的宋煊堂伯父都坐不住了,连忙追着同僚问。

    可是叫宋煊

    得到确切回答后,他激动的有些发抖。

    整个宁陵县除了他那“勒马镇三害之首”的侄儿考取了应天府解元,其余人在宁陵县可没有这个成就啊!

    “好好好。”

    吴知县连连点头,当即指着高捕快道:

    “从今日起,你便是本县的捕头,待到今日事毕,明日便上岗。”

    高捕快登时一愣,他就是说一说有关宋煊的事,就被升为捕头。

    这可是自己谋求了十几年都没有得到的位置。

    谁承想人脉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

    高捕头大喜,连忙道谢。

    吴知县摆摆手。

    他可以预见宋煊今后的成就,定然在自己之上。

    如今自己快要四十岁还是个知县,再过多少年都不一定能穿上紫袍。

    但是宋煊不一样啊!

    有了王曾的先例,甚至宋庠那也是被破格提拔留在京师为官。

    当京官。

    许多大宋官员做梦都想啊!

    只有在京师为官,才能有机会奔着宰相的位置去。

    要不然一辈子都升不到五品官。

    吴知县以前不知道,但现在要详细打探宋煊的家世,如此才能更好的与他接触。

    不仅是高捕头抓住了机会,连带着宋煊的堂伯父也连忙壮着胆子过来询问知县,是否是勒马镇的宋家

    再得到肯定答复后,宋煊的伯父当即自报家门。

    他爹与宋煊他爷是兄弟,如此亲近的关系,可比高捕头要近多了。

    吴知县当即也给宋煊他伯父升了职。

    反正县衙内,他一般都不管这些。

    可是作为知县,对于县衙内所有人都有权升职和开革出去。

    如今他与宋煊是同一阶级的“官”了。

    那自然是要好好表示表示的。

    在吴知县的带领下,报喜的信使一同奔着宋煊的老家而去。

    这件事虽然宋煊写信回来了,但是宋老爷子没有往外说,遇到信差的大伯心里犯嘀咕,更是没往外露。

    谁承想这小子真的能考中状元呐

    毕竟他这个当大伯父的,可是有点不当人的。

    可是今日知县老爷都亲自登门了,连带着报喜的信使也是公布了宋煊的成绩,连中三元。

    一下子就让宋家以及左邻右舍全都沸腾起来了。

    这可真是鸡窝里飞出个金凤凰来。

    鲤鱼跃龙门,一下子就成了官!

    尽管宋家以前也出过进士,只是宋煊二伯父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太多的政治遗产。

    现在宋煊年纪轻轻就给宋家续上了荣耀。

    宋老爷子今日的腰杆子挺的特别直。

    知县亲自登门拜访,整个县有几家会有如此待遇

    尤其是从知县嘴里吐出来的全都是好话以及一些吹捧之类的话。

    如何能不让人高兴

    只是宋煊的亲爹,依旧没有在家,而是在赌坊里打发时间。

    倒是没有好事者去通知他。

    因为邻居都知道宋煊自幼就看不上他爹,八岁都独立自主讨生活,这是当爹的能干出来的事

    不仅仅是宋煊的家乡,连带着他自己的居住地。

    因为距离应天书院近,那些省试落榜来游学的学子们,已经宣扬开了宋煊中了会元,又霸榜之类的消息。

    只是如今院长被天子召入京城,许多杂事都是张师德在管理。

    而张师德身体又不好,只能慢慢处理,对于这些事情都不做回答。

    甚至他也早就知道宋煊夺得状元的消息。

    在官府没有宣布之前,书院是绝对不会率先宣布的。

    但是有不少学子每天都去十二书铺打卡,询问是否有消息传回来。

    作为主事的肖志鸿强忍着得意的嘴脸,说自家少爷还没有写信,不清楚事情的发生。

    可就在今日,宋城内规模最大的“灵台寺”突然打出招牌。

    就是天圣五年一甲前五名,以及在应天书院诸多读书的学子,他们经常来寺庙里吃斋饭读书。

    为了庆祝宋煊连中三元,范详连中尾,以及诸多应天书院进士。

    灵台寺直接大庆三天,每日都准备丰盛的斋饭,为香客们提供吃食。

    正在寺庙吃斋饭的柳三变,有些发蒙。

    他在应天书院游学一段时间,返回老家,如今心有不甘又返回来。

    未曾想直接就听到了如此爆炸性的消息。

    柳三变知道宋煊是有实力的,可他在诗词一道上碾压自己,科举考试都改革了。

    他策论写的也极好吗

    “这位施主,若是不够,还能再盛。”

    听着迎客僧的提醒,柳三变茫然的抬头:“消息为真”

    “自是不敢拿宋状元的名声欺骗施主,况且出家人不打诳语。”

    柳三变悠悠的叹了口气:

    “想我今年四十有三,在科举场上打拼数年,如今连省试都无法通过,我与十二郎也是相知相交,他年纪轻轻就能连中三元,当真是令人唏嘘啊!”

    “若是施主能够静下心来在应天书院学习,时不时的也效仿他们来我灵台寺修身养性,说不准也能考上呢。”

    听着迎客僧的话,柳三变其实内心也不抱希望了,他甚至都想要走那种几次考不上就能被特批当官当路子。

    虽然前途没有,但总比要饿死了强。

    灵台寺的消息一出,直接让宋城百姓轰动起来。

    许多人都来灵台寺询问。

    毕竟这种事怎么都该是应天书院宣布。

    但是官府的喜报直接本着宋煊老家去了,并没有来得及送书院一份。

    尤其是宋煊的老家距离开封府更近。

    接替晏殊为应天府知府的是李迪,他与丁度争夺翰林学士失败,再加上丁度是吕夷简一派的人。

    王曾只能让李迪在应天府养望,做出一番政绩来。

    可以说应天府要治安有治安,要教化有教化,要兴修水利有兴修水利,要商业有商业。

    只要李迪不胡乱搞,晏殊把路都铺好路,王曾相信李迪也能做出一番政绩来。

    若是连摘果子都不会,那王曾认为李迪不适合在朝堂中枢厮混为官,因为他不合格。

    李迪听着外面传来的鼓噪声,当即询问发生什么事了。

    再得知是宋煊连中三元,范详连中三尾,以及一甲前五名全都出自应天书院的事情后,李迪也是有些发蒙。

    因为他知道宋煊早就提前锁定了状元。

    但是范详,以及韩琦、张方平等人的消息,他并不知道。

    “奇哉怪哉。”

    李迪当真是没想到会有这种结果。

    这说明晏殊以及范仲淹二人做的很好,天大的政绩都砸在他们脸上了。

    如今自己接替晏殊的位置,就算做的再怎么出彩,三年后,估摸也没有这种局面吧

    若是从应天书院再次考出一个状元,李迪就觉得自己政绩算是不错的了。

    他自己个就是二十多年前的状元,知道状元有多难考的!

    宋城知县宋祁与他哥哥宋庠通信,得知了这一消息,以及他哥的新官职。

    但是今日在县衙听到这则消息,同样感到不可置信。

    宋煊他们这届的应天书院学子,如何这般强悍呐

    本以为他们兄弟俩作为应天书院的排面,足可以让书院更上一层楼。

    但是宋煊的出现,直接把应天书院推上了天下第一书院的宝座,这件事宋祁是可以确信的。

    “宋知县,你觉得这事可信度高吗”

    听着李迪的询问,宋祁点点头:

    “寺庙的消息来源兴许比咱们都要快,不可能是假消息。”

    寺庙的产业可是挺多的,赚钱的很。

    而且天下第一寺大相国寺更是名声在外,诸多寺庙都会派僧人去那里进修。

    灵台寺有人在东京城,并且把确切消息传回来是挺正常的。

    “这下子压力大了。”

    李迪负手而立,悠悠的叹了口气:

    “我们两个更是不能让教化这个政绩掉下来。”

    他们二人都需要政绩去升官。

    没有人愿意总是在外为官,想要抓住一切机会去东京城。

    尽管东京城的物价极高,但是总比在外漂泊没有“进步空间”强上许多倍。

    宋祁倒是无所谓,他才刚调来不久,而且主抓教化也是李迪这个知府的事。

    他作为附郭县知县,当真是不好发挥啊。

    不仅是宋煊有如此待遇,其余进士离得近的也是如此,离的远的,尚且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家里依旧是过着贫苦生活。

    范详父母在接到消息的时候,更是不敢相信,他们离家三年的儿子考中了进士。

    还成了什么三尾相公。

    甚至连本地知县都亲自来了,瞧着他们家破败的房子,直接大手一挥,明令县衙的人给负责修缮一番。

    如此人情自是要做到实处。

    毕竟范家今时不同往日了。

    天圣五年宋煊榜单,注定是要被历史所铭记的,创造了许多不可思议。

    同样这股子讨论,在东京城百姓嘴里都没有停下来过。

    啪。

    陈尧咨脸上怒气不减,这几日听着宋煊的名字都应激了:

    “二哥,这郭家怎么还不动手啊”

    作为陈家的敌人,谁受得了,走到哪里,都有人在夸赞宋煊的话

    “稍安勿躁。”

    陈尧佐睁开眼睛,告诉弟弟不要过于激动。

    要不然伤肝之类的,咱们本来就年岁大了,那宋煊一个小年轻子,若是使出熬老头战术,咱们哥俩还真多遭不住。

    所以在没事发生的时候,还是要多注意身体之类的。

    陈尧咨心里也憋屈。

    这件事因为二哥而起,导致陈家名声受损。

    结果自己上蹿下跳气得不停,反倒二哥却是气定神闲。

    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着什么急啊,没有郭家,还有赵家呢。”

    陈尧佐端起茶杯道:

    “我那个听说赵允迪被宗正寺放了出来,他难道就会甘心因为宋煊的缘故丢了官职,还坐了牢”

    陈尧咨这才重新坐在椅子上追问:

    “所以二哥是准备双管齐下”

    “吕相爷早就说过了,要耐得住性子,总会有人比我们先着急的。”

    陈尧佐脸上并无一丝笑意:“他们同样也在等着我们先出手。”

    “嗯”

    陈尧咨随即又有些意兴阑珊的。

    三家都希望别人先出手,互相算计,那最终得利的只能是宋煊。

    “他们不在宋煊那里多吃点亏,如何能狠下心来与咱们结成同盟”

    陈尧佐瞧着性子易怒的弟弟:

    “此事急不得,只要宋煊他在东京城,那就会有我们出手的机会。”

    四月初。

    东京城皇家园林,金池旁边彩帐连连。

    禁军手执金瓜列阵,教坊司乐工奏乐。

    宋煊等新科进士已经先到了。

    今日是天子设宴款待,也是皇帝进一步与天子门生们交流沟通,期待将来他们能够为大宋做出更多的事迹来。

    “听说今日这顿饭里胡哨的,但是不怎么好吃。”

    张方平坐在宋煊旁边,手里拿着瓜果,充当开胃小菜。

    “谁参加琼林赐宴,真的是来吃饭的”

    宋煊哼笑一声:“我出门之前,已经在厨房吃了好几块牛肉垫肚子。”

    “哪里来的牛肉”

    张方平大惊失色,牛是战略物资,根本就不让杀。

    “东京城许多朝堂不让贩卖的都能搞出来的。”

    宋煊哼笑一声:“吏治如此败坏,幸亏你没去地方上为官,要不然如何能保持自身”

    张方平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就在交头接耳的过程当中。

    宋仁宗赵祯乘坐着龙辇入园,新科进士皆是主动上前迎驾。

    赵祯示意大家免礼,各自坐下。

    然后他瞧见宋煊距离自己有些远,燧特赐御前独坐,同王曾与吕夷简二人席位相对。

    为了让王曾与吕夷简不小看宋煊,赵祯则是回头笑道:

    “朕与宋状元,当如太宗皇帝与吕蒙正。”

    吕夷简当然知道自家伯父,在太宗朝三度拜相,又为儿孙铺路,吕家才有今日。

    宋家也会成为下一个崛起的家族吗

    但是宋煊的其余兄弟并没有中榜,而且吕夷简听堂弟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好。

    王曾意味深长的瞥了宋煊一眼,也没搭茬。

    皇帝赵祯见冷场,又差人把范详给叫过来,让他坐在宋煊身边。

    如此也算是公平的对待两个宰相,不至于太离谱。

    吕夷简瞧着宋煊如此受恩宠,但是随着范详到来,他也就没有那么多意味深长的目光了。

    看样子官家是真的觉得他们二人既有运气又有实力,想要带在身边的。

    只不过范详就算是连中三尾,可依旧是最后一面,破格也不可能留在京师当官的。

    要不然就是坏了规矩。

    作为皇帝的赵祯举杯,众人皆是举杯。

    待到三轮之后,这才开始吃吃喝喝。

    赵祯许是这些日子极为潇洒。

    不仅笼络了如此多的人才,连郭皇后都不在那么死命闹腾了。

    宋煊总算是制住她了。

    就算是一段时间,赵祯年纪轻轻的也有了中年男人面对媳妇回娘家的舒适感。

    他太需要这种空间了。

    要不然一个人身边总是有个监视狂,谁都遭不住的。

    赵祯高兴之余,当即询问:

    “十二哥,你的家乡如何”

    “那里乃是朕祖龙兴之地,朕还从来都没有去过。”

    官家开始挨个问话了。

    众人自是洗耳恭听,并且在心中盘算着该如何说。

    宋煊稍微想了想,随即笑道:

    “臣的家乡——

    头顶应天星辰(应天府),脚踏睢水沧浪(睢河绕城);

    左握宋国故鼎(春秋宋国都城),右枕梁园旧雪(西汉梁孝王建梁园);

    门前阏伯观火(阏伯台乃火神祭台),屋后仓颉造字(传说仓颉葬于商丘虞城);

    白日千帆竞渡(隋唐大运河商丘段盛况),夜来万商掌灯(宋时为京东第一大埠)。”

    宋煊几句话一出口,满座惊叹。

    赵祯抚掌笑赞:

    “好一个文武宋城!”

    可是宋煊说完,范详傻了。

    他没想到宋煊起手式就如此里胡哨的。

    要是官家问到我,这我可怎么回答啊

    果然有些时候越不想干什么,越会发生什么。

    他听到皇帝的询问,范详只能张了张嘴,又把嘴闭上。

    “阿巴。”

    赵祯觉得宋煊说的真好,还在回味当中,但是又没听清楚范详的回答:

    “嗯”

    “什么”

    “范卿可重复一遍。”

    范详急中生智,伸出大拇指:

    “臣形容不出来,但是臣觉得自己的家乡最好。”

    “哈哈哈。”

    赵祯伸手笑道:

    “范卿不必紧张,朕只是随便问问,并没有让你也跟十二哥似的,出口成章。”

    “他那个天赋,就跟张方平过目不忘一样。”

    “谁人能比”

    听到皇帝的宽慰,范详当真是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兴许过几年他成长了,便不会轻易被上官所哄骗。

    可是范详对于职场毫无经验可言。

    本来他的作为被排在最末位的地方,结果因为皇帝的一句话,就直接与十二哥这个大宋状元坐在一起,还是天子身边。

    如此隆重的恩宠,在座的哪一个新科进士能比得过呢

    突然被call的张方平咧嘴笑了笑,没有回答。

    就这点饭菜,当真是量小,且没什么好吃的。

    如此良辰美景,以及场合,张方平当真觉得应该烤肉串吃。

    文彦博的排名靠后,他远远的瞧着宋煊。

    而且也认出来了那日在大相国寺,追着自己等人询问的少年郎是当今陛下。

    文彦博很确信赵受益是知道自己名字,但是并没有得到照顾。

    他不清楚缘由是在哪里,难不成当真是自己写的太差了

    宋煊与范详而入都坐在距离天子更近的地方,而且对面也是坐着两位宰相。

    文彦博内心隐隐猜测,官家如此安排的意思,难不成是要宋煊他们两个接替王曾等人的官职

    可是当日一块算卦的明明有我啊!